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章(2)
    第六章小试牛刀拍卖物资盈利(2)
    此时的香港,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逐渐活跃起来,沉寂了多年的货物海上贸易再度频繁
    霍母刘氏认为货运业大有可为,决定重操旧业,从事海上驳运经营。她和其他合伙人商量后,就把“有如”杂货店出让给别人,霍家分得7000元港币。刘氏用这些钱自置小货轮,再
    度出没水上……
    结束“有如”之后没几天,霍英东就写信到老牌英资洋行——太古行求职当文员。太古行复信给霍英东,说已接纳他到太古洋行当文员,月薪300元。在当时来讲,月薪300元是较高的酬劳,且太古是大洋行,干得好也很有前途。正当霍英东准备到太古洋行上班时,母亲刘氏劝他放弃这个职位,在家里帮她打理驳运生意,管管帐。霍英东虽然已经成家立室,但仍然对母亲百依百顺,所以就听从母亲的意见和母亲一起重操驳运旧业。
    霍母刘氏讲义气、重信誉、人缘广,故驳运生意经营得不错,一家人的生活比较安稳。但当过一年多“小老板”的霍英东,当时已不满足于只帮母亲料理驳运生意。他相信己有经商的头脑,能赚大钱,所以在帮母亲理财管账之余,也时时寻找发达致富的机会。
    一天,霍英东在翻阅一些报刊资料时,无意中看到香港政府的宪报,上面刊登不少拍卖战时剩余物资的通告。原来,太平洋是二次大战的主战场之一。战后,在冲绳岛、菲律宾周围海域等地方,残留很多战时物资,如大船、登陆艇、炮弹壳、胶管、废铜烂铁等。有关方面就把这些物资运来香港,当作垃圾拍卖。霍英东脑袋一转,心想:“有不少物资是目前市面上需要的,一买一卖,也许能赚些钱。”
    他随即向外面打听有关情况,谁知有不少人都不知道政府拍卖物资的消息。原来港府的宪报全是英文,一般市民是绝不留意的,即使见过这份宪报的人,也不一定明白上面的内容。霍英东中学时读的是英文书院,英文基础不错,自然一看就明。“我看得懂宪报,这方面占了一些便宜,这次我可能发达了!”霍英东手里拿着宪报,心中暗暗自喜。
    从此,霍英东就时时留意宪报上的招标通告。一次,他看中40部轮船机器,这些机器略经修理,就可使用。参加投标,须付100元的费用。当时霍英东帮母亲管账,母亲只管他的衣食住行,是不给他薪酬的,所以他分文没有。
    那时,霍英东的妹妹已从内地返回香港。想来想去,最后他向妹妹借了100元参加投标,出价是1.8万元港币。几天后,港府通知霍英东,他中了标,要他准备1.8万元去取货。接到中标通知,霍英东又发愁了:这1.8万元去哪拿?他知道母亲向来管钱甚严,不可能将这一大笔钱让他拿去做买卖。
    但当时出货截止日期已近,且又想不出别的办法,霍英东只好硬着头皮去游说母亲。他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通,要母亲借钱给他,但母亲却不愿借。
    霍英东不甘心,随即搭船过海,到九龙去找一位好朋友。他把此事说给朋友听,希望朋友帮他想办法做成这桩买卖。这位朋友一听,很感兴趣,就一起去仓库看机器。看了机器,这位朋友对霍英东说:“别到处找人借钱了,干脆4万元,把这些机器卖给我算了。”
    霍英东一听,喜不胜收,一口答应。他的朋友给他4万元,他把1.8万元付给政府,就把机器运到朋友处。这宗无本生意,霍英东净赚2.2万元。
    在那时,2.2万元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当时,一个普通打工仔的月薪不过是一两百元。一下子就坐拥2.2万元,身无半文的霍英东一跃成为一个小财主。
    手里抓着这些钱,霍英东琢磨着怎样以钱生钱,去赚取更多的钱……
    当时,政府拍卖战时剩余物资主要在金钟海军船坞和中环毕打行举行。另外,一些私人公司也租用摩罗街和洗衣街,专营剩余物资的拍卖。自赚了2.2万元后,霍英东时常周旋于物资拍卖场,参加投标,从事物资买卖,并且不时有所斩获。他回忆说:“当时,除了用自己的钱做物资买卖外,我还偷偷用我妈妈的钱。因为那时我还帮她做事,负责收钱,收到钱后,先用来周转,买些艇仔、烂渔船。有一次,有5条船放在铜锣湾公开拍卖,下标时要预付7000元港币,而且要用支票。我们当时连银行户口都不会开,哪有支票?我就请林子丰帮忙开了张7000元的支票去下标,谁知最后没中。若果中标就好了,那时很多人都用船运货到广州、梧州等地方,可以赚很多钱……”
    那时的霍英东,时常身穿一套黑料绸衣裤,活跃于货轮上、海岸边,以及往来于商肆和拍卖场之间。他帮母亲经营驳运生意,结识不少驳运客户,于是极力向他们兜售从拍卖场投得的渔船、艇仔,脱手较快。但剩余物资的拍卖毕竟是短期生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有了。
    霍英东尝过买卖物资的甜头,体会到从事贸易盈利高、赚钱快,是发家致富的一条捷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