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28日上午8时,在长江中下游正处于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询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并详细了解副热带高压变化情况及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江总书记要求气象局为他提供一个对副热带高压的分析材料,并要求气象部门严密监视天气变化。
温克刚当即表示,一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准确作出预报,为抗洪救灾做好服务工作。
在浩浩荡荡的抗洪大军中,有一支举足轻重的专家、技术骨干队伍,他们中有一流的截流专家、防渗专家、预报专家、勘测大师、土木大师,在抗洪抢险战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象管天。1998年6至8月,湖南省岳阳市的125名气象科技人员,每天24小时紧守阵地,在省气象局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准确及时地预报了洞庭湖区的4次暴雨、4次强风暴天气,为省市领导决策洞庭湖防汛抢险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被群众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
自3月份开始,岳阳市气象局便提前一个月进入探测预防工作阵地。他们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160万元,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处理综合业务系统,建立了天气会商、对5级以上大风和强降雨实行专家会诊、行政领导审批签发制度。6月以后,这个局每天接收处理气象数据达4。
7月27日上午11时,岳阳市气象局探测到湖北有强暴雨云团异常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有向洞庭湖上空结集的趋势,他们果断地发出了洞庭湖区28日晚至30日将会有一次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的专题气象预报,并于28日晚午夜提前2小时发布了暴雨及大风暴警报,及时将这些紧急天气消息电告省市防汛指挥部及防汛一线的省市领导。
结果,7月28日半夜至30日,东洞庭湖又连降了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局部地区刮了7至8级大风。由于预报准确及时,防汛布防决策科学合理,在超历史高洪水位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当地军民取得了抗洪战斗的又一次胜利。
江西省的盛地、县三级气象部门,则被人们钦佩地称作是在天空装上了“暴雨窃听器”。他们全面开通了气象计算机广域网络,气象卫星通信系统、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等现代化设备投入运行,形成了“卫星、雷达、探空、地面”4个层次立体探测,把住了风云变幻的脉搏。
6、7月份的两次持续半个月的强降雨过程,江西省各级气象台站共准确无误地发布短期短时暴雨、大暴雨预报和警报数百次,各地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避免了重大灾害性损失。
尤其是7月23日,江西德兴铜矿6小时降雨260毫米,三座尾沙坝被洪水推动,直接威胁到固定资产达10多亿元的下游矿区。铜矿急电请求省气象台尽快作出回答:暴雨还要下多久?还要下多少毫米?这可给气象人出了大难题。
从卫星云图分析看出,此点强降雨云团范围孝且已停留6个小时,预报难度很大。省气象台开动雷达,密切跟踪监测其强度变化、移动方向和速度,并立即与拥有先进雷达设备的安徽黄山等周边气象台联系,请求雷达立体交叉定位观察。通过对各方面快速反馈的情况综合分析,省气象台作出的预报与实际降雨强度完全相符,铜矿据此采取的应急措施准确有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滚滚洪涛中,知识一次又一次地闪出耀眼的光泽,科学一次又一次地展示其巨大威力。在人与自然的这场恶战中,用科学武装起来的人类战无不胜。
水文管地。8月16日上午10时许至17日凌晨3时许,是被水利专家们称为“难忘的、惊心动魄的15小时”。
是日17时30分,长江委水文局预报处根据变化了的隔河岩泄水量资料,预报17日8时,沙市将出现洪峰,最高水位达45.30米左右!
一分一毫,事关全局。中央领导同志再一次让水文局拿出最准确的预报,并要求专家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回答6个问题。
长江委副总工程师陈雪英说,当晚专家们分析沙市44.67米的保证水位是1954年定的,1972年、1980年长江中下游五省市座谈会决定将此提高到45米,目的是可以减少分洪2亿立方米。而根据现实的雨情、水情、工(程)情预报,近年来荆江大堤堤身、堤顶都已达标,堤基也进行了部分修理,沙市超过45米的洪峰量只有2亿多立方米,而且持续时间只有几天,因此荆江大堤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承受趋于极限的压力。
专家的这一结论,为中央最后的决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凌晨时分,荆江不分洪的消息传到位于荆州的长江委荆江局,专家们才发现又度过了一个紧张的不眠之夜!
8月29日,长江委水文局副总工程师金兴平说,长江流域有水文报汛站1493个,分布在各大小干支流上,形成监视雨情水情的网络。98年入汛以来,该水文局已收转水情电报90万份,对外发布水文预报3600站次,向国家防总呈交水雨情分析报告68期,发布水情公报61期。
洪湖市螺山水文站地处湘、鄂两省的监利、洪湖和临湘三县交界处,是洞庭湖汇入长江后的国家一类水文控制站。98年入汛前,螺山站就出现了历史同期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高水位预示着长江很可能出现特大洪水。水文站的年轻人根据异常水情,提前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宣誓以防大汛、抗大洪为立足点,发扬“螺山精神”,严格制定周密的测洪方案,为防汛抗洪提供科学依据。
这里是保卫大武汉、保卫江汉平原的前哨。这里的计算机分分秒秒测算出的各种精确数据,直接显示出上游荆江和洞庭湖来水的“脾气”,包括水位、流量和含沙量等等。
入汛以后,长江流域果然普降大到暴雨,水位迅速上涨。水文站全体人员在正常测验的基础上,分别于5月14日、20日、21日,进行了螺山至汉口沙量不平衡试验。青年突击队员们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条件下,自己买煤买菜,在船上做饭,测员、船员轮流吃饭,起早摸黑地获取了1998年长江入汛前后螺山段珍贵的水文数据。
一次,锚绳缠住了测量船的螺旋浆,刘利华、彭艳红二话不说,便跳入初夏微寒的江水中排险。两个小时后,冻得浑身发抖的刘、彭二人终于将故障排除。同志们买来烧酒为他俩去寒,他俩竟哆哆嗦嗦地拿不稳杯子。
又一次,由于测轮副机在船厂检修不合理,齿轮轴承损坏,负责轮机工作的彭艳红不等不靠,组织一帮年轻人火速动手撤卸,查找原因。一个通宵过后,故障排除,年轻人的肚子也饿得咕咕直叫。
如果说洪水是检验党员干部的一杆标尺,那么,螺山水文站青年突击队员们迎着洪峰的风口浪尖,抢测水文数据的精神,则使这杆标尺更加夺目。
7月8日,在得知螺山流量段面下游200米处发现蚁洞严重威胁大堤安全的情况后,突击队派出得力干将杜燕飞、汪卫东严防把守水位观测第一关,每天早到晚归,小心谨慎地确保测量资料准确无误后再作记录和报出,为防洪预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突击队员们的科学而严谨的态度受到了上级领导及地方政府和防汛部门的高度肯定,而杜燕飞也一度成为青年突击队员们学习的榜样。
在泥沙工作室,曾文锦独自一人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对输沙、单沙、颗分和河床质地进行加测,同时加测道仁矶至螺山段面的对比分析资料,把螺山站的泥沙测量工作搞得有条不紊,精确科学。而在整个汛期,曾文锦刚满周岁的小孩两个月没有得到妈妈的温暖。
螺山水文站自1953年建站以来,没有发生一次误报和漏报事件,一代代水文人从青丝到白发,默默地坚守哨位,为长江水情预报作出了贡献。
据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测算,1998年抗洪期间,仅水文情报、气象预报等非工程措施的防洪减灾效益就超过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