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K·朱可夫为提高自己的军事技术和领导艺术所作的努力,对于他在武装部队中的迅速晋升,起了很大作用。苏联传记作家H·斯维特利申记述朱可夫的成长过程时指出:“T·R·朱可夫的杰出的指挥才能、他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坚持不懈地、刻苦地学习,以及他对他的部队的战斗准备和政治准备的关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28年,朱可夫指挥萨马骑兵第1师第39团,担任师长的是有才干的n·Q·塞尔基奇。塞尔基奇师长在给朱可夫做的鉴定报告中写道:“一名精力充沛的、果断的指挥员。由于他在部队的教育和战斗训练方面的工作,使全团在各个方面都已达到所要求的水平……他作为一名团长和单一首长,受过极好的训练,应予提前晋升旅长。”②——
n·Q·塞尔基奇1896年生于南斯拉夫,是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1932年从伏龙芝学院毕业后,指挥骑兵第4军,1935年至1937年指挥骑兵第3军(白俄罗斯军区)。1936年当选为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见苏联《军事史杂志》1966年8月号。——原书注
②斯维持利申在《从士兵到元帅——为记念T·K·朱可夫七十寿辰而作》一文中说这份鉴定报告引自朱可夫的个人档案。——原书注
提一提“单一首长制”是有意义的。单一首长制原则是1925年在苏联武装部队中实行的。苏联对这个原则所下的定义是:“单一首长制,就是把一个兵团、部队或分队的军事、政治、行政管理以及后勤工作的全部权力和责任集中在指挥员一人手中。勺925年以前,政治委员和指挥员在军事单位中形成了双重指挥系统,一切指令和作战命令必须由指挥员和政治委员两个人签字才行。
在朱可夫担任骑兵团团长期间,苏联组建了第一批坦克团,而朱可夫的团队则被送选从事这种新武器的试验。对于他的成功和他后来在苏军指挥系统中扶摇直上的情形,Ⅱ·鲁斯兰诺夫作过第一手的观察。他指出,朱可夫从团长一直升到红军总参谋长,然后又升任全国武装部队副统帅,总共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他指出:——
Ⅱ·鲁斯兰诺夫是一位工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苏联驻德国占领军中服务,1948年移居西德。他于1955年曾为在纽约出版的俄文杂志《社会主义通报》写过两篇介绍朱可夫生平的文章。他声明:“我要写的只限于我亲眼看到的朱可夫三十年代在白俄罗斯军区当坦克团团长期间的情形,只限于我的那些曾在蒙古哈勒欣河战役期间,在朱可夫手下担任低级军官的私交对我讲述的情况,以及曾任朱可夫私人副官二十年的M少校给我披露的一些内情。对朱可夫战前调到莫斯科以后的情况,以及他在战争期间的情形,我是不大了解的。”——原书注
朱可夫升得这样快,光说是因为他的能力强,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苏军将领中,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不乏精明强于的军事领导人。可是,他们不是在叶若夫主持的大清洗的年代里死于狱中,便是担任着较低级的次要职务。因此,朱可夫平步青云还有别的原因,这些原因必须从有利于朱可夫的前途的历史条件中去找。在当时,这些历史条件是存在的——
叶若夫—1937年肃反期间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译者注
鲁斯兰诺夫提到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整个红军的基本体制、它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以及图哈切夫斯基被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应算作一个条件,但大战开始之时,朱可夫已被擢升到军事阶梯的高层,他此后的晋升已成定局。红军的机械化和摩托化是早就开始了的,但在希特勒上台以后,整个计划加快了。希特勒的对外政策是以向东扩张(“东进”)为基础的,而克里姆林官十分清楚这对苏联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便加紧实行军队现化代。
德国的冯·赛克特将军的军事哲学,引起了苏军领导人,特别是图哈切夫斯基的极大注意。图哈切夫斯基当时仍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因此,效法德国,把布琼尼的前骑兵集团军的各骑兵师机械化,是非常自然的。机械化工作首先从白俄罗斯军区的骑兵军开始。每个师预定配备一个快速坦克团。因为这次试验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试验,两个坦克团的团长必须是出色的军官。莫斯科(就是说,斯大林本人)决定了最后人选。朱可夫和另外一名优秀团长Ⅱ·T·帕夫洛夫被选中了。
据鲁斯兰诺夫说,有些人认为斯大林不会亲自过问象任命朱可夫当团长这样的小事。鲁斯兰诺夫认为,恰恰相反,“斯大林与众不同及其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对于在他看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细微末节,往往是很细小的事情非常注意”。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鲁斯兰诺夫举了一些例子,其中包括斯大林十分关心瓦列里·Ⅱ·契卡洛夫、T·Q·巴伊杜科夫、A·B·别利亚科夫1937年从莫斯科经由北极直达美国的飞行。斯大林指示兵器设计师瓦西里·A·杰格佳廖夫设计一种新式机关枪,以及斯大林曾亲自过问的其他问题等等。
朱可夫仍然必须经受一场严峻的实际考验:他必须组建他的新团队,必须在克里姆林宫的睽睽目光之下带好它,还要解决好肯定会产生的种种问题。困难是很多的,一切都是新的,因此他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直觉,而不是勤务手册。坦克是一部复杂的机器,因而对于一支使用坦克的部队来说,后勤供应、保养、作战等细节,都必须给予特别的考虑。此外,参谋工作、通讯、后方行政管理也都是重大的课题。朱可夫“十分明了人们对他的要求是什么,于是他以非凡的热情和事业心投入了工作。他对于自己的主要任务了如指掌,这一事实本身确保了他后来的成功”。——
鲁斯兰诺夫著《朱可夫元帅》,载《俄国评论》杂志,第15卷(1956年4月),第128页。——原书注
朱可夫不得不去培养新型的士兵——坦克手,对此,鲁斯兰诺夫写道:
身为这样一个团的团长,担子是非常重的。朱可夫很快就成了团队的中心人物。创新精神、领导和管理,样样都出自于他。凡事他必亲自过目,所以他熟悉全盘情况。只有在必须解决有关参谋事务的时候。他才呆在团部。其余时间他离开团部,到下面去亲自查看团队生活的各个方百。他既观察、学习,又去教授别人。他以一种罕见的耐心和自制去完成这些任务,而且严格要求下级必须坚持始终地、井井有条和深思熟虑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从不大嚷大叫或训斥任何人。没有人看见他发过脾气或者暴跳如雷。这对于他的部下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可是,倘若经劝诫无效,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把一个人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如果为了部队的利益必须这样做的话。
朱可夫实行的原则是:“如果你不会,我们教给你;如果你不想学,我们就强迫你去学。”
朱可夫领导有方,毫不留情地坚持要部下全力以赴,以及他对细微末节的注意(正是由于他的这些品质,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位要求高的、严格的、坚韧不拔的指挥员),在他的军事生涯的早期就开始表现出来了。举几个例子或许有助于说明他当时和以后的成就。朱可夫禁止任何人穿工作服离开车间,或离开车库和坦克停车场到外面去;任何时候都必须穿规定的制服。野外训练返回之后,不管时间有多晚,必须立即洗刷战斗车辆。而且,朱可夫坚持要求全团每个人必须把皮鞋擦得亮亮的。
当战斗车辆野外演习回来的时候,洗车用的专用台子已经搭好,而且每次作业结束时,朱可夫总要来看看。他背着手,一声不响地查看工作进展情况。他要亲自考察他的部下,特别是军官们,一旦他确信有谁不称职,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他就让他离开这支部队。鲁斯兰诺夫指出;
大多数人不愿离开这个团,因为在朱可夫指挥下执行任务,要比在其他人指挥下执行任务容易些。人们可以从他那里学到东西,而且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处事公道的指挥员。他怎样要求下级,也就怎样要求自己,决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是份内该做的事,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他都要去做。他常常夜里出去视察,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头,立即要部下纠正,或者把没有干好的事情重新再干一遍,即使正值午夜也罢。
一天晚上,有个坦克连战术演习结束后返回驻地,已是午夜时分了。战士们个个精疲力尽。于是连长要求车场值日军官允许他们把胡乱刷洗过的坦克停到车场里去,讲好第二天早晨再来彻底清洗。值日军官犹豫了一下就同意了,虽然他心里十分清楚团长是禁止这样做的。
大约一小时以后,朱可夫来到车场检查车辆。值日军官开始找理由为坦克没洗干净辩解,说什么坦克手们演习完毕以后实在是太累了。朱可夫生气了,对他说道:
乐意帮助同志,是一个很值得赞扬的品质,可是,你瞧,你并不是帮助他们,正相反,你不执行指示,而且促使他们违犯了军纪、军令。我跟你一样清楚地知道,战士们很疲劳了,他们确实有困难,可是,你瞧,他们被征召入伍,就是要使他们受到训练,为能应付战争,为能经受住战争的艰辛和严峻考验作好准备。演习的疲劳——跟战时我们将会遇到的情形相比,不过是娃娃们的游戏罢了。我应当解除你的职务,再给你军纪处罚,不过作为例外,我今天不这样做,党组织将审查你的行为,宣布对你的处分。这样大概会对你有所帮助,然后我们看看再怎么处理你。
朱可夫讲完以后,命令连长、营长负责组织人把坦克洗干净,完成任务以后向他报告。两小时以后,任务完成了。朱可夫命令全连去休息,但他把连长、营长留下来。接着朱可夫再一次检查坦克。当他要走的时候,口过头来对连长说:“我得到的印象是,你当连长还不够成熟。你好好想想吧,然后趁着还不晚的时候,把你自已的意见告诉我。下次你再这样于,就不会这么便宜你了。我警告你!”
朱可夫用各种具有说服力的办法提醒部下执行各项命令。他提醒他的官兵不要忘记擦皮鞋或靴子的办法真灵,以致后来没有哪个人忘记擦鞋。
有一次,在警卫队列上,朱可夫听取了值日军官的报告,然后决定检查一下这些将参加值勤的警卫战士们的军容。他对每个战士的军容都很满意,只有一名战士例外,因为他的靴子擦得不好。朱可夫问新任值日军官对这个战士的靴子有何感想。值日军官没有回答,而是命令这个战士说说他为什么没把靴子擦亮。朱可夫打断他的话说:“我问的是你,不是问他。我不想听他回答,而是想听听你的意见。解释一番,靴子是不会干净的!”值日军官很尴尬,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朱可夫接着用较为缓和的口气说: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重要的问题不是靴子没擦干净,而是你对这件事不重视。他可能是忘了擦靴子,可你还是应当要求战士们在出去值勤之前擦好靴子。事情糟就糟在除了团长以外,全团显然没有别人能帮他擦擦靴子了。
朱可夫命令副官拿来一只凳子和擦鞋工具,接着要那个战士把一只脚放到凳子上。朱可夫聚精会神地看了看靴子,该怎样擦才擦得亮,然后开始替战士擦起来。几分钟以后,这只靴子变得锃亮了。朱可夫把刷子递给战士,要他擦另一只靴子,擦好以后,跟值日军官一起到团部报告,把靴子给团长看看。这个战士很下功夫地把另一只靴子擦好了。值日军官和警卫队长,把两只靴子仔细比了又比,然后前往国部让朱可夫看靴子。这次事件在全团官兵中间引起许多笑声和议论,可是从那以后,战士们擦鞋更用心了。大家原来都以为会对擦鞋问题下一道严厉的命令,可是什么命令也没下。鲁斯兰诺夫写道,
这样,朱可夫在全团逐步建立起井井有条的气氛。全团官兵对他并不惧怕,但却都感觉得到他的存在的力量。他们依赖他,而又往往意识不到是依赖他。
功夫不负苦心人。指挥官们尽心竭力,终于取得了优异成绩。朱可夫的团不论是参加演习,还是接受检阅,都名列前茅。这一切,总部首长都看在眼里。红军各部队没有不知道这个团的。军事学院的学员们也到他的团里来实习。这支部队常常参加有总参谋部代表到场观看的训练演习,还给各国武官和外国贵宾进行表演。当时,白俄罗斯军区的报纸——红军《真理报》开始大量报道朱可夫的事迹。它用整整一版的篇幅扼要介绍未可夫的军事经历和他在国内战争中的功勋,赞誉他对列宁和斯大林的党的无限忠诚。
朱可夫经受住了对他的考验。
1930年5月,在指挥第39团将近七年之后,朱可夫升任骑兵第二旅旅长,对他的赞扬也越来越多了。骑兵第7师师长K·K·罗科索夫斯基②写了一份赞扬备至的鉴定报告:——
朱可夫的这个旅属于萨马骑兵第7师。该旅共有两个团,即第39团和第40团。第7师所在的军,从1925年2月到1929年是由C·R·铁木辛哥指挥的,此后是由Ⅱ·Q·塞尔基奇指挥的。——原书注
②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建立了亲密的持久的友谊。1966年12月,这两位老战士(他们俩都在这个月庆祝了自己的七十寿辰)在纪念莫斯科会战二十五周年的仪式上一起照了相。有趣的是,两个人当年都当过国防部长——朱可夫在莫斯科,罗科索夫斯基在华沙。——原书注
一位坚毅果断的指挥员。他富有创新精神,并善于把这种创新精神应用于本职工作。他严守纪律,他要求严格并坚持始终。在军事方面,他是训练有素的。他喜欢研究军事问题,不断提高自己。在一年的时间里,由于他对骑兵旅的战斗训练领导有方,该旅不但在操练和战术射击上,而且在全面发展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罗科索夫斯基在鉴定报告的末尾建议提升朱可夫担任机械化兵团司令员之职。——
见斯维特利申箸《从土兵到元帅》,第32页。——原书注
1931年2月,朱可夫被任命为布琼尼将军的助手。布琼尼将军从1924年到19盯年的十三年间,一直担任红军骑兵监察部部长。1933年3月,朱可夫被指派为骑兵第4师师长。在国内战争年代,这个师一直是布琼尼的骑兵第1集团军中最优秀的部队之一。这时,它是白俄罗斯军区的一支部队,而白俄罗斯军区是苏联最重要的军区之一,也是培养未来战争的领导人的一个训练场所。在军区花名册上,有一些军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被证明是最优秀的军事领导人。c·R·铁木辛哥任军长;朱可夫、N·C·科涅夫、B·Ⅱ·索科洛夫斯基都是师长。N·X·巴格拉米扬、M·B·扎哈罗夫、P·R·马利诺夫斯基、B·B·库拉索夫、A·Ⅱ·波科罗夫斯基也都被派到这个重要的军区里任职。
朱可夫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在苏联报刊上出现。1935年,他同其他一些人一起指责图哈切夫斯基对红军的演习指挥不当。翌年,他被任命为支持斯大林的新宪法草案的军事委员会的委员。
在这期间,朱可夫和红军参谋长B·M·沙波什尼科夫试图说眼红军最高领导层相信,坦克在现代战场上能够独立作战——也就是说,这种强有力的新武器不要分散到行动缓慢的各个步兵部队去,从而削弱了它的力量。
朱可夫关于在现代战争中如何使用装甲部队的主张,只是暂时占了上风,因为斯大林后来接受了解散大规模坦克部队的主张。只是在1941年,红军面临惨败危险的时候,才证明朱可夫的看法是正确的。
朱可夫担任师长职务成绩卓著,他的师在战斗训练和政治训练中表现优异。H·斯维特利申在为朱可夫写的传记《从士兵到元帅》中指出:“由于在这方面取得巨大成绩,T·K·朱可夫于1936年荣获政府的最高奖赏——列宁勋章。”朱可夫在谈到他担任师长职务时说,参加在白俄罗斯军区,在两位杰出的苏维埃军事将领A·N·叶果罗夫和N·Ⅱ·乌鲍列维奇领导下,常常举行的军事演习和指挥与参谋训练,对于扩大他的作战视野、形成他的理论观点和指挥素质帮助极大——
叶果罗夫1931年任红军参谋长,1937年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乌鲍列维奇当时是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原书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