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章功德娘娘
    (122)
    面对着家臣的咄咄逼人,李信志只觉得无比沉重,他的心,仿佛压着一扇重重的铅门,让他透不过气来。
    他苦苦的思索着,为什么家臣一致认可入侵长安,他却不愿意接受这条计策呢?到底是为什么?
    他将手中的酒壶放下,站起身来,将双手负在身后,看着外面明媚灿烂的阳光。
    往事如同美丽的彩蝶,突然全部到他面前来,曾经在虎村的田间地头,他与陶然儿并肩而站,他向她慷慨激昂地说起种天下的梦想,她微微仰着头,小脸闪着灿烂的光辉,不停地点头,崇拜地看着他——
    她曾经那样爱他,注视他的时候,好像美丽的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动着花盘。
    那一个时刻,他们两个人好得像一个人,彼此的心靠得是那么近,仿佛玻璃做的,仿佛水晶做的,彼此是那样的了解——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对陶然儿由同情发展到喜欢由喜欢发展到爱情。
    因为这个乱世,只有她懂他,只有她相信他种天下的梦想可以成功,只有她珍惜他的一颗仁慈之心——
    他一直不相信那个深爱他的陶然儿会突然变心,会嫁给他人,会狼子野心一般地要去东征——
    江东的孙赫武拒绝了江南的增援,他并没有安排使者捎什么话给李信志。
    这里很古怪,迷雾重重。
    李信志仿佛跌入五里雾中,苦苦思索,想找出其中的答案。
    李信志是聪明人,江南的家臣发现了其中的古怪,李信志自然也觉得这件事非比寻常。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必须让自己走出迷宫,搞清楚一切,再决定要不要入侵长安。
    他看着窗外明媚的春光,百灵鸟在樱花树的枝头高声歌唱,如同音乐般动人,他渴望着有一天,他与陶然儿可以在虎村悠然地欣赏春天的种种美景,而不是与她为敌,然后一起战死沙场。
    李信志这样思着想着,他在脑海里苦苦地思索着,陶然儿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她绝对不是一个坏女人,相反地,她心地特别仁慈,她有一颗金子一般善良的心。她一直在心里牵系着苍生,她曾经说过,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乱世结束,天下太平,这样她和他不用分别,她可以与他一起回到虎村,带着小米粒,天天养花种地,冬天晒晒太阳,喂一群鸡鸭,不问世事的过日子。
    她曾经在他的面前笑着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她和他一样,是真的喜欢农村生活,热爱田园种植。不然的话,那些灵芝,如果不是倾入了他们两个人的心血,自然不会培植成功。
    陶然儿对于名利没有一点兴趣,她对于王思明也没有什么感情,不然,当初,王操带着大军进攻江南的时候,她不会利用她的智谋,千里之外,取了王操的首级。
    所以——
    这其中必定有古怪。
    眼前的迷雾越来越多了,李信志觉得自己深陷迷宫,找不出走出迷宫的头绪。
    如果陶然儿真的变了心,一心一意帮助王思明那个王八蛋得天下,那么,他为了江南自保,进攻长安也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如果陶然儿另有打算,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在布一个大局,下一盘很大的棋,她在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计划,那么,他擅自进攻长安,可能就会对她要实施的计划有非常不好的影响。
    因为一旦他率军攻打长安,走在东征路上的王思明,为了保护长安城,肯定会班师回朝。
    那么,他们之前的东征肯定就无法成功。
    陶然儿好像一直在致力于与王思明东征这件事情。
    这就好像江南提出增援江东,孙赫武拒绝江南的帮助一下,孙赫武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同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自己临时做的决定,会打乱陶然儿事先规定好的全盘计划,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他拒绝了江南的帮助。
    李信志想到这里,不由内心如焚。
    他想着他到底是听家臣的去进攻长安,还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安排,仍旧相信陶然儿,不要轻举妄动,这样才不会打乱她的计划。
    那么,陶然儿还值得相信吗?
    李信志思索到这里,凝着眉,看着远方,窗外,有几只粉黄色的蝴蝶在桃花上飞来飞去,春天美好极了
    他想起陶然儿,她阳光下的笑容,她亲自下水稻田种稻苗的往事,当时她来了月事,肚子疼痛厉害,可是为了作好榜样,她不会插秧,也亲自下了水稻田——
    她曾经帮助江南的百姓都吃饱了肚子,她在江东的时候,却身在江东心在江南,知道江南人吃不饱,听说江东的水稻结实多,没有病虫害,她就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从江东逃出来之后,她在江南大面积地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用三年的时间,让江南人人都吃上了饱饭,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江南的百姓仍旧将她的真人做成了金身菩萨,每个地方的庙里都供奉着她。
    这样的女人,怎么可能嫁给残暴的王思明?
    看到李信志沉默不语,家臣们催促道:“主公,你快说话啊,你到底怎么想的,现在王思明和陶然儿的大军很快就要到达江东的领地,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应该早做决断,不然就来不及了。”
    李信志看着所有家臣,他决定出去走走,因此,他对所有的家臣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我必须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所以等到后天,我再给你们答复吧。”
    家臣们看到李信志这样说了,只得作罢,全部安静地退回去了。
    到了第二天,李信志决定到陶然儿的庙上去看看,看看老百姓对陶然儿是不是还如从前一般爱戴,因此,第二天,他换了一身百姓穿的衣服,骑着马,带上小米粒就出了宫,到民间去走访去了。
    他去得并不远,到了临安城的乡下。
    这个时候,已经是阳春四月天了,阳光无比暖和,金灿灿地照在头顶,舒服极了,他和小米粒两个人分别骑着一匹马,走在官道上,田野间已经一片碧绿,陶然儿发明的抛秧技术,让老百姓省了不少事,所以四月份,早稻田已经全部种满了秧苗。
    有几个农民在田间休息,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喝酒,
    李信志看到了,便翻身下马,与小米粒一起走过去,他对其中一个老农说道:“农家,走路口渴了,能讨口水喝吗?”
    老农点点头,给他打来了一碗干净的水,李信志递给小米粒喝了,看看四周绿油油的稻田,对他们说道:“秧苗全部成活了,用的是抛秧技术吗?”
    “是啊是啊。”老农笑眯眯地点头,看了李信志一眼,对他说道,“自从我们江南的皇后娘娘发明了抛秧技术之后,我们就省了很多事情,往年都是从天忙到晚,累得要死要活,现在没什么活,还可以喝几口小酒了。”
    李信志愣了一愣,陶然儿早就不是江南的皇后了,为什么民间还以为她是江南的皇后。
    他对那个老农说道:“陶娘娘早就不是江南的皇后了,你们不知道吗?”
    那个老农愣了一下,一会才说道:“我们也听说了,唉,不知道什么原因,陶娘娘不做我们江南的皇后了,但是她的功德,我们永远铭记在心,虽然她现在不是我们的皇后呢,但是老百姓一直感怀她,所以她为里的香火总是最好的,一到农忙时节,人们总是去给她烧香。”
    李信志呆住了,没有想到,自己的子民如此爱戴陶然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