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十一章 教育新政策续
    “医生和护士就应该多招收些人学,咱们国家医疗条件比不上国外,医护人员也十分有限,如果职业医专能大量培养合格的医护人员,那对人民的帮助可就太大了。”陈榀知道看病难在哪个年代都麻烦,后世的大医院人山人海,每个病人都想找专家教授,小一点的医院一样人山人海,各种原因感冒发烧的都有,医护人员又不多,只要病人一多他们就忙的头昏眼花。
    “赤脚医生下乡解决了不少农民上门看病难的问题,很多老医生专用偏方治疗,效果还不错。可是如果有了大量的专业人员给大家看病,用西药的话好的会更加快些,现在孩子读书了,都是两老口在照顾庄稼水果牲畜什么的,如果再得病就不得了了,这也是农民们最不想让孩子读书的原因之一,多个帮手多份力啊!”听到付广福的话陈榀想到了后世对于治病的说法,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可是以后基本都是看钱办事,虽然咱们理解医院也要成本要生存,可是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改变一下政策的嘛,事情紧急的话可以先救治,钱的事情只要人在总会解决的。好在全国慢慢推广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了,对于经济紧张的病人有了很大的帮助。
    “现在国家还是缺少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啊!相信这些教育措施的推出,几年后一定可以缓解很多行业的紧急需求。”陈榀感慨的说道。
    “第三是大专、大学的教育改革,如果高中毕业考试没有考上大学的话,成绩达到大专的要求就可以读大专,大专是技术学校和职业中专毕业生可以选择就读的学校,它是对技术学校和职业中专的专业科目深入化教育的学校,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学校,工厂或单位的职工可以通过委培到大专培养他们的中层技术骨干,而大专的专业教育比技术学校和职业中专更加高深。
    大专一般都是和工厂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后,由单位委培送进学校读书,其次就是接纳高中考试不理想的学生,这样既避免了他们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没有出路,也可以为国家培养高深技术含量的人才。
    考上了大学就可以选择是学习基础专业或者专科专业,就比如中文、数学、物理、体育等等都是属于基础专业,以后毕业的话要么到学校读研究生,要么回地方上做高中老师或者到企业、政府单位上班。
    专科专业的话是学习经济、法律、机械、电子等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要么进国家单位,国营企业上班,要么到大学做各个教授的研究生或到各个研究所上班。
    他们这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基本可以算是国家要用的人了,每个月都有基本工资,如果特别优秀的还有奖学金拿,不但能到学校学知识,还能帮着给家里赚钱养家。
    这些技校、中专、大专和大学都是进行宽进严出的教学政策,如果想毕业必须达到学校对学生的认可,如果毕业后到单位发现不符合毕业条件的追究学校领导责任。”付广福对于大学之后的事情就不大了解了,上面下达给乡镇的任务就是尽量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如果有特别优异的可以选拔到城里去读书考大学。
    一般的农家孩子如果都能培养出来的话,读了个技校、中专什么的就可以很轻松处理农村的各种技术问题了,而且以后拖拉机汽车多了,技校的学生可是大受欢迎,毕竟会驾驶会修理的司机那个车队不想要?农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各类基础学科老师也是农村急需。
    “没想到现在的教育改革力度这么大,不过比起全民素质的提高还是有必要的,没有这么多读过书的年轻人,中国的发展永远只会停留在青黄不接的尴尬地步。
    当老一辈的科学家们把中国的各项基础都打好的时候,没有好的人才接替他们的事业,在建好的科技地基上盖上高楼大厦,那就是国家发展最大的不幸。”陈榀也说出了自己对教育改革的看法,这样既避免了学校乱收费老师不负责的问题,又避免了学校学生良莠不齐带坏整个学生团体的问题。不过虽然看起来和后世的教育相差了太远,但是其中的基本类别还是按照后世的教学体系设计的,唯一的区别就是收费和就业问题的不同。
    “现在的教育政策比以前好很多啊,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都愿意配合国家的教育兴国政策,如果全国人民的教育普及率达到初中的话,那咱们国家的各项发展都会突飞猛进,人均素质的提高也会为我们国家今后进入发达国家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很多农村的人经过半年的时间,都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听到广播报道有文化的袁隆平教授,自己培育的杂交水稻有每亩800公斤产量,各个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知识以后也能跟他一样。
    还有很多养猪、养鱼、养鸡的农户在看到新技术养殖知识的作用后,都又兴起了读书热,几十岁的人了,每天认认真真的跟着自己家的孩子学认字,看着教育改革后全国的学习热潮,连我这个毕业10几年的人都忍不住再次拿起课本复习啊!”付广福对于教育改革的政策记得很清楚,所以把大概的一些东西全都说了出来。
    “这个措施出来,国家的负担就大了。老师还不算,有这么多下乡支持建设的知识青年,也不怕没有老师。可是学校的建设就是问题了。”陈榀听到付广福的话后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现在国家的条件艰苦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还好每个村都是村里的祀堂,以前是作为村里的公社,修的都还不错,现在取消公社了这祀堂也就给用来给孩子们读书,没有这么多纸笔他们就到外面找些泥巴或者沙子,磨碎了平铺在地上学习写字,课本的话基本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大家再学习。以后条件好了,孩子们就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拿着课本读书了。”付广福也是读过书的人,在基层的工作也做了这么多年,对于国家的困难也是最了解的,所以对于教育这个富国强民的基本问题,他也很赞同国家的政策,哪怕大人少吃点多干点,孩子学到本领了以后过得肯定比自己好。
    “希望经过我们几代人的努力,国家能早日富强起来,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病有所医,老有其养。”陈榀刚把话说完就看着前面的一片果林,起码有几十亩地的果树栽在这一条河旁边。
    “这是哪个村的果树啊!种了这么多!”李国强看到后出声问道。
    “法堂村的,全部是鸭梨树,本来没有这么多的,今年他们把种植在其他地方的果树给移植过来了,前面还有很多这只是一部分,这边靠着这条兴民河,浇水这些都方便些。只要他们村的路修好后,以后这鸭梨就会全部拖到北京去卖。”老王跟在李国强后面听到他的问话后笑着说道。
    陈榀看着沿河一路种植的果树就吃了一惊,难道文化大革命才结束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的果树就栽种的这么有规模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