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四小姐,人们很自然会想起“赵四风流朱五狂”这句诗。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不战而退往关内,造成东北沦陷,引起国人不满,纷纷指责张学良“不抵抗”,当时广西有个名流马君武,还写了《哀沈阳》一诗,批评张学良,所谓“赵四风流”云云,就是那首诗中的话。作者由于不明真相,不知内情,委屈了纯属按照蒋介石不抵抗命令行事的张学良,放过了本当严厉谴责的推行不抵抗主义的蒋介石,这当然是欠妥的。不过,由此事却使原本默默无闻的赵四小姐,忽然名扬天下,使她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子,竟然成为名噪一时的风流人物,则是马氏始料不及的。
赵四小姐,如前所说,是由于那首尽管有些偏颇、然而却流传甚广、激发人们御侮救亡的爱国精神的诗,而大出风头的。不过,她的情况怎么样?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性,人们并不了解,有些从想象或想当然出发的人也许还会认为她必定是个搔首弄姿的妖艳女子,或者是个衣饰华丽、只知游乐的交际花吧。其实,正相反,赵四小姐是个道道地地的大家闺秀,是个纯朴而又心地善良的姑娘。她原籍浙东兰溪,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但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十五、六岁以前,她在天津上学,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异的学生。她父亲名叫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但她母亲却是平民出身,是位贤慧、勤劳的妇女。这对她有着良好的影响。象她这样一位达官显贵的千金小姐,以后竟能数十年如一日地陪伴着身陷囹圄的张学良,忍受着世间难以想象的幽禁的熬煎和折磨,这需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啊!显然,这绝不是偶然的,她本身素质好,有美好的情操,这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与母亲的言传身教,也是分不开的。不过,她的母亲也有她的不幸和辛酸,这也正象陆静嫣、李兰云、吴靖(她们都是赵四小姐当年的女友和亲属)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怀念她们的“失群小妹”赵四小姐的文章中所说的:
我们小时都管四妹的母亲叫好姆妈,她待人好极了。
四妹的父亲赵庆华老伯先娶好姆妈,生下大儿子后,又娶了一位名门闺秀。据说这位赵伯母在拜堂时,发现一旁有个男孩也在叩头,才知道赵老伯早已娶妻生子。照常理,后来的这位赵伯母应当是二太太,可是好姆妈的娘家门弟不高,反倒屈居第二位,从此无声无势。平日,赵家来客或请客时,常见赵伯母稍事应酬便和女牌友打牌去了,好姆妈则里里外外忙着招待客人,还从不怠慢我们这些小辈儿。如今回想好姆妈的为人与境况,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话剧《雷雨》中的鲁妈。不过,好姆妈没有象鲁妈那样抛下儿子出走,而是忍辱负重留居在家,把全部心思放在抚养子女上。好姆妈生育了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四妹和她的二姐、三姐、大哥、三哥、六哥。
也许正是母亲的美德,在她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吧,所以那时她虽然生活在灯红酒绿之中,却仍然不骄不奢,朴朴素素。平日里,她总是头剪短发,穿着一般女学生常穿的那种高领斜襟儿短衫,深色的裙子,蓝袜布鞋,只在节日或参加晚会时,才穿上比较鲜艳的服装。她爱整洁,不爱打扮,但由于她身材苗条,端庄俊秀,有一种象璞玉或水晶般的典雅、纯洁、玲珑剔透的天然的美,反倒愈加显得溢光流彩,楚楚动人,强似浓妆艳抹千百倍。
赵四小姐于一九一二年出生在香港,乳名香生;又因为她刚巧诞生在霞光绮丽的早晨,父亲特为她取名叫“绮霞”。长大以后,她还有“赵媞”、“一荻”等名字。不过,那时在家里用这些名字称呼她的人不多,因为这一来是这些名字不是那么顺口,二来也是因为她兄弟姊妹多,她家有六弟兄,四姐妹,家里人对孩子们的称谓爱按年龄大小排行,因为她是四个女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所以家里的人都亲昵地称她香香、小妹或赵四。由于她是父母的老生闺女,人又格外灵巧,性情温柔,知书识礼,所以深得父母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后来,她与张学良结为亲眷后,亦仍保持这种温文尔雅、朴实无华而又克勤克俭的美德。这也正如肖涵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一荻非常聪颖,她每到一地,就很快学会当地的方言。她原籍江苏(应为浙江——引者),从小生活在天津,说的是浓重的天津话。在张公馆里,她操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和傅学文(邵力子夫人)在一起,她就用流利的上海话和她交谈。陪同张学良将军到欧洲后,她很快又学会了英语。一荻很勤劳,尤工于女红。在她卧室里,到处放着从英国带回来的各种刊物,她只要看看杂志上的图案,就会在衣物上编织出相同的图案来。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手脚不停地编织,已织成整箱的衣物。②
赵四小姐生在香港,但她对香港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那时她年纪小,她只记得从她记事时起她们就家居天津了。是的,那时已是民国时代了,满清统治时闭关锁国的现象有了一些改变。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各派军阀之间矛盾重重,所以仍是一个“大陆龙蛇起,江南风雨多”的年代。不过,那时天津倒还平静,这里在近代历史上虽然也是风云变幻,但与内地比,局势总还算稳定一些,加之地处京华要津,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所以在此居住的达官显要颇多。赵四小姐的父亲虽不能说位极显赫,却也名声不小,所以家里人来客去的应酬颇多。不过,对这些赵四小姐从不过问,上有父母、下有兄嫂和几个姐姐,都由他们照应,她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也落得个逍遥自在。
那时,在天津居住的官僚政客以及他们的亲眷不仅人数多,而且大都沾亲带故,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各种饮宴游乐也颇频繁。当时她的几个姐姐是常参加这些活动的,有时也想拉她去见见世面,她总以功课忙为借口婉言谢绝。那时她正在天津的中西女子中学念书,功课忙也是事实,但更主要的是她爱静不爱动,对那些活动不感兴趣。如果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生当中某些意想不到的机缘,终于打破了她那闭塞、狭小的生活天地,使她终于涉足社交界,并得以与张学良结识,那她的未来就将是另一番景象了。
他们是不期而遇,偶然熟悉起来的。因为赵家的这几位姑娘虽然都生得艳姿夺目,可性格却大不相同。大姐已经出嫁了,二姐、三姐是开通的新女性,爱动不爱静,并特别喜欢跳舞,总是穿着入时的漂亮服装,经常出入社交场所。赵四小姐虽然也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不愿恪守深闺,但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她关心时局,喜欢探讨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所以她喜欢读书,勤于反思,而对于社交、穿戴和各种游乐,却无兴趣。为此,她还常挨姐姐的骂,说她是个小傻瓜呢。后来,是由于姐姐们的再三鼓动,她才稍稍有些动心,多少改变了一下她那孤僻、单调的生活,偶而也出去玩一玩了。不过,看得出来,那是有点勉强的,就象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村姑那样,是怀着好奇而又迷惘的心情,作为姐姐们的不大为人注意的“小尾巴”,有时在社交场合偶而闪现一下,却又很快销声匿迹了。那时别说别人,就连她那见多识广的姐姐们也不会料到,这个无意表现自己、只爱啃书本和见了生人还不免有些羞涩的赵四姑娘,很快将会成为一颗明亮的红星!
意想不到的机缘与转折终于出现了。
这就是她与张学良的结识与相爱。
关于他们的初识和交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人们的说法不大一致。不过,在大的方面是比较接近的,这就是他们的结识是在1926年前后,地点是在天津,原来,“当时,北洋政府中有些达官贵人,嫌在北京过私生活有些拘束,便常溜到天津在交际场中品酒赏花,高歌酣舞,玩个痛快。一荻好奇,常到那里看热闹。张学良的天津私邸在旧法租界三十二号路五十四号,三层洋楼,颇为精美。惟无天井,如集聚多人开盛大宴会,未免狭窄难容。他有时路过天津也小作勾留。一荻经大姐绛雪(即冯武越爱人)介绍,与之相识。一个豆蔻年华,一个英姿飒爽,互相爱慕,结成密友……一九二八年一荻赴沈阳入学深造,天津谣传她已失踪”③。
与此说一致、并对张、赵二人那缠绵悱恻的爱情作了更为生动细致描述的还有赵云声的《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其中谈到:
舞会开始了。一时间花香鬓彩,酣歌妙舞,双双对对,裙带飘飞。
偌大个舞厅,唯一没有步入舞池的是一位年约十六七岁的窈窕少女。她静静地坐在大厅角落一张供休息用的圆桌旁,一边喝着茶,一边手托香腮,观看着人们跳舞。……她是随其姊姊赵绛雪、姐夫冯武越一起来看热闹的。
赵四今天并没有象那些名媛贵妇那样,打扮得花枝招展,珠光宝气,她只是随意在紧身衣外罩了一件粉红色的百褶拖地纱裙,但这样一来,却变得更加醒目突出了。……
赵四在姐姐的陪伴下,默默地坐在一角,喝着姐夫刚刚送过来的饮料。但她无论何时抬头,几乎都能感受到从舞池里流射过来的目光……赵四感到很讨厌。
“姐姐,姐夫,我回去了。”
绛雪刚欲开口说服赵四,这时舞场上突然荡起了一阵轻轻地骚动,人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舞厅的入口处。
“你看,少帅来了!”
……张学良带着微笑走入舞厅,他摘下军帽,露出了一头油黑的长发。副官们连忙接了过去,并上前帮他脱去了斗篷,里面穿的是一身笔挺的白色西服,系着一条深底红条的领带,红白相映,越发显得英姿勃发,风度翩翩。
赵四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以致姐姐绛雪领着侍者端来咖啡,她都浑然不觉。
“少帅,怎么不认识我了?”
一个穿着华丽入时、举止风骚妖冶的年轻女人正一摇一摆地迎上张学良……
张学良望着她那故作娇媚的样子,眉头一蹙,抬手将她胳膊轻轻地推开说:
“对不起,我有点事得出去一下。另外,我就便在这里正式声明,今后别总是少帅少帅的,请你们以后能真呼我的名字,或者干脆叫我的官职也可以,但就是不要再少帅少帅的,这种称呼我不爱听!”
…………
“姐姐,张学良为什么不愿意人家叫他少帅呢?”
“他认为‘少帅’这称呼是由‘老帅’因袭下来的,有点近乎‘衙内’,会让人看低他,觉得他是倚仗父亲的权势,这是他最反感的。他主张人要自强自立,一切凭自身的才智!”
听到这儿,赵四不禁对张学良肃然起敬,使她感到一种心灵的沟通……
“好哇绛雪,你竟在背后议论我!
绛雪连忙回头一看,只见张学良不知何时来到了他们身后,她慌忙站起来,冲着含笑的张学良,尊了一声:
“军团长,您好!”
绛雪一面恭敬地叫着,一面在桌下用脚踢了踢赵四,示意她快点站起来。
赵四万没想到张学良会到跟前来,所以一时慌乱得很厉害。她怯怯地站了起来,脸羞得绯红,低着头只管抚弄着身上的裙带,嘴张了几下,却竟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张学良刚才并没有发现赵四,直到赵四站起来,他竟被她那国色天香式的超人美貌所惊服了。……
“绛雪,这位小姐是你什么人?过去怎么没见过?”
绛雪见张学良发问,连忙趋前一步说:
“军团长,这是我最小的妹妹,排行老四,名叫绮霞。
因为她在读中学,从没到过这种社交场所……”
绛雪说到这,转身冲着妹妹说:
“绮霞,还不快叫军团长!”
“少,少帅——!”
赵四一开口,不知怎地叫出了张学良刚刚声明最反感的称呼,姐姐和赵四都有些紧张,可是张学良却毫不介意,相反地,他恭敬地还了一礼,说:
“四小姐,您好!”
舞曲又响起来了……张学良将手伸向了赵四小姐,微笑着说:
“可以吗?”
姐姐绛雪见张学良邀请赵四跳舞,她连忙走过去,刚想解释说妹妹不会跳舞,但她的话音还未及出口,只见赵四已默默地挽起了少帅的胳膊,双双飘入了舞池。④但关于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初识,也有另外的说法,这便是孙玉清的《张学良在台湾》、曹振中的《将军手拨乾坤转,淑女心期玉雪清——朱洛筠谈张学良夫人赵一荻》以及张德荣在《红粉知己——张学良和赵绮霞的爱情》中的介绍,前者说:
张学良一九二八年时任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经常来往于北平、天津之间,公余之暇常去由赵四小姐的哥哥赵道先任总经理的天津大华饭店舞厅跳舞,在那里与赵四小姐相识,并一见钟情。⑤
曹振中文章则说:
大约在一九二六年前后,绮霞的姐姐赵二和赵三已届成年,开始参加社交活动,出入交际场所。当时有名的交际场所是蔡公馆。蔡公馆的主人,是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岳丈,曾留学德国,颇有西洋派头,经常在府内举办舞会,放映电影,邀请天津大家子女参加玩乐。经常到此参加娱乐活动的还有绮霞的六哥赵燕生,我的哥哥朱海北,还有汤国桢、朱光沐、张学铭、张学曾和张学良等。其时绮霞年纪才十几岁,起先出于好奇,随姐姐去舞场观看,后来和张学良相识,很快成为朋友。此后有一年暑期,天津诗家眷属子女多去北戴河海滨避暑,张学良、赵绮霞在那里相会了,从此感情日益亲密起来。⑥
张德荣对于张、赵之间这桩爱情轶事的记述,与孙玉清的说法比较接近,但也不完全相同,他写得更为淋漓酣畅:
这天,赵氏三姐妹又来大华饭店跳舞。她们翩翩步入舞厅左侧的休息室,只见哥哥正同一位年轻的军官谈得热乎。
赵道生见三个姐妹来到,忙起身指着她们向那军官介绍道:“张将军!请认识一下,这三位是鄙人的胞妹……”一一介绍过,又对三位妹妹道:“你们晓得他是谁吗?他就是我常给你们讲的少帅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微笑着逐一同他们握手寒暄:“很高兴结识你们……”
赵道生做了个请的手势说:“张将军,请坐了叙话。”
大家各自在沙发上坐下来。侍者端上咖啡放在茶几上,躬身退了下去。
赵道生看了张学良一眼,满怀敬意地问三个妹妹:
“张将军是当代知名的爱国将领。为了反对日本对东北同胞的侵略和压迫,毅然拒绝了日寇高官厚禄的利诱,决心拥护国民党的‘中央政府’,现任陆军第三方面军军团长兼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张将军很喜欢跳舞。今日你们能结识这样一位舞伴,实在太荣幸了。”
大家正说笑着,有人来请赵道生去接电话。赵说声“失陪”,起身出去了。这时,舞厅那边传来音乐声,赵二急着要去跳舞,拽了赵三告辞了出去。室内只剩下张学良和赵四。通过适才短暂的交谈,张学良注意到,赵氏三姐妹虽属一母同胞,风度气质却大相径庭。赵二和赵三衣着花枝招展,但妖艳有余,本色不足,给人一种轻佻放荡和矫揉造作之感。赵四就不同了,尽管淡妆素裹,不施粉黛,反而透出一种天然的美来,而此种天然之美给人的诱惑力,又是那种经过着意修饰的美所望尘莫及的。更给他好感的是,这位四小姐不仅举止文雅,性情温和,尤其思想开通,言语间每每含着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意味,实可引为同志了。这样想着,心灵深处蓦地涌起一股浓烈的爱慕之情。
这时的赵四,虽只十五、六岁,却已到了女子情窦初开的时期。她见这位张将军果然英俊飒爽,结实健壮,眉宇间凝结着一种为常人所缺乏的勃发英气,特别是谈吐不俗,虽为军人,却无丝毫武夫的粗野之气,正是闻名不如见面了。更听兄长说他是位爱国将领,不自觉地将他和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联在了一起,愈加景仰,一股莫名其妙的情潮猛烈地冲击着青春的心扉,顿感相见恨晚。正想和他谈点什么,忽见对方那犀利的目光,正痴痴地盯着自己,颇觉羞赧,双颊立刻泛起两朵红云,忙又低下头,掩饰地用纤纤玉指捏弄着衣角。……⑦
看来,上述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具体情节虽有出入,而且也不排除其中的某些描述的传说性质,但从作者对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初识的心理和精神风貌的描绘来看,还是掌握分寸,严肃认真的。不过那时他们毕竟还是初次接触,彼此都留下了好的印象,算是认识了,其他问题还是谈不上的。特别是,那时候赵四小姐年纪还小,又正在读书,更不善于交际,跳舞常常是只跟姐姐或别的女友跳,连同男子跳舞(与张学良的一次跳舞算是例外)都还很不习惯,她哪会思虑什么儿女情长呢。而这一点却偏偏引起了张学良的注意:她那俊俏美丽的容貌,那乌黑深沉的眼睛,那闪动着蓝色光彩的秀发,那袅袅婷婷的身材,以及那显然还带有明显的孩子气的异常天真纯朴的个性,都使他久久难以忘怀。
但最初也仅此而已,其它的事,还都不可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然而,时间长了,接触的次数多了,从正处于豆蔻年华的赵四小姐来说,感情不可能不发生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自从认识了张学良以后,她参加社交活动明显增多了,胆子也比过去大些了,不再那样羞怯、那样怕见生人了,比如她不仅敢于大大方方地同男子跳舞,而且与亲朋之间的一些青年男女也有了更多的交往。不过这些对她来说,总如过眼云烟,转瞬就全淡忘了,唯独仪表堂堂、开朗洒脱、一向对她彬彬有礼的张学良,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那时他们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张学良重任在身,军务繁忙,尽管他爱玩,尤爱跳舞,但社交活动仍不能不有所减少。不过,只要有他参加,赵四小姐也总是要来的。她来不一定就跳舞,却仍旧喜欢当观众,并特别爱听张学良谈话,爱看他和姐姐们跳舞。他那穿着合体的白色西服的魁梧的体魄,那明朗、坚毅的脸,那剑一样的浓眉,那如清泉般清澈明亮的眼睛,特别是那生气勃勃、气宇轩昂的神态,都使她产生了一种新奇的仰慕之情。而自从有了这种似水的柔情,她就常常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希望能够经常见到他,同他跳舞,听他讲话。但当她冷静下来,却又暗暗责怪自己胡思乱想,因为对方对自己是怎么看的,她全然不知,如果他并无此意,岂不成为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吗?这,多不好意思呀!
当然,赵四小姐也清楚,即使张学良也有此意,他们的交往,也还是会有不少非议和阻力的。因为张学良比她大十二岁,并且他早在十五岁时,就与比她大三岁的于凤至结婚了。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象张学良那样的家庭,是不足为奇的。当年的蒋介石,不也是这么小的年纪,就在溪口与年过二十的毛福梅结婚了吗?但作为赵四小姐这样一位大家闺秀来说,若是真的与他接近,同他交友,风言风语是少不了的,光是比较守旧的父亲那一关,就难通过。从另方面看,自尊心很强的赵四小姐,也决不是那种嫌贫爱富、贪图享受、甘心屈尊去做姨太太的女子。她之所以对张学良有好感,是因为她对张学良的才华和威名,对他作为一个著名的年轻的爱国将领的敬慕,是他那英武豪爽的风度吸引和感动了她,但是,对那些有损自己尊严的事,她也还是决不会去做的。所以有一个时期,她思想上很矛盾,一度甚至认为这完全是不可能的,而把这个念头置诸脑后,并尽量想把这个最早闯进她心中、使她最早受到一种新奇而又执著的情潮的冲击,并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初恋的甜蜜和痛苦滋味的男子,从自己的记忆中抹掉。
可是,这说来轻巧,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爱情这个美妙的、往往带有某种浪漫色彩的意念,是有它一定的特殊性的,人们一旦萌发了这种爱慕之情,想摆脱它或把它忘掉,那往往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有时甚至是物极必反,愈是压抑它愈是要强烈地表现出来呢!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张学良并无此意,或者发觉了她感情的变化,而疏远了她,这个尚在萌芽状态的爱情之花,也许会逐渐凋谢,印象会变得淡漠起来的。可是,使人忧虑的是,张学良也同样忘不了她!这说来也怪,以他那样的名望和家庭环境,与他有些交往的男宾女流不能算少,其中也不乏姿色艳丽的姣姣者,但对他来说,都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是从不往心里去的,唯独对于默默无闻而又天真纯朴的赵四小姐却另眼相看,一见倾心。所以他希望能常常见到她,教她跳舞,跟她说话,凡是她要去的场合,他必到场,并且兴致极浓;反之,不管多么热闹的地方,她如不在,那就大为减色,什么都引不起他的兴趣,往往是略事应酬,就早早退场了。很明显,他们在相爱。只不过彼此都还把它埋在心底,没有说破罢了。有时候,当他俩单独在一起时,张学良好象想对她说点什么,却又未说。他似乎顾虑重重,又象有什么难言之隐,所以有好几次,他都是欲言又止,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在赵四小姐这方面,实际上也是有许多心里话想向他倾吐,可由于这样的事她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自然更是羞于启齿,指望她采取更主动的行动,那当然是不现实的。也许张学良终于领悟到这一点了,所以有一次当他们又在轻歌曼舞、余韵飘飏的舞厅里相遇时,他终于决心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她听了。
“绮霞,请!”当第一支舞曲响起时,张学良就兴致勃勃地与赵四小姐跳起舞来,并同她亲密地交谈着。“上次蔡公馆办舞会,你怎么没来呀?”张学良亲切地询问着,这天他显得非常轻松愉快。
“学校要月考,我忙着复习功课哩。”
“啊,你真用功,怪不得人家都说你是女秀才哩。”
“哪里,哪里,他们净瞎说。”
“瞎说,不,我看还说得不够哩。”
“不够?什么不够?”
“对你的印象和评价呀。”
“这又怎么啦?”
“我直说,你不会介意吧?”
“不会。”
“你,你不仅是女秀才,人也非常……”
“非常什么呀,非常调皮是不是?”
“啊,这……”赵四小姐打破沙锅纹(问)到底,使得张学良不得不以实相告了:“嗯,调皮是有那么一点儿,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而是说你人也长得非常美啊!”
赵四小姐很高兴。但还是不好意思地皱了皱眉头:“你也跟着他们乱说了。”
“不,这是真的,”张学良默默地望着她那略带责备但却显得更加娇媚的脸,喃喃地说,“怎么,你不信?”
“不信。”
“啊,调皮!咱们认识时间不短了,我什么时候骗过你呀?”
“喂,可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呢?”
“我的眼睛就是最好的根据。”
“不,你过讲了。”
“哪里,我向来是不会奉承人的。”
“可对我……”
“对你也一样,我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真的?”
“真的,请原谅,我还要说,你不仅端庄素雅,白璧无瑕,而且象一块玲珑剔透的璞玉,有一种天生的丽质,恬淡圣洁的美!”
“啊,你这是在作诗吧?我哪配呢?’
“不,你配,你就是这样的。”张学良好象非要把她说服不可似的,一再向她坦露心曲:“其实,你不知道,这也正是……”
“正是什么?你讲呀!”赵四小姐看他话到嘴边,又不说了,而且有时语无伦次,象是有些神魂颠倒的样子,就孩子气地说:“你今天是怎么啦,是不是酒喝多了?”
“不,没有,”张学良见赵四小姐兴致很好,同她跳舞,已不象先前那样拘束,而是显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现在她舞步轻盈,如风送莲花,婆娑回旋,进退自如,飘然欲仙,所以张学良也更加兴奋了。“其实,人不见得只有喝酒才会醉呀,只要跟你在一起,我也会陶醉的,这就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嘛。”
“真是会这样吗?你刚才说:‘这也正是……’好象有话还没说完,你还想说什么,请继续说吧。”心细如发的赵四小姐与张学良一边跳舞,一边仔细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对于一个才只有十六岁的女孩子来说,可也真不容易呀。
“是的,我还有话要说的,不过……”张学良原本是个爽快人,不知为什么,这天晚上突然变得有些吞吞吐吐了。
“不过什么呀,有话就说嘛。”
“我直说了,你不会生气吧?”
“我不生气,我喜欢直来直去。”
“啊,这么说,我是非说不可了?”
“当然。”
“啊,绮霞,请原谅我的冒昧。”张学良满怀激情而又小心翼翼地说。人有时是很奇怪的,就说张学良吧,他虽然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了,可是在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普通通、比他还小十多岁的年轻姑娘面前,却有些精神恍惚、局促不安起来。而之所以会这样,不正是因为他在深深地爱着她吗?这对他来说,恐怕还是从未有过的经历吧?不过,他此刻还是克制着自己,尽量谨慎地挑选着最委婉的言词:“绮霞,是这样的,我是说,你是我所见到的最有个性最可爱的女子,你身上的这些美好的东西,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也是我衷心爱慕的,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很好的朋友,今后常见面,常在一起谈谈好吗?”
张学良一席话,使赵四小姐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其实,这不也正是她早就想说而未说出来的话吗?她哪会有什么异议呢?但张学良是唯恐失礼的。看,他是多么稳重呀!他说的这些,同浪漫上所写的那种求爱、求婚的语言、场景是完全不同的,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那些玫瑰色的气氛,也没有哥呀妹呀、死呀活呀那样的海誓山盟,这与其说是求爱,不如说倒更象个大哥哥正以十分关切和爱护的态度在同自己的小妹妹谈心。但赵四小姐喜欢他刚才所说的那些诚恳坦直的话,喜欢他这种自尊、也更尊重别人的态度。张学良虽然没有什么信誓旦旦的表白,也没有什么动听的甜言蜜语,但她从他那容光焕发的面容上,从他那满含爱恋之情的目光里,发现他对自己的确是深为眷恋的,一种令人沉醉的幸福感,使她的心不禁怦然跳动,脸也腾地红了。
张学良不明其故,因问道:“绮霞,你怎么不说话呀?刚才我说的你同意吗?”
赵四小姐看他那诚惶诚恐的样子,未开言却先噗哧笑了。
这下张学良更纳闷了,又问道:“绮霞,你笑什么,是不是我太冒昧,说了不该说的话呢?如果是这样,那就请你原谅……”
赵四小姐正欲回答,一支舞曲已经演奏完毕,该退场了,她从张学良手中抽出自己那由于分外欢愉而有点潮湿的小手,与他一同向外走去。她在准备离开他时,才羞涩然而也是很严肃地回答了他的问话:“同你在一起我感到很高兴。你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话,你说的我全同意。而且,我还可以告诉你:既然象你说的,我们要成为志同道合的很好的朋友,那我这一生就不再交第二个男朋友……”
这天晚上,当张学良驱车返回住地时,夜已很深了,当时万籁俱寂,星月迷濛。由于他又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特别是他终于听到了赵四小姐如此动情的回音,他怎能不由衷地感到喜悦和兴奋呢?透过洁白的窗纱,他凝视着星汉灿烂的夜空,一个时期以来的动荡不定的局势,他的家庭和他个人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际与欢欣,犹如奔腾不息的激流,又一齐涌上心头,使他久久难以入睡……——
陆静嫣、李兰云、吴靖:《草长莺飞春暮怀人风雨江南——怀念在台湾的赵一荻四妹》,载193年11月19日——12月24日《团结报》。
②肖涵:《西安事变中的四位女性》,载《名人传记》196年第2期。
③王益知:《张学良外纪》,载《社会科学战线》195年第3期。
④赵云声:《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6年10月出版。
此系摘引。
⑤孙玉清:《张学良在台湾》,载《新观察》195年第2期。
⑥曹振中:《将军手拨乾坤转,淑女心期玉雪清——朱洛筠谈张学良夫人赵一荻》,载193年11月19日——12月24日《团结报》。
⑦张德荣:《红粉知己——张学良和赵绮霞的爱情》,载《名人传记》19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