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捷足先登兴建高级酒店(3)
果然,一动工,各种建材和酒店设备、用品,几乎样样告缺。霍英东惟有向海外落单订购。
由于中山县委书记对该项目鼎力支持,处处“开绿灯”,故扯皮的事较少。但在工地上,却完全是另外一种现象:不少工人在工地上闲聊,出工不出力,影响工程进度。这是内地吃“大锅饭”的体制——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结果。
霍英东虽是香港商人,但对这种消极怠工的现象,却不以为怪,因为在这之前,他对此已司空见惯。他曾对我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每年都应邀到内地参观一些公社、工厂,一些工人并不怎样干活,但见到我们来参观,就假装做一下,但后期,工人什么也不理了,我们参观,他们照样坐在工厂里不开工。工厂关起门来,外人看不到他们。但有一年,好像是1977年,国家体委一名副主任,陪我和几个国际体育名人到广东省从化温泉参观,早上9点钟,我们在广州到从化的路上,看到所有修路的工人都坐在公路上,工具放在一旁。刚刚上班开工,全部人都坐在那里不干活;更离谱的是,在内地一个火车站有一个大钟,已经坏了很久,上面写着‘待修理’的字样。但过了一段时间,仍然看到这个大钟没有动,上面仍然写着‘待修理’几个字。我们觉得很奇怪,也很不理解,坏了就修理嘛,或者换一个钟不就得了,为什么总是在‘待修理’中。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我当时有很大的感触……”
按照霍英东的计划,宾馆自动工之日起,一年之内就落成开业。但若不改变工人施工时偷闲、懒散的习惯,就不可能按期完成工程。于是,一方面,他不得不把香港的那一套管理方法搬过来,在部分工人中试行合同制,改革工资制度,多劳多得,表现好的还能额外拿到奖金;并且还把宾馆的工程以承包方式,包给建筑工程队。而另一方面,霍英东则经常亲临工地,查质量、抓速度。即使回到香港,他也每隔两三天就电话询问工程进度和施工情况,
并且亲自审看工程日报,实行“遥控”。
1980年11月初,霍英东再次到中山温泉宾馆工地来。那时宾馆的土建工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程负责人告诉霍英东:还有几万种设备没有运到,有些还远在国外,影响内装的进度。
按照原订计划,12月28日是开张大喜日子,也即此时离原定开张之日不到6个星期。有人因此向霍英东建议:是否把开张日子延期。但霍英东却决定:开业宴会的请柬照印、照发,开业日期不变。
有关中山温泉宾馆赶着开张这个问题,霍英东曾反复几次、不厌其烦地向我提及:
“那时,很多人都担心,包括何贤、马万祺都反对,劝我不要太急,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相信能按期开张。但我还是按原计划送请柬出去,请了国家侨办的官员,请了杨尚昆、刘田夫、梁威林等省领导,请了港澳的不少知名人士。我计算过船期,对按时开张并不是完全没有把握。但那些货品运来澳门,再运到珠海拱北和中山,只有5个星期的时间,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误期。我那时这样做,可以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接着,我即刻通知有关人员把在美国订购的设备、材料迅速运来,不得延误一天;船到香港,立即把物资转运到澳门,随即入关。有些来不及报关的,就申请特批,先入关再补办手续。而装修工人,也加班加点,昼夜施工,终于赶在开业前完成内装工程。为示鼓励,我还要求给工作人员多发了一个月的奖金。
“何贤、马万祺等人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急于发请柬出去,急于开张。其实,我发请柬出去,就是要调动全县、全省乃至全国的力量,有了这个,我就可以振振有辞要求一些人办事。如果货物运到内地了,但却不能按期开张,国家有责任。不然的话,近10万种货品,怎样能迅速、顺利通过海关,并且有些还是免检,后来再补办手续?
“当然,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我当时有很大的感触,觉得我们的国家经过‘文革’之后,人心涣散,整个国家濒临瘫痪边缘。我刚才跟你说过,那几年,我到不少地方参观,看到工人都没心思干活,个个坐在那里。有一个笑话,1980年,当时的国家旅游局局长卢绪章跟我讲,他们想在万里长城建一个厕所,结果提了10年,还是没有建成。整个国家好像死了一样,转动不起来。当然,我只是个生意人,不是政治家,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但我总是想:中国人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很成功,没有一个地方是不成功的,包括美加、东南亚、新加坡、香港,但为什么在内地的情况却不一样?这主要是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件事,给人们的思想刺激一下,让他们觉悟到,只要发挥积极性,什么事都可以做好、做成功。这件事,如果到时开张不了,那没有什么,顶多我受人骂就是了,但如果成功了,意义却很大,对人的观念的改变作用很大。”
率先把酒店对外开放
新落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总投资约4000万港元,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有250套客房,其中包括10栋别墅。
为了把开幕仪式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霍英东请来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网球好手,在中山举行网球比赛,并邀请他们入住新落成的温泉宾馆,成为第一批客人。
“那时候,内地的酒店是不对外开放的。”霍英东回忆说,“记得1979年,我带一个香港体育队到北京出席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回到广州时,一些朋友前来我下榻的酒店探访我,但都一一被挡在门外,冒着风雨轮候登记。不带证件者不得入内,而带证件者则除需登记名字外,还受到门卫的一番盘问,折腾了一个小时才能入内。”
有感于此,霍英东在酒店开张前,就明确规定:酒店是开放的,任由外人前来参观。当时有人担心地说:“开放让外人进进出出,会不会出现混乱,甚至盗窃的情况?”但霍英东坚持己见:“一定要向公众开放,让他们见识见识;况且做生意,要先有人气,然后才有财气,人来多了,生意便会兴旺了。”
温泉宾馆开张那天,来了几千人,往日沉寂的罗三妹山沸腾起来,似乎连温泉的水温也
因人气大旺骤升了几度。来宾们面对这座现代化的建筑物,且赏且评;尤其是附近的那些村民,看到一年前还荒凉的罗三妹山出现这座园林式的豪华酒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禁不住啧啧称奇。
在阵阵锣鼓声和鞭炮声中,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兴建的涉外旅游酒店宣布开业了。那时,离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日子,还不到三个半月。霍英东的眼光、胆识、智慧、办事的效率,不能不令人钦佩。
1982年,中山温泉宾馆开始盈利。这间初期只有250套客房的酒店,由于住宿率高,1982年营业额排在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广州的东方宾馆、上海的锦江饭店、四川的锦江宾馆和北京的北京饭店,跻身中国内地五大宾馆之列。
霍英东捷足先登,在广东中山县“温泉试水”,小试牛刀,果然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