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来,整个集英殿几十人的目光,刷刷的全集中在石越身上,石越心里暗暗叫苦。自己居然这么倒霉,第一次参加这么一个皇家宴会,也会被卷进这政治旋涡之中。
皇帝其实也正是为难之际,范镇一向声名极佳,皇帝对他颇为优容,刘庠素有直名,他自然不愿意轻易贬斥他。但是如果不处置他们,将来新法推行起来,未免千难万难。正没主意的时候,听到王安石问石越,心里不由一动,也问道:“石卿,你有何意见?”
石越不得已,只好出列,小心的措词,一字一句的说道:“陛下,微臣对于青苗法的利弊知之甚少,此事不敢妄议,然臣以为,本朝自太祖皇帝以来,未曾以言罪人,陛下是不世之英主,自然当优容之,以免阻塞言路。翰林学士范镇,一向忠直,其建议废除青苗法,姑不论是非对错,其心则是至诚至公,陛下不宜以此加罪。王丞相亦当有宰相之度量。如此则天下皆知陛下是纳谏之主,丞相有宽容之度。至于知开封府刘庠辱骂通判宁州邓绾一事,臣以为刘庠或是听信流言,亦未可知,但此事不足以深究。此事深究起来,民间必有种种传闻,无论有此事无此事,于邓大人脸面上皆不好看,也失了朝廷的体统。但是刘庠扰乱宴会,其罪难免,当付有司定其罪。”
他这番明明是帮着范镇、刘庠脱罪的,这殿里的人全是久经宦海的人,哪有不知之理。当下看他的目光,有不解的,有感激的,有不屑的,有怨恨的……王安石铁青着脸正要驳斥他,不料石越早已料到他这一手,抢先又开口说道:“陛下,臣于青苗法,并无成见,不过今日说到此事,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若陛下肯恕臣妄言之罪,臣当条陈于陛下面前。”
他这一招叫做转移话题,石越自知对于礼仪、法令,绝对没有王安石熟悉,王安石如果引经据典,定要穷治范镇和刘庠的罪,他一来不愿意和王安石廷辩,二来肯定也辩他不过,所以抢在王安石开口之前转移话题,引到王安石最关心的新法上去。果然,王安石见他提到新法,便决定暂且按兵不动,冷眼相看。而曾布以为听他口气,以为他要说青苗法的坏话,更是不断的抛眼色,急得直想跺脚。
赵顼也是怔了一怔,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便说道:“恕你无罪,但说无妨。”
石越环视诸大臣一眼,方说道:“陛下,以臣之资历,在此殿上,是最浅的一个,况且臣本来也无意于功名,这朝政得失,也不是我应当说的。但是臣感激陛下知遇之恩,痛心于朝臣纷扰,故有一肺腑之言,敢陈于陛下之前。”
“青苗法得失利弊,臣未曾亲自去各州县调查,没有事实之根据,没有统计之数字,臣不敢妄言其好坏。然而臣读过青苗法的条例,若观这条例,王丞相与司农寺诸人,全是为国为民之心,其立法之意,一则解民之困,二则顺便增加国库的收入,平心而论,青苗法,良法也。”王安石听到这话,面色稍霁;皇帝也点了点头,以示赞许。曾布更是长舒一口气。而那些跪倒的官员,脸色就不好看起来。
不料石越这话还没有完,“然而,纵是良法,执行还需要良吏。况且王丞相虽然才学高识,人所不及,却终非古之圣人,一部青苗法,由几个大臣坐在一间小屋之内,闭门造车,难免不能够尽善尽美,虽然此法过去曾经在一路施行过,但是各路与各路,民情风俗、官吏贤良不肖皆各不同,在此路为良法,在彼路则未必不扰民;在彼路扰民,在此路则未必不为良法。法虽相同,然后果不同,故天下有人说青苗法好,有人说青苗法坏,此并非有人想欺瞒陛下,沮议新法,实是所见未广故也。”
石越看着皇帝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古时有盲人摸象,摸大象之腿者,以为大象类柱子;摸大象之身者,以为大象类城墙;摸大象之鼻者,以为大象类蛇。今人之言新法,正是盲人摸象。因此以臣之见,则陛下既不可以因为某大臣言青苗法不便,便仓促废除青苗法;亦不可以因某大臣言青苗法善,便加罪反对青苗法之人。青苗法虽是王丞相所倡,亦当做如此想,否则的话,臣恐怕唐代党争殷鉴不远矣。”
他这些话表面上各打五十大板,做持平之论,但是内里却实在是偏向旧党的。然而这些深意,旧党中能体会的也不会太多,因此这番话一出口,未免把新党旧党,多多少少都给得罪了。只是这些话却不易驳斥,王安石听得满不是滋味,直恨吕惠卿这时候偏偏不在,否则以吕惠卿的辩才,当可和这个石越辩上一辩。
正在他准备亲自下场辩论之时,突然听人厉声说道:“陛下,臣以为不然!”王安石大喜之下,循声望去,却是唐坰。
这个唐坰本是以父荫得官,上书言事受皇帝赏识,又主张强硬政策推行青苗法,很受王安石的欣赏,推荐给皇帝,赐同进士出身,为崇文殿校书,是新党中的青年才俊,少年得志,做事最是慷慨激烈的。只听他声色俱厉的说道:“若依石越所言,则朝廷威信尽失,青苗法名虽不废,其实则废矣。青苗法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行,朝廷正当诛一二异议者,岂可鼓励异议者反对新法?”
石越却不愿意和他争论,只向皇帝恭身说道:“陛下,臣言尽于此,陛下英明,自有决断。”
说完便退到一边,不再说话。赵顼沉着脸想了好久,终于一声不吭,起身离去,竟是把这些大臣都凉在那里了。一个欢欢喜喜的大宴会,竟就此弄得不欢而散。
石越怀着满腹心事往家里赶,刚下了马车,就听石安来报:“公子,有一个姓李的客人来拜访,一定要等你回来,小的请他在客厅等候。”一边说一边递上一张名帖。
侍剑早已接了过来,递给石越,却见赫然上面写着:“真定府李丁文字潜光”。石越心里一动,连忙往客厅赶去,见李丁文端坐在那里,慢慢品着茶。
“李兄,让你久等了。”
李丁文起身微微笑道:“尚书省赐宴,现在不应当就结束了,石公子难道是偷着跑回来了吗?”
石越刚想冲口而说:“赴的什么鸟宴。”话到嘴边突然警觉,便只微笑摇头,一面招呼李丁文入座。
李丁文看他的神态,知道多半有什么事情,却不方便开口。因正容说道:“石公子,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李某人这次是诚心投靠你而来的。”
石越吃了一惊,“投靠我?”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
“不错。”李丁文斩钉截铁的回答,眼神突然间变得精光四溢。
“可我无权无势,一个同进士及第,白水潭山长,而观李兄之才,绝非凡品。李兄可是我想将你荐于皇上面前?”石越觉得这个李丁文行事未免太出人意表了,就算他自己,也不会自恋得以为这时候以自己的权位,值得什么人来投靠自己。
“非也,若想要功名,易如反掌。我自束发起遍览诸子百家,三年之后学纵横之术,五年小成,其后游历天下,已近十年。那富贵于我,全不足道,一生抱负,就是想成就一番大功名大事业。然而苦无贤主得辅。”
“你这话太大胆了吧?当今皇上,就是明主。”石越听他出言犯忌,心中有所忌惮,便冷冷的说道。
李丁文却毫不在乎石越的神色,继续说道:“今上自然是英主,能简拨王安石,那是有励精图治之心。然而一部青苗法,就搞得天下纷纷扰扰,均输、助役诸法,更是弊病百出,较古之明君,颇有不如。观其用人,则老成稳重之辈不得用,所重用王安石、吕惠卿,或志大才疏,偏狭专任,或口密腹剑,其心可诛,故此皇上虽有求治之心,却终不能致太平之世。”
“你如此诽议重臣,何不自己一纸对策,叩阙进言,匡扶社稷?拿这些话在我面前说什么?”石越半讽刺半质疑的问道。
“石公子有见疑之意,还是真的糊涂?”李丁文毫不客气反讽回来,“王安石被重用,是他负天下大名三十年,兼有韩、吕世家之助的结果,我李丁文便是入朝,最多不过一馆阁,怎么可能和王安石争一日之短长?方今之世,可以和王安石争衡的,除开石公子,又能有何人?可以引大宋开创万世之基者,除石公子,又有何人?”
“你未免太高看了我了,我不过一个学院的山长而已。”石越听他说得似乎还合理,神色稍霁。喝了口茶,暗暗观察着李丁文的神色。
“李某游历天下近十年,岂会随便找个人托付一生抱负?我在杭州就读到石公子的大作,其见识高绝,非常人所及,故有意来京一晤。当时还只以为石公子不过是个有见识的读书人。但其后我在潘楼街辗转打听,石公子每本书刊发的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刊发,我都查得一清二楚。唐甘南去江南办棉纺行,桑俞楚在京师办印书馆,石公子亲办白水潭学院,其中种种发明,让人拍案叫绝。而这每一本书出书的时间,其中都有深意焉。”李丁文似笑非笑的望着石越。
石越轻轻呷了一口茶,笑问道:“我能什么深意?”
李丁文笑道:“心照不宣而已。”
又说道,“石公子,高手布局,自与旁人不同。而花如此多的心血与精力,其志绝非做一个学院的山长。皇上对石公子宠信方隆,借用王安石的一句话,此大有为之时也。”
石越心中暗暗计算,这个时候,自己应当不值得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陷害自己。而且这个李丁文的见识,自己也是感觉得到的,用这样的人来陷害自己,未免太大材小用了,因此怀疑之心渐去,更有点自笑自己杯弓蛇影。想通这一节,心里拿了主意,便笑道:“那么敢问李兄的抱负又是什么?”
“内革弊政,外逐强敌,有机会一展胸中所学。”李丁文淡淡的说完,又恢复了那睡意迷蒙的样子。
石越见他这副样子,也故意淡淡的说道:“却不知大宋国内有何弊政,对外又如何驱除强敌?天下大势,还请李兄为在下言之。”
李丁文用手指醮了点水,在桌子上一边画一边说道:“今日国家之害,有旧害,有新害。旧害者有三,冗兵、冗官、财赋聚于京师。新害者,新法也……”当下侃侃而谈,纵论形势,石越不住的点头称是,暗叹这等人才,竟然史册无名,可见各朝各代,不知都有多少贤才被埋没掉。
二人都是寂寞已久的人,李丁文一腔才学,却没有人识货;石越明明知道历史的走向,却恨不能警醒世人,这时候两人相遇,彼此都有知己之感。从此李丁文便入了石越幕府中。
名份既定,石越便把白日在集英殿发生的事情说给李丁文,因道:“圣意难料,我在朝中根基不稳,冒冒然介入朝政,虽是事非得已,也颇觉后悔。”
李丁文细细想了想,然后笑道:“无妨,公子今日所言,虽然表面看来,是新党旧党都得罪了,其实却不然。公子立身朝廷,此时不宜得罪王安石,然而又不能不偏向旧党,否则孤立无援,日后无以制衡王安石。今日所说的本是至理,如旧党中司马光、范镇、苏轼等领袖人物,都能知道公子深意,传到韩琦、富弼、陈襄耳中,肯定也会表示赞赏的。”
“王安石虽然喜欢逆我者亡顺我者昌,但一来公子与王安礼、曾布交好,二来圣眷正隆,三来公子亦无公开反对新法之意,王安石断无就此和公子势不两立之理。”
“而最重要的,是我断定,公子这番话,肯定能打动皇上。但要想真正巩固在朝廷和皇上心目中的地位,仅仅以一个经学大师的身份是不够的。皇上为什么倚重王安石?王安石每见有与自己意见不合之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皇上若不答应,他便以辞相要挟,皇上最后不得不听他的。究其原因,是皇上以为当世只有王安石可以帮他完成自己的抱负。皇上一心一意想做千古贤主,想要让大宋威加四海,而他想要完成这个抱负,现在来说,就只有王安石一个选择。”
“公子所要做的,便是让陛下在王安石之外,有第二个选择,而且还是更好的选择。”李丁文抽茧剥丝,为石越分析朝中主要力量的心态。
石越本来是觉得事情漫无头绪,不知从何做起,此时听李丁文一说,眼前顿时豁然开朗,想了一想,却又觉得还有不妥之处,因说道:“潜光兄的意思,是让我另树旗帜,和王安石争夺变法的主导权?这似乎失之急躁了。”
李丁文似笑非笑的说道:“非也,非也,王安石施行新法,搞得天下沸腾,公子此时就要从中救火,让皇上了解你的才干,慢慢树立公子在皇上心中牢不可破的地位。这样做的好处,一来可以不必和王安石公开对抗,不需要逼迫皇上提前在公子和王安石之间做抉择;二来王安石搞得天怒人怨的事情,公子若可以从是周旋,把坏事变好事,则朝野上下,无不归德于公子矣,王安石反而没什么功劳可言;三来旧党要攻击新法,这笔账也会算到王安石头上,对公子只有赞赏的份。可以说如此行事,则怨归于王安石,恩归于公子,上上之策。”
石越看着李丁文笑谈之间,把就王安石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当冤大头给计算了,真是佩服之至。眼光看到他嘴角的笑容时,算是再一次深刻的体会了“奸笑”的含义。
他又把这个总的策略想了一想,觉得自己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方针了。便颔首道:“李兄所言,确是上策。不过若是总是为王安石补漏子,也是不够了,我亦必须做一些自己的政绩。”
李丁文提醒道:“此时自己立旗帜,若是变法,则会引起旧党的反对与攻击,若不变法,有王安石在,实在难有什么成绩可言。公子还要三思。”
“你放心,我自有主意。”石越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李丁文式的奸笑。“我们现在要计议的,是如何帮王安石补漏子,这可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石越和李丁文在这边计算王安石,王安石亦在自己的书房计算着石越。
“这个石越,实非易予之辈。”王安石蹙眉说道。
“爹爹,不如让请皇上调他去做地方官,美其名曰为朝廷培养将来的宰相,免得让他在朝中碍手碍脚的。”王雱轻摇折扇,建议道。
3Zhttp://
http://,全文字内容让您电脑、手机清爽,同时避免txt等下载文件出现图片而不能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