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郭沫若 下
    郭沫若着作集锦1、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天上的街市》等等;
    2、诗歌代表作品
    1、天狗2、笔立山头展望3、凤凰涅盘4、战声5、罪恶的金字塔6、天上的街市7、骆驼8、晨安9、夜步十里松原10、黄浦江口11、血肉的长城12、太阳礼赞13、春莺曲14、莺之歌15、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6、我是个偶像崇拜者17、诗的宣言18、炉中煤19、霁月20、郊原的青草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嫈》《高渐离》;
    4、回忆录
    《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着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7、翻译书目
    《茵梦湖》()德国施笃谟着、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德国歌德着、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着,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着,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着,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着,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美国辛克莱着,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着,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着,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着,1947年,群益
    8、着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
    《黄浦江口》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集)1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郭沫若全集》四川人民1982一1987
    [编辑本段]
    郭沫若书法成就
    行草见长韵味无穷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10年以后,他的着名诗集《女神》等作品集问世,使其书体在更广泛的读者面前显露风采。上世纪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他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一幅1.42米×3.57米的宣纸上,郭沫若用苍劲有力的行书,书写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市场拍卖时底价为10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319万元的价格改写了郭沫若书法作品成交记录,同时也刷新了近现代书法单件作品的成交记录。值得一提的是,乐山日报和乐山晚报的报头字体,也是集郭沫若手书作品而成。
    若以书法家视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郭沫若可归入学者型或“文化人”类型的书家。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关于书法的学习,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说:“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从他的自叙可以看出他早年师颜鲁公的用功刻苦。从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见颜鲁公的精神,比如线条的朴茂、敦厚;结体的宽博。郭沫若行草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意”的挥洒和“韵”的和谐。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拥有了人格的浪漫与文化思想的深刻,转换成书法作品时,即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学、人格上的浪漫与文化上的“狂飙”来视其书法创作,应该是耐人寻味的。沈尹默有诗评曰:“郭公余事书千纸,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元是解书人。”
    关于郭沫若书法作品的系列出版物
    主要有郭平英主编《二十世纪书法经典·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郭沫若书法集》(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两种,印制精美,信息量大,极富欣赏价值和长久保存价值。如果说这些出版物的不足,则是因循惯例,仅在作品旁简单标注题名、尺寸、年代等,高雅有余,普及不足,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不能够从中了解书法家其人及其作品的价值。赵笑洁、东野长河着《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艺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恰恰弥补了上述不足。
    《中国书法家全集·郭沫若卷》融郭沫若书法作品、传记、印章、论艺言论以及作品赏析于一书,使读者既能够欣赏到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又能够了解郭沫若的人生(包括艺术)道路、书法理论,还可以帮助读者欣赏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实为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全书五章:第一章,生平概述;第二章,书法艺术历程;第三章,兰亭论辩;第四章,“郭体”解析;第五章,论艺摘录。附录包括常用印章、年表、主要传世作品、主要参考书目、释文等五个部分。该书收录郭沫若书法作品90余件,附录中的“释文”部分,分别将这些作品的文字逐一录出,以便读者对照、欣赏。
    “生平概述”简要叙述郭沫若的人生道路和学术生涯;“兰亭论辩”介绍论辩的由来和意义;“书法艺术历程”、“‘郭体’解析”两章,是书中文字叙述的重点,此前这样的系统论述并不多见。
    郭沫若并非专门的书法家,但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却有目共睹。“书法艺术历程”一章,探索郭沫若70余年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少年时代:心仪“苏(东坡)体”,又受民国书法主流———碑帖结合的影响。东渡日本:探奥甲骨,研究早期造型符号,而且用毛笔撰写,虽非书法作品,字里行间的金石气已油然而生。对于晋(二王)、唐(孙过庭《书谱》)以及明中后期一些书法的追溯,明显看出他消化与吸收传统法帖的种种痕迹。为抗战而书,使郭沫若的书法作品幅式走向大众化。字型结体、笔法起运、章法行气等,都有了新的面目。格调刚柔并举,或含蓄温和,或疾厉昂扬,成为郭沫若书法走向成熟的前奏。书写新中华,“郭体”形成。20世纪60年代,是郭沫若书法成熟、风格更趋强烈、创作更为旺盛的时期。他的书法风貌精气饱满,形式与内容又有新的开拓。风格的独创性,由早期的碑学功底,到融汇碑帖的广泛吸收,到晚年的风貌独立,最终走向成熟,显出**洋溢、涤满乾坤的浪漫风采,形成风靡神州的“郭体”书法,成为20世纪学者型书法家的一个典范。
    结合郭沫若书法作品进行解析,是这本书不同于一般书法集的一个特点。“郭体”解析一章,从“当于目而有据”的点画出发,综合作品的特征,了解其思想境界、人格品性,了解其心理,了解其时代精神,从而对“郭体”作出品评:浪漫风格――豪放明快、不拘绳墨;笔法特征———巧于变化、深厚凝重;结体———风神洒落、平中寓奇,章法———匠心独具,运用玄妙;草书———舞墨见豪情。归纳郭沫若书法“巧于变化、深厚凝重的笔法特征”为:逆入平出,回锋转向;内擫外拓结合;藏露互用,方圆并施。归纳郭沫若书法“风神洒落、平中寓奇的结体”为奇正相生、疏密得当、虚实变化、开合伸缩、俯仰有姿、避让妥帖等六点。这对于读者理解、认识郭沫若书法风格,颇有帮助。
    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文字表达既要科学严谨又要通俗易懂,二是文字叙述与书法作品的穿插要配合得当。此外,书法作品编号与其他插图编号应当区分开,有所脱漏的书法作品“释文”应当补入。
    [编辑本段]
    郭沫若轶事
    1、巧对嵌字联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陈铭枢将军,字真如。他是当时着名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弟子,对佛学颇有研究。
    1938年在武汉时,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有一天,他和李济深、黄琪翔、余心清一齐造访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与正在磨墨写字的郭沫若谈笑。陈铭枢说:“听说沫若兄善对嵌字联,今天要劳驾你了,有人用梵文两句将我的字‘真如’嵌了含真字的上联,尚无下联,请你也用梵文对如字的下联吧。”郭沫若笑着说:“你是故意来找麻烦的,梵文我已多年未涉猎,手边又无书可参考,怎么对呢?”李、黄、余见有此雅事,就叫陈赶快把上联念出来,都说沫若兄一定能对好。陈于是念出上联“真有人古,谁为真宰”,嵌了两个真字。郭沫若偏着头想了一会儿,对曰:“如是我佛,此即如来”,也嵌了两个如字,自然浑成,珠联璧合。大家一齐鼓掌叫好。又要求写成条幅,郭亦不推辞,一挥而就。
    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郭沫若曾生过一场病。陈铭枢来看望他,跟郭沫若谈论起桂百炼充满佛教哲理的辞世诗,趁机又要求郭将他的字再嵌一联。郭沫若思索片刻,挥笔写下了“真理唯马克思主义,如来是桂百炼先生”。以鹤顶格嵌了真如二字,上联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坚定信仰,下联以哀悼桂百炼先生,虽然明白如话,却是工整贴切。
    2、萧三郭沫若合作联珠对
    1961年3月,诗人萧三到海南岛儋县参观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当时这两个单位正值初创时期,条件很差。师生们一面开荒建房,一面上课学习。萧三为师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提笔撰一句云:生产产诗歌,诗歌歌生产,热带作物区里作诗,诗情最热;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萧三将下联空着,并题附言:“希望有后来高明者对下联。”事有凑巧,时隔三天,郭沫若也来这里参观,看了上联,便信手为之续出下联:劳动动教研,教研研劳动,红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红。
    3、妙解怪字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位日本学者来中国登泰山,沿途的风景令他们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穿红门,过万仙楼,北行一段,自然风光绝佳,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镌刻有“丿虫二”两字,引起日本学者的很大兴趣,他们向陪同的中国学者询问,这两个古怪的字意思是什么?还真把在场的人都难住了。
    游山归来,日本学者仍追问“丿虫二”的读法和意思。于是,我国学者们便翻书查卷,多方请教专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满意结果。后有人带着临写的这两个字找到中国科学院,请教郭沫若。郭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提笔在“丿虫二”两个字外边各加两笔,“丿虫二”变成了“风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4、改诗救少女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后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了。郭老耐心开导她,对她说:“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批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头,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这位长者一定是位有学问的首长。他把自己的心事都倾吐出来。郭老听了,挥笔写一联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署“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李真真仔细,好像见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军的壮烈场面;又好像看见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一幕;还想到蒲松龄落第后意志不消沉而发奋创作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这副对联不正是“事事难成事事成”的最好注脚吗?姑娘请郭老为这副对联签上名。待郭老写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几个字后,姑娘才惊喜地知道眼前这位首长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李真真还大着胆子写了一首诗作谢郭老云: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5、湛江题诗“一寸河山一寸金”
    1961年,郭沫若到湛江题诗“一寸河山一寸金”;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始建于1925年,原为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1959年重修,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立碑一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1964年2月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来湛,为桥题诗:“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组义军,黄略麻章皆创敌,寸金桥头自由云”。郭沫若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诗句。
    1986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桥,桥宽扩至22米、伸长24米,为水泥钢筋结构。桥两头分别竖碑一方,碑上分别记载董必武“寸金桥”手迹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诗句手迹,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
    郭沫若故居和纪念馆
    1、故居
    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四川乐山市东35公里沙湾场正街。坐北向南,背负绥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对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进中式木结构小四合院和一个小后花园。第一院的左测房间,是郭沫若诞生处。中院右侧房间是郭沫若“结婚受难”时的新房;后院紧连小花园,有一间面对绥山的厅房,即为郭沫若四岁半启蒙受教的“绥山馆”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荣天岗扫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诗,即作于此。旧居近年经维修恢复原貌,于1981年11月16日郭沫若诞辰九十周年时公开展出。
    沙湾是郭沫若的诞生地,“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横贯光洁度湾城区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东的四进穿斗木结构平房,前傍沫水,后依绥山。郭沫若故居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后经逐步扩建,至郭沫若父亲郭朝沛经营家业时,达到目前规模,共有大小房间36间。今天,它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郭沫若早年的诗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
    郭沫若故居博物馆位于旧居墙后,占地3.35亩,为一楼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筑,馆内亭台相接,环廊相连,竹木森森,池水涟涟,奇花异草,幽香阵阵。博物馆陈列大厅内,郭沫若的着作、文物和生平事迹资料及照片,依序展示在游人面前。
    2、郭沫若纪念馆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岸,占地7000平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1892~1978年)自1963年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居至此,在这里度过了一生的最后15年。纪念馆大门上方悬挂着邓颖超题写的“郭沫若故居”金字匾额。院中最为抢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与牡丹。
    入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及后排东房为生平陈列室,展示这位诗人、学者兼战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就和为和平运动所作的贡献。
    前排正房分别是客厅、办公室、卧室,穿过小月季园,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它们都依旧保持着郭沫若在世时的状况。纪念馆现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着译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书籍,特别是一批有关《管子》研究的线装书很有价值。
    [编辑本段]
    郭沫若广场
    郭沫若广场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面积很大。
    广场北面矗立着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大师的铜像,铜像西面是现代艺术中心。从郭沫若铜像往北面是一教,这是科大最古老的教学楼,也是物理实验的地点,所有科大人都在这里进行物理学实验。
    东面是刻有“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校风纪念碑,东西面是枇杷林掩映中的钱临照铜像,此像立于2000年4月,借以深切缅怀原我校教授、副校长、中科院资深院士钱临照先生。沿广场东侧的道路向南,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上报告厅。
    郭沫若广场中心是一个喷泉广场,西面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科大东区图书馆就在广场前方。
    [编辑本段]
    名篇欣赏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峨眉山上的白雪
    峨眉山上的雪,
    怕已蒙上了那最高的山巅?
    那横在山腰的宿雾,
    怕还是和从前一样的蜿蜒?
    我最爱的是在月光之下,
    那巍峨的山岳好象要成紫烟;
    还有那一望迷离的银霭,
    笼罩着我那寂寞的家园。
    啊,那便是我的故乡,
    我别后已经十有五年。
    那山下的大渡河的流水,
    是滔滔不尽的诗篇。
    大渡河的流水浩浩荡荡,
    皓皓的月轮从那岸升上。
    东岸是一带常绿的浅山,
    没有西岸的峨眉那样雄壮。
    那渺茫的大渡河的河岸,
    也是我少年时爱游的地方;
    我站在月光下的乱石之中,
    要感受一片伟大的苍凉。
    啊,那便是我的故乡,
    我别后已经十有五年。
    在今晚的月光之下,
    峨眉想已化成紫烟。
    七律·悼周恩来
    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隐翳五洲哀。
    奔腾泪浪滔滔涌,吊唁人涛滚滚来。
    盛德在民长不没,丰功垂世久弥恢。
    忠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
    1976年5月12日(不巧,文革结束前夕)
    四海《通知》遍,
    文革卷风云。
    阶级斗争纲举,
    打倒刘和林。
    十载春风化雨,
    喜见山花烂漫。
    莺梭织锦勤,
    茁茁新苗壮,
    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
    奋螳臂,
    邓小平,
    妄图倒退,
    奈“翻案不得人心”;
    “三项为纲”批透,
    复辟罪行怒讨,
    动地走雷霆,
    主席挥巨手,
    团结大进军!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21日(文革刚结束)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