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鼓鼙声声
开宝七年(974年)7月,汴京正是挥汗如雨的褥暑季节,年近半百的赵匡胤,却冒着酷热,亲临王津园讲武池观看水战演习了。自开宝四年灭掉南汉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敉平江南。他知道来军多是步骑,不惯水战,江南则是水乡泽国,以舟师为主,为了稳操胜券,他不能不操练水军。讲武池里百闪竟发,碧浪涌溅,不知怎的,他忽然想起了“雪夜访普”那一幕。
那已是乾德元年(963年)的事了。他刚即位不久,为了观察人情,常常微服出行,出其不意地敲响某家大臣之门。宰相赵普恐怕赵匡胤鱼夜造访,每次退朝,都和衣而卧。一日,大雪纷飞,夜半未霁,赵普以为赵匡胤不会来了。正欲脱衣就寝,赵匡胤与晋玉赵光义(即宋太宗)却倏然而至。赵普在屋中铺设重茵,君臣三人席地而坐,炽炭烧肉,设酒小酌。席间赵普从容问及用兵次第,赵匡胤故意说,他打算先攻太原。灭掉北汉,然后挥戈南下,扫平群雄。赵普则认为北汉士马精强,又有契丹作为后盾,短期内不易得手,不若暂存北汉,等到削平诸国,北汉弹丸之地,何愁不破。这与赵匡胤的设想不谋而合,于是便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正是在这一决策指导下,赵匡胤先后灭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如今南方只剩下吴越、南唐了。前尘往事,一晃就是十多年,如今是用兵南唐,他不禁想起了先南后北那句话。
“陛下,江南有一读书人求见,说有机密上奏。”一个内侍前来禀报,打断了他的遐思。
那位读书人不是别人,乃是后来成为北未大臣的樊若水。他祖籍京兆长安,后周广顺年间迁往池州(安徽贵池),遂定居于此。他学富才赡,却功名蹭蹬,困顿场屋,屡试不第,又上富国强兵之策,也为当权者所阻,一怒之下,便渡江北归。他曾渔钓于采石江上,以小舟载丝绳其中,将绳系于南岸,再返悼疾驶北岸,以测试长江广狭。如此反复数十次,江之广狭,何处可以通过大舰,何处只能行驶小船,均已了然于胸,这才诣阙上书,自言有策可取江南。他建议于采石矾跨江造浮桥,则长江天堑可成通途,消灭江南便指日可待了。赵匡胤大喜,授他为舒州团练推官,同时派人赴荆湖,按照樊若水所献之策,建造大舰及黄黑龙船数千艘,准备浮江济师。
这年九月,赵匡胤命顿州团练使曹翰领兵羌赴荆南,隔了数日,大将曹彬、李汉琼、田钦柞也奉命出发,未雨绸缪,以为进攻江南之举。
赵匡胤部署已定,忽然想起江南一向恭顺,骤加挞伐,师出无名,何不找人宣谕李煜入朝,如他拒命不至,便可以此为借口,进兵江南了。他很自然地想到了李从善。从善自羁宋不归,后主哀毁几至成疾。从善之妃也忧愤而卒,让从善劝勉乃兄,当然要比诏书的力量大许多倍。他把从善召来说:“朕无意羁卿不返,奈江南未入版图,不得不尔,卿勿过虑。朕已发兵江南,但干戈四起,生灵涂炭,朕不忍为之,卿可贻书国主,令他入朝,卿兄弟也好朝夕聚首。倘国主答应,朕当亲抵宋、毫之间相迎,封之以大府,所谓彼此遭逢。勿坐失良机!”
从善答道:“臣兄以菏菲之才嗣守宗庙,陛下准许入朝,此恩此情,浩荡无涯,实千载一遇。臣一定写书,让臣兄奉诏。”当下便写好书信,呈交赵匡胤过目。赵匡胤阅后表示满意,马上派知制浩李穆送往江南。
后主已经多次接待过宋朝使臣,每次都是毕恭毕敬,不敢稍有怠慢。上次卢多逊刚刚回朝复命,李穆却又翩然而至,他猜不透赵匡胤究竟打的什么主意,但凭感觉观察,这与江南的安危有关。宋朝既已发兵南下,又紧锣密鼓,频频遣使,显然是想不战屈人,兵不血刃而下江南。怎样对付这个局面,他拿不定主意,挥军对垒,凶多吉少,拱手出降,心又不甘。最好的结局是保持目前这种称臣朝贡,而又事事自主的局面。但是,赵匡胤能答应吗?他不禁惶惑了。
好在李穆并没有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式,强逼后主人朝,只是婉转他说:“韩王有书问候国主起居。”说着,命从人将书信递上。后主展开看时,从善先是叙述天各一涯,不胜手足思念之情;次说大宋天予笃厚仁慈,待人以诚,他在汴京席丰履厚,心情舒畅;最后说天命攸归,不可抗拒,如今大宋天子允文允武。应该及早归阙,休要彷惶不决,恋栈不去,如果沦为楚囚,就悔之晚矣。后主捏著书信,真诚地对李穆说:“敝国在先皇时就已向大宋天子称至,孤展续先皇遗业,归阙并不屈辱,更何况南汉国主刘会长已在京师,天子优礼有加,孤柯惮此一行!”
李穆大喜过望,后主这么快就作出了决定,真是出人意料之外。他原以为费尽口舌,后主也未必肯放弃江山,想不到这个一向优柔寡断的国君,今天竟这么痛快!他恐怕后主是一时感情冲动,但追问说。“国主通情达理,可钦可敬,但不知此言是出自肺腑呢,还是说说而已?”
后主认真地说:“天子已经派兵南下,孤何敢以戏言相加?大夫如不相信,孤这就草诏晓谕百姓。”
“旦慢,臣有本章上奏!”后主循声向殿下望去,只见枢密使陈乔奏道,“臣与国主俱受先皇遗命,江南寸士,不可轻易与人。今日仅凭李大夫一言,国主便束身归宋,倘若留而不遣,江南社稷岂不从此一笔勾销?微臣异日何颜见先皇于九泉之下?臣虽死不能奉命!”
内史舍人张泊也奏道:“国主归宋,乃邦国大事,须三思而后行;不可意气用事。战国时楚怀王西入虎狼之秦,被拘不遣,客死异域,前车之覆,不可不鉴!至于刘字忧与国主不能同日而语,他兵败被俘,理应阶下为囚;如今江南十九州之地,皆在我朝掌握之中,国主何苦自投罗网?”
后主本没多少主意,听陈乔、张泊这么一说,又不禁后悔起来,他把目光投向李穆,只见他依然气色平和,既没有愠怒,也没有俯仰由人,任人摆布,但刚才一时激动,说出了归阙的话,如今骑虎难下,无法转圈了,想了片刻,才尴尬地对李穆说:“孤蒙大宋天子知遇之恩,理应归阙,只是迩来身体不适,难以成行,还望大夫奏闻陛下,多多恕罪!”
后主这番举动太拙劣了,引得李穆哈哈大笑起来。陈乔走上一步,对李穆拱拱手说:“江南谨事大国,并无失礼之处,也请宋朝尊重小邦意愿。如果风刀霜剑,日日相逼,江南宁死不从!”
李穆徐徐答道:“人各有志,不能相强,人朝与否,国主可自己斟酌。不过作为使臣,某不妨直言相告,朝廷兵甲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兵锋。国主应深思熟虑,勿贻后悔!”
后主不知哪来的勇气,脱口而出道:“如王师见讨,孤当躬援戎服,亲督士卒,背城一战,以存社稷。倘不能获胜,当聚室自焚,终不作他邦之鬼!”
“贵国君臣既然决心已定,某大可不必饶舌。但愿江南国柞长久,兴旺发达。”李穆说罢,长长一揖,出殿径去。
后主位立在澄心殿上,望着李穆远去的身影,不禁怅然若失。既得罪了宋朝,剩下的只有刀兵相见了,但环顾朝野之中,娴于韬略,善于行兵布阵,能与宋朝大将媲美的,竟找不出一人,顿觉前途茫茫,万念俱灰。蓦地,他忽然想起,自己一向笃信佛教,何不到法眼禅师那里问问休咎?原来,后主于宫苑中建有静德寺,法眼禅师就在此寺参惮悟道。后主不带从人,独自到静德寺来。
法眼禅师见只后主一人,稽首问道:“国主久不临幸敝寺,想是政务繁沉,不得闲暇吧?”
后主叹口气说:“宋朝大兵压境,孤心烦意乱,哪有心情来此”?
法眼禅师说:“修我戈矛,殄彼顽敌,国主怕宋朝何来?”其实,他虽足不出寺庙,消息倒很灵通,他知宋兵势大,抗拒无益,每每想劝后主降宋,只是未得时机,今日见了后主,便先说抵抗的话,看看他反应如何。
后主摇摇手说:“汝乃缎流,茹斋事佛,不问世事。怎知局势严重,要打败宋军,谈何容易!孤此来是想问问前程休咎,相烦禅师推算。”
法眼禅师略一思索,便说:“贫僧前夜梦见神人授诗一首,嘱我交与国主,及至醒来,记忆犹新,谨录下供国主推敲。”
后主展笺细看,见是一首五律,题目是(观牡丹):
拥桑对芳丛。
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夜臼,
花是去年红。
艳丽随朝露,
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
然后始知空。
这首诗是牡丹虽然国色天香,艳丽无比,但花期短暂,譬如朝露,转瞬即逝,寻芳趁早,莫待凋零,空余惆怅。这分明是讽喻后主趁宋兵大举进攻之前赶紧归命,如果兵临城下,才衔壁出降,那就只能作亡国之虏了。然而后主虽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不会从这首五律中品出弦外之音。他把诗颠来倒去,仍不得要领,不解地问:“这不过是一首蹩脚的咏牡丹诗而已,莫非这里边也蕴藏着奥妙不成?孤百思不得其解,法师可否阐释一二?”
法眼禅师不想点破,便推辞说:“此中奥妙,贫僧才疏学浅,无法得知真谛,国主聪慧过人,自然不难了悟。何况天机不可泄漏,贫僧怎敢妄加品评!”
后主满腹狐疑,拿着这首五律,遍询朝中群臣,无人能解此偈语,心中闷闷不乐。他想起自建隆二年(961年)即位,十几年中欢娱之日少,忧虑之日多,江南对宋朝处处委曲求全,而赵匡胤仍然穷追不舍,心里好生不是滋味。愁肠百结,思潮难平,他在长秋宫中写下了(乌夜啼)一首:
昨夜风兼雨,
窗恃飒飒秋声。
烛灭漏滴频软枕,
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
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
此外不堪行。
“江南并非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国主何苦如此悲哀?”后主转身看时,却是张泊。他是后主心腹,不须禀报,便可出入宫禁。他见后主心绪不佳,便跟到长秋宫来了。
后主问道:“卿有何计可以安邦定国?”
张泊奏道:“臣只是一介书生,不谙军旅之事,无法驰骋疆场,不过依臣看来,只要国主不吝金帛,事情尚有转机。”
后主将笔放在桌上,在屋内缓缓踱着步子说:“只要能保住社稷,金帛乃身外之物,孤岂能吝惜!”
“可遣邓王从镒多带金帛入朝,散给宋朝权贵大臣,也许可以阻止宋军止戈不攻。”
后主冷笑一声说:“卿此言可谓痴人说梦,开室四年孤曾遣韩工人朝,羁留至今不归,难道你还嫌不够,要孤再搭上一个吗?”
张泊受了指责,并不生气,仍然慢条斯理他说:“此次形势与开宝四年不同。当时宋朝刚刚灭掉南汉,大宋天子想贾其余勇,传檄而定天下,因此扣留韩王不遣。但是我朝富庶强盛,非南汉可比,是以三年来宋朝只是棒喝恫吓,并未发动进攻,个中缘由。值得深思。何况邓王上次在扬州拜见大宋天子,不辱使命而还,大宋天子也敬他几分,有道是心诚则灵,为社稷计,国主何吝遣一介之使!”
原来赵匡胤征讨李重进时,从镒曾奉命诣行在,因应对得体,后主甚为高兴,封为邓王,命他出镇宣州(安徽宣城)。宣州在金陵之南,约有二日之程。从镒政事之暇,辄往返于宣城、金陵之间。他同乃兄一样,也擅长诗词,后主与他手足情笃,常在绮霞阁设宴款待,与会的还有近臣多人。每宴必各自赋诗述志,久而久之,集成一峡,后主曾作序说:“秋山滴翠,暮壑澄空,爱公此行,畅乎遐览,其诗有‘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之句,君臣赓赋,可为盛事。”金陵城中人人传颂。后主窘急中采纳了张泊的建议,即刻将从镒从宣城召来,命他出使。因冯延鲁已经作古,改派水部郎中潘慎修为副使,带着布帛二十万匹、白银二十万两,一起渡过长江,向宋朝进发。
赵匡胤已经决定用兵,自然不理会从镒的苦苦哀求,但毕竟是故人相见,没有十分难为他,只是淡淡地说:“朕志已决,不可更改,大军当刻日进发。兵凶战危,朕不忍卿羁刀兵之苦,可好生将养,不必回朝了。朕已安顿好馆驿,待攻下金陵,汝兄归命之日,你等在汴京相见不迟!”
从镒乍闻此言,如五雷轰顶,想不到此次出使,竟成了阶下囚。他呆若木鸡,恭恭敬敬地跪在丹墀之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十月,天高云淡,金风送爽。赵匡胤以大将曹彬为西南行营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将兵十万讨伐江南。临行之时,赵匡胤告诫曹彬说:“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烦急击。金陵陷落之日,慎无杀戮,即使江南困兽犹斗,亦不可加害李煌一门。”说到这里,他解下佩剑授与曹彬,故意大声说,“副将以下,如有不用命者,允卿先斩后奏。”潘美等闻听此言,莫不震栗失色,表示不敢违命。
隔了数日,曹彬遣人报告,大军已从荆南出发开赴金陵。赵匡胤还不放心,下诏以吴越王钱俶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赐战马二百匹,遣宋将丁德裕率禁兵步骑千余人为先锋,以便会合曹彬之师两面夹攻。曹彬率军从靳阳渡过长江,攻破殃口寨,杀守卒八百人,生擒二百七十人,池州牙将王仁震等三人也被生俘。初战告捷,赵匡胤非常高兴,传旨嘉奖,以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招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原来升州设于唐朝乾元年间,五代时杨行密改为金陵府,南唐初年改为江宁府,赵匡胤又恢复原名为升州,以示一定要把这块土地置于大宋管辖之下。
曹彬乘胜进攻池州。那池州濒临长江,形势险要,乃江南门户,一向派有重兵戍守。由于此地与宋朝毗邻,宋朝每年都遣兵戍边,两国各自闭垒而守,从未交恶。江甫因国小势弱,经常遣使赍牛酒至江北犒师,宋兵也以礼相待。曹彬大举进攻,来势凶猛,池州守将戈彦自知不敌,竟弃城逃走,曹彬按兵不迫,遣人至城中谕降。谁知池州令吴仲举固执倔犟,来人百般晓谕,他装聋作哑,闭目不答。来人愤怒不已,便高声署骂,吴仲举拍案大怒,喝令将宋使枭首示众。
曹彬听说斩了使节,立刻下令攻城。可怜池州守将已逃,吴仲举是文职官员,不谙韬略、虽然拼死抵御,还是干事无补,被宋兵攻破了城池,然后一根绳子将吴仲举缚了,解往曹彬大营来。曹彬敬他是个铮铮汉子,释而不杀,吴仲举见曹彬宽宠大量,气度非凡,当即答应归降。曹彬大喜,将吴仲举留于营中参赞军事。其实,吴仲举并不知兵,曹彬此举不过是做样子,笼络人心而已。这一着果然奏效,江南守兵不是一触即溃,便是望风迎降。曹彬攻克池州,即以樊若水为知州。接着进攻铜陵,获战舰二百余艘,生擒八百人。再拔芜湖、当涂,均是兵不血刃。宋军乘胜前进,迤逦来至采石矶。采石矶在当涂之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赵匡胤听说宋兵已进屯采石矶,立即命八作使郝守浚率领了匠,从荆南以大舰装载巨竹粗绳以及朗州所造黄黑龙船,星夜兼程,运往采石矶,以便于江上跨水建造俘梁济师。曹彬以江阔水深,自古未有造浮梁以济师者,便在水位稍浅的石牌口试驾浮梁,不日而成,然后又将石牌口之浮梁移往采石矶,也只费时三日便告成功,宋师跨江而过,如履平地。江南在采石矾本驻扎有军队二万余人,皆是惊弓之鸟,听说宋军渡江,便不战而溃,抱头鼠窜。宋军俘获江南马步军副都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等官兵一千余人,同时缴获战马三百余匹,江南皆是水军,并无战马,赵匡胤即位以来,每年赐与百匹。江南仓猝之间,便以此马迎战,及至检验时,还都印有宋朝标记。曹彬一面休整士卒,一面遣人向赵匡胤告捷。
后主听说宋军沿江修造浮桥,便召来张泊问道:“宋军在采石矶修造浮梁,卿以为如何?”
张泊鄙夷不屑地说:“长江天堑,风急浪恶,自古以来从未有造浮桥以济师者,曹彬只是一介武失,不读史书,别出心裁,打算一鸣惊人,真令人笑煞!国主休要放在心上。”
后主听张泊如此一说,心中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放心他说:“孤也以为曹彬此举近于儿戏,江上架桥,亘古未闻,焉能成功!”
张泊趁机献计说:“国主可于此时从容部署兵将,趁宋兵立足未稳,水陆兼施,双管齐下,管教曹彬片甲不留。”
后主依计而行,命大将郑彦华率舟师万人迎战,又遣大将杜贞率步骑万人同时出发。临行,后主叮嘱二人说:“卿等务须戮力同心,水陆两军相为表里,庶几顽敌可歼。等凯旋之日,孤当亲至江边犒师。”
郑彦华躬身答谢道:“国主尽管放心,臣此次出师,不殄灭贼寇,决不回朝!”
杜贞也奏道:“微臣此行,如不行破敌,亦当捐躯沙场以报答国主知遇之恩。”
“宋师势大,不可轻敌,知彼如已,才能百战不殆,卿等千万谨慎。孤是眼望捷旌旗,耳听好消息,卿等去吧。”后主动了感情,眼睛湿润了。
郑彦华、杜贞伏地再拜,应命而出。谁知郑彦华气壮如牛,却胆小如鼠,他见宋兵漫山遍野而来,早吓得魂飞天外了。眼看着杜贞率兵杀入重围,他却按兵不动,在一旁观战,杜贞三番五次派人催促,要他配合作战,他都置若罔闻,不予理会。杜贞孤军作战,身被数十创,江南士兵已被歼殆尽,知道生还无望,便伏剑殒命。郑彦华见杜贞已死,便丢下士兵,仓皇逃回金陵去了。可怜帐下一万多名士兵,还未与宋兵交手,便成了俘虏!
郑彦华兵败回朝,后主正跛躇不安,内侍忽报吴越王钱椒大举侵犯,常州已经失守,刻下正向润州(江苏镇江)进发,不由得大惊失色。榜徨徒倚,无计可施,他在无奈中草草给钱叔写信一封,差人飞快送去,求他反戈击宋:
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明天子一旦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他眼巴巴地望着这封书信能化腐朽为神奇,使钱椒按兵不进,谁知钱椒却将这封书信送给了赵匡胤,自己领兵进攻润州去了。后主于绝望之中,下令金陵戒严,废去开宝年号,因开宝七年是甲戊年,便命令公私记载俱称这年是甲戊岁。又于国中募民为兵,凡能以财及栗米来献者,均授以官爵。但是人数虽多,均是未经过战阵的乌合之众,无法和训练有素的宋军对垒,因而每次出战,都是大败而归。
宋军自渡长江,一路长驱直进,如入无人之境。轻取新林寨,败江南之兵三千,焚毁战船数百艘;又占白鸳洲(江苏南京市西南),破敌五千。曹彬得意洋洋,置酒欢会,论功得赏,一时疏于防范,被江南大将卢绛偷偷摸进营来,虏走小校一名,士兵百余人。等曹彬觉察,遣人去追,已经迟了。江南自与宋朝开衅以来,还不曾占过便宜,如今居然俘获宋朝将士一百余人,后主欢喜非常,便亲自审问。那名小校被推至澄心殿下,傲然兀立,只唱个大喏,并不下跪。卫士喝道:“尔既被俘,见了官家,为何不跪?”
小校昂首向天,懒洋洋地回答说:“江南蕞尔之邦,国君充其量不过是一名藩王罢了,怎配称官家?只有大宋天子威震四海,恩泽广被,才是真正官家。我岂能向藩王下跪?”
卫士们闻听此言,不由怒发冲冠,个个拔剑在手,欲杀死那名小校。后主连忙喝住,沉思片刻,才挥挥手说:“看不出尔倒是条汉子,孤不喜杀人,尔好生归营去吧。”
小校也不道谢,转身径去。谁知刚刚走出官门,背上便着了一刀,原来是司阍手执利刃,从背后下了手。那小校痛苦地挣扎了几下,便倒在血泊里了。
人死不能复生,后主也未处罚司阍,只下令不准再杀其余被俘宋兵。这些士兵多是鏖战中负伤之人,后主命人医治,又赐给饮食,过了十余日,俱各渐次平复。后主一日看望被俘宋兵,其中一个奏道:“国主骨肉再造,慈悲恺悌,使人感戴无涯,我等愿逾城馘宋军之耳,以报深恩。”后主看他说得真切,不由不信,便连夜纵俘兵出城,等到次日黎明,俱各割耳而还。后主大喜,赐以酒馔,迫到夜晚,再纵之出城,谁知这一去却杳如黄鹤,无一返回了。金陵城中虚实,被曹彬打听得清清楚楚。后主此时方悔上当,叫苦不送。
看看过了开宝八年新正,曹彬因偶染微恙,暂停进攻,润州却又传来了告急的奏章,原来吴越王钱椒已经兵临城下了。后主抓耳挠腮,正无计可施,忽然想起了藩邪旧人刘澄。此人在后主即位前服侍周到,勤于职守,颇得后主欢心,引为心腹。后主即位,本欲招用,怎奈他目不识丁,不会审理文牍,只好仍旧留在宫中。及至吴越进攻润州,后主知道此地乃金陵东边屏障,不可疏忽,但急切间又无合适人选,便想起了刘澄,当下便授他为润州节度使,刻日领兵出发。
刘澄本无官职,忽然手握节钺,骤成显贵,自然高兴异常。辞行之日,后主勉励说:“孤与卿患难相依,荣辱与共,卿本不应离孤,孤亦难与卿别,但山河破碎,社稷蒙尘,收拾金瓯,在此一举,望卿好自为之,勿负孤意!”
刘澄唯唯应命,回至家中,悉数将金银宝玩辇人军中,对部下说:“这些金银均是国主先后所赐,如今家国蒙难,要此身外之物何用!汝等如立功勋,本帅将不吝重赏!”其实,他虽然说得娓娓动听,内心早已阴怀贰志,准备降宋了,他打算以这些金银作为贽见之礼,才特意带着金银赴任的。等他赶到润州,吴越之兵亦抵城下,正构筑营垒,尚未竣事。部下纷纷建议,应乘吴赵之兵立足未稳时出击,定可重创敌军。刘澄却推倭说:“我兵单薄,敌军势大,如若贸然出击,将有覆没之厄,待救兵至时再作商议。”江南士兵眼睁睁看着敌军挖好了营垒,心里恨恨不已。
隔了两日,忽然卢绛也率援兵赶到。原来自宋师南侵,后主命他为沿江都部署,拒守秦淮水栅,屡屡获胜,宋军不敢樱其锋。可惜他为人耿直,嫉恶如仇,不会拍马逢迎,因而落落寡合,人人讨厌,此次抗宋,别人屡败,他却独自获胜,颇遭宵小忌妒,一致在后主跟前进谗,排挤他出朝。后主也嫌他絮叨,授他为昭武军节度留后,率八千人出援润州,卢绛并不推辞,慨然应命。吴越之兵本已围城,见是卢绛到来,不敢醴逼,让出一条缝来,卢绛得以从容进城。
那刘澄正要投降,如今凭空杀出一个卢绛来,多了一层障碍,心里老大不快,几次设陷阱欲杀掉卢绛,谁知卢绛乖觉得很,见刘澄暗藏杀机,便刻意提防,使他无法下手。卢绛手下有一裨将,因作战不力,曾受到答责,刘澄见有隙可乘,便好言抚慰,佯示关怀,挑唆他降宋。叵料那裨将倒是有骨气之人,不肯卖国求荣,背主降敌,当下便严词拒绝。刘澄讨了一场没趣,又去找卢绛说:“金陵乃江南都城,宋兵定会狮子搏兔,全力进攻,安危存亡,干系重大。万一金陵不守,纵使润州完整无缺,又有何用?”卢绛想了想说:“也说得是。你是润州节度使,守上有责,不可擅离;率兵赴难,防守金陵,我当然责无旁贷。”翌日平明,便率部拔寨起程,开赴金陵。哪知他刚至金陵,曹彬已先他一步,团团围住了城池。卢绛几次冲杀,都未成功,没奈何,只得退往宣州(安徽宣城)去了。
刘澄见卢绛已走,便差人到宋营纳款请降。钱椒不敢自专,派人向曹彬报告,曹彬自然答应。刘澄遍召诸将说:“我备位节度使,守城御敌,奈天不佑江南,局势如此,即使孙武再生,恐也无力回天了,诸君以为如何?”
众将皆抚膺痛哭,刘澄也假戏真做,泪流满面说:“我受国主厚恩,父母妻孥又在金陵城中,宁不知忠孝二字?怎奈力薄势孤,与其作徒劳无益之抵抗,何如献出润州,使百姓免受涂炭之苦?”众将闻言,俱各欷歔无语,当下刘澄便下令打开城门,放宋兵进城。钱俶兵不血刃,垂手得了润州。
刘澄降敌的消息传至金陵,后主忧愤交加,徬徨无计。枢密使陈乔奏道:“刘澄叛国投敌,朝野哗然,他的妻孽尚在城中,不知国主何以处置?”
后主道:“刘澄负孤重托,恨不食肉寝皮,但其妻子既不知情,不必追究了吧?”
陈乔愤愤地说:“古人犯罪,株及九族、今只戮刘澄一家,已是法外施恩,如果赏罚不明,释而不问,今后谁还肯为国效忠?”
“刘澄既已叛国,律有常刑,卿秉公处置就是。”
陈乔领命而去。有司籍没了刘澄家产,将其眷属绑赴刑场处斩。他有一女,年方及弃,已经字人。尚未于归,大理寺特加宽有,兔罪开释。谁料那女子竟是刚烈之人,不肯去掉刑具,挥泪言道:“妾乃叛逆之女,理应受戮,今蒙免罪开释,此恩此情,天高地厚。奈叛逆之名,人人切齿,妾纵生还,又有何面目苟活世上?妾愿挺身就戮,毫无怨尤。”行刑官员念她一片爱国之心,忙报给后主,后主甚为感动,下诏免那女子死罪。谁知诏书未到,她已伏剑殒命,可怜她一缕香魂,随风轻飏,直奔天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