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 第81节
    “今儿还真素不起来!卉卉叫新勇捎了一大箱子的海鲜回来,晚上叫你新勇哥和嫂子一起过来吃饭!”
    唐新岚一听晚上有海鲜大餐,那还等啥?赶紧把电瓶车停好,先给唐爸打了个电话,叫他忙完赶紧回来杀鸡,又给唐新勇发了个微信,请他们夫妻俩晚上过来吃海鲜大餐,拿了菜篮子就赶紧跑到园子里去了。
    回家忙了两天,野菜种植基地那边的锄草锄的差不多了,唐新岚这边的工钱都是日结的,忙活这一个礼拜,红泥沟那边来帮忙的也赚了好几百块钱,正可惜这活儿时间太短了呢,听说唐新岚还要接着请他们上山摘木耳,赶紧请假回镇上的安置点看看家里的老人孩子,把赚到的钱留了一半给他们,又忙不迭的回上唐村来干活了。
    “上唐村啥时候开始种木耳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听到?”路上,几个红泥沟的人忍不住互相打听了一下。
    “所以说人家能考上大学呢?这脑子多灵活!我记得当初那两个农大的教授是先去的咱们红泥沟吧?咱们倒好,眼睛里只看得到那几棵茶树。人家小唐老板就知道借着教授的人脉给自己村子谋福利。”
    “哎!你们说,要是小唐老板能做咱们红泥沟乡的干部,那咱们还愁个啥?跟着她干,迟早发家致富呀!”
    “这你就别想了,我听说人家双弯镇的陈书记已经不止一次想挖小唐老板去镇上上班呢,人家就算要考公务员,那也是考她们本乡镇的,谁会去咱们那里?”
    一番话把其他人都说得沉默了,是啊,红泥沟那么穷一个地方,以前好歹还有几间破房子,现在好了,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了,虽然县里说一定会让他们重新有个家,可要是能回去,谁不想回自己的故乡呢?
    上唐村临近的几座山植被覆盖率都很高,越往上走,林子越密,再加上村里前后两条河,空气湿度也很高,正适合培育菌菇。
    反正,唐新岚一看到第一茬木耳的长势,就立刻后悔自己当初采购的菌棒太少了……好在靠近野菜种植基地这边的山地她已经承包下来了,当初村里为了鼓励她多包山地,特意在合同里把这片山头的山林使用权也划给她了,本意是想着万一以后她要种个豆角啥的,上山砍点儿树枝村里人也不好说啥闲话,却没想到唐新岚这么有觉悟的,一点也没动这些原生植被,反倒打起了林下经济的主意……
    现在看来,砍几把树枝算什么?还是这林下经济更赚钱啊!
    木耳这玩意儿娇贵的很,尤其是这种林下仿野生的木耳,只能依靠人工采摘,而且林子里又闷又热,蚊虫也多,不过在他们农村,只要能挣到钱,再苦的活儿也有人愿意做,唐新岚原本还以为这次招工会费一番周折,实在不行,她都打算去安置点再薅一波劳动力了,没想到唐妈招呼一声,之前经常来他们家干活的居然一个不落都来了。
    “他们呀,八成是怕你用了红泥沟的人用惯了,以后不想再请他们了。”唐妈忍不住撇嘴。
    不是她说,这两年他们村的人确实是有点飘了,以前镇上一天七、八十块钱的散工都要托关系抢着去,自从她闺女在村里创业之后,给他们工资开到工资一百包一餐,就这样,现在也有人不满足了,嚷嚷着什么在省城工地上做小工一天也有一百五……省城那么好,你倒是去呀?
    前阵子居然还闹到了茶园那边,说上山锄草太辛苦了,要涨到一百二。现在看到她家岚岚从红泥沟找了人来做活,这帮人倒是不敢再嚷嚷着涨工钱了。
    他们这附近还有好几个村子呢,远的不说,就说她娘家,只要招呼一声,一百块钱一天包午餐,有的是人愿意来!还真以为村里就只能请他们干活啦?
    “好啦,别生气了,他们算计他们的,难道你闺女我是个泥人不成?本村招不到,我不会去外村招人?反正我就这么点家底子,也就只出得起这么点工钱。”唐新岚安慰了唐妈两句,看看时间差不多了,赶紧拿了设备就准备和唐妈一起上山去。
    唐新岚和唐妈到那儿的时候,唐新悦已经带着人上山摘了半个多小时了,林子里挺闷的,但大伙儿还是全副武装,就连手上都戴着手套,不然这林子里的蚊子能把人给吃了。
    “岚岚,没想到咱们这里居然也能种木耳!你这菌棒哪里买的?回头咱也去买点。”
    “就是!也不要多,买个十来个菌棒搁在自家后山,家里一年吃的木耳就不愁了。”
    红泥沟这边的嫂子们倒是很想得开,反正她们也没钱像唐新岚这样承包山地,又是种野菜又是种木耳的,倒不如安安生生把自家小日子过好了,就比如这菌棒,要是不贵的话,她们是真想买上十来个放在自家后山上,到时候晒出来的木耳吃不完,还能拿到集市上给孩子换点肉吃。
    “买什么买?等我这边的木耳收的差不多了,到时候这些菌棒都是不要了的,我听说这个菌棒掰开了之后,里面也还是有一些木耳菌种的,你们自家吃的话,到时候来我这里拿些菌棒回去,自己掰开了,把里面的基质堆在自家后院或者后山林子里,估摸着也能长出不少木耳来。”唐新岚大手一挥,答应今天来帮忙干活的,等这一季木耳结束之后,都可以过来拿些废弃的菌棒回去。
    “月红姐,你这个闺女可真大气!”
    “就是!小唐老板一看就是要做大生意的!”
    这下子甭管是本村还是外村的,都忍不住对着唐妈狠狠夸了一把唐新岚这个闺女。
    唐妈微笑不语,趁着众人低下头干活的功夫,轻轻掐了闺女一把:“你倒是大方!”
    第133章
    忙完这一茬木耳,唐新岚整个人都累瘫了。
    她倒不是摘木耳累的,是陪省台和省报记者累的。
    头一天上山摘木耳的视频放上去之后,果然引来一大批打野爱好者嗷嗷叫着要来摘木耳,还有蹲预售的,蹲木耳宴的……总之评论区热闹的不行,虽然上周又有一架航班不幸发现了两个疑似病例,但看得出来,老百姓还挺乐观的,毕竟大家可都是一起“苗苗”过的,国产疫苗在手,绿码加身,简直比披着龙袍还让人安心。
    视频发出去之后,当天晚上唐新岚就接到一个采访邀约,联系她的居然还是她的老熟人——省台那位id叫“小农女菜菜子”的女记者,人家不仅是自己的“一日食”套餐的分销商,还是省台经济部的记者呢。
    虽然唐新岚极度怀疑这个叫范锦萱的女记者,只是想趁机来尝尝她家的开工饭……因为电话的最后,这位小姐姐的狐狸尾巴已经忍不住冒出来了——
    “岚岚,省报跑三农线的记者也要跟我们一起过来,这次采访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到时候麻烦阿姨中午多做几个包子哈,我们饭量不大的,随便吃点填饱肚子就行了。”
    玩笑归玩笑,唐新岚也知道省台和省报的新闻版面有多难得,范锦萱这是怕她的木耳卖不掉,想给她打个免费的广告呢,挂断电话,唐新岚美滋滋地蹦跶着跑到厨房,跟王霜霜说了省台和省报的记者要来采访他们的林下木耳种植基地的事儿。
    “这是好事呀!放心,交给我吧!晚上我再去借个大圆桌,搬几张好看些的椅子过来,明天一早我叫你哥开车带我去镇上买点好菜去!”
    “不用不用,就按照咱们平时吃的来,嫂子你帮我去村里买几只鸭子来,明天做个粉蒸鸭子,再到咱家野菜基地掐几样能吃的野菜,单独给记者那一桌炒几个菜。”唐新岚笑了笑,来都来了,去木耳种植基地的路上正好要路过他们的野菜基地,不顺便来一组镜头合适吗?
    不过,唐新岚到底还是低估了省台对这次采访的重视,看到和范锦萱一起来的摄影师居然连无人机都带了,唐新岚就知道,这次他们的种植基地,应该能搏个好时段了。
    “岚岚,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省日报社三农线的记者林柠。”
    “棠栗子你好!我也是你直播间的粉丝哈哈,你家的一日食套餐实在是太好吃了!”林柠直接叫了唐新岚的网名昵称,一看就知道是老粉了。
    “你好!辛苦你们跑一趟,先到家里喝杯茶再上山吧,咱们的木耳基地在山上,车子也开不过去,这一路都要靠走路过去。”唐新岚说完,似乎想到了什么,抿嘴一乐,“或者你们可以搭我的电动三轮车过去。”
    说罢,指了指院子里停着的电动三轮车。
    这种在城市里要被取缔的三轮电动车,在乡下却非常实用,不但能拉人,还能拉东西,最关键的是体型小,哪里都能跑,这辆车原本是唐妈座驾,不过现在倒是唐新岚用的更多。
    范锦萱比划了一下车斗的大小,觉得自己坐上去可能腿都没地方放了,谦虚地表示她们坐办公室时间长了,正好趁下乡采访的时候锻炼一下,不过他们的相机三脚架无人机之类的设备倒是可以放在三轮车里帮忙拿过去。
    就这样,唐新岚陪着三位记者从野菜种植基地拍到木耳种植基地,果然不出她所料,因为上唐村这片野菜种植基地太有特色了,两位记者决定反正来都来了,索性再多写一篇,指挥着摄影大哥拍了一个多小时野菜基地,还上了无人机。
    一直忙到快十二点,因为还要拍上午木耳采摘完之后,村民们捧着装满木耳的竹筐,还有挑着木耳筐下山的镜头,等到他们忙完下山之后,来帮忙的已经吃完了。
    “先喝点老鸭汤垫垫肚子,幸亏那几样素菜没下锅,你们先喝汤,炒菜马上就能好!”见他们回来了,王霜霜赶紧招呼人把几样已经做好的菜端了上来。
    肉菜和帮忙的乡亲们吃的是一样的,今天的大菜有萝卜丝肉丸子,先炸了之后,再跟瓠子一起烧出来的,没有寻常的炸丸子那么油腻,瓠子烧出来之后,吸饱了汤汁的肉丸子特别鲜。还有一盆是猪肝炒辣椒,早上村里屠宰场刚杀的猪割下来的几挂猪肝,洗干净血水后拿来和菜园子里的辣椒爆炒,香辣下饭。
    桌上还多了两道菜,一个是笋片老鸭汤,用的笋不是笋干,而是这个季节卖的特别贵的鞭笋,切片后放在老鸭汤里一起煲出来,汤色鲜亮清甜,老鸭肉质紧实。还有一个是唐新岚点名要吃的粉蒸鸭子,用的是当年养的嫩鸭子,鸭肉本身就很鲜,用米粉蒸着吃,味道居然比本地名菜粉蒸肉还鲜美几分!
    “野菜好啦!”刚喝完汤,王霜霜就端着野菜过来了,“这是清炒水芹菜、辣椒丝炒茭白,还要一个腊肉炒洋荷姜,马上就来!”
    “洋荷姜?!卧槽岚岚你们家野菜基地有洋荷姜?给我留两斤!不,我要二十斤!”范锦萱听到洋荷姜这三个字,鸭子也不啃了,一把抓住了唐新岚的胳膊。
    “放心吧,别说二十斤,你就是要二百斤我都能给你留,赶紧吃饭!”唐新岚抿嘴一乐。
    “你家洋荷姜到底种在哪啊?刚才咱们无人机好像都没拍到,藏得够紧的呀。”范锦萱还是不死心,想想现在这个季节洋荷姜应该可以采了,难道他们中午吃的就是?
    正琢磨着呢,王霜霜已经端着最后一道腊肉炒洋荷姜过来了,腊肉切成薄片,和切成丝的洋荷姜一起爆炒,加一点辣椒丝,别提多下饭了!外地人可能吃不惯洋荷姜那股味儿,可对于他们本地人来说,春天不吃香椿头,夏天不吃洋荷姜,那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啊啊啊就是这个味儿!你们先别动!我发个朋友圈炫个富先!”范锦萱一把扣住正在转动的转盘,把这道腊肉炒洋荷姜对着自己这边,拿出手机拍了好几张,饭也不吃了,手指飞速点开修图软件,修图、配文、上传,一气呵成!
    再一抬头,卧槽!
    “你们太过分了啊啊啊!给我留点啊!”
    一圈转下来,原本满当当的一盘腊肉炒洋荷姜,已经只剩下盘底一点了。
    大概是没吃过瘾,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范锦萱就想让唐新岚带她去看看她种洋荷姜的地方。
    唐新岚无奈,只能拿了竹篮子和家里的小锄头,要带她去看看,谁知林柠和那个摄影记者也想去凑热闹,唐妈给他们几个拿了草帽,又找了几幅劳保手套给他们,家里雨鞋不够,还要唐妈现在自己开小卖部了,从架子上拿了三双新雨鞋给他们换上——
    “那洋火姜都长在山根根边上,路难走的很,岚岚你带着他们小心点。”唐妈下午还要带着人上山摘木耳,不能陪着一起去了。
    唐新岚吐了吐舌头,带着三个记者从后门步行上山,边走还边跟他们解释:“这个洋火姜喜欢阴凉的地方,之前我带你们走的是东边那片种植基地,所以没看到。那玩意儿长得跟生姜差不多,无人机航拍也不好发现。”
    “我知道我知道,以前我们老家院子后面都是这个,夏天几场雨过去,根上面就冒出来一个一个跟火柴头一样的笋芽儿,我们那都叫这东西洋火姜。”范锦萱说着就叹息了,“后来我们家搬到城里了,老房子也没人住了,也不知道那些洋火姜便宜了谁。”
    “你要喜欢我给你挖点根带回去,就是恐怕你要买个超大号的花盆了哈哈,这玩意儿繁殖起来简直飞快的。”唐新岚哈哈大笑,看着她灿烂无比的笑容,摄影师突然后悔没带设备了。
    从后门出去,没多久就到了一片新的野菜种植基地,这片种的多是水芹菜、鸭脚板,田埂上还有大片的鱼腥草。
    “你们不会故意把田埂修的这么宽,专门为了种鱼腥草的吧?”踩在足有一米宽的田埂上,范锦萱不由狐疑道。
    “亲爱的你太聪明了,没错!你没听网友们说吗?不在田埂上被人踩过的折耳根是没有灵魂的!”
    “对哦哈哈,咱们本地农村的,谁小时候没挖塌过别人家的田埂呀。”范锦萱哈哈大笑。
    “这个梗我知道哈哈哈,我小舅舅说他小时候经常放学去挖折耳根,第二天上学带到集市上跟人换几块米花糖吃,结果长大之后才知道,要是拿去卖的话,一斤折耳根能买一大袋米花糖!”林柠也忍不住笑了。
    摄影师:“……”你说的这个小舅舅,怎么跟我小时候有点像?
    穿过一大片生长旺盛的折耳根,远远就看到了一大片竹林,竹林下面,赫然就是刚才连无人机都没拍到的洋火姜种植区块。
    远看还不觉得,走进了才发现这片洋火姜居然还真不少,难怪唐新岚跟她们说两百斤都能拿得出来。
    “以前这玩意儿村里到处都是,后来都被人快挖绝种了,这片洋火姜还是我在网上找的种苗,没想到这玩意儿长得这么好。”唐新岚放下竹篮,拿锄头扒开长得有半人高的秧苗,下面已经能看到冒出芽儿的洋火姜笋芽了,一个个红红的,果然很像火柴头的样子。
    摄影师这会儿也顾不得设备简陋了,忙扑上去抓着手机各种角度拍了一下,一边拍一边庆幸,幸亏现在的手机像素也很高,拿来做剪辑素材是绝对够了的。
    “戴好手套再摘哈,这边我们撒了松针和竹叶的,有点扎手哈哈。”唐新岚招呼他们三个把唐妈给的劳保手套戴好,四人分头摘了起来。
    采野菜这活儿绝对有魔性,尤其是华夏人血脉里自带的神农血统,看到果实能忍得住不动手摘?更何况他们这还是经过人家种植户允许的,怕什么怕?摘!使劲儿摘!
    第134章
    山下的野菜种植基地忙的热火朝天,山上,刚摘完一茬木耳,第二茬紧跟着又来了……唐新岚现在终于相信,为啥沈教授说农大的菌棒是全省最好的了,真的是高产!
    而且,要命的是,第二茬木耳出的比头茬还多!以至于唐新岚不得不想办法再多招些人手来帮忙。一开始村里还有人嫌弃这活儿太累人,林子里又闷又热的不肯来,但很快就有“消息灵通人士”听说,唐新岚打算把收完几茬的木耳菌棒免费送给来帮忙的人。
    这便宜大伙儿谁能忍住不占?听说那木耳菌棒用完之后,也就外边一层不出菌了,掰开之后,里面还是有菌种的,多薅点菌棒回家掰开自己种,那不是全家一年吃的木耳都不用买了?
    报名上山摘木耳的一下子多出来了。
    把废弃不用的菌棒免费送给村里人做人情,这还真不是唐新岚大方,而是她已经打算下一季还要种木耳了,既然要继续用这片林子,那用完的菌棒就要及时清理出去,与其到时候花钱请人挑下山,倒不如索性做个人情,让稀罕这个的村民自己拿回去倒腾去。
    她看过了,这种菌棒自己在网上单买的话,九块多一个,买上十来个就要一百块钱了,在农村,节省一点的,一百块钱够一家人一个礼拜的生活费了。果然,一听到她说可以把剩下的菌棒免费送给她们,来帮忙的没一个嫌弃的——白送的东西谁不要?
    唐妈也只是打趣了一句,其实对闺女这种做法还挺赞同的,村里人际关系就是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关键时候才能抱团。
    这边摘木耳忙的热火朝天,那边,唐新岚也组装好了设备开始拍视频。
    此时阳光正好,蓝天白云,衬得上唐村这片松树林愈发的苍翠好看,唐新岚先找了一块空地,拿无人机绕着整个山头拍了一组航拍镜头,然后就开始各种角度开始拍乡亲们采摘木耳的场景,还有菌棒上已经长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木耳特写。
    隔着镜头,网友们是感受不到林子里的潮湿闷热的,只能看到一片高大的松树林,底下还有一些灌木丛,不过最多的却是厚厚的松针,当初放菌棒的时候,唐新岚特意叮嘱了工人尽量不要动这片松针,因为松针的保温保湿效果特别好,有这一层松针在,也能保证菌棒能在一个最优质的环境下生长。
    而这一切,展现在镜头里的效果,就是一排排菌棒好像是从松针中长出来的一样,菌棒外层冒出一层层的黑木耳,看着令人格外手痒。
    华夏人大概都有一颗野外采摘的心,听说还有人专程在蘑菇出来的季节飞到云南去体验采菌子……等到这段视频放出去之后,评论区果然有很多热爱打野的网友嗷嗷叫着想来上唐村帮博主摘木耳,不给工钱也愿意。
    他们主要是想体验一下这种黑木耳一薅一大把的快乐啊啊啊!
    不过,实际上摘木耳却是个细致活儿,因为这个菌棒不是一次性的,要连续摘好多茬,直到里面的菌种用的差不多了,才会停止采收。所以这会儿,来帮忙的婶娘嫂子们几乎都是跪坐在地上,先把菌棒顶部按牢了,然后一层一层,小心翼翼地把已经长大的木耳摘下来,留下小的让它们接着长。
    这个活儿非常考验人的耐性,性子急躁的人是没办法做的,因为一旦动作太粗暴,碰掉了菌棒上正在生长的小木耳,那这根菌棒就意味着要减产了。
    黑木耳的价格还是很高的,所以当初雇工的时候,唐新岚就和唐妈说好了,请她去找些手脚利索又稳重细心的婶娘嫂子们来帮忙,宁可工钱开高一点,也不能要那种急性子的,这也是为什么这次采收木耳,她没有在村里贴招工启事的原因。
    早上七点多进山,一直忙到十一点多,才摘了一小片菌棒,不过,收获的木耳却是不少,唐妈吆喝一声,叫大家先去家里吃饭,吃完饭歇息一个小时再上山,这会儿太费腰,就这么跪下去站起来一上午,唐妈已经觉得自己的腰快要断了。
    唐家,带着作坊几个嫂子来帮忙的王霜霜已经把午饭做好了。
    主食是每人两个大馒头,四个肉末豆角馅儿的大包子,楼下堂屋里摆开了四张大圆桌,每个桌子中间都摆着三盆大菜三碟小菜。大菜是一个豆腐烧肉、一个红烧鱼块、一个酸菜烧猪血,三碟小菜是唐妈自己做的泡菜、唐新岚网店里卖的霉豆腐,还有一大盘腌的糖醋藠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