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上头的“来头”
邓拓心里很清楚这种来自上头的“来头”。
1957年邓拓作为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在反右派斗争里,早尝过“来头”的苦头。
笔者熟悉邓拓。邓拓夫人丁一岚同志对笔者谈到了很多……
邓拓是个学者、诗人,是个政治上坚强、思维敏捷、逻辑严谨的人。可是,在那政治风云多变的年代里,却偏偏受到“来头”劈头盖脸的批评。什么“死人办报”、“按兵不动”、“无动于衷”、“占着茅坑不拉屎”、“要收板凳折旧费”等等。1958年后,邓拓辞去人民日报社长职务后,调到北京市委工作,担任主管宣传文教工作的市委书记。联想到个人的亲身经历,他从批判吴晗的“来头”里已经感到,一场新的政治大风暴,就要到来了。
难忘的1959年。
这年4月2日至5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八届七中全会。会上许多同志谈到“大跃进”中工农业指标过高。有的同志不同意高指标,也不敢讲真话,提意见。毛泽东批评这种风气说,“大跃进”中,有许多假话,是上边压下来的。应当提倡魏征精神和海瑞精神。他说,有个别同志怕鬼,不敢讲真话,有些高级干部怕失掉选票,没有这种勇气。他号召大家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学习海瑞精神,敢于批评嘉靖皇帝。他说,明朝皇帝对臣下严酷,廷杖致死,还是堵塞不了言路。他并且希望找几个历史学家研究一下海瑞。
海瑞是我国明代著名清官,他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敢讲真话,刚直不阿,不畏强暴,执法如山,被人称为“南包公”。他上书批评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不关心政事,大兴土木,吃喝玩乐,荒淫无耻,说嘉靖是“家家皆净也”。他上书前就准备被杀头,买好了棺材,同妻子家人告别。后来海瑞被关进监狱,但知道嘉靖死了时,还大哭一场,把吃的饭菜都吐了。
毛泽东说:尽管海瑞对嘉靖皇帝攻击很厉害,但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他不仅把《明史》推荐给彭德怀看,而且号召大家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
八届七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乔木从上海回到北京。第二天,他请吴晗来到家里,向他讲了毛泽东介绍看《海瑞传》,提倡学习海瑞精神,现在缺少海瑞等。商请他给人民日报写一篇介绍海瑞的文章。
吴晗是浙江省义乌人,1909年出生,22岁考入清华大学史学系,28岁在云南大学任教授,31岁任国立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3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受中国共产党影响,积极投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946年到清华大学后,以学者、教授身份,积极参加民主运动,输送进步青年到解放区。1948年11月他和夫人袁震一同到了党中央所在的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会见了毛泽东。
北京解放后,吴晗当选为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市长,195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著名的学者、教授和社会活动家,热爱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长期同党和人民一起并肩战斗。胡乔木谈话后,吴晗很快写出《海瑞骂皇帝》,并用刘勉之的笔名,刊登于1959年6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这在批判彭德怀的庐山会议之前两个多月。
同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吴晗写的《论海瑞》。胡乔木修改这篇文章时,把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讲的提倡“左派”海瑞,不是“右派”海瑞;是真海瑞,不是假海瑞的话,同吴晗谈了。吴晗为了划清海瑞与彭德怀的界限,把文章又作了修改。
他写道:“我们今天需要的海瑞和封建时代的海瑞在社会内容上有原则的不同。”文章指出:“有些人自命海瑞,自封‘反对派’,但是他们同海瑞相反,不站在人民方面……太阳里面找黑子,十个指头里面找那个有点毛病的,不及其余”,这样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根本不是什么海瑞”。
1960年,吴晗在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再三催促下,写成大型历史剧《海瑞》。在修改第七稿时,吴晗的老朋友、云南植物研究所所长蔡希陶,在吴晗家里看了《海瑞》剧本,大笔一挥,在封面《海瑞》后边加了“罢官”二字。蔡希陶说:“你这剧本,不是写海瑞一生,而是写海瑞任江南巡抚之际,为民做主,敢怒敢言,直至罢官,不如叫《海瑞罢官》更好!”吴晗认为蔡希陶的意见很好,同意改名为《海瑞罢官》。
剧本于1961年初发表并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在家里请主演海瑞的马连良吃饭时说:
“戏好,海瑞是好人。《海瑞罢官》的文字写得也不错,吴晗头一回写京戏,就写成功了!”
当晚,马连良打电话给吴晗,转告了毛泽东对《海瑞罢官》的称赞。
由此可见,发表于1959年6月16日的《海瑞骂皇帝》,同1959年7月14日彭德怀上书毛泽东的庐山会议,以及1962年的所谓“单干风”、“翻案风”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吴晗不是算命先生,他怎么能在两个月以前就预见到彭德怀上书毛泽东呢?怎么会在事件发生之前就为彭德怀翻案呢?这不明明是造谣中伤吗?
姚文元批判《海瑞罢官》的真正目标,不是吴晗,而是从旁侧击当时身在中央一线的领导同志。经毛泽东定稿的九大政治报告,也正是这样写的:
“毛主席又发动了对《海瑞罢官》等大毒草的批判,锋芒所向,直捣修正主义集团的巢穴——刘少奇控制下的那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即旧北京市委。”
历史事实正是这样。
“哨兵”发现了“敌情”
这要从1958年说起。
1958年,毛泽东违背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规律,夸大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力,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浮夸风”和“共产风”泛滥全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1959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向毛泽东主席上书,对于高指标、瞎指挥等“左”的错误提出批评。毛泽东拒不接受意见,反而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会后,把“反右倾”运动推向全国,使许多敢于讲真话的、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同志,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
1960年冬,党中央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同志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国民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62年1月党中央召开有七千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刘少奇在讲话中说,“问题不是彭德怀这封信写错了”,“不少是符合事实的”,“并不算犯错误”。
这样,毛泽东就认为刘少奇是在为彭德怀翻案,否定了1959年他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批判。这一年,刘少奇也认为农业要退够,主管农村工作的邓子恢则主张实行包产到户。
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对“反右倾”的甄别工作是“翻案风”,主张包产到户是“单干风”。他同刘少奇、邓小平同志产生了分歧和不满。毛泽东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存在着“独立王国”。
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混淆敌我友界限,将革命同志和朋友错划为敌人。
毛泽东提出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强调要抓意识形态里的阶级斗争。他甚至以历史《刘志丹》为例,指出:“利用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毛泽东指出:“这种阶级斗争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党内来。”中国的右倾机会主义,看来改个名字好,叫做中国的修正主义。
毛泽东进一步发展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断言资产阶级企图复辟,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
在这场所谓“反复辟”的斗争里,毛泽东的夫人江青,自称是个“哨兵”。她得意地夸口说:
“我不过是毛主席的一个哨兵,在思想战线经常巡巡逻,放放哨,有什么情况向主席报告一声,我就做这么一点工作。”
1962年7月6日,休养了五年的江青,在北京看了北京京剧团演出的《海瑞罢官》,她凭着自己的观感,认定《海瑞罢官》有问题,是株大毒草。她立刻向毛泽东汇报说,现在社会上埋怨缺粮缺菜,没有肉吃,吃饭瓜菜代。在这个时候舞台上搬出海瑞,臭骂皇帝,是什么目的?要批判。她武断霸道地说:“这个戏有严重的政治错误,应该停止公演。”
毛泽东没有表态,并且对她说,你还是多读点书吧!
江青不甘心,她找到了军师康生。康生善观政治风向,认为“眼下时机不成熟”。康生说:“全国都在饿肚子,瓜菜代粮,谁还有闲心来关心什么罢官不罢官的问题。”
到1964年,经过“大办农业”,经济情况有了好转,能吃上米饭了,康生认为时机已到。他找到毛泽东说:“我看这《海瑞罢官》,跟1959年的庐山会议有关,是替彭德怀鸣冤叫屈,替彭德怀翻案!”自此,引起毛泽东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