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 兵马俑的幕后
    前言
    秦兵马俑的逼真、庞大,反映了要构思和完成如此的工程,非有创意上丰富的沟通
    和技术上充分的合作,否则绝对无法达成的;同时也印证了史书上所说战国时代高
    度的动员水平,和百家争鸣的景况。它的出土,正为秦帝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提
    供若干重要线索。
    中外学者应当对临潼县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谢意。也算是运气好,1974的
    春天,他们将埋在黄土地下20尺达2200年保卫秦始皇陵寝的陶制军队开掘出土。纵
    使这一发现不能解答历史学家关于中国天下统一的一动问题,至少在极关重要之处,
    提供了线索。最重要的乃是这些证据显示中国的历史性格与世界其他各处之初期文
    明迥然不同。
    秦始皇的崛起
    在成文的历史记载里,秦王室的祖先按照“谁生谁”的程序一连串的记载着,
    有如《圣经》中的“旧约”。及至战国之际,这些记载开始引入新奇的事迹。他的
    “肖像”也好像出自讽刺画家之下,作者必先有一种“鹰眈”的观念,才把上唇画
    如鸟嘴。大历史家司马迁在始皇后约10O年著书,他所提供始皇的出身如下:在公元
    前约250年有秦国公子按照当日的习惯,到赵王的宫廷内为人质,以保证两国停战协
    定不被侵犯。虽然如此,两国边界的军事冲突却仍断续发生。因之公子缺乏安全感,
    他不过是秦国太子20多个儿子中之一人,也就无从被本国重视。富商吕不韦发现这
    情形可以从中使耍伎俩,恰巧这时候秦太子将他宠爱的姬妾升为太子妃,她虽有权
    势而膝下无子。吕不韦首先以恭维的言辞和贵重的礼物交结于作为人质的公子。接
    着以公子私人代表的身份,游历秦廷,更大肆张罗,轻辞重币地打开门面。他说服
    了太子妃,她要是需要保障来日之安全,不如以在赵国作人质的公子为己子,他既
    为人忠厚,又不预闻秦廷的政治纠纷。这谋划成功后,为人忽视的公子日后回国恰
    逢秦王去世,秦太子立为秦王,昔之人质终成为了太子。
    故事的当中,尚有一段奥妙:王子在赵国时邂逅了吕不韦一位貌美善舞的姬妾。
    吕慷慨地将她奉送,王子惊喜之余没有发觉她已经怀孕。一年之内她为王子生子,
    又十三年之后,这来历不明的王子立为秦王。又二十五年之后他成为统一中国的秦
    始皇。他的亲父富商吕不韦也在朝中为相,直到以后失势身败而止。
    中国在公元前221年的统一,是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毫无疑问的,此非常之事
    必待非常之人,可是以上人物在特殊环境里出现,也不过是风云际会。本书以上几
    章业已提及,幕后天侯、地理、人事的因素早已酝酿了好几个世纪。将周朝的封建
    革新而由一个国王通过官僚机构直接统率全民,井非秦所特创,况且赢秦尚不是改
    制的先锋。可是其他国家尚在片面改革之际,秦国则实行全面的翻新。其方案不容
    通融假借,其执行步骤包括贵族被废为平民,官吏按能力任职,井田制度一体取消,
    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土地税按亩征收,士兵按征兵的程序入伍。国家又提倡农桑而
    贬斥其他各业,以求全国普遍的丰衣足食。从史书里看来秦始皇即位之前约100年,
    以上的政策都已付诸实施。这种体制着重中央集权,能使境内人民保持一种集体性
    格,称之为“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并不为过。
    秦国的集权体制
    秦国是一个以警察权为主的国家。它与现代集权国家的重要区别是后者将一个
    业已多元化的社会扭转回去以遂行其狭义之目的。赢秦则不待社会多元化,先已构
    成集权体制,此外秦之集权亦无国家主义的征象。虽说这个国家以征服其他国家为
    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
    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秦之体制既成流线型,法家思想即构成其意识形态。虽然它站在人性为恶的立
    场.可是也认为人类的可以集体为善。这种信条与19世纪德国历史家特莱澈克(He
    nrchvonTreitschke)的理论,极为接近。也因它的“现代”色彩,中国法家有时
    令西方读者倾折。他们的法治观念不为传统习惯、古代特权、流行的道德观念、家
    人亲疏,或甚至恻隐之心所左右。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必为成文法,必须详尽而
    无疑义地写出,而且不打折扣、不分畛域地强制实施。因为他们站在唯物的立场,
    又以国家之富强为不二法门,因之无从创制西方式的民法。只是在基督尚未出生之
    前数百年,他们即在鼓吹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这必在当日人士之心目中造成一种平
    等的观感。法家也自认为承奉自然法规,他们以为法律一经公布,从此君王有如车
    轴,不动而能行,百官则如车之辐条,随着车轮运转。以今后两千年中国官僚政治
    的作风看来,这样的拟寓不能算是全不正确。
    概括言之,中国政治体系的早熟在当日不失为一种成就,可是中国人也必须为
    此付出代价。从外表形式看来,在基督之前有了这些设施,国家的机构便形成流线
    型,可是其下端粗率而无从成长发展,以日后标准看来尤其如此。直到最近中国仍
    缺乏一种司法体系,具有实力及独立性格一如西方,其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
    儒家的法律使法律不离家族观念,将法律与情感及纪律混淆,法家之法实为最方便
    的行政工具,但在其他方面则一无可取。
    古代历史家更指出,秦国与他国竟争统治中国时得到地理之便。它的东方为山
    川所阻塞,秦人可以开关迎敌,对方却无法来去自由地出入秦境。秦之西南的土著
    文化程度低,可以任意吸收吞并。战国之争雄,以统一为最后目标,外围之雄着重
    长久之计,必较中央诸国占优势,因中央诸国不断的为彼此间的纠纷、龃龉、阴谋、
    伎俩所眩惑也。直到最后几十年内各国要对付秦的攻势,才图谋互相结盟。一般很
    少提及,秦国实际上得到经济落后的好处。经济落后才能强调农业一元,动员起来,
    专一雷同,内部的凝聚力也强。这时期仍是以数量取胜的时期,军事技术大致在平
    衡状态,没有一个交战国因为质量上的优势而使战局改观。
    秦始皇的统一大业
    秦始皇帝的功业与他的先驱者所采取的策略相同。标准战法为不断地蚕食敌土,
    继之以武装移民。秦国的战略家要求有潜势之对方将边界上重要的防御工事和堡垒
    销毁。有时毫不犹疑地屠杀敌境壮丁,以减低其作战能力。外交攻势着重于摧毁敌
    国间的联络,使他们的抵抗软化。多数情形下,秦军多在敌境作战,而保持秦地的
    完整。我们相信秦军经常让部队就地征发以取粮于敌。秦始皇登极之后,好几次天
    灾流行,而秦军也趁机发展。公元前244年曾有饥谨,次年蝗虫为患于中国西部。公
    元前235年旱灾,公元前230年及228年饥荒又见于纪录。然则始皇的战功也算显赫,
    统一之前10年内,敌对的6个国王中有5个成为战俘,另一个投降。所有国都全被占
    领,最后秦军入燕以威胁齐国北方的侧翼。这一场战役结束,秦王才自称皇帝。
    统一之后又采取各种巩固步骤。六国边界既废,全国划为36郡。所有六国王室
    和贵族全部被废,每一个郡有守(等于省长)、尉(等于防区司令〕和监(等于监
    察专员)各一。中国的文字在战国时代已有分歧的趋势,自此以篆为标准。度量衡
    的单位也标准化,车轴的长度也随着划一。全国有声望的家室12万户,一律迁居于
    国都附近,以防止地方力量再起。除了秦军所用的兵器外,其他一律没收销毁,铸
    成12尊庞大的金人,放置在皇宫之前,以贯彻皇帝的决心,从此中土将永远不见兵
    革。
    公元前213年秦皇下令焚毁若干书籍。有一位文学之臣建议仍须尊重传统的政治,
    始皇将建议交臣下商讨时,法家丞相李斯提出反驳,要是臣下以古论今,只有陷国
    家于不利。他更主张
    凡私人教学一律禁上,以杜绝“诽谤”。由于这次的检讨才下焚书令,同时也诏令
    凡在日常语言之中引证古典,或是以古代成例评议刻下的时事,都判死刑。所焚毁
    的书籍包括秦以外之历史、古典作品和诸子百家的哲学,只有秦廷所载和医药、占
    卜、农桑等书籍不在焚烧之列。
    翌年又有所谓“坑儒”之事。秦始皇在一般文学之臣以外,也收养了许多占星
    学家和炼丹的术士,在当日眼光看来,这类人物也算是半吊子的科学家。当中有两
    人由始皇聘任寻求长生药物,他们没有觅到药物,反而散布流言,指斥始皇性情躁
    急,不符合长寿的条件。始皇大怒之下令卫士在都城里挨户搜索。上述两个人物迄
    未寻获,可是被捕者有460人,他们或是与这两人有交往,或是在卖弄相似的方术。
    最后这400多人全被活埋。
    秦始皇的评价
    传统的中国历史家一向在褒贬品评人物。在临到秦始皇头上时则觉得题材之大,
    牵涉之多,不容易随便处置。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
    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
    能不加仰慕?一个思想周密的读者可能因秦始皇和他的随从的野蛮行径而感到困恼,
    可是在另一段文字里,又为他不断地努力企图实现他超过匹夫匹妇所敢于想像的计
    谋,甚至冒着无限的危险,不折不挠地执行而感动。
    历史记载中的始皇,显示他虚荣心重,有时尚且行止古怪。在当日一般情形之
    下,所述迷信的趋向很可能是事实。史书中提及他有一次因风受阻而不能渡湘水,
    归罪湘君女神作祟,于是遣发3000囚徒,去砍伐山上的树木以资报复,可见得他在
    和超自然的力量作对,而不是震惑于超自然的力量。他以黑色代表帝国之色彩也是
    超时代的独创。从他所树碑文看来,他除了重视域内长久的和平之外,也极端注重
    性道德,认为与全民的休戚有关。他有20多个儿子和至少10个女儿。史籍上除了提
    及他多夫的母亲之外,对他一生有关的女子只字未提。始皇帝游历极为广泛,他不
    仅履足于市尘,而且遍历名山大川,他曾在夜间微服巡行国都之内。虽说始皇爱征
    伐,他却从未统帅三军。此外他是一个不畏疲劳的工作者,他预定每天必须过目的
    竹简,以重量作进度,不到目标不得休息。在有关国家大计的场合他总先咨询下属,
    可是最后的决策,始终出于他本身。可能最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铁腕统治全国12年
    的时间,从未发生重大的事变。这是一个泱泱大国,前后遭兵燹几十载,而且追溯
    到以往的震荡局面,尚可以包括几百年。
    他遗留下的位置,没有人能接替。他刚一去世,丞相宦官和皇子以阴谋和政变
    彼此残害。一年之内,全国各郡里揭竿而起的叛变不知凡几。又3年后秦亡,始皇帝
    的亲人和重要的随从也全部丧生。
    兵马俑的规模
    1974年的考古成果无从断定秦始皇的出身系合法还是私生,也不能用来争辩他
    是好人或坏人。迄今所出土的还不过是他埋葬之外围的一部分,但其结果业已确定
    其规模之大,设计之宏伟,足以眩人眼目。
    发掘的场所共为3英亩。据估计有7000个陶塑的兵士用实用的兵器与战车和陶塑
    的马匹防卫始皇的陵寝。全部结构一方面表现设计之大气魄,一方面也表现着细微
    之处的精到认真。所塑士兵好像是根据活人为模型仿制,没有两个一模一样。他们
    脸上的表情更是千百个各具特色。他们的头发好像根据同一的规定修剃,可是梳时
    之线型,须髭之剪饰.发髻之缠束仍有无限的变化,他们所穿戴的甲胄塑成时显示
    是由金属板片以皮条穿缀而成。所着之靴底上有铁钉。兵士所用之甲,骑兵与步兵
    不同。显而易见的骑兵不用防肩,以保持马上之运转自如。军官所用之盔也比一般
    士兵用的精细,其铁工较雅致,甲片较小,而用装饰性的设计构成。所有塑像的姿
    势也按战斗的需要而定:有些严肃地立正,有的下跪在操强弩,有的在挽战车,有
    的在准备肉搏。总之,全部正好是秦步兵一师,侧翼有战车及骑兵掩护,准备随时
    与敌军一决雌雄。目前出土的资料已够令人赞叹,但是专家预断更多的陶制士兵、
    马匹和战车可能在这师的南端。更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始皇葬身之处的另三边
    也可能有同式的整师兵马,如此则现在所出土的只不过是全数的1/4。
    据历史家司马迁说,始皇的陵寝,经营了36年,役用工匠70万人。在地下的建
    筑,还有宫庭的模型,全国的山川则用流沙水银复制。紧要之处以机械的强弩保护,
    以防制盗墓者,不少匠役,因为熟悉内情过多,而被活埋于陵寝之内。
    这些传说可能永远无法证实。可是仅以现今的资料,参观者也可以凭他们所见,
    在历史上作一肯切的断定。如果秦始皇完全相信超自然的力量,那么他为何不以大
    规模的人像代替数目众多的兵俑?为何不用超人的神像,每座几丈高,有如今日犹
    俯视阿斯旺水坝(AswanDarm)的努比亚(Nubian)大神像?或者制造出来三头六
    臂,有如印度教的传统?实际上陶塑兵俑大可以成批用翻砂的模式依样制成,有如
    大流士之听政所(Darius’HallofAudience)前的浮雕像,甚至如康士坦丁大帝
    凯旋门(ArchofConstantine)上个个千篇一律、生气全无的人像群。
    如果观察者稍用想像力,即可以闭目看出在制造这些陶塑兵俑时,哲学家、艺
    术家、匠人曾与成批的占卜者以及数以百千计的军官在集思广益,摩肩抵掌的研磋
    情景。这地下人像的工程,自设计至施行不可能没有全面交换意见,然后在技术上
    不断协商所能侥幸而成。从这方面讲,陶制兵涌可以视作一种历史文件,它证实了
    历史书里所说战国时全面动员的事迹,它也指出当日百家争鸣之所述非虚。它也表
    明中国2200年的历史,确有垂直的茎干存在,很多带有中国性格的特征在当日即已
    出现。这种系统在上端必有设想而成的成分在内,而介于合理化及非理性之间。
    虽说我们不能崇信法家学说,认为个人必须受团体的强迫去为善去恶,但这一
    大群以窑火烤成的雕像群却证明了一个公众的目的,可由国家的意志创成。马基雅
    弗利所提倡的普遍的利己主义(universalegoism)不能因其为恶即否定它之存在。
    威利(详第二章)以“现实主义者”的名目概括所有的法家自有其深意。
    可是观光者看到这大批窑火烤成的像群也可能发生怀疑:既有如此的聪明才智、
    庞大的眼光和组织能力、详尽的企划工作,何以中国不能彻底利用这些长处作科技
    的大突破,有如文艺复兴之于西欧?这些艺术与技巧之所以不能持续,可以用缺乏
    社会的推动力来解释。米开朗琪罗(Michengelo)需要教廷雇用,才能发展他的
    天才。鲁本斯(Rubens)靠替各国国王画画像而生活优裕。秦国的无名艺术家不幸
    之处在于他们的作品是集体完成的,只能贡献于一个君主之前,而他自己的肖像尚
    且把他的上唇画如鹰嘴,而他的纪念馆竟是埋在地下之陵寝。然而这批无名艺术家
    的遭遇,到底不是全部不幸。他们的作品,并未全部丧于尘埃,约2200年之后,他
    们的杰作出土,也有人将之修刷整理,使之重见天日,表现一个历史上重要转变之
    际的感觉和现实。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