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之首次下野,在于1927年。当时蒋手握军权,借中山舰事件分共,并进而逼退汪精卫,其后宁汉分裂,蒋以军权而干政,风头一时无两。
成之也速,去之也疾。蒋介石藉此年“四一二”政变以血流成河的屠杀,奠定其党内基础,一个星期后他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原以为会应者如云,但却激起党内群起而攻之,皆以蒋以军干政为谬误。舆论汹涌之下,蒋不得已以退为进,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通电“下野”,文告洋洋千余言,一面表露其北伐和
“清党”之“大功”,一面把武汉政权与之对立之责任推在中国共产党和鲍罗廷身上。文告最后说:“中正复有何求,今既疚戾于一身,即应自劾而归去,解除职权,以谢天下。”因文告预先拟就,所署日期是8月8日。
但宣称隐居奉化的蒋介石依旧牢牢掌握住南京防务,乃至于党政的决策权。因此在一派轻松之下,蒋介石于1927年9月28日与新结交的宋美龄偕游日本,拜会宋美龄的母亲,达成两家联姻的共识。颇有衣锦还乡之意的蒋在日本送字于他效力的日本联队师长“不负师教”四字,并与日本政界人士广泛接触,尤其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进行长时间“恳谈”,取得“谅解”。更重要的是,蒋得到宋家老太太的同意,将迎娶宋美龄。更通过一系列会见日本政商的活动,商借到日方巨款可供蒋介石活动。年底蒋在上海举行盛大婚礼,未来之四大家族初具雏形。
蒋甫下野,武汉方面已无“东征”之名,而权力分配成为当务之急。“下野”文告电达武汉后,汪精卫于8月15日有十万火急电,由九江拍至南京,请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速到九江会议。随后则是一系列的妥协、斗争,再妥协的权力游戏。8月22日,李宗仁等代表南京方面与武汉方面的汪精卫、谭延、孙科等在九江庐山会议,双方取得妥协,缓住了唐生智的“东征军”。李宗仁回到南京后,与何应钦、白崇禧等于8月26日至30日的五天时间内,在龙潭全歼孙传芳渡江的11个师,扭转了危局。9月间,宁汉沪三方代表在南京开会,联合组成了一个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改组了南京“国民政府”。接着,桂系又联合西山会议派迫汪精卫“下野”。10月,李宗仁挥师西进,将唐生智部击溃,唐部10多万军队尽为桂系收编。
1927年年底,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筹办婚礼,顺便联络江浙财团以取得支持。此际失意于新政权的汪精卫亦回到上海,两人暗通款曲,互相支持,相约复职。12月3日,蒋介石表态支持汪精卫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汪精卫则力推蒋介石复职。北方的冯玉祥和阎锡山想对张作霖作战,也主张蒋复职。何应钦则要蒋出来“主持军事”。
如此态势下,蒋之复出众望所归。国民党中央预备会议顺利通过了蒋介石复职的议题,并决定由蒋来负责筹备二届四中全会,南京的“特别委员会”当即解体,胡汉民、孙科等一班人被迫“出洋”。未料一周之后的 12月11日,中共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桂系借机攻击汪精卫等对广州起义负有责任,蒋介石鉴于复职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参与劾汪。汪精卫也被逐“出洋”。蒋介石则于1928年1月4日从上海抵达南京“主持大计”,9日正式通电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接着又担任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拥有实权的职务。
蒋第一次下野之时,其任职仅限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及至复出,则不仅官复原职,并更上层楼,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一职,并将政权亦一并掌握在手,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