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节
    当然,卢八娘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别看从薛家弄来一大笔财产,但其实真正用起来也只能是解一时之急而已。卢八娘多少年的财富积累,够得上巨富,加上司马十七郎用他的声名得来的巨额馈赠,但用来组织一支军队,建设一个地区还是不敷使用,何况薛家的东西呢!
    但是这到淮北后淘来的一桶金,完全可以成为一只生金蛋的鸡,卢八娘说服了司马十七郎后在淮北军属地挑了一处交通便利之处设了榷场。所谓的榷场,原本指的是专卖场,到了卢八娘的手中就是通常做买卖的市场,可以经营除铜铁等军需物资外的各种商品。
    从春秋时期管仲通货积财开始,到中国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取得长足进步,卢八娘与很多人一样认识到发展自由经济正是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如今这样的发展机会终于摆在了她的面前。
    淮北军设立的榷场很快吸引了淮河南北的商家,而卢八娘用薛家的财帛换到了大量的生活物资。这其间还有北方的商人带着马匹牛羊、皮毛药材等物资走私而来,换走了北地最受欢迎的器具和锦帛。
    对于商人竟然能将上好的战马运过来,司马十七郎欢喜之余表示了十足的讶异,而曾以走私发家的卢八娘却一点也不奇怪,如果利润足够大,那么人们会铤而走险甚至杀人越货,她是有着深深地亲身体会。
    在北地,一匹骏马只能换一匹上好的锦帛,而到这里则能换上十匹,就是除外路上的消耗,利润也是相当的惊人,北边的商人为什么会不来呢?更何况现在占据北方的是多个政权,多个民族,他们哪里能有能力完全禁止这种走私呢!
    当然更大部分的生意是来自于淮南,淮北军在朝廷应该得到却没有得到的经济支持,现在则通过商贸慢慢向淮北输入。而卢八娘对于榷场的期望还要比现在大得多,将来,北边的战马,盐城的盐、南边的锦帛,还会有数不清的物资都会在这里交换,也把财富带到这里。
    在这种欣欣向荣的发展中,薛表叔的不幸就被忽略了,虽然他亲自来了两次,又派了数批人马过来讨要财物,但却一点成果都没有。司马十七郎接待一次后就全部交给了他的十兄。司马十郎的脾气一直很好,也有耐性,每次都与来人细细地计算当初薛表叔带他看到的东西倒底有多少,又说那两万石被劫的粮食也应该还给淮北军一万五千石。
    只要楚州方面不直截了当地说明土匪是子虚乌有事,那么他们永远也吵不赢,但是如果薛表叔真的承认了,那么后果他可能更是承担不了。
    期间卢八娘接了董夫人的一封信,信中言辞诚恳,动人心弦,她说自两万石粮被劫后就气病了,坞堡被攻破时又受了惊吓,现在还在卧床。信写了撕,撕了写共斟酌了三次最后才写成,因为实在没有脸面给淮北王妃写信,算是间接承认了薛家过去做了错事。
    然后她极力称赞卢八娘风仪超卓,秀外慧中,高贵天成,又非常感谢卢八娘对祺娘的体贴和关照,最后客气地请卢八娘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帮薛刺史向淮北王说说情。
    其实卢八娘相信董夫人一定事先不知道薛表叔扣下两万石粮食,然后也因此气病了,董夫人一心想把最小的女儿祺娘嫁个好人家,她怎么会同意毁了祺娘的希望呢!想想薛家仓库里堆积如山的东西,给祺娘两万石粮食当陪嫁真算不了什么,可是薛表叔吝啬又要算计别人,最终的结果只能如此。
    就像卢八娘再与司马十七郎有隔阂,她也承认夫妻一体的,没办法,在这个时代,两人结成夫妻,绝不止是两个人的事,这里面牵涉了太多太多的利益了,所以董夫人就被薛刺史连累了。
    但理解归理解,但卢八娘却一点也没有心软。司马十七郎已经仁至义尽了,薛表叔谎报匪情的事他没有揭穿,薛侧妃也按约定接到了府上,至于财物上,坞堡里除了库房的东西,他也只拿回了卢八娘的首饰,别的都一概没动,这已经是非常宽宏大量了,卢八娘觉得若是她,肯定要更狠一些。
    所以董夫人的信就是写得怎样动情,也打动不了卢八娘的心,薛家的财物简直就是给淮北军准备的,古人都曾说过,“天予不取,必受其祸。”
    而且,薛家给卢八娘带来的麻烦她还没有完全解决掉。当日薛家送亲时送来的不只薛侧妃一个人,还有薛九娘。卢八娘当时没有心思理这种小事,便将薛九娘当成婢仆安排到了薛侧妃的院子里。
    薛侧妃的秘密,卢八娘要完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她身边这么多可信用的人,也只有宁姑姑知道了一点情况。薛九娘肯定也是不知道的,就是为了保密也要将她尽快弄出薛侧妃的院子。
    卢八娘处理事情,很少把一件事做为单独的事件直接处理,她总是要达成尽量多的目的。世间万事本就是普遍联系着的,她在人生的经验中早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而且也能熟练地在生活中应用。
    比如说薛九娘的事,其实派人将她送回楚州,或者把她关到一个偏僻的小院对卢八娘来说都不算什么事,但是卢八娘在解决这么一个人时,同时还要确定一下司马十七郎的想法,也为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做个投石问路。
    从在楚州时薛表叔提出送个薛氏女进门到现在,其实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但这段时间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侧妃人选的变化,嫁妆的增加,然后围绕着粮食发生的几番风波,而且在这其间,正好过了春节,淮北军出兵扩大了领土,卢八娘得到了想往以久的封地。
    比起这样多的大事来,薛家的一个庶女真算不了什么。但是卢八娘要把她做为一个试金石去探究司马十七郎的态度。
    这些日子里,卢八娘的思想感情发生着与外面的变化不相上下的巨大波动。对于她的未来,她思考了很多,最终形成了确定的思路,她还要努力留住司马十七郎。
    从司马十七郎将卢八娘从吴郡的山林中救出后,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因为薛侧妃的事一度发生过些动摇,她的决定似乎只是回到了过去的轨道。
    其实不然,以前的卢八娘要留住司马十七郎,完全是出于情感,她想要的只是这个人,这个男人,想要他的全部身心,想要与他朝朝暮暮。
    但现在的卢八娘要理智得多,她想要的不只是这个人了,而是更多,这里面加入了更多的利益的思量。他们共同经营着一项事业,养育了一个孩子,还打算再生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关系无论对哪一方都是必要的。
    当然卢八娘也不能否认自己的情感,她实在舍不得放开司马十七郎。过去的她太骄傲了,“感君离别意,特来相决绝。”只要司马十七郎有了别的心思,马上就会放手。但现在的她要放下自己的骄傲,主动铲除前面的障碍,保住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家,多年的融合,他们早就成为彼此的骨中骨肉中肉了,根本分不开。
    卢八娘虽然不会放松自己的底线,但她觉得在夫妻间不必有太多的骄傲。
    而且对于自己的设想,她很有信心,无论是大环境的严峻,还是自身的责任,都让司马十七郎并没有心情纳几个美妾享受,这次薛侧妃的事情也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而且他也在这其中受到了打击。
    第七十二章 十七郎出资招兵马薛祺娘被骗露真容(二)
    果然,当卢八娘提起薛九娘的时候,司马十七郎有些不耐烦,薛表叔多送一个表妹的意思他当然懂,就是想保证薛氏女能为他生下儿子,将来扶助薛家,他可不想配合。如今他刚有了嫡子,怎么会急着要个年纪相仿的庶子来添乱呢?
    “我说不要,他一定要送。”然后他语气一转说:“不过也好,我们这边没有家室的人不少,我们直接把她发嫁出去吧。”
    目前的淮北军大营,男人的数目要远远超过女人,尤其是士族出身的女子,可以说是相当稀缺的资源,司马十七郎根本不舍得放弃,马上就开始想合适的人选,“二十四弟还没有娶妻,又一路跟着我到淮北,婚姻的事我自然要管,王妃,你说怎么样?”
    卢八娘原就想到这一层,闻言做出不胜佩服之状,表扬道“王爷你的头脑真灵活,我怎么忘了跟着我的几个人还没有娶妻呢?陈勇的妻子死去一年多了,他好象也想娶个身份高的女子呢。还有朱夫人,她的三子今年也有十五六了,前两天还在我面前说要挑媳妇一定要出身士族的,还有……”
    “我先说的二十四弟,你可不许抢人。”司马十七郎笑着问:“薛家九表妹有没有带嫁妆过来?”
    “带是带了,但是太少了,”卢八娘知道司马十七郎对于自家兄弟都是极维护的,便大度地说:“若是真要嫁给二十四弟,我帮她按京城里的贵女通常的标准备上一份嫁妆。只是二十四弟的亲事总要先与父王母妃打个招呼,再通知宗人府记个档,我派个人去京城办好吧。”
    司马十七郎非常满意,王妃从来都是心胸宽大目光深远的贵女风范,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非常大方,不计较金钱。他知道王妃一定会给二十四弟媳置上一份像样的嫁妆,而且这份嫁妆,最后也会进自家兄弟之手。
    身为本时代的男人,司马十七郎不仅愚忠愚孝,而且还对自己的家人非常照顾。他虽然对岳家也好,但是在他的骨子里还是认为兄弟才是一家人,而王妃嫁过来当然也是司马家里的人。
    而卢八娘呢,对这一切心知肚明,怎么应对她也有经验得很,只要不影响她个人的利益,她一贯喜欢做出非常贤良的样子,不只司马十七郎对她感念不已,整个淮北军的人都认为她再贤良不过。
    于是幸运的司马二十四郎后来就娶到了士族女为妻,还带着丰厚的嫁妆,更觉得自己跟着异母兄长到淮北来是完全正确的。若是留在齐王府里,谁又肯为自己打算呢?在他走之前,二十三兄的亲事还没有着落,听说最末流的士族也不愿意把女儿嫁进齐王府,这也是他当时才毅然决然出了京城的原因。
    忙着薛九娘亲事的同时,卢八娘当然没有忘了司马十七郎真正的侧妃薛祺娘。一天趁着司马十七郎比较空闲时,她笑着说:“我们一起去看看祺娘吧,你还一次没去过吧。”
    司马十七郎一次也没有过去看看薛祺娘,忙只是个借口,他并不愿意面对薛祺娘,一个有缺陷的女人,没有哪个正常的男人会喜欢。但薛家毕竟送来了粮食,祺娘又是他的表妹,他已经对薛家的表妹有种隐隐的歉疚,这种感觉他自己并没有认清,但卢八娘却看得明明白白。
    这种歉疚,卢八娘不能放任着,由着它发酵,那样会酿成祸患的,于是她要及时阻断一切隐形的不利因素。
    司马十七郎带了些不情愿,但是他还是听了王妃的话,毕竟薛氏进门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连院门也没迈进过一次呢,作为夫主,确实说不过去。
    进了薛氏的小院,看到整齐的布置,司马十七郎先点了点头,王妃一点也没亏待薛表妹,小院的布局用品都要比正院还用心,进了屋子,他就更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自从出了京城,他就没有再见过如此的风雅。
    磊成一面墙的书简,放在窗前的古琴,正摆着的棋谱残局,白瓷瓶中的鲜花,这一切都与军营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更突显了一种魅力。
    这其间的薛家祺娘,身着淡雅的曲裾,手执一把素面纨扇,只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美好得不似人间凡物。
    因为薛祺娘的问题,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并没有带下人进来,而祺娘的婢女送了茶也赶紧下去了,屋子里就只有三个大人,还要加上旭儿一个小孩子,卢八娘在出来时顺手将儿子抱了带过来。
    薛祺娘请淮北王和王妃在上面坐了,行了大礼,然后在王妃的示意下忐忑不安地在淮北王的下首坐下,整个过程她并没有开口。心中一直回荡着母亲在送她出门前对她讲的话,“粮食被劫了,淮北王一定因此恨上你了,你到了王府一定要顺从听话,如果淮北王来看你,要记住,那是你唯一的机会。”
    “你要恭顺,不管是对王爷还是王妃,让他们可怜你,还有你不要开口说话,掩住面容,只让王爷看到你的眼睛,王爷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许他会看在你姑祖母的面子上给你一个孩子,这样你这一辈子就再没有遗憾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