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5节:第十七章 头炷香(2)
    本寂预料的良好局面很快便出现了,一个月后,又有一个老板上门来,他愿出二十万,势在必得要烧来年阳山寺的头炷香。
    本寂沉得住气,用同样的办法把这二十万暂且关在门外。
    最后的结果是还没有等到钟大仙的生日来临,有人将三十万元现金拍在心念堂的红木桌子上,这样本寂也就不好再说什么要请钟大仙来决断的话了。
    三十万元买下头炷香敬烧权的爆炸性新闻一下子传遍了丁县的山山岭岭,还迅速传到了市里和省里,一时成为了热门话题,很多没有听说过阳山寺的人因这件事的传播,都知道了了丁县有个显圣的阳山寺。
    阳山寺的真正闻名应算在头炷香的名分上,在此之前,它不过是一个山洲草县的小小庙宇,尽管有慧觉大和尚的捧场,毕竟资历太浅,还只局限于信徒们的视野中。就因一炷头炷香,就把许多资深的寺庙远远抛在了后面,连挂着省佛教协会招牌的全省名声最大的广德寺也一时被人冷落。经济指标和知名度,是决定佛事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已经是一个不容争论的问题。
    阳山寺因头炷香而使得知名度迅速升温,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头炷香只能独家主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只能满足一个人的胃口,如此紧俏,会带来怎样预想不到的局面呢?就如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人们想吃上一餐白米饭外加一份红烧肉;就如70年代的百八十里街人盼望得到一个凤凰牌单车指标;就如80年代人羡慕砖头一般重的大哥大;就如90年代人向往获得美国绿卡;就如21世纪初的年轻人期望能找超女李宇春签个名——这看上去都是很难很难的事情,但事实上获得阳山寺的头炷香敬烧权比这些都难。60年代吃白米饭和红烧肉的主子还是有;70年代一个县一年还是可以分到几十个单车指标的;80年代的大哥大毕竟是批量生产;90年代在美国站稳了脚的大有人在;21世纪的李宇春签过的名没有一万个也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可阳山寺的头炷香一年就只能烧一个,一百年就只烧得一百次。
    因头炷香使得阳山寺和了丁县名声大震,也因头炷香了丁县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最难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本寂,一个是于长松。
    自从本寂主烧过那场赞助三十万元香火钱的头炷香外,他这个发起人和总策划就已经没有了下届候选人的决定权了,因为他上面还有县政府,有民政主管部门,有省、市佛教协会,还有他的恩师慧觉大和尚,这些部门和人的话他不能不听。
    自从落成典礼完成之后,这些部门很少和本寂发生联系。因头炷香的火爆,这些部门突然都对他表示高度关注。作为一个出家人,他是不曾印制过名片的,可是一夜之间许多部门和要人都晓得了他的电话号码,从此他不能安静地读经写字,从那些部门打来的电话谈的几乎都是与头炷香有关的事。那些为取得头炷香敬烧权的各色人等,就轻车熟路把官场和商场上的那些办法都拿来使用,中国的国情是人管人,你这寺庙建在中国的国土上,是中国人在做着主持与和尚,既然是这样,就有人管得了你。如此一来,阳山寺的头炷香便不再是一个钱多钱少和排队先后的问题了,就是有人将更多的钱一把拍在心念堂结实的红木桌子上,本寂也不能表态叫妙云师傅来将其收入囊中。
    县长于长松想都没有想到,在他的工作职责范围内会增加一个敏感而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要求他把阳山寺头炷香的主烧名额,以政府主要领导出面的形式控制下来,这是一个不能说重要而事实上非常重要的任务,显然这是周边各县的县长们没有的殊荣,同时也是没有的麻烦。
    于是,阳山寺的头炷香就像一只刚烤出来的红薯,谁也没有一口把它吞下去的本事和可能性了。
    以后于长松去市里或省里请示汇报工作,很少有人再打听他当年走麦城时被民间高人指点的过程,人们更乐于打听阳山寺烧头炷香的故事,为了使这段闲话更富趣味,于县长找本寂和尚作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不少精彩的细节,故事编得好听,但换来的不仅仅是搞笑,而是没完没了的麻烦,想烧头炷香的很有身份的人士就间接或直接找到他,一年中他要接几十个这样的电话,还有上门拜访的。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人也不会因这种事来找一个县长。可每年只有一个头炷香,他能答应谁呢?何况本寂那边还有不少排队的、上面打招呼的,这成了他工作中一件十分棘手、无法摆平的事情。
    应付不过来了,于政委就在家里骂娘:照说这修庙也是件好事,可这个本寂他妈的吃多了没事干,怎么弄出个头炷香来?搞得我一身麻烦。要是还碰上剿匪,我先一枪顺便把他也给毙了。
    郭如玉忙制止:莫乱讲啊,你不要前途了啊,你也没想想,这些来烧头炷香的都是些什么人?嗯,你毙人家,我看人家会先毙了你。
    因为头炷香,于长松怕老婆的故事也很快流传。有人在于长松那里拿不下这事,便找郭如玉,希望通过郭氏来达到让于县长拍板表态的目的。于长松是在战场上死过一回的人,天不怕地不怕,要是搞发了毛,上级领导他也敢顶,他此生最怕的事是老婆赌气不理他,郭如玉若是给他一个难看的脸色,他一天都无心工作。
    但郭如玉毕竟出身名门,是一个大家闺秀,不是那种动不动就耍小姐脾气的世俗女子,至少在于长松看来,她从不插手他的政务,不像有些领导同志的夫人那样明目张胆地干预丈夫的公务,也正是由于郭如玉如此大度出色,于长松才会这么迷恋她,依赖她。
    有人想方设法试图收买郭如玉,甚至不惜动用很诱人的物质刺激,但这些都不能使郭如玉动心。
    但最终郭如玉还是插手了这件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