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十二年,公元600年十月,隋文帝废掉太子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这时候,最看杨广不顺眼的,就是他的四弟杨秀,他觉得,杨广可以当太子,他也可以当!并且,他拥兵一方,只要父王一死,他立即举兵反杨广!
可惜,他碰到的对手是杨广,他想夺位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杨秀自小就胆气豪壮,再加上容貌雄伟,美须髯,多武艺,朝廷百官对他非常敬畏。
隋文帝常对皇后独孤伽罗说:“杨秀一定不会善终!我活着时候,应当不用担心;我死以后,他的哥哥治国,杨秀必定造反!”
这一点,显示出了杨坚的知人之明。
兵部侍郎元衡出使蜀地,杨秀与元衡深交,请求给他扩大部属,增加官佐。
元衡回京师后,代杨秀上奏,隋文帝不予批准。
西部边境出现战事,朝廷命大将军刘哙率兵征讨。
隋文帝又令上开府杨武通统兵,作为后续部队,继续开赴前线。
杨秀委派自己日常宠爱狎昵的万智光到军中,担任杨武通的行军司马。
隋文帝以为万智光难以当此重任,谴责杨秀用人不当。
他对群臣说:“违犯我所制定的法律的人,必然出现于我的子孙当中。这就像猛兽一样,强有力的外敌都无法伤害,但它却会被毛间小虫叮咬、吸食。”
自此,隋文帝逐步削夺杨秀的权力,分职别任。
杨秀这样一被分权,实际上是很难和杨广匹敌了!
他如果明白形势的话,就不会去和杨广作对,因为,隋文帝都是站在杨广这一边,自己想争取一下权力都不得,那还拿什么去和杨广比?
杨秀还有一点和杨广没法比的,就是他奢侈浮华,追求享乐。
杨广不管他是装的,还是真的,他始终在节俭着。
杨秀违反制度,超越规格,车马服饰,均比照天子所用样式添置。
这简直就是作死的节奏!
以他这样的智商,想和杨广斗,实在不是一个等次。
开皇二十年,太子杨勇被隋文帝废掉,晋王杨广费尽心机,夺得了太子之位。
杨秀很有意见。
杨广知道杨秀对自己有看法,担心杨秀以后会反抗自己,当下暗中安排杨素访察杨秀的过失,随时在杨坚面前讲杨秀的坏话。
这样一来,杨秀便处在危险之中。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杨秀被朝廷调回京师,隋文帝见到他,对他不予理睬。
第二日,隋文帝又派人痛斥杨秀。
杨秀这才知道自己的处境危险,赶紧谢罪说:“我承受国恩,出京当藩王,不能遵守法令,真是罪该万死!”
皇太子杨广在朝廷上流泪,代杨秀谢罪。
此时的杨广,自然是假装爱护弟弟的样子,不过,他能假装,说明情商很高。
隋文帝不放过杨秀,说:“往日秦王杨俊浪费财物,我用为父之道训导他。杨秀祸害百姓,我要用为君之道惩处他。”说完,将杨秀交与执法人员审讯。
开府庆整劝谏说:“杨勇已被废黜,杨俊已经去世。陛下儿子不多,何必如此处治?而且蜀王生性耿直,被严肃处理,恐怕不能自我保全。”
隋文帝听了大怒,想要割断他的舌头。
其他官员替他求饶,杨坚才息怒了下来。
隋文帝又对百官发作说:“应当将杨秀推到街市斩首,以便向天下百姓谢罪。”于是命令杨素、苏威、牛弘、柳述、赵绰等人,详细审问,严肃处理。
太子杨广暗中令人制作木偶,写上隋文帝、杨谅的名字,丝绳束手,铁钉穿心,埋到华山下面,然后再让杨素装模作样挖出来。
杨广又以杨秀的口气作檄文,说:“逆臣贼子,专弄权柄,陛下空守朝堂,一无所知。”然后陈述兵甲如何强大,说是要“指期问罪”。
杨广把这篇“檄文”偷放在杨秀的文集之中。
他们安排完毕, 杨广将杨秀过失奏明隋文帝。
隋文帝说:“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于是把杨秀废为庶民,软禁在内侍省,不得与妻子儿女相见,同时命令,派遣丑陋凶恶的婢女二人,供他驱使。
杨秀比杨勇稍微聪明一点的,就是他被关押了之后,开始服软,不断对父亲求情。
杨坚把他大骂了一顿,列出了十罪,还是不赦免他,让他被关一辈子。
杨广就这样成功除去了一个潜在的对手。
不久,独孤皇后崩。
杨广在杨坚的面前以及宫人,哀恸绝气,若不胜丧者。
史书又记载他在私室,“饮食言笑如平常。”另外,又说他,“每朝令进二溢米,而私令外取肥肉脯鲊,置竹桶中,以蜡闭口,衣袱裹而纳之。”
我觉得这样写杨广有点假。
首先,他对他母亲是真爱,不是假爱,因为,他就是独孤皇后一力支持下才当上太子。如今母亲去世,怎能不伤悲?其次,杨广是太子,什么东西没吃过?还用得着偷偷藏肥肉来吃?
以杨广这么高的情商,这么能克制自己的人,他完全不会去做这样的傻事。
所以,这些描写,纯粹是为了黑杨广。
我只是奇怪的是,杨广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最后国家灭亡,身败名裂?后来,我终于知道了,不是杨广无能,也不是他的愚蠢,相反,他正是因为太聪明,太自负了,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已。
魏征对于隋文帝废除太子这事,有一段精彩的言论,他说:“《慎子》有言曰:‘一兔走街,百人逐之,积兔于市,过者不顾。’岂有无欲哉?分定故也。房陵分定久矣,高祖一朝易之,开逆乱之源,长觊觎之望。又维城肇建,崇其威重,恃宠而骄,厚自封植,进之既逾制,退之不以道。俊以忧卒,实此之由。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秀窥岷蜀之阻,谅起晋阳之甲,成兹乱常之衅,盖亦有以动之也。《棠棣》之诗徒赋,有鼻之封无期,或幽囚于囹圄,或颠殒于鸩毒。本根既绝,枝叶毕剪,十有余年,宗社沦陷。自古废嫡立庶,覆族倾宗者多矣,考其乱亡之祸,未若有隋之酷。《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之有国有家者,可不深戒哉!”
引用得有点长,因为我认为是很精彩的言论,大意是说,太子定好了,其他诸王就不会去争夺皇位;一旦废掉太子,诸王就会争夺太子之位,夺嫡之争,导致覆族倾宗,国家混乱。
这一番言论,许多君主还是没懂,包括后来的康熙,他轻废太子,导致局面动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