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学写作指南
a、对于初学者来说,要避免语病、废话、过分夸张地描写或语气。首先追求通顺,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是基本功,但不少人就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没有学会走路,别着急跑步。
b、文字基本功扎实了,开始追求修辞、语言的味道(幽默、细腻、诡异、平实等等,更具自己的性格和作品需要来确定风格)。文字风格方面,个人不太喜欢贫嘴和故意模仿,这样只能表明作者的肤浅。
c、故事背景要明确??科幻是发生在虚拟的时空背景下的,但是不能胡来,设定阶级结构、法律道德、人际关系等软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只有合理的社会背景才能使故事看起来真实可信。科幻是社会,不是童话。
d、人物性格要鲜明??你必须清楚自己笔下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赋予其复杂的性格??要有优点,缺点也不可少,不要脸谱化平面化,否则人物是“活”不起来的。
e、情节的内在逻辑??“性格决定命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些技巧很多作家都很善于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故事即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f、开篇和结尾??开篇切忌大段介绍背景或者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开门见山最好。把背景介绍拆开来,接着情节推进逐渐介绍,这样别人开起来就不会太累。如果要玩花样,可以借鉴《红楼梦》黛玉见宝玉那一段是怎么吊读者胃口的。结尾有几种:出人意料、意犹未尽、适可而止。
g、对话??对话的用处有两种:述说和描写。述说,是指介绍背景、交代情节、介绍事物人物。描写,是通过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性格、情绪、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决定其行为方式,这是设计对话的时候必须注意到的逻辑问题。
h、场景??场景包括了建筑、风景和人群描写,嘿嘿。场景介绍必须符合情节的需要,或者是情节要求必须说明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周围人群状态,或者是为了渲染烘托气氛。作者应当投入地去设想故事中的环境是怎样的,如果作者自己都不清楚,是不能让读者看明白的。好作者就像导游一样,带领读者四下游览,处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就能看出作者是否将心静下来投入自己的故事中了,写得不投入,莫怪读得没感觉。
i、细节??写字毕竟不是拍电影,总不能把每个细节都“拍摄”下来。精心设计的细节,或许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或者一个很细微的场景描写,就像画龙点睛一样,省时省力,事半功倍。怎么做到虚实相承,合理留白,这就要在不断地练笔中慢慢领悟了。
j、构思??科幻很注重构思,也就是科幻内核的质量。但我这里的构思指的范畴更广泛一点,即以什么角度去表达主题。写的人那么多,几乎所有的的大题材??爱情、亲情、战争、友情??都被写过了,那么我们这些后来者只能想办法,看能否以一个新的角度去讲述故事,能否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出新意。
k、文以载道??即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必非要直白赤裸地将你要表达的意思用一句说出来,那样反而入了下乘。其实,从选材、情节设计、人物设定和细节描写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用意。作品中作者不能大发感慨,或者表达出过于强烈的倾向,判断的权力属于读者,你把什么话都说完了,读者就没事干了。和美术相比,文学是一种互动性更强的艺术形式,必须要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判断的空间。而这也就是文字的美感所在。
二写作大纲
大纲指南
新手最常出现的偏差
说明:
这些道理编辑都知道。但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作者确实还不知道。
下面说的,有些是常识,有些就是我的一家之言。凡是诸位看着不顺眼的,就是我的“胡说”。肯定会有编辑跟我观点不同甚至相反,我认为这是好事。
新手最常出现的偏差有如下几种:
1.投“裸稿”
2.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3.“后面写得好”
4.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5.文字粗糙
6.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7.“只认名家和熟人”
下面分别说一说。
投裸稿
“裸稿”指的是只有正文的稿件。
编辑首先是个读者,也有普通读者的坏习惯。我在书店里看陌生作者的,先看书名和封面,引起我的兴趣了,才会拿起来翻一翻,看看开头。如果不能勾起我进一步的兴趣,立即放回书架。
我看到很多读者也是这样的。
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出版者想了一些办法:
1.把最刺激的(感官的,心智的)语言挑几句印在封面上;
2.把故事梗概的前三分之二印在封底;
3.把读者可能认可的评论者的佳评印在封面或者封底。
所以,我对陌生投稿者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投裸稿。
你的投稿,除了正文之外,还至少应该有以下要素:
1.通联方式。
2.200-00字的内容梗概。(内容梗概怎么写,后面详谈)
3.把你写的最好的几句(段)摘出来(很多人跟我说,全篇都好。呵呵,一听到这话,我就会感觉这作者没有鉴赏力。莎剧和红楼梦尚不能称“全篇都好”呢)
4.开篇一定要夺目
设想编辑会花费2-3天读完陌生投稿
我经常接到作者投来若干万字的稿,过2-3天后,就来询问是否读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极为吸引读者,恰好编辑这几天有空。99%的投稿,我都是只看了内容梗概和开头,不对自己的口味,就放弃了。
“后面写得好”
投稿者问我感受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说:“开头不够吸引人。”有些投稿者会说:“后面写得好。”
我们都不能在书店里拉着丢弃书的读者告诉他:“后面写得好。”
开头不好怎么办?很简单,重写。
柏拉图写《理想国》,据说开头改了99次;密切尔写《飘》,开头改了十几次;《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托尔斯泰也是数易其稿。还有人跟我说:“我这么着已经很不错了啊!”我回答他的是:“一个人长得1.90米的个头,确实挺高的啊,但要去NBA打球,似乎还不够。”
人物基本是“无事忙”
事件对于人物的意义,每个人评价不同。有些人看来十分刺激、百分新奇、千分复杂、万分重要的事情,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却寡淡、寻常、简单、无谓。在这样的读者看来,很多的主人公基本就是“无事忙”。
比这稍好一点,是主人公在忙活若干件小事,比如做生意吧,今天签了个一万块的单子,明天签了个八千块的单子,后天又找了两个助手……
有人跟我说:这就是生活啊!《红楼梦》不就是这么写的么?
是,这就是生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劳民伤财去了解这种生活。
《红楼梦》MS是这么写的,曹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几乎每一个句子都耐得住咂摸,时见曹公自创的句法。不看故事,就单为其文字,我也愿意买一本经常看看。
文字粗糙
我相信我能分辨“文字粗糙”与“文笔粗粝”的区别。一个相貌粗豪的剧中人,登上舞台之前,仍须极为细心地化装,以达到那样的效果。王国维说李后主“粗头乱服”,不掩国色。呵呵,作词有李后主水平的又有几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有些作者文风细腻婉约,但文字仍然非常粗糙,读起来有碜牙之感。
这就好比是,一个姑娘没有化妆就出去见人,还穿着睡衣!
一般情况下,见要人之前,还是应该穿上正式衣服,精心化妆。
除非你对结果无所谓。
构思不成熟就动笔
故事与人物关系、人物命运没有考虑清楚就开始动笔写下去,试图在写作过程中寻找灵感——天才如金庸者,也不敢采取这个办法。
如果不怕白写,这样也未尝不可——只当是练笔。
如果稿被出版机构看中,但又需要大力修改,岂不是很麻烦?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写一个3000字的故事大纲,把基本的核心故事情节写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能有所表现,然后跟出版机构的编辑协商修改——改3000字的大纲总比改十几、几十万字的容易多了。
当然,编辑审读起来也容易。:)
“我画了一个图表,先将金庸笔下所有女主角的外貌及性格都详细列出来,非常的费劲,但异常的有趣。”——这是亦舒做过的研究。
“只认名家和熟人”
这个误解也很常见。
在优质稿源方面,几乎所有的编辑在任何时刻都处于饥渴状态。
我不会因为不认识作者就不看投稿。密切尔在《飘》出版之前,罗林在《哈里波特》出版之前,都不曾出版过。
作者要找欣赏他的编辑。甲之熊掌乙之砒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如果不认识编辑,投稿者可以到书店去,找5本跟你的类似的书,记下出版社和编辑的名字,直接联系他即可。
“没有类似的。”
“把类放大。”
“还是没有类似的。”
“太好了,你找我吧!”
关于故事梗概
千万不要指望编辑在不知道故事梗概的前提下会全稿。有人说“我不会写故事梗概”,我心的话,这都不会,那趁早别玩儿文字了。如果还想继续玩,就必须学会写故事梗概。故事梗概要达到如下目标:
(1)说明人物的姓名、性别、身份、年龄、外貌、性格与气质特点。
(2)说清主人公要干什么事情(发财、升官、复仇、争霸、结婚等)。凡是一号主人公干坏事的,我一概不看。虽说好坏难言,我们也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请把自己代入故事,假定你要做这个事情,问一下你最尊敬或者最亲密的五个人(从父母、配偶、姐妹、兄弟、师友中选),如果有三个人赞成,就算是好事。根据这个规则,《教父》中迈克做的,就算是好事了。
(3)说清楚主人公做这个事情的意义及困难所在。举例:男一号要取得“校园歌手大赛”的冠军,以获得校花的爱情。困难在于,校花本人也参赛,不但实力超强,而且争胜心超超强,仇视任何打败她的人。
(4)说明事件的结果。有“虎头蛇尾”这个成语,估计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事情。
故事梗概的常见偏差
(1)流水账。
(2)说概念,谈感觉,看不出故事。
(3)情节线叙述不清晰,看不出主人公行为的逻辑。
(4)文理不通。写者要么不够认真,要么文字功底不够。我不认为一个不认真对待自己笔下文字的人能写出10万字的好书来。
常见的具体问题。
从“故事、人物、语言、结构”四个方面来考察。特别说明:在任何一方面有极为突出的天才表现的,其他方面的缺点都可能被读者忽视。
故事:
主人公不知道在忙活些啥。这个是我看到的最多的问题。
主人公干的不是好事。
故事老套。
故事零碎。
事件没有意义或者意义不大。
情节缺乏刺激的力度。现代人心,要么护着好几层的甲,要么长了好厚的茧子,用抓挠搔根本就没感觉,要用快刀扎刺砍斫。
人物:
人物平庸,没有明显的特点。
主要人物的境遇与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同情。
一号主人公过于消极,次要人物过于积极,戏份与光芒盖过主要人物。
人物雷同:自我雷同;与他人雷同。
人物关系太简单。
人物关系说服力不够。
语言:
语言花拳绣腿,形容词特多。舞文弄墨实在是行文的大忌。
单纯搞笑。除了搞笑之外没啥说头。
貌似高深,其实晦涩而空洞。
粗口、秽语与*语显多。
语言太过平淡、直白。
生造。
结构:
开头长篇大论,议论并不高明。
开头长篇写景,写法并无创新。
故事线索不断变向,前后脱节。
故事没有高氵朝,没有关键时刻或者焦点时刻。
虎头蛇尾。
篇幅太短或者太长。单行本的字数,一般在12-25万字之间。
三动力来自批评
所有的批评都是主观的,编辑也可能出错,但如今我只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检验我的作品:如果他或她的某个观点让人信服,我该怎样做?
在我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没有挣过大钱,第一次收到寄给自己的作品时,我大感震惊。但随着退稿单逐渐增厚,及“近乎理想的成绩”一类善意的评语逐渐增多,我的企盼转移了重点。尽管我仍希望作品尽快出版,但我更希望能得到中肯的批评。但当批评终于到来时,我却没有足够的准备去迎接它。
一部分问题与我的期望有关。在太多令人气馁的孤寂后,我梦想着有位编辑会突然发现我的天才,然后问:“这些年您都躲到哪儿去了?”另一个幻想是,某位编辑会在我的书稿上圈圈点点,为我作些提示,告诉我如何把一篇有瑕疵但又有希望的故事改成一篇杰作。然而,我收到的评语大都是泛泛而谈,而具体的批评又常令我困惑不解,因为编辑们也相互矛盾。看来我确实被误解了,却又没有机会与编者交流。我只好把这些编者来信搁置一边,不再去管它。一段时间过后,我会突然捕捉到一些想法,并合理地采纳编辑的建议。
是的,所有的批评都是主观的,编辑也有可能出错。但如今我只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检验我的作品:如果他或她的某个观点让人信服,我该怎样做?
于是,我学会了与编者进行想象中的对话。假设某位编辑不理解某个角色的行为,或者无法设想出结局,我必须承认我的第一个反应会是,“这很明显!”但是,当我不再神气活现地摆架子,而是写出一篇详尽的阐释来回应他的问题,并且重读自己的作品时,才意识到,我的解释与观点,竟完全偏离了故事本身。也许,我需要另写一个说明性的章节,或者从我的阐释中抽出一两句话,再策略地放到故事中去才会奏效。
编辑可能对弱点特别敏感。哪怕我不同意他们的提议,他们也会指出作品里需要加工的地方。例如,当一位编辑说,某个场景不可信时,我真想说他天真得不可救药,因为这个场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那么,我在取材时,忽略了什么而影响了它们的真实性呢?如果一位编辑认为,某个人物的家庭背景写得不真实,很可能因为在故事中,这个人物写得不够有力,受到的损伤太少,与他那令人震惊的背景不相称。
我没有立即坐下来进行修改。相反,我做起了白日梦。我抛开原有的素材,让那些人物和他们的环境背景“自由地漂移”。我构思着新的情节,其中有一些会与编辑的想法一致。有时,那些刚构思好的故事既平淡又肤浅,但一些新的想法又会不断地浮现出来,变得越来越明朗。只有这时,我上了正轨。
当编辑没有领会某篇作品的意思时,的确有可能是他和她并没有细心地读它。但是记住,错误可能在于你自己。于是我去重读原稿,努力琢磨我的表达因为什么而误导了读者。有时,一个隐喻没有被人理解或意识到,多半是由于上下文关系不明确造成的,把隐喻改成明喻就会好些。
顺便提一句,对编辑的批评意见做冷处理效果会更好。在刚开始编辑来信的时候,我经常感到,他们的批评要么离题万里,要么毫无意义。可第二天我回头再看它们的时候,竟会感觉非常的合情合理。
如果一位编辑指出,某个人物还欠完整者太平面化,那么,你不妨分析一下,这个人物是不是写得太刻板了?他是否真实可信?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问问你自己,这个人物怎样做才会使你感到惊异?转换一种思维方式,调动你的想象,用各种生动、具体的场景刻画你的人物。你可以利用身体描绘、心理流露和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在上下文中清晰地将他呈现出来。如果让他与其他人物相互影响,或者在某个具体、细致的环境中活动,则更能栩栩如生地展示这个形象。
对待批评的关键是,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应该修改作品,什么时候应该坚持立场,什么时候去寻找不同意见。
我认识的很多作家都不会随便修改作品,除非编辑明确地说:“如果你能做一些改动,我会考虑出版它。”不然,谁会为了适应别人的口味而修改自己的作品呢?我对取悦编辑不感兴趣,我尽力做的是,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完善。如果某位编辑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我是会考虑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重写。如果一篇作品几经重读,对我来说仍然没有毛病,我会再把它原样不动地寄出去。我有一篇被好几位编辑认为“没有重点”、“并不像一个故事”的作品最终发表在《文学评论》上了,并获提名奖。另有一篇作品,直到我第91次投稿才发表。接受这篇作品的编辑对其他人的说法一无所知,他喜爱的是作品本身。
说到这里,我并不认为编辑的称赞或批评就是最终的判定,除非它们对我而言的确合理、明智。比如,最近有位编辑退回了我的一篇,尽管她对这篇不大感兴趣,但还是指出了作品中的一个弱点。主人公裘迪是纽约的一名护士,可看上去这份工作对她毫无影响。这位编辑相信,在那种紧张、沉重的环境中工作过的人,都会被刻下烙印。她是对的。在我的笔下,护士职业不过是一个途径,我想利用这个职业让裘迪遇到其他角色。考虑再三,我决定改换裘迪的工作。但是,当我考虑到她的工作经历会怎样影响她的外表和她的人际关系时,另一个裘迪呈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对这篇故事满意多了,即使我不再把它寄给那位编辑,但我对她仍心存感激。
如果某位编辑要求再次读到修改后的稿子,出版就是十分可能的事了,所以,大多数作家都会立即着手修改,但切勿仓促,除非编辑告知了你具体的截稿日期。要知道,编辑关注的是深思熟虑,能引起轰动的作品,而不是速度。稿子寄出时,一定要在信封上标明“应要求修改稿件”的字样。在做任何改动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一下编辑为什么会建议你修改稿件。
一些编辑要求你改动,可能与这份杂志的办刊宗旨及其读者群有关,而与作品的直接关系要少一些。例如,如果有个大型杂志要你将故事的结局改为大团圆,或者改变主要角色的年龄,这时候,这必须做出判断,这样做会不会毁掉你的作品。你可能想试一试,看看结果如何。若结果嘲弄了你,没有关系,你只需把原样不动的稿子投寄到另处去。至于那位编辑,可能你有更合适的稿子让他评审。
同样,编辑因为版面的限制建议你做删节时,你可以拒绝。但如果一位编辑写道:“这篇故事太长,实在没有必要。你真的需要所有那些闪回段落吗?”评论直接指向了作品本身,你就要认真考虑了,你一定要再读一读原稿,看看那些背景介绍是不是真的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如果所有的章节的确加强了作品的总体效果,你还可以检查一下,句子是不是太冗长?对话是不是太罗嗦?过渡部分是不是太过详细?当《弗吉尼亚评论季刊》的编辑接受我的作品《小处女们》时,他说他很愿意发表它,但是希望我能“再看一眼作品,有可能的话多少删掉一些什么”。我原本可以对自己说,稿子被接受了,还劳什么神呢?我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头到尾又读了一篇原稿,逐字逐句逐行,删掉了多余的部分。我很高兴有人提示我这么做,已发表的作品比我当初交上去的那篇要好得多。
http://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