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
“我们分析,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毛泽东习惯地扳起指头来,“美国的钢铁多,飞机大炮多,是惟一的优势,算一长。但他们的战线太长,从欧洲的德国到亚洲的朝鲜,首尾难以相顾,是一短;运输线太远,要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是他们的第二短;战斗力太弱,不如德国军队和日本军队,这是第三短。”
周世钊晃动着三个指头,连声说道:“三短,三短,敌人确实存在这三短!”
“美帝虽有一长,但敌不过这三短。我们要进行持久战,一步一步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使他们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一天不撤退,我们就打他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他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他十年。这样一来,他们就伤亡多了,受不了了,到那时,他们就只好心甘情愿地进行和平解决。只要他们愿意和平解决,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我们原来就是要和平的嘛!”
“假如他们不在朝鲜战场上打而是派大军从我国海岸登陆,怎么办?”周世钊又提出一个问题。
“那他不敢!即使这样做,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他们如果向我国进攻,就会引起苏联的参与。苏联参与不一定派兵过来,可在几天之内用兵西向,席卷欧洲。欧洲是美国的必争之地,他们要照顾欧洲,自然也就无力入侵我国了。”
美国的空中优势是周世钊和王季范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飞机就曾轰炸过我国东北的边境城镇,以新中国的空军实力而言,我们是难以阻止美军大规模轰炸的。故此,周世钊向毛泽东发问:“假如美军用飞机轰炸我国的重要都市呢?”
“我看他们没有这个胆量!”毛泽东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这和派兵登陆一样,同属侵略。”
王季范说:“在抗美援朝中,我国承担了本应由苏联承担的国际义务,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苏联却只提供了装备和技术的支持,我认为苏联这种做法不公平。”
“这个仗,我们有力量、有把握打好,不必要苏联参加。你们晓得玩扑克牌吗?‘大鬼’、‘小鬼’是留着保底的;你们看过剑侠吗?看家的法宝是留到最后用的。我看美帝的侵略,一定会彻底失败的。不管他们怎样挣扎,终究是黔驴技穷,在中朝人民共同抗击之下,他们是不能得逞的。”
毛泽东轻松、通俗、明了的一番话语很快排除了两位老人心中的疑云,他们带着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全新看法轻松地离开了中南海。
周世钊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班同桌同学,意气相投,友谊甚笃。解放后,毛泽东曾多次接见周世钊,在谈话中数次涉及朝鲜战争问题。毛泽东一九五五年还写过一首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纯洁了人们的心灵,也沟通了人们的心灵。在志愿军连连取得胜利之后,周世钊再次去看望毛泽东,又谈起了朝鲜战争。周世钊说:“主席,朝鲜战争的形势就如你过去分析的那样,正朝着有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现在美军在朝鲜的处境非常困难,我看他们失败的日子快到了。”
“我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形势是越来越好,造成这种好的形势主要依靠我们志愿军的勇敢和机智。他们现在层层挖掘地道,这些坑道都在山底下,纵横沟通,随意出入,飞机炸不垮,大炮轰不坏,敌人不好攻,我们却可以出去,万一失了第一线,还有第二线、第三线。”
“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飞机来了我们就进洞,飞机走了我们再出来,对付强大的敌人也只能用这种办法。”
“这都是志愿军指战员想出来的好办法,像我们在北京的人就不一定能想得出这种好办法来。一个美国记者说美国的军队再花二十年也打不到鸭绿江,我看再打二百年,他们也没有希望打到鸭绿江。”
毛泽东豪迈的语气,令周世钊备感振奋。
朝鲜前线的战斗是空前残酷和惨烈的,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抗美援朝,血染三千里江山,这其中也包括毛泽东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当这个不幸消息传到周世钊的耳朵里时,他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革命刚刚胜利,毛岸英却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白发人送黑发人,周世钊当然能够体会到毛泽东那种难以言表的悲凉和伤感,后来在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中,周世钊表达了这种心情。
那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谈话的主题仍是朝鲜战争,在不知不觉中话题转到了毛岸英。周世钊不无遗憾地说:“岸英死得太早了,如果你不派他到朝鲜去,我看他是不会牺牲的。”
毛泽东说:“不能这样说,岸英的牺牲,责任完全在美帝国主义身上。岸英是为保卫中朝两国人民的利益,为保卫我们祖国的安全而出国作战的,他是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为保卫世界和平事业而牺牲的。”
毛泽东停顿一会儿,语调变得低沉:“我听到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后,内心是很难过的。我很喜欢岸英这个孩子。岸英牺牲以后,有人提议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我没有同意。我说岸英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保家卫国而死的,就把他安葬在朝鲜的国土上,让他显示中朝人民的友谊,让中朝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
毛泽东吐出一口烟雾,感慨万分地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上去,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过没有,我是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赞同,所以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现在看来,当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就明写着‘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就要有人去,派谁去呢?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不派自己的儿子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周世钊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默默无语地点了点头。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上战场,而别人又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往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上前线打仗,这算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争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都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到朝鲜去了。”
作为和毛泽东相交数十年的老朋友,周世钊知道在毛泽东的启发、教育和培养下,家人们一个个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六位亲人,真是一人引路,满门忠烈。但毛泽东不这样认为,他在别人议论这件事时曾伤感地说:“你们可以这样说,我不能这样说。对我来说,爱人和孩子为我作出了很大牺牲,我是对他们负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