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市委书记马玉新,是一个引起了高层关注的人物。
别说他的来历怎么样,单说他的才能,就让好多人为之倾倒。他成了党内比较有名的一个理论家。新千年到来之前的这一年,他被上级选中,派往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高官培训。
建政之始,即相当重视干部的培训,中国官员的海外留学地点,随着国情的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批干部出国培训,是前往苏联,从工业技术到国家治理模式进行学习。一度是苏联老大哥弹诚学徒。
改革开放之后,干部出国培训,随着邓-小平的复出而被解冻。六七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交恶以及中美建交,欧美取代苏联,成为中国官员海外培训的首选地。哈佛大学等国际名校,为中国举办的高官培训课程,掀起海外培训热潮。
提到国内高官到海外培训的热门地点,许多人当然会首先想到的是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其实,以经济发达、政府高效、环境优美而著称的新加坡,才是近年来国内官员海外培训的首选地。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MPAM项目,以及南洋理工大学的市长班课程,最为引人关注。
其课程质量高、培训周期长、教学管理严、主打公共管理,是这两个专为国内官员量身定制的、中文授课培训项目的共同特征。
新加坡只是一个相当于北京市总面积二十分之—的花园小国,也可以说是大一点的弹丸之地。可是他们是华人社会,管理最为成功的地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新加坡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北大与清华,这两所世界级名校,正是中国高官在新加坡培训的主要基地。
早在1992年,中新两国政府,就中国官员来南洋理工大学参加短期培训,学习新加坡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经验达成了协议。不久两国正式签署《关于中国中、高级官员赴新加坡学习培训项目的框架协议》,中国官员赴新培训项目,真正形成规模,并成为了常态。
1998年,南大为中国官员培训的旗帜性项目是市长班。
所谓市长班,其实是南大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与公共管理硕士课程的统称,这两个课程都是南大专门为中国官员,量身定制的为期一年的培训项目。因为很多参加过该课程的中国官员,在回国后不久都晋升为市长,故有市长班的美誉。
1999年初,马书记参加了南大第二届公共管理硕士课程项目的开学典礼。成了40个厅局级干部学员中的一名高级学员。
他们学到的不仅是新加坡是怎样的,还有为什么是这样的理论。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还在每一次参访和讲座之中,甚至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每天上午,马书记他们要听三个半小时的公共财政与预算课,该课主要讲解政府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教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理论框架的讲解,还会对比分析新加坡与中国的案例,比如讨论从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看中国医改的利弊;两国城市道路与花园建设对比;历史古迹保护与利用等等。
上午的大课结束之后,学员们来到食堂就餐,马书记的身边到处都是,夹杂着说普通话、闽南语、粤语、英语、印度语、马来语的同学。午饭过后,他们或被安排去参观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或去看码头管理,或者观看政府办公与紧急事故处理。
建屋发展局的官员们,会和中国官员们深入探讨,新加坡是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的。马书记和他的同学们每当出去参观学习回来之后,都要结合中国的情况,写一篇学习心得,这也是学校布置的作业。
每年有上万名大陆党政官员,在组织部门的安排下,被派往发达国家求学。这一培训从填写那张表格开始,到学成归来的成效评估,再与人事安排对接,已然形成了精细化的作流程。
在多年构筑起来的立体化出国培训网络里,最高级的项目,由中组部核准把控,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辖的国家外国专家局协助实施。从中央到地方,从省里至县级政府,都有自己的干部出国培训项目。培训费由国家财政,或与地方财政分担。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能够参与其中任何一个项目,都意味着更多机会的擢升,而参与项目的级别与擢升的级别,息息相关。
能够得到出国培训学习,当然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可是新加坡对社会的管理,比国内还要严格,那种花天酒地根本不可能了。特别是身体上的寂寞,除了打手铳以外,已别无他法。
到了那里一个月以后,他们度日如年,却只能一小时一小时地挨,一日一日地盼,一月一月地熬。马书记终于熬到了1999年的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