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90章 由职衔安排想到的
    当抵报这阵风的不再发挥作用时,赵曦才下令皇城司对搅局者展开追查。
    尽管搅局者没有危害朝廷的意图,可赵曦觉得还是有所了解合适……
    对朝廷的掌控程度越来越大,赵曦也觉得自己有些膨胀了,已经容不得大宋还有让自己无法掌握的存在。
    不是不相信有什么隐士,既然几次搅局,几次偏向于朝廷,这就是有货于帝王家的心思。赵曦装也得装出一副在意,给搅局者搭个梯子。
    “官家,已经可以断定,吏部郎中罗凯曾撰文给《士林苑》,也曾撰文给《时论》以及其他抵报。从时间上,跟官家指出的那几篇文章符合。”
    这一次抵报之乱,同时往各类抵报撰稿的绝不仅仅是罗凯,有不少朝臣都在搅浑水。时间契合,也算是一个证据。
    罗凯?赵曦不相信一个人可以突然展现出超过自己智慧的谋略水准来,除非是像他一样的情况。
    罗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可调查罗凯履历?”
    “回官家,有。”
    赵曦看着王中正呈上来的几页纸,真的看不出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嘉佑二年的探花,也就这一点还说的过去。接下来从正八品的将作监开始,而后出外任下州推官、通判,直到知州。
    历年吏部考评为中平,真的谈不上优秀。去岁,不管是因为资历还是受探花的福荫,有幸回京任职,就任吏部郎中。
    从升迁的速度上,别说比吕惠卿、王韶之流,就是比苏辙以及嘉佑四年的蔡确也远不如。
    他如果有把握朝廷意图的能力,并有如此谋略,绝不仅仅是个吏部郎中。更何况,这罗凯并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
    “中正,此事继续,不急于一时,一定要详尽!很显然,罗凯不是那个人……”
    不管老六家能不能做好承包驿递的策划书,重新编户的事也必须要提上议程了。
    倘若国朝编户了,并且有了后世那种投递可以追溯的渠道,像这样的撰稿人,很容易找得到。
    赵曦不可能把心思全放在查找搅局者这点事上,毕竟并没有表现出祸害国朝的意图来。
    役兵法的推行,驿递改制,还有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的大事,才是眼下朝廷紧要的事。还有马上就要开科的政和八年秋闱。
    不知不觉,赵曦执政已经八年了。从先帝驾崩,次年改元,到现在又一年快过去了。
    赵曦一直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来整饬大宋的内政。蓦然回首,十年已经过去了,自己也三十多岁,奔四的人了。
    在后世,或许这年龄还有未婚的男人,可他赵曦在这一世,已经有两个孙子了。
    由于皇家子嗣再一次兴盛,君王正值当年,朝臣们倒也不再多掺合皇家的事了,最起码明面上是这样。
    就比如太子出宫,要隐名考举,以一个新的宗亲法令就让相公们认同了。
    其实,对于政事堂的相公们而言,下一代君王跟他们基本不相干了。至于官家的心思,没必要再去费心猜。
    至于二皇子出宫还是游历,那更是没人多嘴了。
    国朝历来重视科考,一切都为考举让路。役兵法、三级决策制和官制改革再一次延后推动,老六家呈上来的驿站改制方案,就更不用说了。
    从政和一年起,赵曦就把科考规定为三年一大比,并将这一点着为永例。
    这是赵曦执政后的第三个大比之年,也是太子准备参加考举的一年。
    ……
    “派人去看榜去了?”
    见滔娘坐立不安,还不停的张望,就知道滔娘在担心儿子是不是考中了。
    挺奇怪,皇家居然还忧心此事。
    其实,赵曦也是操心这事,否则不会丢下公务来内苑了。
    “三哥……”
    “别担心,相信自己的儿子!”
    其实儿子去参加考举,对于已经是太子的儿子,担着很大的风险的。
    之所以把科考称为大比,这名词本身就说明很多问题了。是不是人才,在国朝的认知上,科考就是一个衡量标准。
    太子考中好说,一旦落榜,对于他本人的打击不说,就是知晓这件事的臣工,对于太子的认同也会有所变化。
    从某些角度来评判,得不偿失。
    还有就是,既然太子开了这个头,那接下来的皇子都这样要求时,赵曦没有拒绝的理由。那么,一旦有其他皇子考中…~后患无穷呀!
    还好,二皇子好像在回避,在开科之前,就向赵曦辞行了,真正的去游历,去见识大宋的大好河山了。
    “中了……中了……考中了!禀报官家,娘娘,太子考中了,放榜排第三十九名……”
    内监的一声嚎,就连赵曦也有些激动,没忍住,站起身还挥了挥手……
    接下来,太子像其他贡生一样,在贡院参加了殿试,也同其他新科进士一样,参加了琼林宴……
    出任宜州推官?赵曦没想到吏部递上来,对这一届进士安排的奏本中,太子的职衔居然是宜州推官。
    这…~赵曦又反过来想,或许是太子所愿吧。
    宜州,作为大理矿城进入国朝的第一站,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太子先后在讲武堂和工坊城待过,自然知道大理矿城对国朝的作用。
    此去宜州,怕也是有想法吧。
    问题是太子不会亲自去吏部要求,谁又会替太子想清楚呢?
    李中师,吏部尚书,常年在州府任职,三年前因为贾黯致仕才接任吏部。应该是不熟悉太子,或者说不一定连太子考举都不知道。自然也不会想那么远。
    当然,他如果知道太子考举,在安排职衔时,肯定会先来自己这旁敲侧击的问一下。
    所以,太子出外任职,应该没吏部尚书的事。
    只剩下主铨选的那个罗凯郎中了……难不成自己真的是有眼无珠,没发现罗凯的潜力?
    赵曦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令他自己都有些头皮发麻。硬是把自己内心的那种感觉驱散,用绝对平静的口气对王中正说:“中正,二皇子出宫后在何处居住,都是那些人,他们的来历如何,以及二皇子往来的人,你都落实一下。这事要安排可靠的人!”
    “连同太子出宫后的邻里也落实一下。二皇子出京了,太子马上也要出京了,有些事要做在前面,能避免的就尽力去避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