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节:愚蠢的聪明人(2)
    “智商等于成功”定律有很多例外,例外的情况甚至多于符合定律的情况。在成功人生的决定因素当中,智商最多有20%的贡献率,其余80%由其他因素决定。正如有人提出的,“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最终地位,绝大部分是由社会阶层、运气等非智商因素决定的”。
    尽管理查德?赫恩斯坦(RichardHerrnstein)和查尔斯?默里(CharlesMurray)的著作《钟形曲线》(TheBellCurve)认为智商处于首要地位,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正如他们指出的那样,“一位SAT数学得500分的大学新生最好不要把心思放在当数学家上面,相反,如果他想自己开公司、竞选参议员或者成为百万富翁,他就不应该轻易放弃梦想……他的其他人生特质从整体上削弱了测验分数和这些成就之间的关联”。
    我关注的是关键的“其他特质”,即情绪智力。这些能力包括自我激励、百折不挠;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自我调节情绪和防止困扰情绪影响思维能力;以及富有同理心和充满希望。智商研究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研究者人数众多,情绪智力却不一样,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准确地说明情绪智力对个体之间的差异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不过有研究数据表明,情绪智力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大于智商的影响。有人认为后天经验或教育对智商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而我会在第五部分介绍关键的情绪竞争力其实可以在童年期进行学习和改进—如果我们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情绪智力与命运
    我在安默斯特学院有个同班同学,他在入学前的SAT考试和其他成就测验中获得了5个800分的满分。尽管他智力超群,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乐,夜夜通宵,经常逃课睡到中午。他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拿到学位。
    很难用智商解释前途、教育及机会大体均等的人为什么会走向不同的人生。20世纪40年代就读于常春藤联盟学校的学生,他们智商的分化程度要高于现在的学生。有研究者对当时的95名哈佛大学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他们进入中年后,在学校分数最高的学生较之分数较低的学生,在薪水、工作效能或地位方面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成功。高分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不是最高的,对友谊、家庭和爱情的幸福感也不是最强烈的。
    此外,研究者还对450名男孩进入中年后的情况进行了类似的跟踪研究。这些男孩大多数是移民的儿子,有2/3来自依靠福利救济生活的家庭。他们在马萨诸塞州的萨默维尔长大,当时这个地方被称为“枯萎的贫民窟”,离哈佛大学只有几个街区的距离。其中有1/3的男孩智商低于90。但研究再次证实,智商与这些人的工作表现或日后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7%智商低于80的人在10年或更长时间里处于失业状态,不过7%智商高于100的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当然,在他们47岁时,智商与其社会经济水平总体上有关联(总是如此)。不过他们在童年期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比如应对挫折、控制情绪以及合群等,会导致更显著的差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