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杰带去的机步营里面,配备了8辆“米42”火箭车,12辆加装无后坐力炮和10辆加装2联装12毫米口径37B重机枪的火力突击车。李知扉则带了一个通讯营过去。
古地要的并不仅仅是让孙淑英的特别支队打下一个基本上可以算作是空城的阜阳,而是要这支部队迅速的打出信心,打出战斗力来。他们由漯河搭乘火车到信阳再到潢川,而出发之前,孙淑英就用电台向她的部下下达了部队集结出山的命令。
对于自己的部队能不能从一支擅长在山区中进行游击战的部队转变为具备攻坚能力的正规军,其实孙淑英还是有些忐忑的。就如同她自己说的那样,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上过什么军校,她能在大别山里打出一片基业来,靠的是一种江湖义气和乱七八糟没有常理可循的作战方式。转变为正规军,这一套还行不行得通呢?让她稍微安心的是,军长古地对她似乎很有信心。
部队的集结比孙淑英预想的还要快,听说要打大仗,几乎所有的人都很激动。孙淑英一回到根据地,就深深的被那种炽热的战斗激情感动了。其实要说起来她的部队也不完全是只会打游击战的散兵游勇。早先古地派给她的教导队给她的骨干力量进行过培训,并且他们很多个根据地也都有200师的特派人员在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只因为她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土匪出身,一想到自己要变成正规军心里就觉得有些别扭罢了。
简杰和李知扉最初看到这支衣服还装备都是五花八门的队伍时,心里面也直打鼓。不知道军长为什么这么看重这样一支部队,也许从装甲师抽调一支部队来迂回攻击阜阳,效果也会比使用这样一支部队要好。简杰担任这支部队的副指挥,李知扉则跟在孙淑英的身边当她的参谋。
部队原来是以小队为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小队有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分散在各个县份乡间。在反攻还没有开始,在全国激奋的舆论中,他们在山里也得到了消息,那时候他们就开始几个小队几个大队的拢在一起商量着是不是也可以捞上一场大仗来打了。因此,部队的集结比孙淑英预想的还要快,而且人数远远超出了她的估计。到最后,几乎聚拢来了3万人。虽然有的人拿的只是老掉牙的火药枪,或者大刀长矛什么的,可是,一个个谁也不愿落后于人。
但是不管人们的战斗热情多么高涨,都必须进行筛选,这个工作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完成的。经过认真考虑,古地同意推迟特别支队出山的时间。如果战场情况有变,不能实施原计划的话,经过遴选和整编的部队可以直接拉到新7军的驻地去。
这几天里最忙碌的是李知扉这个小女孩,她要帮助孙淑英将部队进行整编。以班为基本单位,班以上是小队,每小队定额35人,包括一名小队长和两名队副,然后是中队、大队,然后是分队,最后是特别支队。支队最终的兵力,孙淑英希望控制在一万以内,虽然没上过军校,可她也很清楚,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在人多,而在精锐。而淘汰下来的两万人,为了不至于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简杰建议参照支队的编制将他们也整编为第2、第3支队。并继续在大别山区开战游击战。
时间,时间,李知扉觉得就是每天多给她24小时也不够用,她忘了吃饭,也忘了睡觉,好多次都是不知不觉的,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孙淑英每次都不忍心叫醒她,可是,时间真的不够用。
而敌人也不可能坐等他们对部队进行整编。收到情报的日军和伪军开始进山“扫荡”。
李知扉跟在孙淑英的身边,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这个土匪出身的支队长有一种特别的判断力,他们刚刚一得到消息鬼子开始进山扫荡了,她就判断出敌人会从分成几路进山,而她一面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那些地区的老百姓转移的同时,也开始布置伏兵,沿途骚扰和打击敌人。等到鬼子找到他们集结地时,她已经拉着大部队向山外转移了。于是李知扉知道为什么她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能在山里发展出这么大的队伍,而且每次战斗损失都很小。这大概也是军长和参谋长这么看重孙支队长的原因吧。
特别支队终于还是出山了,但是,比预定的时间整整晚了一个星期。敌人已经收集了足够的情报,他们已经失去了偷袭阜阳的最佳时机。按照军部的指示,特别支队转而沿泉河西进,到秣陵一带待命,接收军部派发的装备和薪饷。孙淑英还是怀念在山里打游击的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过她的不少老部下,也都为即将转为真正的正规军而高兴着呢。如果有一条好的出路,又有几个人真正愿意当土匪打游击的?
毫州的正面战场,战区主力的攻击均不算顺利,经过长时间的攻坚不力后,战区准备将正面主力撤出战斗。倒是北面菏泽的第1军和18军进展顺利,不但顺利光复了菏泽,而且正面的日军兵力不足,他们很有希望继续东进。
这时候五战区司令长官孙中兴一级上将和六战区司令长官欧阳定星一级上将产生了分歧,孙长官认为日军坚守南线而放松北线,是一个诱敌深入的圈套,建议1军和18军占领菏泽后就地休整,巩固阵地。但是欧阳长官认为孙长官有些保守,北面的日军的确很可能是在设圈套,但是他也可以将计就计,如果五战区在南线拖住日军2到3个师团的话,他可以增加兵力,强行向鲁南推进。
分歧到了汉中行辕主任李宗凌一级上将的那里,一时间仍然没有定论。眼看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攻竟好像要胎死腹中的样子,前线的官兵们着急,迟迟没有得到好消息的全国的老百姓们也非常的着急。日本人不急,而且还从容的调兵遣将,似乎大有顺势发动战略进攻的态势。
于是,1942年10月30日,汉中行辕主任李宗凌一级上将飞到了许昌,召集五、六战区的高级将领们商讨对策。古地也奉命参加了会议。
“战机稍纵即逝。”会议刚一开始,六战区司令长官欧阳定星一级上将就很着急的表态说:“目前日本人在山东的兵力空虚,不管他有什么阴谋诡计,我们都可以将计就计。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子里,谁死谁活,犹未可知。”
五战区的孙长官说:“我想问一句,我们要的是一场怎样的胜利?是顺应老百姓的想法,打一场轰轰烈烈,但是最后不得不损兵折将的退回来的胜利,又有什么战略意义?山东日军的兵力现在是空虚,可是山东临海,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就从朝鲜、从本土,从苏南海运部队投入战斗,还有华北的重兵集团也随时可能南下。你就是把第六战区的部队全部投进去,能不能撑得住还是个未知之数。我的意见是,如果要打一场战略决战,就不能有任何的冒失,而且一旦打,就要取得对整个战局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可以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的大胜。”
欧阳长官说:“那就是要进行主力会战,但是主力会战我们吃的亏难道还不够多?日本人希望的,也正是我们与他们进行主力会战,一举吃掉我们的有生力量,这样可以弥补他们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劣势。而恕我直言,我军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和日军进行主力会战,只有积小胜而至大胜,从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达到最后的胜利。”
古地差不多是坐在会议桌的最末端,他远远的看着李主任在两位长官之间一直没有说话,心想,看来,那个位置也是不好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