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事不过三,再退几无立足之地
    1949年初,东北、华北全境解放,华中、华东的长江以北地区均为解放军占领,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介石面临内外相逼的局面。
    早在1948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有前途的其他国民党领袖人物上台执政。“欲实现国共和议,非蒋介石去职不可”的舆论声音成为美国媒体的主流。
    蒋于此际派夫人宋美龄飞往美国访晤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支持”。但杜鲁门对蒋失望至极,并未施以援手。此年12月24日,拥兵50万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在武汉通电提出“国共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和蒋介石“下野”等要求;紧接着李宗仁与甘乃光等又提出五项和议主张:1.蒋介石下野;2.释放政治犯;3.言论集会自由;4.两军各后撤30里;5.划上海为特别市,作为和谈地点。接着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相继通电主和,并要蒋介石下野。除夕日,蒋介石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征询意见,除谷正纲等少数几人外,其余一致认为蒋是和谈的主要障碍,应当去职。
    1949年1月1日,蒋发表《元旦文告》,说“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公意是从”。但蒋仍心有不甘,在发表文告一周后,蒋介石嘱外交部长吴铁城以《和谈决议》通知美、英、苏、法四国驻华大使,请其协助完成和谈,均遭拒绝。内外交迫,众叛亲离至此,蒋介石无奈下野。并以此为由试图拖延时日。蒋经国在他写的回忆录《风雨中的宁静》一书中说:“父亲引退,离开南京,临行时候,曾到紫金山国父陵寝谒别。当天晚上到达杭州,就住在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那时父亲的心情当然显得十分沉重。”
    蒋引退下野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此为其下野时间最长一次,但亦为最名不符实之一次。李宗仁总统只不过虚有其名,蒋介石暗中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掌控全局,指挥部队战斗。蒋介石终不改其强人本色,他一面令军、政、特头目“作战到底”,一面与宋子文等密谋。
    1949年4月,国共举行了北平和谈,但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国民党无法接受,谈判宣告破裂。蒋再度公开出面,召集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到杭州商讨“最后一战的全面作战计划”。未及全面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举过江,翌日即占领了南京。李宗仁在败退之后,寓居美国,并一直不辞虚有其名之“总统”职位,令在台主政的蒋颇为尴尬。但蒋以责任在肩为由,其后悍然复职,他于1950年3月向党、政、军干部昭告“反共复国”的精神,并以此赋予自己“复职”的光明正大之义:“我每一次复职时所预定的目标,亦无不按照计划完成。我在第一次复职以后,不到八个月的工夫,北伐即告成功。第二次复职以后,虽然经过十四年的长期奋斗,但终于促使日本投降。现在是第三次复职了,这一次复职以后,我们革命的目标,是恢复中华民国,消灭共产国际。..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完成我第三次复职的使命。”
    八个月,十四年,..在蒋介石自己的讲述中,其第三次复职之奋斗时限最初为三年,后来又更改为十年,迄至其逝日,这一目标仍遥不可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