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大舅见小米的脸色一下子涨出火气,忙伸手拉住了小米。尽管这些年没有见过小米他们姊妹几个了,但是,上次进了小米他们的村子,老少爷们们的话还是让自己多少知道了一些小米的性子,小米这个时候瞅着店里的伙计把上半碗的面倒掉了,心里疼,也来了火气。要是这个时候不拦住她,一准她把这个馆子给闹了。他慌忙劝着要小米吃饭。
小米咬着嘴唇瞪着眼瞅了瞅那个店小二,又用手向大舅指了指那个桶。
小米的大舅向小米摇了摇头,叹了一声说:“唉,吃饭吧。”
“他们总是这样?”小米指着那个桶问,“这是在作孽!”
小米的大舅看了看那个桶,又看了看小米,摇了摇头,很没办法地又叹口气。
小米向前后看了看那些正在闷头吃饭的顾客,那些顾客有的人吃得满头大汗,有的嘴巴撅着嘴巴像鸡屁股似的噙着一根面条吸得叽叽溜溜地响,有的两手像蒲扇一样在面前摇来摇去地往张得像小瓢似的嘴巴上扇着风,有的两手捧着饭碗把碗里的汤喝得呼呼噜噜像老驴甩响鼻儿一样。这些人吃饭还算规矩,知道村子里的老少爷们们种粮食不容易,面前的碗里剩的只有碗底儿了。
麦子把一碗烩面吃得滴水不剩,这让旁边的张咪儿很吃惊,她瞪着两眼摸到放在桌子上的眼镜,戴上后紧盯着麦子看了老半天,说:“你真厉害,能吃这么一大碗烩面。”
麦子一抹嘴,抬头看着张咪儿一笑,说:“比家里的杂面条好吃。”
张咪儿瞅着麦子,问:“在家你也吃这么多呀?”
“在家能吃两碗呢。”麦子回答说,“不过,家里的碗没这碗大。”说着,她用两手比了一下,“家里的碗有这么大吧。”
张咪儿瞅着麦子比划着的手,家里的碗比这儿的碗也小不到哪儿去。她想不到麦子会这么能吃,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竟然一顿可以吃上自己的两顿饭。但她不会想到麦子她们在家时吃的是什么样的饭,不会想到麦子他们一家人一年吃的食油比不上他们一家三口人一个月吃的食油多。在她的意识里不存在城乡差距,村子里的百姓的生活应该跟他们一样衣食无忧,应该跟他们一样方便多彩。尽管她今天下午从小米和麦子姊妹两个的身上感受到了她们姊妹们的生活与她的想象有所差距,但是,她只认为小米她们姊妹几个是一个特殊家庭,她们姊妹几个也就只是一种特殊现象,大多数村子里的百姓的生活还是应该跟想象的一样。她又抬头瞅着麦子的脸,这么能吃的一个孩子,应该吃得白胖白胖的像个陶瓷的胖娃娃,怎么干瘦干瘦的像块儿晒干的老姜一样?要不是刚才洗了那个热水澡把她麦子洗得显得白净了,她要是往那儿一站,别人还真以为是一根半截的干树桩子在那儿杵着呢。忽地,她联想到了从电视里看到的那些非洲饥饿的孩子。
“麦子。”小米轻轻地喊了一句。
麦子马上就明白了小米的意思,马上就闭上嘴巴不说话了。她知道,大姐在家时不止一次地跟她说过,走出自己的那个家,不管家里再苦再难,都不能向别人说苦说难,因为向别人说这些都没啥用,家里的苦和难还得靠着自己这一家人挺过去,别人最多说上几句可怜的话,别的啥也帮不了。
小米的大舅在一旁瞅着麦子的饭量,心里倒没觉出什么吃惊来,相反,他的心里很酸。他很清楚麦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饭量,一年四季吃不上什么油水,他们家里的饭食就是单调的红芋,红芋汤,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几代人的口头语了。自己还清楚地记得在离开村子之前,一天三顿饭离不开红芋,一年四季离不开红芋,吃得那个烧心,打个饱嗝就能烧着了眼眉毛。村子里的老人的粗话,整天三顿饭离不开红芋,要不是囫囵红芋就是红芋干子面,把人吃得放屁都不臭,拉出来的屎狗都不吃。靠红芋这样养起来的孩子,不光肚子里缺油水,就连筋骨肉里也缺油水呀。孩子正是长身子的时候,饭食里没有什么营养,孩子只有多吃才能应付身体成长的需要。他瞅着麦子问:“吃饱了没?”
麦子向大舅点了点头。
“要是没吃饱就跟大舅说一声,待会儿出了这家馆子大舅再给你买点儿别的吃的。”小米的大舅向麦子很和蔼地说,“跟大舅可不能作假,你就是大舅的孩子。”
“大舅,真的吃饱了,刚才还吃了两个茶鸡蛋呢。”麦子向大舅笑着说。
小米的大舅向麦子点头笑着说:“吃饱了就好,吃饱了就好。”
旁边的张咪儿把剩下来的半碗面往前一推,说:“我也吃饱了,这半碗吃不下去了。”
小米和麦子都很吃惊,这么大的一个闺女家,半碗饭就吃饱了?
“都觉得撑得慌了。”张咪儿两手扳着后脑勺子伸了个懒腰说。
要是在村子里,这个饭量可不成,不能吃饭,哪儿有力气干活儿呀?小米瞅着张咪儿,心里很纳闷儿,这么老大个子的一个闺女家,咋的一碗烩面就吃不下去了?她又瞅了瞅大舅的碗,大舅碗里的面也不多了。她慌忙着低下头吃自己的烩面。
“小米,不着急,慢慢吃。”小米的大舅看了一眼小米。
小米没有抬头,只是嘴里应了一声大舅。
整个馆子里慢慢地显得客人稀落了,两个帮着操持炉子的帮手这个也轻闲了些。一个用拳头捣着后腰伸了伸身子,皱着脸向旁边的那个笑着说了一句——“这一天下来,从早上到现在,累得腰疼。”
旁边那个也给她说得腰疼了一样,也用一个拳头捣着后腰伸了一下身子,说:“忙得连饭也吃不上了。”
一个店小二一屁股坐到了一张桌子旁边的凳子上,身子要散架儿似的往下一堆,脖子向前伸着出了一口气,哪儿疼了一样喊了一声——“我的个娘呀!”
“喘口气儿吧,待会儿还一拨人呢。”那个扯甩面的师傅向馆子里说了一声。
“下一拨人少,好答对。这一阵儿忙得,跟孩子掉井里似的。”那个说累得腰疼的帮手说,“从上午十点来钟就开始忙,中间一点儿歇的空儿也没有,两个大腿根子都站得跟木棍似的没啥知觉了。”
“待会儿睡觉的时候用热水多烫会儿脚,解解乏。”另一个帮手说。
这两个人的话让小米心里一个咯噔,她不由得又看了看那两个店小二,两个店小二都跟霜打了的茄子一样皮瞪着两眼犯困一样坐在凳子上。这城里人还真有出力气的!
“柱子,昨个儿回去相亲相得咋样?”那个说累得腰疼的帮手向一个店小二喊了一声。
那个坐在小米大舅身后的店小二嘿嘿一笑,回答着说:“不咋样,这两天等媒人的话呢。”
“看你那一脸笑得跟喇叭花的样儿,准是大差不差了。”说累得腰疼的帮手瞅着那个给她喊成柱子的店小二,撇嘴笑着说,“准成了就带过来给我们看看。”
“人家要是答应了,这两天我娘就该过来告诉我了。”叫柱子的店小二抬手挠了挠头,说,“我估摸着也成,那个女的看起来挺喜庆的。”
“成了的话,也把她接过来在这个馆子里干吧,反正掌柜的说咱们几个太忙了,想再找个人呢。”说累得腰疼的帮手说。
“还不知道成不成呢。”叫柱子的店小二又是嘿嘿一笑。
“那就看你呀!在这儿干得有几年了吧,连哄女孩子都没学会?”说累得腰疼的帮手瞅着那个叫柱子的店小二,瞪着两眼说。
“在这儿干三年多了,一天到晚就是烩面,哪儿学哄女孩子呀!”叫柱子的店小二叫苦似的说,“要是让我哄咱们馆子里的碗,那倒好哄了,天天都是碗。”
小米听着他们的说话,心里慢慢地就像着起火来一样,豆子哥的亲事儿也不知道今儿猫春爹又给放到心上没。看这个叫柱子的店小二,年龄也就十八、九的样子,听他说话的这个口气,眨眼亲事儿就能定下来了,豆子哥可是二十好几岁的人了,今年这个年再一过,往三十上奔就快了。她越琢磨心里就越觉得发毛,就把碗往前一推,虽说碗里还剩着小半碗的烩面,但她再也没有心思吃了。
“吃好了?”小米的大舅见小米把碗推开了,很惊奇地看着小米。
小米能向大舅说她吃不下去了吗?不能。她向大舅点了一下头。
小米的大舅还是很怀疑,但是,又能向小米说什么呢?
几个人起身离开了这家鸡丝烩面馆子,外面的灯火仍旧在明明亮亮地照,照得整条大街白花花的让人觉得耀眼。
在一个电线杆子下,他们瞅见了两个搂抱在一起的男女。
小米拎着她们在澡堂里换下来的衣裳,跟在大舅的身旁瞅着这白花花的夜。这儿的夜,四周围都是亮光,让人觉得有点儿头晕。村子里的夜虽说很黑,虽说看不见啥子亮光,但是,村子里的夜要比这儿的夜安静,也比这儿的夜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