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本年度第二次大规模扫黄打非阶段,第一次是今年的4月份。像这样的文化清理活动会长期、持久地进行下去。文艺创作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大众创作出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我们的民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产品?这些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严肃问题。
文艺作品它最根本的创作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为国,一是为民。为国,文艺作品的创作主旨应本着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民族兴旺、振兴。为民,文艺作品的影响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最大范围地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婚姻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有利力国民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改造自我,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精神素质修养,有利于丰富、满足民众绚丽多彩的文化生活需要。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平凡、漫长的现实生活之中。我认为一个人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首先应该认识生活、学会改变生活、适应生活。其次是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我,使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认识自身,认识社会依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其中文艺作品对人的成长也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文艺作品对人的影响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材以外的作品)。
现实题材的文艺作品对人的影响最大,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是备受人们关注和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作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末俗之风,孟子所以扼腕”表明了崇古抑今的态度,无论是刘勰本人还是其他人,都存在着这种意识倾向,都认为古人的作品好,与自己同时代的人的作品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但人们思想中有崇古抑今的观念,还存在着崇己抑人、崇外抑内的思想倾向。外国人在文艺作品里对某一问题有看法就是新观点,而中国人持同样的看法就会被认为是糟粕、异端!自己的东西是完美的,而别人的东西就是低级的、下流的。我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人大批、特批李银河,李银河是什么样的人呢?后来我一查资料,就全明白了。
既然被称作现实主义的作品,就应该是艺术化地反映现实生活。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存在于世有两种行为,一是自身欲望的实现,二是对他人、对社会应尽自己的义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对立的统一。唯心地强调一点都是片面的,是不客观的,是不符合实际的。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欲求,是外显的、公开的、无需避讳的。性欲是人类的基本欲求之一,是人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强加的,是隐晦的,是受道德约束的。特别是后儒家代表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标准之后,中国人的性意识观念更是隐讳型的。既然性欲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基本欲之一,那么认识、研究、分析“性”就是人类的基本的、正常的工作之一。所以文艺作品科学地、客观地、艺术化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成人的性爱也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抵制、肃清的是那些为“性”而表现“性”,批判的是那些不具有现实意义、赤裸裸地表现动物性本能的单一性描写的淫秽作品。
文艺作品中“性”表现的基本意义。“性”是人自身的基本欲求之一,人要想健康的成长、幸福的生活就必须接受“性”的教育,这是一个最浅显的常识。我们社会中的青少年也要学习“性”的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今我国初级中学的生物课堂就设有性教育内容,这是青少年认识自我的开始。“性”是隐讳的,但不是一味地盲目拒绝,如果青少年不能从正常的渠道获得基本的性知识,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没有科学、合理的性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是有害的,不仅能导致犯罪,也会对其成成年后的恋爱、婚姻造成不良的后果。学校中的性教育是直接的、知识性的,而文艺作品中的“性”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具体的,是艺术的,它更直观(当然是针对成人的影响),是对学校性教育的补充。
《金瓶梅》一百回,写于明代中叶,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创作的长篇白话,它虽然历代列被为禁书,但是该书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已经被充分肯定。《金瓶梅》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里面有大篇幅的性描写,以往的文论只肯定它的其它价值,而否定“性”描写的现实意义,认为性描写是糟粕,性描写抹煞、降低了它的价值品位。我认为《金瓶梅》中的性描写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能一概否定。该书中的性描写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本质特征和本性,是人物外在性格塑造的内在表现,也就是说没有那些篇幅的性描写就不能塑造出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来!许多文艺作品都曾表现过类似的人物形象,可哪一部比《金瓶梅》更深刻呢?
我们不能一味地视《金瓶梅》为淫书。张竹坡《天下第一奇书》评论中就指出“是淫者自见其为淫耳”②,鲁迅也曾就不同的读者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认识“《红楼梦》中国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家淫,才子看见缠绵……”文艺作品中出现那些低庸、无聊的情节不是作者主观意识地表现,而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那些低庸、无聊的事情,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如实反映。读者不满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事情就认作是文艺作品惹的祸,这是历代现实主义的作品受到攻击、诋毁的根源,殊不知先有生活后有反映该现象的作品。文艺作品表现那些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从侧面表达了一种不满或鄙视,它和赞扬、歌颂崇高、美好的事物是一个道理。张竹坡就认为《金瓶梅》作者创作的一个目的是泄愤说③,也就是创作动因。
明朝是我国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封建统治者一开始对采取禁止态度,这就是明朝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为什么极少有创作出现的原因,那么之后为什么会涌现出大批创作的现象呢?那是因为后来的统治阶层对的创作和印刷采取了暧昧的做法,甚至官方的国子监也参与《三国演义》的制版印刷。明朝中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对的需要以及印刷业的刺激,甚至一部分统治阶层的人士也热衷于读,因此对的禁锢就逐渐解除了,这才有了明朝繁荣昌盛的局面。明朝的文本大多是官府刊印发行的,后来的清朝也延续了这种做法。
《金瓶梅》在历代都被列为禁书,但是历史不是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价值的东西就会流传下来,所谓的禁书也只是禁止普通百姓,学者和所谓的官员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读到《金瓶梅》原本。再有禁书也是官方刊印才会出现、流传的,例如清康熙年间刊张评金瓶梅《第一奇书》就署有“本衙藏版翻刻必究”的字样。另外,清朝还刊有满文版的《金瓶梅》。
明朝的印刷业刺激了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再一次推动了创作的繁荣,也许会出现中国创作的第二个高峰。网络如雨后春笋,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空间。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会广泛流传的,它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
网络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它的快速复制性,这也使得它更容易传播。网络作者很少有经济收益,因为网站是不付稿费的,即使VIP也只是让大多数作者囊中羞涩。因此网络作者的创作更自由,不会受物质利益的诱导,创作的艺术思想也就更广阔。网络(长篇)的传播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那就是它的审核和监督的力度不够。其实一部长篇的前十回就能代表该作品的风格、创作主旨和艺术水平,因此网络的定性也是很容易的。网络的管理不要不扫黄就放任自流,行政部门一严打就惊慌失措,退稿、删除、修改随着时政铺天盖地而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是对读者不负责任,二是对作者也不公平,让网络作者措手不及。最终使大家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绝大多数的网站对长篇的审核是有缺陷的,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做的比较好。无论是文学网站还是各大综合网站的读书频道,都只是对长篇的前几回进行审核,随后的章节都是自行上传。这样做有利也有弊。我觉得网站对长篇随时、适度的审核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等到扫黄打非风声紧的时候才下手,要是那样的话对读者和作者都是不利的。
网络时代到来了,但愿中国的第二个高峰也会到来!
无事梧桐2007年9月5日于天津蓟县
注释:
侯忠义王汝梅著《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前言》第3页
②侯忠义王汝梅著《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前言》第3页
③侯忠义王汝梅著《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前言》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