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家小福女 第1910节
    李尚书立即提议道:“陛下,臣认为朝散大夫王大人就极合适。”
    周满眨眨眼,来了,来了,李尚书他带着复仇的面具来了……
    李尚书早看不惯王大人,他带回天竺高僧推荐给皇帝,在李尚书看来就跟佞臣差不多,现在那罗迩虽然被驱逐离开了,但王大人却丁点事也没有。
    李尚书话音刚落,端坐在众臣之后的王大人起身出列,跪下道:“陛下,臣愿往!”
    皇帝便点头道:“好!那朕便封王卿为使团正使,出使百济,务必要维系好两国关系。”
    王大人应下。
    大朝会结束,杨和书将周满扶起来,笑道:“一起去御书房?”
    周满:“陛下没叫我呀。”
    杨和书想了想便道:“那你在太医院等我吧,等我出来告诉你消息。”
    周满连连点头,“多谢学兄。”
    杨和书和其他几位大臣去见皇帝,青州那边是不是还继续用兵,他们还得讨论。
    这就要看青州折子上的具体内容了。
    萧院正和周满一起回太医院,见她魂不守舍的模样,便道:“放心吧,既然赵国公在大朝会上没说,那白大人就应该是安全的。”
    周满:“我不是担忧这个,我是觉得有些奇怪。”
    “什么奇怪?”
    周满想了想后摇头,“没什么。”
    去年刘刺史刚派军剿匪,把海上的匪寇杀得四散,各路海寇都伤亡惨重,海上大晋士气高涨,百济又不傻,怎么会这时候起兵冒犯大晋?
    她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杨和书直到用午食时才找过来,周满便和宫人多要了一份饭食,俩人一边吃一边说。
    杨和书道:“陛下让青州继续用兵,将所有来犯的百济人赶出辽东,只是不得追击,还是以和为主。”
    周满问道:“折子上可有写百济为何犯边?”
    杨和书道:“说起来和白善还有些关系,他把晒盐法教给了辽东郡,辽东便在卑沙城一带晒盐,说起来不巧,年前北方的靺鞨犯边,辽东大军北上却敌,留守的兵马多数布置在平壤一带防备新罗和百济,谁知道百济会绕过平壤,从海上进犯卑沙城,目的便是盐场里的盐。”
    杨和书顿了顿后看向周满道:“折子上说,是出海的商船无意中看到了百济的战船,于是赶回北海县报信,白善便请了刘刺史出兵,反从背后包抄,和卑沙城的守军一起前后夹击,这才击败了百济乱军。”
    周满:“听上去挺顺利的。”
    杨和书颔首,“是啊,非常的顺利。”
    俩人对视一眼,都没再说什么。
    杨和书将饭吃完,喝了一口茶漱口,这才道:“这一次刘刺史和白善都立了大功,等这一仗打完,刘刺史要兼任建安州都督府都督,只管军政。”
    周满咋舌,“建安州和青州可是隔着一片大海的,刘刺史忙得过来吗?”
    杨和书不在意的道:“能者多劳嘛,陛下觉得刘刺史的能耐还是在领兵打仗上,授意他多把青州政务交给手底下的人。”
    “那白善呢?”
    杨和书看着她笑道:“陛下让他战后回京述职。”
    见她高兴,杨和书也不由笑起来,道:“他这几年在北海县立的功劳太大了,去年刚剿了海寇,今年又协助刘刺史打了胜仗,再让他在北海县待下去就太屈才了,立了这么多功劳,此时再不召回,后面再召,职位都不好给了。”
    周满咧开嘴笑,捏着拳头问,“那他岂不是很快就能回京了?”
    杨和书:“看他们的动作吧。”
    他的目光扫过她的肚子,垂眸道:“希望他能赶得回来吧。”
    此时,白善正站在海边眺望,刘刺史一身戎装的过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片茫茫大海,便问道:“这卑沙城的海和北海县的海有什么不一样吗?”
    白善摇头道:“粗看不一样,但细看是一样的,一样的风,一样的无边无际。”
    “你这话不该是反着来说才对吗?”
    白善笑了笑道:“大人,下官提的是感受,并不是景致。”
    刘刺史也举目望去,半晌后点头,“倒也对。”
    他道:“下午有船回去,你这个北海县县令不与他们回去?”
    白善道:“溃逃的百济乱军还在沿海一带活动,下官认为应该把他们全都驱逐出去才行,朝廷收到战报,肯定会问责百济,我们这边动手也能震慑他们,扬我大晋国威。”
    刘刺史左右看了看,见随从们都站得远,便啧了一声道:“那些乱军我自会派人去清理,你如今已经立功,以你现在的功绩,不日就能调回京城,目的已经达到,何必还在前线吹风受苦?”
    第3291章 谋算
    白善摇头,“不,陛下忧心乱军冒犯沿海百姓,肯定会下令让我们追击百济乱军,直到把所有乱军赶出去为止,所以他们一日不走,我便一日不能回京。”
    他道:“还有两个月我夫人便要生产了,我等不了陛下的圣命到了再动手,而且刺史大人忍心让沿海百姓多受这十几日的苦吗?”
    刘刺史:“……我不是已经派人去追击了吗?你留在此处并无多少用处,还不如回北海县处理政务。”
    白善摇头,“我可以为大人后勤,保证让将士们斗志昂扬,保持热情,至于北海县,有方县丞在,不必太担心。”
    他顿了顿后道:“大人不也想趁机看一看方县丞的能力吗?”
    刘刺史看了白善老半天,最后背着手问道:“你确定了?真的要回京城去?”
    白善在北海县立的功劳太多了,现在北海县虽然被定义为中县,但以它现在的发展速度,进为上县是迟早的事,他大可以再在北海县留上两年,到时候直接便可接手整个青州。
    一下跳三级,又是在熟悉的地方任职,前程并不比回京差的。
    白善颔首,确定道:“我必要回京城的,还得赶在五月前回去。”
    刘刺史摇摇头,“罢了,那白县令就留下吧,我军的军需调配就交给你了。”
    白善应下。
    刘刺史最后看了他一眼,转身带着随从离开,“点兵,本官亲自去巡边。”
    “大人,为何这么急?”
    刘刺史道:“白善说的没错,总不能让海边的百姓受乱军之苦,而且,有人急着回家,就当还他一个人情。”
    “我们也没拦着白大人回家呀?”
    “傻子,此家非彼家,唉,英雄难过美人关啊,还是本官好,没有这种烦恼。”
    “大人,这话要是让夫人听见了……”
    “你闭嘴,听到这话的只有你,你不说,夫人怎么会知道?”
    皇帝的圣旨到的时候,刘刺史不仅把散乱各处的乱军剿灭得差不多了,还把附近岛屿上重新聚起来的海寇又剿了一遍。
    耗费的粮草军饷都由北海县提供,不过一番剿匪下来,北海县的财务补回来了一点儿,最主要的是,还给将士们分了一些,以至将士们剿匪热情高涨。
    白善也分到了一些战利品,还兴冲冲的跑去找刘刺史换珍珠。
    刘刺史大方的和他换了,“只听说拿珍珠换金银的,白大人却正好相反。”
    白善笑道:“这些金银我拿着没用,但家中有妻女,又都喜欢珍珠,刚好合适。”
    刘刺史问,“使臣团就要到青州,这边乱军也清理得差不多了,白大人打算何时回北海县?”
    白善便正色道:“下官明日便随官船回去。”
    他深深一揖,恭敬的道:“下官要回京述职了,县务交接还需大人放印。”
    刘刺史大方的挥手道:“我一会儿就给你,不过,”
    他顿了顿道:“白大人推荐方县丞接任,朝中未必会答应,白大人大才,可是把北海县打造成了一个香饽饽,现在不知多少人想来咬一口呢。”
    方县丞在朝中可没有根基。
    白善道:“下官会再上书一封,成与不成便看天命了。”
    刘刺史点头,“本官也会随一封折子的。”
    不过不管来接手的是谁,白善都要回去交接县务,准备回京了。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得把朝廷派来的使团送出龙池码头。
    白善在北海县做交接时,京中也收到了他的折子,皇帝把他和柳刺史的折子丢在案上,伸手又把边上的几封折子打开并在一起。
    太子见状,问道:“父皇是在为北海县县令一职烦心?”
    皇帝道:“想要接手的人不少,甚至还有上县县令想要调任过去,哼,上县县令去做中县县令,又不是犯错,朕为何要这样调任?”
    太子不在意的道:“适用就行,当初白善去北海县,不也降职调任?”
    皇帝就掀起眼皮看他,“那你这是有属意的人选了?”
    “没有,不过儿臣私下问过周满,她说北海县现在就是一个聚宝盆,要想它一直生钱,不仅造福北海县本地的百姓,也福泽大晋,那便需要一个既正直又开明,知道经营之道的官员前去。”
    皇帝:“若没有呢?”
    “那便需要一个懂经营之道,又识时务的官员去,”太子道:“再没有,那边派一守成官员去,哪怕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照着现有的规矩继续,那北海县也不会太差。”
    皇帝敲了敲桌子,道:“北海县县丞在朝中没有根基,却在北海县经营多年啊。”
    太子道:“儿臣问过周满,那方县丞并不是北海县人,甚至不是青州人,而是莱州人,且他家境一般,这五年,就算北海县发展迅猛,除了县衙送了他一栋宅子外,他并没有多余外财。”
    皇帝问:“你属意这位方县丞?”
    太子:“北海县是白善和周满的心血,既然俩人都推荐此人,那便说明此人有过人之处,至少可以暂时守住北海县。”
    皇帝沉默半晌后微微点头,将案上的折子收起来丢到一旁,”如此一来,北海县和白善受到的压力便大了。”
    太子道:“以白善的心大和能力,此事不值一提。”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周满从崇文馆里查找资料出来,路过前面的詹事府时便知道了这一消息,一颗心彻底放下,北海县总算有合适的接手人了。
    周满喜滋滋的出宫回家去,白景行小朋友不在家,而是在后门对面的公主府里,她便扶着腰过去接孩子。
    正巧白二郎送殷或出来,见到她便笑问:“再过三四日白善就该回到京城了吧?”
    “我没收到信,你是怎么知道的?”
    殷或微微一笑道:“我猜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