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暗中
纳兰明月在自家三爷爷房前跪了三日三夜,也没有让他改变想法,她以为萧璟必死无疑,哭着跑来了法场见他最后一面。
却没有想到最关键的时候顾锦珠赶到,质问了明宣帝不说,竟然有勇气与他同死。
她亲眼见到那两人相偎在台上,那一刻,她才察觉到了她和顾锦珠的差距。
她没有那样她那样不顾一切的勇气,她身后站着纳兰全族,所以没法轻举妄动,若是因为她连累全族,那她才是死无可恕。
所以她能做的只是躲在后面,看着萧璟赴死,尽管心痛的像是被生生挖去,她却一步都迈不出去。
看着顾锦珠光明正大的陪在他身边,她心头更多的却是羡慕,如果她也可以那样,她就是死了也甘心。
可是一切也只是如果。
如果这回萧璟能逃脱大劫,他们以后的距离想必会越来越远,想到三爷爷流露出来的图谋,她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也许以后她和萧璟要站在对立面也说不定。
她到底该怎么办?纳兰明月心头一片茫然。
她在原地痴痴站了良久,直到身上衣裙尽数被雨水打湿,才被小鸾半拖半劝的带了回去。
这次没有将萧璟一举置于死地,明宣帝怒不可遏,回到行宫中便大发脾气,将宫中的摆设砸了一地。
都怪那帮老顽固,要不是他们阻拦,他现在早把萧璟的脑袋砍下来了,又哪里会生那么多事!
还有那个顾锦珠,倒是生了一副好胆子,居然敢闹刑场!
明宣帝眼神阴沉如水,脑中正想着该怎么办萧璟定罪,就听到脚步声响,抬头一看,一位妖娆华贵的妇人款款而来,正是淑妃。
淑妃看到满地狼藉,面色却不变一下,脚步轻移慢慢走上来,冲着明宣帝施礼道:“臣妾参见皇上,皇上您这是怎么了,发这么大的火?”
她不等明宣帝发话便站了起来,快步走进他身边,替他抚着胸口顺气。
胸口的力道不轻不重,让明宣帝长长呼出一口气,疲惫的摆摆手道:“没什么,你怎么过来了?”
淑妃温婉笑道:“皇上这些日子没日没夜的操劳国事,臣妾看着就心疼,便吩咐御膳房替您熬了些燕窝粥,您是现在要用,还是等晚膳时一起?”
明宣帝现在哪还有心思吃东西,叹道:“晚饭时再说吧!”
他疲惫地揉了揉额头,下一秒,一只温软的柔荑就抚在了他的额头上,替他轻轻揉按。
淑妃靠在他身上轻柔的笑道:“皇上又是为了锐王的事?臣妾听闻今儿个刑场出事儿了,太傅他们和黑甲军联手替锐王求情,逼迫皇上,真是岂有此理,萧璟有造反之心罪不容恕,这些臣子们不思为君分忧,反而还仗着皇上宽容,替那狼子野心的叛贼求情,要臣妾说,皇上就该砍杀几个目无君上的,省得他们敢生出这种欺君犯上之心!”
淑妃的声音轻柔,声音却带着一股寒意。
她是五皇子的生母,明宣帝又一向最宠爱五皇子萧齐,如今没有了大皇子萧澈,三皇子萧祈又不得圣心,这皇位八成要落在她的儿子头上,她怎么还会允许萧璟留下来挡道,除了明宣帝她是最盼望处死萧璟的。
明宣帝拿下她的手,叹了口气道:“哪有这么容易?莫说黑甲军十多万大军,朕不敢轻动,光是曹云德那老头子,若是我敢做出什么,怕是天下人都得骂朕这个皇上是昏君!”
他越说越气,一巴掌便拍在了椅子的扶手上。
淑妃气道,“皇上是天下之主,现在想杀一个了乱臣贼子难不成还得看他们的脸色不成?那萧璟不除,今后必成大祸,今日皇上已经对他下了手,难保他不怀恨在心,他手握黑甲军十万兵力,到时候要真的造反谁还能拦得住他!”
明宣帝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淑妃说的话他何尝不知,今日若是不能把萧璟置于死地,今后必成大祸。
就听到淑妃靠过来低声道:“皇上,臣妾倒是有一个法子,既然那群老顽固认为萧璟功绩太大,明着杀他与理不合,那我们不如暗中想个办法,既然杀了他有碍皇上威望,莫不如皇上就给他个恩典,将他放出来……”
她说到这里,话声微微顿了一下,果然明宣帝立刻抬起脸,狐疑的道,“把他放出来?”
“没错,”淑妃娇笑,眼底划过一丝亮色,揉捏着明宣帝的肩膀道,“现在萧璟风头正盛,皇上若执意处死他只会让天下非议,莫不如皇上就顺应民意,将他放出来,然后给他个虚爵头衔,趁这机会将他手中的兵权收回来,让他身居高位却没有实权,至于以后么……”她唇角翘起一抹笑意,靠近明宣帝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
明宣帝眼神豁然一亮,听她说完立刻觉得此计可行,心头就像被挪走一块大石头,一把将淑妃拉进怀里笑道:“爱妃果然是朕的智多星,此一来何愁萧璟不除,与朕的威名也无碍。”
淑妃笑道,“皇上是正人君子,自然想不到这种阴险的法子,可臣妾只是个小女人,那萧璟早已有了反心,就算是用这些不光彩的法子杀了他,那也是他咎由自取。”
明宣帝连连大笑道:“好,好,就依爱妃所言。”
他顺势在淑妃嫩滑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开怀大笑道:“淑妃如此聪颖,怪不得养出个好儿子,你放心,等诸事完毕天下安定,朕即刻昭告天下,封齐儿为太子,将这皇位交到他手里,朕百年以后也就放心了。”
淑妃心口一跳,脸庞瞬间充满喜悦,她等的就是这句话,只要她的齐儿能成为太子,她的心才能真正的安定下来。
萧璟造反之事查的很快,有了明宣帝的授意,萧璟身边的钉子很快就被揪了出来。
那些所谓的证据自然也就不了了之,笔迹相似的书信是伪造的,也并没有什么和卢陵王的盟约,卢陵王只是看在两国交好,受到大夏庇护的份上才出兵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