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沈家兴和沈娇在这幢别墅里吃了最后一顿早餐,沈家兴便找来了一辆板车,将简单的家具行李放在车上,准备搬家了。
昨天来通知的人果然一大早就来了,带头的是另一个年青男人,他板着脸背着手将这三层洋房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不悦问道:“东西怎么这么少?你藏起来了?”
沈家兴早有准备,不慌不忙道:“前几天都让京都来的学生砸了,只剩下这几样好的了。”
年青男人被他堵了一下,倒没再说什么,摆了摆手放行了。
沈家兴暗自得意,就知道只要打出京都学生的招牌,这帮家伙绝对不敢多问了。
沈家兴将沈娇抱到了板车上,双臂一张,推着车就走了,路上竟又遇上了徐家人,几个少年与徐老太太拎着大包小包,吃力地搬家。
看来徐家也在劫难逃了,沈家兴冲徐老太太打招呼:“徐家嫂子,你们这是要搬去哪?”
徐老太太眼泪汪汪地看了过来,见到沈家兴忍不住哭诉道:“我家的房子没了,那是我和我家老头子吃了几十年咸菜才省出来的房子啊,将来我怎么同老头子交待哦!”
这个可怜的老太太,眼睛已经哭得红肿不堪了,头上的花白头发一夜之间全白了,苍老不堪。
沈家兴叹了口气,劝道:“房子没了就没了吧,只要人在就好,贵福夫妻都去了煤矿,家里你可就是主心骨了,徐嫂子你可不能倒下,孩子们都还要靠你呢!”
徐老太太抹了把泪,神情变得坚定:“家兴兄弟你说得对,我得照顾好孩子们。”
平复心情的徐老太重又变回了裁缝太太的精明,注意到了沈家兴拉着的板车,面上浮现恍然:“家兴兄弟你的房子也……”
沈家兴爽朗一笑:“对啊,你们的新家在哪?看我们还有没有缘分做邻居?”
徐贵福的大儿子徐光辉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虽然长得并不高大,可已经是家里的半个顶梁柱了,他闻言便道:“就是前头棉花街的63号,新式石库门房子,我家分了两间房。”
沈娇看了眼徐家人,老太太外加四个小孩,最大的十五岁,最小只有五六岁,是个怯生生的小丫头,长得比她还像豆芽菜。
中间两个都是男孩,一个十二三岁,还有一个同沈娇差不多大,看着都瘦瘦小小的。
沈家兴听着耳熟,取出怀里纸条,笑出了声:“看来我们还真是有缘分,这回又成了邻居,我家也要搬到棉花街63号,不过我和娇娇得住亭子间,没你们条件好。”
徐老太太又叹了口气,念了几句佛。
沈家兴把徐家小丫头也抱到了车上,沈娇怕爷爷太累,便下了车跟着徐家三兄弟一道走路,虽然她从小便同徐家做邻居,可也只和徐家老大徐光辉熟络些,老二徐广辉和老三徐文辉都是才刚从苏北乡下来海市的,是以,沈娇同他们并不熟。
徐广辉和徐文辉已是知事的少年了,看到白嫩嫩干干净净的漂亮女孩,手脚都不知道该往何处放了,冲沈娇傻笑了几声,便闷头走着。
沈娇从口袋里掏了颗什锦糖,剥了糖纸塞到徐家小丫头的嘴里,小丫头的名字就叫徐小丫,徐贵福夫妻对这个幼女还是很疼爱的,亲自带在身边养着,只是徐家的生活太清寒了,小丫头五岁长得就跟三四岁一样。
小丫吃了糖眼睛顿时就亮了,忙从嘴里掏出亮晶晶的糖往徐老太嘴里塞,嘟嚷道:“阿娘吃,好吃。”
小女孩虽然五岁了,可因为营养不良,口齿也不是太清楚,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
徐老太笑着摸了摸孙女稀落的黄毛头发,象征性地舔了舔,又塞回了小丫的嘴里,小丫还想掏出来给三个哥哥吃,沈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小姑娘的懂事虽然令她感动,可却受不了她那双小手上粘乎乎的糖汁,只得再掏出两颗糖,分给了徐家老二和老三,让徐小丫别再从嘴里掏糖出来了。
棉花街离别墅弄堂并不是太远,也就隔了两条街,可却是天差地别。
棉花街的房子都是新式石库门,弄堂十分狭窄,有不少小孩在玩耍,每层楼的窗户下都晾晒了花花绿绿的衣服,就像万国旗一样在风中飘扬。
有一些年纪大的老太太聚集在一起糊纸盒,看见了沈家兴他们一行,愣了一会儿便又低头继续糊纸盒,神情漠然。
63号是幢二层楼的新式石库门楼房,看样子已经住了好几户人家,那窗户下飘扬的衣服就是很好的证明。
沈家兴先替徐家人把他们的东西搬了进去,是二楼的两间房,两间房其实只能算一间,那堵墙应该是后来隔出来的,加在一起也就二十来平米,现在一老四小住倒还凑合,可等以后徐家夫妻回来后就有些挤了。
他们的亭子间离徐家不远,拐弯下楼梯口就是,就是阳台与灶台间之间的空档搭出来的小房子,顶多也就十来个平方,放了床后就啥也不能放了,否则连个立脚的地方都没有。
沈家兴叹了口气,拿了面盆去楼下接水打扫卫生,沈娇则留在上面整理东西,虽然她也被这小房子吓了一跳,可心情还是很好。
不论如何,她和爷爷都还活得好好的,这便已经很好了!
徐光辉来朝沈家兴借板车,说是要回去再拉些家具来,沈家兴自然没意见,并劝他尽量拉有用的就好。
“这么小的地方,拉来了也没地方放啊!”
徐光辉面上也有些黯然,家庭的变故让这个才十五岁的少年快速地成长了,眼神里带着男子汉的坚毅。
沈家兴和沈娇在这亭子间只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一大早沈家兴就带着沈娇赶去了火车站,那间亭子间他借给了徐家,徐家人多,多个房间也能宽裕一些。
火车站台那里站了几名戴着红袖章的人,石大牛赫然也在列,看到沈家兴连理都没理他,就当不认识他一样。
站台上已经站了十来个人,有和沈家兴一样年纪的老人,也有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还有二十来岁的年青人,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和气质,都是以前有头有脸的人呢!
“小孩不可以跟着!”有人喝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