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
红旗招展,歌声嘹亮,中南海里喜气洋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军委领导在怀仁堂后花园的草坪上接见了志愿军代表团。八年前,毛泽东在这里决策出兵,今天又在这里接见了志愿军的英雄。毛泽东脸上一直浮现着自豪的笑容,这是一个胜利者的笑容,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者的笑容。他带领自己缔造的这支队伍曾经打败了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队,今天又直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
毛泽东握住杨勇的手,第一句话就问:“都回来了吗?”
杨勇回答:“人民志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这时,毛泽东又说:“好,回来了好哇,热烈欢迎你们!”
在杨勇和王平的陪同下,毛泽东接见了志愿军战斗英雄,与他们亲切握手,向他们致以慰问。志愿军英雄们冀盼已久的近距离细睹领袖风采的心愿实现了,他们一个个激动万分,热泪盈眶。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豪?什么是幸福……这一刻他们都感受到了!
毛泽东来到王占山跟前,握住他的手极为亲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王占山此时此刻激动得一句话也想不起来了,只是连声说:“我叫王占山,我叫王占山。”说着说着,两眼湿润了,视线模糊了!
杨勇指着赵积华向毛泽东介绍道:“这位是孤胆英雄,他一个人打退了敌人五次攻击,消灭六十多个敌人,保住了阵地,实现了‘胜利后回北京见毛主席’的愿望。”
毛泽东握住一位年轻士兵的手,问他叫什么名字。这位淳朴的士兵满脸泛着激动的红光,聱牙结舌地说:“我叫黄治富……”这时杨勇介绍道:“他被朝鲜人民称为‘活着的罗盛教’,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抢救了一位掉进临津江冰窟中的朝鲜儿童。”毛泽东颔首微笑。
毛泽东的目光掠过每一位英雄的面孔,他似乎在寻找一个人,一个第一批加入志愿军的人,那就是自己最钟爱的大儿子毛岸英。毛泽东看到每位英雄都像他的大儿子,都像他的大儿子那样英俊,那样威武,那样勇敢。然而,他的大儿子没有回来,今后也不会回来了,永远不会回来了,他和他的战友们将长眠于朝鲜的土地上。
夜深了,中南海里静悄悄的,但菊香书屋依然灯火明亮。李银桥走进毛泽东卧室,看到身穿睡衣的毛泽东半躺在木板床上,眼里噙着泪花,凝望着毛岸英的照片发呆。李银桥怕毛泽东悲极伤身,就劝他要保重身体,不要再想了。毛泽东怆然叹道:“怎能不想呢?他是我的儿子啊!”
刘思齐:岸英啊,我看你来了,代表爸爸看你来了!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在得知丈夫牺牲的真相后,刘思齐度过了无数个交织着痛苦、焦虑、恐慌甚至绝望的日日夜夜,一直无法从悲伤的围城中走出来。她像狂风过后的一棵树苗倒伏了,本来孱弱的身体日渐消瘦和憔悴。尽管她像往常一样对公公极尽孝道,可她那双哭红了的泪眼常常令老年丧子的毛泽东痛苦不已。为了改变这一触物伤怀、寥落凄苦的局面,刘思齐决定暂时离开北京。
一九五五年夏天,刘思齐到莫斯科留学。毛泽东也赞成她换换环境,要她“争口气,学成为国效力”。此后刘思齐不断收到毛泽东的来信,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公公“爱子心无尽,呼儿问辛苦”的温暖之情。刘思齐由于初到国外,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加上所学专业也不对口,愁病交加,身体不支,因此在苏联学习一年便回国了,从莫斯科大学数学系转到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继续深造。
一九五八年七月,刘思齐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来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毛泽东于高兴之中在为刘思齐的个人问题着想,劝她重新组建家庭,并亲自为她介绍了两个对象。然而,对毛岸英爱之深、思之切的刘思齐不为所动。
有一天,毛泽东向看望他的邵华(原名少华)谈起了在朝鲜战场上已牺牲八年的儿子毛岸英,也谈到了仍孑然一身的刘思齐,老人家为他们的真挚爱情所感叹:“新中国又不是旧社会,我们是革命的家庭,又不是帝王将相府内,怎么能从一而终呢?你去劝劝姐姐,让她再组成一个新家吧!”
刘思齐与毛岸英从相识到永诀只有短短的五年,作为同食共寝的夫妻还不到一年的时光。刘思齐又正值青春年华,本应抹干眼泪,去追求新的生活。但作为毛泽东的媳妇,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女性,要迈出这一步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刘思齐在感情上就转不过弯来,“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海水深。”她终生难忘这段刻骨铭心的爱。
听完邵华的劝告,刘思齐一声长叹:“唉,岸英瞒着我去了朝鲜,再也没有回来,留在了举目无亲、天寒地冻的异国他乡,我最后连他的尸骨都没看到,连他的墓地都没去过,怎么可能考虑改嫁再婚的事呢?”
中国有句俗语: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邵华听了姐姐的话不由得心酸流泪,姐妹俩抱头痛哭一场。后来,邵华又进中南海向毛泽东道出了这个久锁于思齐心中的情结。毛泽东听后心灵受到了震撼,为了这对夫妻的情深意笃,也为了自己的一时“疏忽”,他流下了不多见的眼泪。老人家理解儿媳的感情,决定安排刘思齐赴朝鲜为毛岸英扫墓,以了却她的心愿。
临行前,毛泽东拉着儿媳的手说:“思齐啊,我也想岸英,但我不能去看他,只有你去。你是他最亲爱的人,还是烈士的家属,应该去看看,你去看他是以烈属的身份扫墓。”
毛泽东拿出自己的稿费为刘思齐一行置装,并嘱咐道:“你们去看望岸英,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能动用公家一分钱。这次活动不能张扬,不能见报,要悄悄地去悄悄地回,更不能惊动朝鲜同志。他们战后很困难,也很忙,不要麻烦、打搅他们。你们就住在使馆里,也不要待得太久。”
见刘思齐默默点头,毛泽东又说:“你到了朝鲜后,告诉岸英,你也是代我去给他扫墓的,我们去晚了。你告诉岸英,我无法自己去看他,请他原谅。爸爸想他、爱他……”
刘思齐被凝固在沉痛的气氛中,嗓子眼里好像壅塞着一个热辣辣的东西。她用手紧紧地捂住嘴,生怕哭声从嘴里冒出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等毛泽东把想说的事都交代完了,刘思齐就急忙离开中南海,逃出这个令人揪心的氛围。
一九五九年二月上旬的一天,驻防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的解放军第五十军政委任荣将军接到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任荣同志,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已牺牲八年多了,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提出来要和妹妹邵华一起去朝鲜扫墓。这是烈属多年的心愿,并且得到了主席的支持。”罗总长在电话里说,“不过,主席说这件事不要张扬,不能惊动朝鲜党和政府。我们一定要按照主席交代的去办,既要为烈士扫墓,又不惊动朝方。任荣同志,你看怎么办好呢?”
“这好办!”任荣当即表示,“我是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经常去朝鲜开会,刘思齐和邵华可以作为我的工作人员去朝鲜,入境时,朝方的边检人员只要见到我的护照和有军停会标志的专车,就会立即放行的。”
罗瑞卿听了很高兴,连声说:“这好哇,这好哇!那我让他们到安东与你会合,一切由你来安排。有关详细情况,到时候刘思齐会告诉你的。”
几天之后,刘思齐、邵华和中办的秘书沈同乘火车来到安东,任荣亲自到车站迎接。他握住刘思齐的手说:“你们辛苦了,欢迎你们!毛主席的身体好吗?”
“我爸爸身体很好,我代表他谢谢您!”刘思齐说,“他在百忙之余,时常思念亲人。他曾多次说,岸英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他完全赞同,是他亲手把岸英交给彭老总的,同时他也希望岸英能到战争中锻炼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