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九章大同会盟(上)
    京城里的百姓被朝廷接二连三的消息所震惊,当然震惊之后这些只是成为普通百姓的谈资,对他们自身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真正有意见的是要去科考的读书举子,他们自幼束发,学的就是四书五经圣人之教,现在要他们跟不入流的胥吏般学那些‘下作’的物事,虽不敢抨击圣上,但腹诽自然是少不了的。
    以京中首善书院为头的学生纷纷联络各行省分会的举子,准备一起商量对策。自古以来,天子所言所做都上承天命,下应黎民。如果有什么差错,自然是皇帝身边有小人。众举子将崇祯朝上的大臣都过滤了一遍,成基命是首辅,应当负有主要责任,但成大人自任首辅后,兢兢业业的为大明刷新吏治那是有目共睹的。那剩下最可攻的自然是礼部尚书温体仁,此人能官居二品,全都是阿谀圣上。这一次无论是《天工要略》还是太学,都是礼部搞出来的,温体仁便是祸国殃民的朝中败类。要想皇上收回圣命,自然要先扳倒温体仁。众举子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商议这件事。
    甲举子道:“不如我们所有京城的举子一起上书,揭发温体仁这奸臣。”
    乙举子道:“不可,圣上为那奸人所蒙蔽,御史们尚书都被留中不发,我们尚书也无济于事。”
    丙傲然道:“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上书不行,咱们可以到那老贼府上呐喊示威,揭发其罪行,让天下人都知道温体仁那老匹夫是国贼。”
    一讲到实际行动,众学子群情汹涌,丙的话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丁举人更是偏激道:“这有什么,围了温老贼,皇上能知道吗?!温体仁一封书信投到巡警司,或者到顺天府,马上就有兵丁来驱散我们。”
    丙见自己的主意被驳,不服气道:“那你说怎么办?”
    丁举子手臂一挥,微微笑道:“要做就得上达天听,让皇上知道我们天下学子的心声,咱们应该联合天下学子罢考!”
    “罢考?!”
    丁举子的主意一下子就把众人给镇住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罢考不仅是跟朝廷对抗,更多的是拿自己的前途来作赌注。丁举子见众人不出声,便鼓动道:“怕什么,反正法不责众,朝廷难道会将我们所有的学子拿去菜市口砍头不成?!甲兄是我们学院的才子,你说呢?”
    甲举子期期艾艾道:“事关体大,咱们慢慢商议。”
    “那丙兄以为呢?”
    丙举子顾左右而言他道:“这个甲兄也说得很有道理!”
    罢考这种事情自然要靠所有人才行,而且是要有名气大的人带头。丁举子见自己的主意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不由得泄了气。众人正没有个主意的时候,突然一个学子边走边喊着进来。
    “你们看到没有,这是新出的号外。号外就是特别刊出来的吧,讲的是杂学科跟太学的事情。”说着他扬了扬手中的几张报纸。
    众人一听就围了上来,甲见人多便高声道:“别挤,找个人来念,听听里边怎么说的!”
    “我来念!”丁举子越众而出,他翻看了一下后道:“明刊的主编们倒也开明宗义,一开头就有篇讲杂学科的文章,是张溥写的!”
    “哦,是天如先生写的,快念!”
    丁举子咳了声后对着明刊念道:“题目是,下边就是正文了!
    夫国之为国,君之为君,臣之为臣,百姓安之守业,君王受之天命,臣以德才辅之君主,各司其职方使国泰民安。夫圣人未出,汤王得伊伊而兴商,伊伊匠人也;文王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吕尚亦为渭阳渔夫也。伊伊、吕尚其才非生而知之,亦亲历亲为所聚哉!
    后圣人出而有教无类,隋文开科举之创,天下儒生得学而优则仕。然圣人之教以德为先,未能细至诸物。士子需游而学之,方明山川风土,民情世故。昔夫子曾适周问礼,在齐而闻韶,至卫而得雅颂,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士子皆可游乎?圣人言:父母在,不远游。寒门学子盘缠难筹,诸生困于案台而不得游者十之七八。今上下体学子之苦,命撰《天工要略》使习之,乃天下学子之幸甚!
    科举数百年至今,公卿士大夫研习应试之文,方进朝时问其为官之道,断案之法,治河之策,百姓生计皆默然无以应,盖因未尝以学,何以知之!后教于翰林问于老吏,其时费焉!官吏不通于政,不明下情,势无常而计无所出,则民受其困。今天子置太学以待诸进士,以良臣干吏为师,使之德才兼备,乃天下百姓之幸甚!
    圣人之教,德也!诸子扪心自问,只习四书五经者,有一县之才乎?”
    丁举子念完,众人一下子就沉默了下来。他们都是没有登科的举子,自然没有做官的经验,而明刊中说的却是为官后所需的具备的知识。一直来,读书人都认为,天子取士重德,底下的具体事务自然有底下的人处理,他们只要将经文治好,懂得吟诗作对就有‘德才’为官了,至于其他的‘琐事’可以慢慢历练出来。现在朝廷却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人理念,使德才兼顾,既要有德也要有才。众学子自然知道何为之好,哪种才有利于民。只是陡然间将杂学置于四书五经之列,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
    明刊号外中除了有各御用文人大家写文说理,同时还有大篇幅的官场纪实,这都是历年吏部所累积的资料,讲的全是只懂经文的书呆子,在官任上做的呆事、错事、糊涂事、不仅令人发笑,也令人发省!
    众学子将明刊看完,再也没有先时的热血沸腾了。因为他们无法反驳,事实胜于雄辩。谁能说那些可笑的官员四书五经不熟,诗文不佳。首善书院的举子们受早期东林人的影响,都是一群有雄心,有壮志,想入朝为官干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当他们发现自己所争的不过是抱缺守旧,集会顿时烟消云散。号外给他们的冲击很大,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好在下一次科举在三年之后,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
    学子们没有闹起来,朝廷的言官们--御史在这个月的明刊出来后也集体失声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他们也是从进士过来的,里边的情形自然清楚,不需要讲什么。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朝廷在当月的明刊(非号外)上发布了皇上跟首辅成基命的一段对话,其中就有关于近期忠良阁的事情。皇上的意思很明显,为国捐躯的进英烈祠,贪污者入墨吏堂,卖国误国者进良知社,而在职兢兢业业办差的官员就可入忠良阁。
    这个消息一传出,百官的心思顿时开动起来,如果能入忠良阁,受春秋祭祀,那就是名流千古。为臣者不就希望如此吗?!历来朝中就有不少大臣为了博取名声,不惜夸大言词跟皇上唱对台。如今他们不得不三思而行,要是把皇上惹不高兴,那些喜好名声的大臣损失可就更大了,是以朝中大臣以祖制为由上奏折的人没有几个。
    在朝廷诸多的动作下,杂学科、太学的改制十分顺利的进行。在家休养的大学士韩鑛被启用为太学院的副使,只等三年后进士们入学,便走马上任。
    京中在八九月份发生了许多事情,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北方的大草原。在大同六十里外的察哈尔部落正在筹备额哲汗的继位大典,作为黄金家族的直系继承人,额哲汗的归国已轰动了草原。宋献策按照皇上的旨意,请苏泰福晋广发帖子到漠南的各蒙古部落,让各部落首领到察哈尔观礼。
    距大同最近的朵颜部跟喀喇沁部最先到达,而远在黄河以北的鄂尔多斯的大汗额仁沁济农也在大典前赶到。察哈尔部落现在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但察哈尔部的汗王仍旧是蒙古部落名义上的共主,额哲汗继位他们不能不来献礼。大明方面除了宋献策,大同的守军也由徐子文带队来道贺。不过内喀尔喀,科尔沁接到使者的诏书后,并没有派人前来。苏泰福晋跟几个首领台吉商量后,典礼照原商定好的日子举行。
    宋献策跟徐子文对此却是会心一笑,这本就是在预料中的事情!只要等额哲汗的典礼完成,他们就立刻以喀尔喀、科尔沁两部落不臣的罪名进行讨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