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6节
    孙馆在赵国过得很不如意, 他人生最失意的日子,莫过于现在了。
    明明他和赵朔都是殷王室派来的使臣,可是赵王室和赵国贵族,无一人将他放在眼里。起初还有人恭维他的文章, 也有人与他以文会友, 但是渐渐地, 无人再理会他。
    他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昨天还是众星捧月的帝天子使臣, 今日就成了无人问津的路边寒士。他以为自己能在赵国大展拳脚, 如今却寸步难行。
    孙馆默默观察赵朔那边的情况, 他惊讶地发现,一开始低调行事的赵朔, 现在已经成了左右邯郸贵族的重要人物,甚至连赵太子都与赵朔形影不离。
    孙馆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 短短两个月, 事情为何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不是说赵国崇文吗,就算没有使臣的身份,他作为殷国有名的才子, 无论相貌还是才气,都足以做赵国上宾。为何他们突然不搭理他了?
    孙馆思来想去,只能将原因往赵朔身上想。
    孙馆越想越闷气,既无奈又生气, 想给赵姝写信问一问,为何不提醒他,她的兄长如此记仇。
    孙馆认定,是因为自己与赵朔同行共赴赵国的路上,在赵朔面前表现得太过傲气,到达邯郸后,又主动提出兵分两路,各自为营,所以才得罪了赵朔。
    孙馆提笔又落下,最终还是没有写信给赵姝。
    写给了赵姝,就要写给孙鼎,也就意味着要写给孙家其他人。太麻烦了。
    孙馆在赵国过得实在太郁闷,无处发泄,将原本买给赵姝的金簪子换成了骨簪,特意到赵朔面前同他道:“比起金簪子,还是骨簪更适合姝儿,你说呢?”
    赵朔完全不接他的话茬:“是。”
    孙馆一拳打在棉花上,更加气闷,在屋里关了好几天没出门。他消失了好几天,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一句多余的话都没问,仿佛他从未消失过,有没有他都一样。
    孙馆不再挣扎,主动辞行,要求回帝台,临走前将骨簪又换成金簪,赵朔为他饯行:“一路好走。”
    寻常一句话,听得孙馆后背发寒,当即要求姬阿黄派人护送他回去。
    姬阿黄没搭理。
    孙馆联想到赵朔这些日子的动作,自己吓自己,掏出金簪子别在头发上,同赵朔道:“待我回到帝台,它便不是一支普通的金簪,而是一支满载思念之心和沿途秀丽风光的金簪,我要将它送给姝儿。”
    赵朔:“姝儿定会喜欢。”
    孙馆这才松口气,一路纵马狂奔,不敢停留,生怕身后会有恶鬼追上来。
    姬阿黄见孙馆离去,嫌弃之余又有些羡慕。他也想回帝台。
    带了兵不打仗,没意思。
    因为孙馆离开,姬阿黄主动问赵朔:“是否要再派一人前来帮衬。”
    赵朔:“我一人足矣,无需废物帮衬。”
    他话说得直白,姬阿黄噎了下,不好再继续往下说。
    赵国形势,全托这个赵朔。在赵朔来之前,他就快被赵国贵族给吞了,赵朔一来,成功搅乱邯郸这摊水,大家乱起来,也就没有心思来烦他了。
    姬阿黄只想早点回帝台:“还要多久?”
    赵朔:“五日后成事。”
    姬阿黄惊讶:“这么快?”他还以为要拖到年后。
    姬阿黄为孙馆惋惜,多等五日,邯郸的功劳就有他的份。
    赵朔淡淡道:“已经很慢了,若不是有人碍手碍脚,原该半月前就已成事。”
    姬阿黄打量赵朔。帝台派两个人来,他最先看好的不是赵朔,而是孙馆。孙馆是殷都才子,他听过他的才名,出身殷贵,自然更合他的心意。而这个赵朔,此前又名夏朔,取信王太后,曾得罪邯郸无数贵族,而这次换王,赵国王太后是使不上劲的,要让赵太子上位,就得策反支持赵王的邯郸贵族。
    姬阿黄得知赵朔的过往后,曾暗自抱怨过太子,赵朔谋划的上奏书虽然对殷王室有功,但这个时候最不该来赵国的,便是这个赵朔。赵朔来邯郸换王,不但要讨好他的敌人,而且要与曾经宠信他的王太后对立,这不是来找死吗?
    结果,他看好的孙馆没有派上用场,四面树敌的赵朔却成了邯郸城里的风云人物。
    姬阿黄看着眼前不苟言笑的男人,再次感慨太子会挑人。一个敢用,一个敢做,换做是他,绝对不会冒险让赵朔担此重任。
    姬阿黄对这种剑走偏锋的谋士很是崇拜,虽然赵朔说话不太客气,但他还是想要向他表达自己的好意:“有人送了我几个美貌多情的赵女,分你两个?”
    “不用。”
    姬阿黄再接再厉:“俊秀的少年要吗?”
    赵朔:“不要。”
    姬阿黄觉得没劲,还想做说些什么,已有赵人来请赵朔。姬阿黄一听是太子田墨有请,不敢耽误赵朔的事,悄悄派快马送他前去。赵朔去了半个时辰,而后归来。
    姬阿黄追问:“田墨说什么了?”
    赵朔:“他改变主意了——”
    姬阿黄没听完立马骂:“田墨这个小孬种!他不想当王了?”
    赵朔睨他一眼:“三王子莫要心急,听臣把话说完,太子墨改变主意,不是不想当王,他要赵王室的人毫发无损,一个不落,全都跪在他面前。”
    姬阿黄虚惊一场,道:“都行。”想了想,不对劲:“赵王的命,他也要保住?”
    赵朔:“是。”
    姬阿黄:“想不到他还是个心软之人。”
    赵朔哂笑:“太子墨,可不是个心软之人。”
    姬阿黄:“此话何解?”
    赵朔:“几日后,三王子自会知晓。”
    姬阿黄不满地看看赵朔:“你就不能现在告诉我?”
    赵朔笑着走开,回到居所,写下最后一封禀信。这次的禀信,一改之前只谈赵国局势的风格,信中提到赵国局势,只有简短六个字“见信时,事已成”,其余写的都是赵国街市吃食风景,洋洋洒洒写了十卷羊皮,不像禀事,倒像娓娓与人说赵国故事。
    几日后,姬阿黄终于明白当日赵朔说的太子墨并非心软之人是何意。
    邯郸大乱,赵王宫易主,年少的赵太子成了赵国的新主人。新的赵王登位第一天,斩杀贵族二百六十八个,赵国六姓被杀得只剩两姓。
    王宫,玄衣加身的赵王田墨坐于王座之上,虚弱惨白的脸怏怏透着病气,他手里有气无力握着匕首,匕首往下滴血,赵朔立在他身后。
    王座之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赵王室的人跪在地上,一边是老赵王宠幸过的后宫夫人们,另一边是田氏宗族。在他们的后方,有一个铁笼子,里面装了个人,像狗一样被套了链子。
    赵朔面无表情扫视眼前的一切,仿佛这一切并非因他而起。
    孱弱的少年猛地嗅了嗅空气里的血腥气,发出满足的声音:“真好闻。”
    赵朔用袖掩住鼻:“快些。”
    “知道了。”
    顷刻,王座上的少年摇摇晃晃往下而去,指了地上跪的后宫夫人们。
    “寡人记得你,你曾和寡人的母后吵过嘴。”
    “还有你,你在花园里跳舞勾引王父,让寡人的母后彻夜难眠。”
    “对了,你也是,你也曾让寡人的母后不高兴。”
    少年发出狰狞的笑声,一刀一个,干净利落:“让母后不高兴的人,都该死。”
    玄衣被血沾湿,少年没有停下,踩进血泊里,身后全是倒下的尸体。后宫的女人杀光了,接下来就该到田氏宗族了。
    “母后那么痛苦,你们为何对她置之不理?”
    “她求过你们,希望你们能劝阻王父,可你们什么都没做。”
    “母后做了十几年的赵王后,你们从不夸她,你们只会嫌她不够卑微,不能讨好王父。”
    少年举起匕首,匕首已磨出缺口:“你们也去死吧。”
    被捆起来的田氏宗族们毫无任何反击之力,他们甚至无法发出凄惨的叫声,因为他们被马粪堵住了嘴,只能眼睁睁看着少年的匕首落下来。
    漫长的杀戮之后,少年发出喘息声:“好累啊,杀人真累。”
    赵朔在他身后问:“好了吗?”
    “再等等,寡人还要和王父说说话。”
    他看向最前方的铁笼,“王父,你有话要对寡人说吗?”
    铁笼里的老赵王神情痛苦,发出呜呜的声音。
    少年笑着走过去:“差点忘了,王父没了舌头,就算想和墨儿说话,也有心无力。”
    他蹲在铁笼外,像看狗一样看着里面的老赵王:“王父,你是在哭吗?”
    老赵王无法说话,只能流泪。
    田墨笑着笑着咳起来,围着铁笼转了又转,忽然拣起铁笼边的肉骨头丢进去,玩够了,才命人将笼子抬下去。
    “真的不杀他吗?”赵朔问。
    田墨:“当然不杀,他可是寡人的亲生父亲,寡人怎能杀自己的父亲,寡人要留着王父的命,日日与他共叙父子情。”
    赵朔没再废话,拿出文书让他盖王印。
    文书所言,赵国十二座城池,献给帝天子聊表敬意。
    田墨将王印扔过去,让赵朔自己盖。赵朔盖完印,临走前提醒他:“年底集宴,臣在帝台恭候赵王驾临。”
    田墨追过去:“你要是留下,寡人可以给你二十座城池。”
    赵朔婉拒,行揖辞行。
    田墨怔怔地望着他离去,直到视野中再看不见赵朔的身影,他垂头丧气走回寝殿,换下满身是血的衣袍,唤了自己的新宠前来伺候:“方才热闹得很,可惜你不愿出去,你为何要怕赵朔?他并不可怕。”
    美艳的妇人将他抱在怀中:“他见过我,我怕他记得我,要是他抓我回去,你以后就再也见不到我。”
    田墨紧张抓住她衣袖:“他为何要抓你回去?”
    妇人笑着吻吻他苍白的面颊:“你忘啦?我从前是奴隶。”
    第86章 二更
    赵国换了新王, 殷军撤兵回帝台,新赵王向帝台献上十二座城池的事传遍各诸侯国。有人说赵国懦弱, 亦有人说赵国知恩图报,赵齐一战,殷王室保全赵国,赵国用十二座城池回报殷王室, 是感恩之举, 情理之中。
    之前因着殷军迟迟不肯从赵国境内撤兵, 各国间的赌坊为此开起赌注,赌殷王室几个月内会吞下赵国。如今殷军撤走, 赌约也就不复存在。众人的注意力, 从撤兵一事转到帝台年底集宴, 大家赌,今年有几个诸侯国君会去帝台参宴。
    诸侯集宴, 是帝天子与诸侯国的传统之宴,代表着诸侯国对帝天子的臣服, 并向帝天子献上这一年的岁贡。虽然集宴代表的臣服之心早就消失殆尽, 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每一任帝天子,每年都会设集宴,但能成功举办的次数少之又少, 除了每任帝太子登基那年,各诸侯国国君会齐齐相聚给个面子外,其他时候很少能凑齐人,这个来了那个不来。
    虽然如此, 但每年集宴,总会来一两个。就算不去集宴,岁贡还是会呈上。轮到殷王室入主帝台时,情况就更糟了。帝天子登基那年,集宴无人响应,岁贡亦无人呈上,一连三年,年年如此。直到今年,殷王室出兵助赵国击退齐军。
    帝台年底集宴一事重新摆在各诸侯国国君面前,是否前去参宴,也成了近来各国大臣争论的焦点。
    赵王肯定是会去参加集宴的,那他们去不去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