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临安美食录 第76节
    李山在旁小心解释:“我们酒楼除了山八珍还卖许多其他的菜品,若是客人喜欢大可点。”
    “哼!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吹个名号吸引人罢了。”少年郎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 “ 不过是一家普通的酒楼能有什么了不起的,还吹什么临安第一酒楼, 真是没见过世面。”
    曼娘打断他:“这位客人, 我家酒楼可从未在外头标榜过自己是临安第一酒楼。”
    少年摸摸脑壳, 这时候才流露出一丝少年人的局促:“这却是我不是了, 是我友人荐了你家酒楼。”
    原来是位慕名前来的客人, 并不是砸场子的。李山悄悄松了口气。
    曼娘想了想:“客人想吃的山海珍是什么样的?”
    少年挠头:“似乎有鲍、又有竹荪。哦,还有红艳艳的汤汁。”
    曼娘笑道:“那便等着上菜就是。我们能做出来。”
    “真的?”少年喜出望外。
    “自然是真的。”
    旁边桌的客人忍不住插嘴:“你大可放心, 恒娘子做的菜就没有不好吃的。”
    过了片刻曼娘端上一盘竹荪红花汁焖鲍。
    红艳艳的汤汁,雪白伞状的竹荪将鲍鱼包裹起来, 如一座座沉默的小岛。
    少年喜出望外:“正是这个颜色!”
    他凑进去闻,果然闻到记忆里酸酸甜甜的滋味。
    网状竹荪雪白的伞裙触及唇间先有一种新奇的愉悦, 咬下去后脆脆的, 颇有嚼劲。
    竹荪下大而肥厚的鲍鱼泛着金黄油亮的光泽,咬上一口, 又肥又厚。
    柔韧的鲍肉带来满足,更难得是平日里很难入味的鲍鱼此时却有浓厚的酱香, 还有藏红花特有的酸甜味道。
    唇舌间的香气叫人直流口水,海味特有的鲜美搭配着竹荪的鲜甜,一时之间山与海的滋味都在舌尖碰撞。
    少年瞪大了眼睛,赞叹:“不愧是山海珍!”
    旁边的李山目瞪口呆, 他也跟着恒娘子学厨,是以直到些皮毛:“大娘子,那,那,可是藏红花?”
    少年顺着他的目光看向盘中。
    红艳艳的汤汁里漂浮着些许红色的花萼。
    曼娘笑眯眯:“这位少年郎所说的原菜里头应当是藏红花与高汤熬的汤汁,这才能叫山海珍。”
    这回别说是李山了,就是周围一圈食客都坐不住了,纷纷转过身来看那道菜:“藏红花!熬的汤汁!”
    藏红花是由原洋的商队带来的稀罕调料,堪比黄金,也只有皇家得见,民众也只是知道它的名字。
    可是就算是皇家做菜也不过将藏红花当作点缀,并不会大张旗鼓将其熬煮成汤汁。
    再看盘子里那么红艳艳的汤汁,要熬出来只怕要用许多藏红花。
    曼娘笑眯眯摆摆手:“大家可莫想岔了,我这汤汁是用红菜根熬得。”
    少年大为不解:“可这滋味完全相同啊……”
    他不可置信又喝一口浓汤,甜滋滋酸津津的,还有一丝香气。
    “那这花萼呢?”
    曼娘笑眯眯:“是草红花的花萼。”
    “没想到老板仅凭我口说便能做出这道菜,怪不得友人说八珍楼是临安第一酒楼。”少年面有愧色,说着便要起身给曼娘赔礼。
    曼娘忙示意李山拦住他:“这无甚稀奇的,一道菜若唤做山海珍自然不会简简单单只有竹荪和鲍鱼,定然会融合了山珍海味,我便想着会不会是汤汁中间有什么玄乎,果然被我猜中了。”
    食客们啧啧称奇,几乎是围观着少年吃完了这道菜,而后等他结账,想瞧瞧到底要花用多少。
    谁知少年吃完饭就要走。
    李山忙拦住他:“客人,你还没付钱呢。”
    “付钱?什么叫做付钱?”少年摸摸脑壳。
    李山瞪大眼睛:难道是来了个吃白食的?却还是耐心解释:“酒楼开门做生意,自然要银钱的,您吃得这盘菜,从哪里买来?我们工人的薪水,又从哪里支来?”
    少年恍然大悟,忙赔礼道歉:“我从前住在山里,不懂这些,还是第一次下山来吃饭。”
    原来是个离家出走的少年郎?曼娘挑挑眉头。
    白歌阑小心凑过来跟曼娘咬耳朵:“他穿的衣裳虽然素净,可那织法却是制造局才有的手艺。看来是位皇亲贵胄。”
    少年摸了摸口袋:“我没有带银两,这可如何是好……”
    曼娘摇摇头:“敢问阁下尊姓大名?要往哪里去?”好叫他家人来领走这位贵公子。
    谁知少年再度摸摸脑壳:“我叫侠客。姓侠名客。要往北地去从军。”
    得嘞,还是位热血少年。
    白歌阑对空中翻了个白眼,曼娘抿嘴笑,看他还是个孩子模样,便叫李山从柜面上取了十两碎银并铜板递过去。
    侠客不愿意接:“我有手有脚,自然不受人接济。”
    “我们酒楼有许多认识的友人都在北地作战,看着你倒像想起了他们,你便拿着。”李山劝他。
    这些天陆续有不少青少年往北地去从军,酒楼上下也挂念着去北地的高师傅和温先生,看见少年自然多了份亲近。
    侠客不再推辞,忽然说:“要么我给你舞个剑吧?”
    曼娘摇摇头,这是谁家的少年郎,这般天真?
    她想了想:“舞剑就不用了,倒是你如果去北地的话,帮我照顾个人可好?”
    少年欣然。
    曼娘便将牧倾酒的名字写给他。
    少年往后退一步,郑重抱拳行礼:“那银两我便收下,做完照顾此人的酬劳。”
    曼娘点点头。
    少年吃完饭,解开路边系着的白马,银鞍配着白马,远去步伐飒沓,瞧着就如流星飞驰,口里还唱着歌吟,仔细听,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1”
    “这少年骑着白马倒有模有样。”李山感慨,“如今马匹价格水涨船高,却不是谁都骑得起的。”
    “也不知能不能骑到北地,只怕路上就被打劫了吧,鲜衣怒马少年郎,劫匪眼里肥肉肠,嘿嘿。”白歌阑笑。
    曼娘摇摇头:“也不知谁家少年,应当很快就会被家人追上带走。”
    这时店里许多人点了那道竹荪红花汁焖鲍,曼娘忙着下厨,便将这事抛之脑后。
    隔天她正在灶间做饭,恒家大管家恒福却满脸风尘进了酒楼:“大娘子,不好了!”
    原来恒家夫妇进了刚收复不久的岐州寻找儿子,可很快胡人卷土重来。
    宋军很快撤退,恒家夫妇就此不见踪影。
    曼娘手中箩筐掉到了地上。
    岐州地势不平,沟壑山间纵横。
    曼娘身着青布衣裳,徒步行走山中。
    李山紧随其后:“大娘子,天快黑了,不如在前头山坳里将就一夜。”
    曼娘点点头。
    她身后的几人也放下行装。
    曼娘为了寻觅父母,扮做山野小贩,只带了李山与恒福两人,只身就来了岐州。
    此时岐州州府已经又被大宋收复了来,可下面的村落县乡还零零星星有胡人潜伏其中。
    曼娘顾不得劝阻便化妆成小贩,又叫留在岐州城里的几位恒家商队的伙计备了馄饨担子。
    李山和恒福不放心也跟了上来,李山挑担,恒福推车,又叫恒家商铺里一个熟知祁州地势的伙计扮做当家人。
    李山递了碗水过来:“大娘子,已经走了三个村寨了。”
    曼娘接过水,道了声谢:“明儿翻过山便能又寻到一处村寨,到时候再细细寻访。”
    她在溪涧边洗手后便包好了馄饨,李山寻到的野菜煮到锅里,正好是一锅馄饨汤。
    炊烟袅袅之际,远处忽然传来叮叮当当声。
    李山慌得跳起来,定睛一看却是一群羊,赶羊的老羊倌当地人打扮,白头巾搭在脖间。
    诸人这才松了口气。
    羊倌也吓了一跳,一脸警惕:“怎的,你们是货郎?”
    恒福慢条斯理道:“不是,我是走街串巷卖馄饨的,带着我的两个儿子儿媳赚点辛苦钱。”
    羊倌后怕得直拍胸膛:“我还当你们是胡人呢!”
    这才放松得一头羊身上将自己的铺席取下来:“那老哥哥,我们做做伴如何?”
    恒福应了下来。
    曼娘见羊倌掏出个冷馒头啃了起来,心里不忍,便招呼道:“老人家,还请喝一碗热馄饨。”
    示意李山给他端了过去,羊倌瞥了曼娘一眼,嘿嘿一笑,也不客气,接过便吃。
    热乎乎的汤汁驱散了身上的寒气,雪白的馄饨漂浮汤中,薄薄的皮儿,厚实的馅料,一口下去真是解饿又解渴。
    老羊倌颇为满意:“可以,这手艺算是我吃过里头的前三。”
    李山在心里撇了撇嘴,小小一个羊倌好大的口气,曼娘那手艺在临安城都是数一数二的,自然是在穷山僻壤里头一份。
    不过是一个羊倌,想来在乡下也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
    他这么想着,就给羊倌递过去一个薄被:“老丈,山里雾大,盖上被子。”
    “你这小子倒是个好心的。”羊倌嘿嘿笑,“既然如此,我就给你们指条道,莫要往前头去了,那个村寨被胡人占了。”
    啊?
    几人都愣住了。
    曼娘更是立即就示意伙计熄火。
    羊倌摆摆手:“莫急莫急,那一小嘬胡人散兵游勇,如今正在村里修整呢。我已经叫村里逃出来的人去岐州州府请官兵了,只怕很快官府就会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