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三章 地产勃兴 促进香港繁荣
    第十三章地产勃兴促进香港繁荣
    1955年,霍英东投资兴建一幢香港当时最高的大厦——蟾宫大厦。“卖楼花”、分层分单元出售大厦等经营方法的革新,是香港地产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它加速了地产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
    兴建香港第一座最高大厦
    霍英东之所以一踏足地产行业,便叱咤香港房地产市场,且业绩斐然,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顺应了社会的需要。
    战后头几年,香港的居住条件仍然非常恶劣。当时,在湾仔一带,一座古老的三层木结构楼房竟住了90人,其中多名居民用的是六层高的“碌架床”,一家七口一张床的情况比比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为严重和恶劣。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大量内地居民像潮水一样涌来香港,造成香港房屋严重短缺。一时间,在港九各地,到处出现一些简陋的木屋。由于木屋区的大量存在,火烧木屋的情形因而频频发生。如1951年11月,九龙东头村发生火灾,烧毁木屋5000多间,灾民两万多人;1953年底,石硖尾的一场大火,烧毁了7000间木屋,灾民6万多人;1954年7月,大坑东木屋区又发生大火,毁屋2000多间,2.4万多人无家可归……
    由于木屋区火灾频繁,港府于是设立徙置政策,在港九各地建筑多层徙置大厦,安置灾民。居住环境恶劣,市民住房严重短缺,成为当时香港社会最严峻的一个问题。
    霍英东在这种情形下,从事房地产行业,自然大有可为。而港府当时实施的一些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香港房地产的迅速发展推波助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政策,就是1955年港府修改建筑条例,容许楼宇建造高度不再受1903年起实施的普通民房高度以5层为限的规定所限制,可提高民房高度。新条例准许建筑物的高度为街道宽度的1.41倍,每层的高度也由3.66米减至2.74米。港府颁布此条例,目的是鼓励新建筑物向高空发展,以缓解楼宇供应紧张的困境。而在此之前,若要兴建高出5层的楼宇,得报港督和行政局审批核准;加之分层分单元出售大厦的问题当时尚得不到妥善的解决,故在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超过5层的高楼还是少之又少,只有寥寥10多间。
    却说霍英东,仅用一年时间,就以其在地产界的卓越成就,一跃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地产商之一。那时,机会、财源像潮水般向霍英东汹涌而来,任他怎么挡也挡不住。
    自与利家买下使馆大厦之后,霍英东就与利铭泽时有往来,成为好朋友。1955年初,利铭泽邀霍英东到铜锣湾察看利家拥有的利园山地盘。那时,利铭泽刚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议员,稍后还获委任晋身行政局。他指着利园酒店(也为利家物业)对面的一幅空旷地对霍英东说:“这幅地盘,我有意出售,不知你有无兴趣?”
    当时港府刚刚颁布允许楼宇向高空发展的新建筑条例,霍英东正打算找一幅地皮兴建一座高楼,故对利铭泽推介的这幅地盘颇有兴趣。两人甚为相熟,故寥寥几句就定了下来:地价130万,霍只需预付一成订金,余数逐期支付。
    霍英东随即找来图则师,商量如何发展这幅地盘。最后,霍英东决定兴建高17层的商住楼——蟾宫大厦,地下是铺位,二楼当写字楼,其它各层是住宅。设计图纸一出来,霍英东又采用“卖楼花”方法,在各大报纸刊登售楼广告。只看到广告,买家就蜂拥而至,楼盘很快就一售而空。半年左右的时间,17层高的蟾宫大厦就耸立在利园山上。
    蟾宫大厦是香港当时最高的大厦。至今,这幢大厦仍然存在,虽然它的周围已是摩天大楼林立,但它的存在,正好见证了香港几十年沧海桑田的发展变化历程。
    “收钱收到自己都害怕!”
    蟾宫建成之后,霍英东把公司总部从附近的使馆大厦搬到蟾宫大厦二楼,他则居住在大厦的顶楼。
    蟾宫大厦临海而立,傲视香江,气势雄伟。从顶楼俯瞰四周,港岛和对岸九龙的景色尽收眼底。霍英东第一次站在蟾宫顶楼,居高临下,成功感和满足感油然而起。他做梦也想不到,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水上人家的孩子,一个曾经流浪街头的孩子,一个曾在50多人挤在一起的破房子里睡木板的孩子,竟然有一幢全港最高的大厦。每次,伫立蟾宫顶楼,眺望周围景色,想起自己的身世和走过的坎坷道路,霍英东总是百感交集。
    据凌汉伟说,“那段时期,霍生每天早晨睡醒,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吃早餐,而是下到二楼的办公室,向公司职员交待事情,安排工作,然后才回家洗脸、吃早餐……”
    我曾问霍英东:“蟾宫大厦赚多少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