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扶苏和蒙恬谈了很久很久。扶苏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他说民夫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做工,情绪本来就不会高,所以,要尽可能地关心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在这里做工。如果不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改善同他们的关系,闹不好会出乱子。因此,他提出要改善民夫的居住条件,减少民夫疾病的发生;改善民夫的伙食。当前首先要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不能让每天干活的人吃掺糠的窝头,饿着肚子干活;监工不能随便打骂民夫,不管他是贬职的官员还是犯过法的劳教犯。
蒙恬认为扶苏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他很坦率说:“你来了,我就有了一个得力的助手。以后,凡是你觉得对工作有利就大胆地去干,需要我出面的就告诉我一声。”
事实上,蒙恬说的也是心里话。多少年来,他领导的是正规部队,面对的是敌人,进行的是你死我活的战斗。对于领导和管理民夫,他确实没有经验,他也不想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扶苏来了,对他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解脱。
从那天开始,扶苏一连十几天,天天去工地,不是同伙夫交谈,就是找做工的民夫了解情况。最初,民夫们不愿意见他,更不敢同他谈心里话。扶苏既不急,也不恼,有时还同他们在一起干干活,慢慢地,人们觉得他没有架子,说话也很实在,待人的态度也很和蔼,就同他拉开了家常。有的提出,一年四季住在潮湿的土窑洞里,时间长了没病也得住出病来。老百姓说窑洞是“冬暖夏凉”,这话不假,但窑洞里必须要有过火的土炕。冬天用来取暖,就是夏天隔上几天也得点把火驱驱潮;有的提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民夫们每天从早干到晚,天天同一百多斤的石头打交道,吃不饱不行,吃不好不行。现在人们成天吃的是掺了糠的窝头,白水煮萝卜,几个月也见不到一滴油星星,哪有力气干活儿;有的说,他们自从来了这儿就没回过家,连件换洗的衣服也没有,也不知道家里的一点情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算是个头,心里老惦记着家里,哪有心事在这儿干活;还有的说,这儿的监工不把我们当人看待,张口就骂,伸手就打,尤其是那些戴着镣铐干活的人更可怜。扶苏根据民夫所讲的话,最后整理成几条意见,他准备同蒙恬交换意见之后,在民夫中推广实施。这些意见共五条:
一、改善民夫们的居住条件,在每个窑洞里盘上土炕,并发给每人一套粗布被褥,定期由专人进行拆洗;
二、改善民夫的伙食,在现有的条件下,要保证让干活的民夫吃饱,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逐步提高生活水平。譬如,采取一些自救的办法,利用空闲的时间阻止部分人出去打点野味,天气暖和后种点蔬菜等等;
三、实行小包工的办法,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四、对在劳动时表现好的民夫要给予奖励,这些奖励包括口头表扬、物质鼓励和给予一定时间的探亲假。
五、不准打骂民夫,戴镣铐的人在干活时可以把镣铐去掉。为防止其中有人逃跑,在民夫中实行联保责任制,每十人为一组,如果他们中间有谁逃跑,其他九人就要受到处罚。
对于前边的几条,蒙恬没有意见,但对后面给民夫探亲假和摘除镣铐等办法蒙恬持反对意见。他说,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好好的干活,尽快把长城修筑好。如果让他们回家探亲和解除其中一些人脚上的镣铐他们不来或者乘机逃跑了怎么办?。他说,那些戴镣铐的原本就不是什么安安份份的老百姓,摘了他们脚上的镣铐就等于瞌睡给了他们一个枕头,这样做是嫌他们跑起来速度不够快呢!
扶苏解释说:“蒙兄,管人跟治水一样,不能光靠关卡压,要积极地进行教育和疏导,要是硬堵迟早是会决口的。我知道你忙,没有多少时间来考虑这些,这样吧,从明天起,你负责整个长城修筑的进度,质量,建筑材料的运算验收,民夫的膳食、居住以及对他们的奖励与处罚就交给我,至于你所担心的那些事,咱们先试上一段时间,如果不行就再改回来。反正这儿是咱们两个人的天地,即使少了几个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父皇也不会来这儿追究,你看怎么样?”
“公子,你真的打算要在这荒山秃岭安营扎寨?”蒙恬问。
“既来之,则安之。谁让我是父皇的长子呢?蒙兄,咱们就这样说定了。哎,从明天起,你每天晚上还得负责给我讲点兵法和军事常识。”
“那就依你的,出了什么事我可不负责任。”蒙恬笑着说。
25扶苏的这一套还真管用。在后来的几个月里,工程的进度明显加快,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民夫的脸上也有了笑容。蒙恬打算把这个经验在修筑长城的全线推广。这天吃过晚饭后他跟扶苏谈起这事,扶苏的意思是等过一段时间再说,因为要推广这种做法,不单单是向民夫们宣布一下有关的规定,更重要的是要有人经常来监督检查,这些人要能代表他们行使领导的职权,所以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较高的素质。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弄的不好就会捅大乱子,到时候让父皇知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甚至有可能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钻了空子。蒙恬点了点头说:“公子现在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我这个老师实在是甘拜下风,只好辞职了。”
“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学生爱多管闲事,有点讨人嫌?如果是那样,学生这厢赔礼了。”扶苏说完真的向蒙恬施了一个礼,然后接着又说:“现在闲话少叙,请继续讲授‘孙子兵法’。”
“遵命。”蒙恬双手一抱,向扶苏还礼。
两人对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昨天,我讲授的是‘孙子兵法’的〈计篇〉。现在我们首先来温习一下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精: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公子,你把孙子这些话的主要意思给解释一下。”
“孙子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他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分析,通过对敌我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有利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地利,就是指高陵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就是指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七种情况是:哪一方面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面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面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那一方面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面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面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面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扶苏侃侃而谈。
“公子讲得很好。今天我们对〈计篇〉做个小结:〈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孙子所以把〈计篇〉放在首篇,可以看出谋划对战争的重要性。在怎样决定战争胜负的问题上,孙子提出必须从‘五事’和‘七计’入手,把敌我双方作详细的分析比较,来判断胜负。在作战以前,先有了这些思想准备工作,临阵时自然能够发挥主动作用。在‘五事’中,把‘道’列居首位,颇有政治意义。按孙子解释:‘道’就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畏危’,这在今天来说,就是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用这种精神统帅士兵,自然能得到士兵的拥护,而为之拼死斗争。另外,孙子还大胆地而不讳地提出:兵者,诡道也。并具体地列出使用诡诈的方式方法。他认为用兵打仗应以诡诈为原则。因此要做到: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他;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屈挠他;敌人辞卑慎行,就要使之骄傲;敌人休整良好,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秘,是不可预先讲明的。最后孙子还指出,在出征前,必须在庙堂做周密的筹划,‘多算胜,少算不胜。’说明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未战以前的庙算多与少了,这是〈计篇〉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