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是诸葛亮前往水镜先生司马徽的私塾求学的日子。
赵子追被要求守家,便乖乖留了下来。
趁着无事,赵子追来到了管家的房间。
管家轻笑问好:“公子好,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我想了解一下,关于诸葛公子的事情……”
——
赵子追一向不认为自己是个爱管闲事儿的人,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泛滥的同情心,但现下,赵子追却平静不下来了。
从管家那里,赵子追了解到: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与家里的哥哥姐姐都被叔父诸葛玄收养着。
因为不习惯大宅子里的生活,诸葛亮选择离家独居。
叔父诸葛玄倒很是支持,在山里给诸葛亮留了这套屋子,还雇了位年轻、颇有些学识的小生做管家送来照顾着。
但许是因为诸葛亮天生才慧,颇有些心高气傲,村里人对其都是敬而远之,不愿交集,因此,诸葛亮一人居住深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谓是孤苦伶仃。
“他一个人生活了这么多年?”赵子追不可思议,“所幸有你陪着。这般年日,也是不容易了。”
管家轻笑摇头:“我只是在做本职的工作罢了,没什么无聊不无聊的,只是有些心疼公子罢了。”
待诸葛亮回来,连赵子追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看他的眼神竟带了些怜悯。
“这般看我做什么?”诸葛亮感到不自在,蹙眉反问。
“我想留下来,常住。”赵子追认真道。
“哦?常住?那得看你是否有这个价值让我一直留了。”诸葛亮轻笑,径直去了书房。
赵子追向来是说到做到的人。
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从那日起,赵子追忙了起来。
包揽了大部分的家务活不说,赵子追还利用结余的时间去帮助同住山里的村民。
——
“谢谢小伙子啊,我还正愁着一把年纪的收不了这庄稼呢……”
一位老太太笑着捶着腰,指了指墙边的几个大麻袋子:“作为感谢,送两袋果子给你可好?”
赵子追笑着摇摇头,道:“阿婆您别介意,举手之劳罢了。不过您要是真的愿意,可以感谢那家诸葛公子。我便是他家请来帮忙的。”
老夫人听了颇有些惊讶,这素来不与人交往的诸葛亮怎么还做起好事来了?
当然,赵子追帮助的人不止这一家。
黄昏,诸葛亮求学归来,却看到屋内摆了一大堆吃的用的,一脸不解。
这时,有人找上门来。
“诸葛公子,今天真是谢谢您啊!我老婆早产,要不是您家招来的那位公子帮忙一路抱着,我这怕是……妻儿不保啊……”堂堂一个男子,话至此处竟落下泪来。
“这……能帮到你们便好。”
诸葛亮不善言辞,更不善于面对这些感谢,只尴尬地应付两句。
后院,赵子追劈柴劈得正带劲,完全没注意到身后走来的诸葛亮。
“咚”
“嘶……”
赵子追闻声连忙回身,却见诸葛亮一脸吃痛地扶着额头。
“诸葛公子,怎么了?”赵子追拉开诸葛亮挡在额头的手臂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