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节:第二十三章 圆 寂(1)
    第二十三章
    圆寂
    慧觉大师开始拒绝进食的消息,本寂是第一个知晓的。
    本寂感觉到他师傅要离开人世了,便马不停蹄带着妙云师傅走了。
    慧觉大师圆寂的过程俨如是按照上苍预定的程序进行的,一共花了七七四十九天。在这四十九天里,慧觉只喝一种自制的草药熬的汤汁,不再进任何食物。这种草药的秘方很多年来仅在一些有望成为高僧的僧侣间流传。是谁来保存传递这个方子,又是由什么人来确定这个方子的享用者?这大致也算得是一个千古之谜。
    凡喝过这种药汁的,死亡后的躯体不会腐烂,然后成为木乃伊,千年不化。一旦成为了木乃伊,便理所当然会被人们当作神明来供奉。据十八里铺的老人们说,大红山的阴山寺很多年来就供奉着一个叫做程大仙的木乃伊,说这大仙生前并非佛道之人,不过是一个木匠,他和阳山寺的钟大仙一样,因其孝心感天动地而被世人传颂,经权威人士认可并授以秘方,圆寂后享受着金刚不烂之身的待遇,被后人世世代代以香火伺候。他的优秀事迹不外乎古典孝义故事中“割肉饲母”一类,是世人想做也做不到的那些事,就如现在说的“平凡出伟大”。文革期间,造反派试图毁坏这一个人间楷模,结果木乃伊被老百姓好好的保存了下来。后来阴山寺被烧掉了,程大仙的仙体却安然无恙。
    看来慧觉大师要成仙得道已无疑虑,能够享用那个神秘的药方就算是拿到了进入神仙殿堂的金钥匙。本寂当然不会错过这百年难遇的神迹,要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记录这一旷世奇观。
    慧觉禁食的第二天天黑前,本寂和妙云就赶到了师傅身边。从了丁县到慧觉栖身养老的那个无名小庙有三百里,其中有三十几里的机耕路和十里的山间小路。曾有东南亚的佛教信徒要出资给慧觉修这一截路,慧觉坚辞不受。因这几十里土路的周边无人居住,仅供他出入方便而花费这笔对于农村来说算得上巨资的款子,浪费太大。慧觉建议那些好心人把这笔打算用于他身上的钱帮附近的村民做点善事,这个建议得到了响应,后来给修了一座石拱桥和一个小学校。慧觉说给老百姓修的这桥,就是给他修了“桥”,通过这座“桥”,可以渡他步入天堂。一下雨,机耕路便成了一口烂泥塘,周围受益的老百姓常自发来维修通往慧觉居处的进山之路。本寂这次进山,就走在这还来不及修的烂路上,尽管吉普车东倒西歪,有时还打滑,但车上人都不害怕,因为有大师保佑是绝对不会出车祸的。多年来这条盘旋在山峦和壑谷间的土路从来没有出过车祸。
    在本寂眼中,即将告别人世的师傅依如往常那样清朗精明,没有半点倦容和病态。
    待服药到三十六天,慧觉的肠道已被汤药涮洗干净,不再排泄,那没有了丝毫俗物的身体,皮肤渐渐地变得通明透亮,可见里面青青的血管纵横交错,骨架子也隐隐可见。很快他的身体开始散发出一种异香,这种香气弥漫在小小木屋和方圆数十丈的林子里不肯消散,周边的鸟雀、獐子、野兔、鸡、狗、猫等等小兽都集中在这个异香扑鼻的圈子里,尽情吸吮,尽情嬉戏,不再离开。
    慧觉就在百兽的簇拥中,快乐无忧地慢慢步入了天堂。
    当慧觉只能吞下最后一口汤水时,他叫弟子把他抬到一只深酱色的大瓦缸里,这只叫做“坐化缸”的瓦缸有半人高,是他的一个弟子在一家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瓷厂为他定做的,能接到这样的订单是这个瓷厂的荣幸,这口缸是那个荣幸的瓷厂老板亲自护送来的。
    慧觉一俟坐进缸里,就平静而安详地合上了他智慧的双目,微笑着像睡过去了一样。这时,他的灵魂就升到了天堂。
    本寂专门添置了一台日本进口的高性能小摄像机,为了瞒过为人素来低调的师傅,他将机器装在一只皮包里,精心伪装了一番,让妙云师傅拍摄下了大师七七四十九天的整个圆寂过程,妙云师傅懂日语,心灵手巧,会伺弄机器,片子拍得非常好。
    慧觉大师膝下有五个得意门生,大师圆寂时,仅让这五个弟子来身边给他送终。他将他的遗物分成五份,让每个弟子都拿了一份。本寂爱字画,他要了师傅的笔砚印章。本寂是大师最小的弟子,本寂的大师兄比他大了四十多岁。本寂比他们都多一根脑筋,他除和师兄们一样得到了师傅的一份馈赠外,还独自拥有比什么物质都宝贵的录像资料。
    慧觉是在满96岁之后的第9天开始拒食的。老人一满96岁即可称为百岁老人,因为在漫长的岁月里,把若干年积累的闰年闰月加起来,就足有一百岁了。几个得意门生本来是要给师傅做百岁生日的,但被慧觉拒绝了。慧觉一生节俭、不喜张扬,从来没有做过生日,百岁生日照样不做。收拾遗物时,见师傅的内衣、袜子、毛巾无一不是补丁叠补丁,几个弟子禁不住都哭倒在地。在大师整个圆寂的过程中,他不曾对任何一个弟子说过一句勉励之类的话。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他给弟子们留下的,或许比说出来的更多更丰富。这些体现一代高僧高尚品格的遗物被妙云悉数收入镜头中,这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慧觉的五个弟子分布在省内外的重要佛教胜地,分别出任各个寺庙的当家和尚,无不想得到师傅的肉身木乃伊,作为日后的镇寺之宝。慧觉当然察觉到了这一点,他想好了谁也不跟。他早已设计了真身的永久去处──按照大师自己算定的下葬时刻,他的贴身哑巴僧人将坐化缸放进一只竹篾篓子里,然后盖上一个特制的木盖子,用蜡封好,待各位弟子三天守孝期满,哑巴和尚抱着瓦缸,走到小庙旁不远的一处百丈悬崖边,用麻绳吊着坐化缸,慢慢放下去三十余米,然后一刀斩断绳子,只听得轻轻的“咣当”一声响,坐化缸便稳稳地落在一个岩洞里了。哑巴和尚把这一整套动作做得行云流水,像演练过一样,无需任何人帮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