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节:他的诗作都是情诗吗?(3)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诗中只有短短一问一答,却已把人与佛的差别道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是人,还是佛,仅在一念之间。
    看破,人就是佛。执著,佛便是人。
    我偶尔会想,当仓央嘉措写下这两句短短的话语时,他的内心可曾涌动?他的脑海会不会闪过一丝杂念?他的身世,他的处境,他的困惑,都逼迫着他在不断思考,就像一缕剪不断的麻线,紧紧压迫着他,让他无法呼吸。
    周围的人,都视他为活佛,仰望他,敬重他。望着无数敬仰的目光,他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埋葬,不敢说,也不能说。
    我们无法揣测的是,当他的笔尖落在纸上时,佛,究竟是令他困惑的究极所在,还是他赖以逃避的避风港?
    唯一让人庆幸的是,他并非一心逃避红尘的人。
    在佛陀的世界里,不感受红尘,又怎能看破红尘;在佛陀的心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作为佛陀的代言人,他明白,一心只想逃避红尘的人,虽然念诵着佛经,寻找的却不是快乐自在之道,而是逃避厌世的方法。
    不过,即使仓央嘉措如此虔诚,如此恪守职责,人们却依然对他的“情圣”身份更加关注,更多的人,更愿意寻找他偶尔散落在民间的“情歌诗集”。这究竟是佛的悲哀,还是世人的沦落?
    或许,在人间,爱神,永远都比佛陀更加有魅力,爱情的力量,永远都比和尚的修行更加鼓动人心。你不得不承认,爱,是一种来自人心,最原始,最有威力的能量,无论在世俗的平原,或是在神圣的雪域高原。
    不过,即使人们向往爱情,希望看到仓央嘉措描写的爱情诗歌,我也不得不为此解释一番。毕竟,“佛陀”和“爱情”,从来就只是被人们附会到了一起,远离那些美好的愿望,它们从来,就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仓央嘉措情歌”的原文题目是《仓央嘉措古鲁》。而在西藏,“古鲁”指的是“道歌”,而“杂鲁”指的才是“情歌”,后人以讹传讹,还是喜闻乐见地把这本诗歌集认为是情歌集。
    然而,令人惊喜的是,我们依然在这本诗集中发现了某些与“情”有关的蛛丝马迹。
    以曾缄先生翻译的仓央嘉措诗歌为例子,我们发现,仓央嘉措的确有一些诗歌,是以情歌的词句形式存在的。
    曾缄先生曾译过仓央嘉措如下的一首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