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城隍庙
    箫楼东风顾在线全集:全文全集城隍庙城隍庙
    顾云臻下了青霞山,浑浑噩噩,如同梦游一般,也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到家的,只记得一路上大雨如倾,眼前一片迷朦。小子看到他浑身湿漉漉的样子,想上前来服侍,他不耐烦地一脚将他踢开,扣上门,也不脱下湿衣服,便往床上一倒。
    他慢慢地将身体蜷缩成一团,只听得窗外风声一阵紧过一阵,雨点扑在窗纸上哗哗作响。窗外忽然响起顾十八带着哭腔的声音:“公子!公子!出大事了!”
    顾云臻再心痛神伤,也知道顾十八没有要紧事不会跑到内院来。他强打精神爬下床,刚打开门,顾十八便踉跄着扑进来,满面泪痕,结结巴巴道:“公子,大事不好!漕帮的船在老虎滩遇到暴风雨,翻、翻了!船上所有人,无、无一人生还……”
    顾云臻算算日子,知道与漕帮约定中的沉船就在这几日,所以并不惊讶,面无表情地转身往屋内走去,随口道:“翻了就翻了,没什么大不了。”
    顾十八泪流满面,大哭道:“可是……三哥还在船上!”
    窗外一道闪电劈过,震得顾云臻脑子一片空白,他仿佛一下子从梦中醒过来,猛地揪住顾十八的衣襟,嘶哑着吼道:“你说什么?!三叔怎么会在船上?!”
    顾十八瘫软在地,哭道:“前段时间三哥来找我喝酒,说漕帮这几年总是在老虎滩一带翻船,一船船的军粮就这么打了水漂,看卷宗又看不出什么问题,但他总觉得里面有猫腻,见这段时间老下雨,正是时候,便说要混入漕帮,乔装上船,亲自跟着走一趟。他怕你不同意,还嘱咐我不要告诉你……”
    顾云臻张了张嘴,却是喉咙干哑,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他面色惨白地愣了半晌,慢慢地松开揪着顾十八衣襟的手,猛地转身往外冲去。他直奔马厩,解开黑芙蓉的缰绳,翻身而上,往城外狂奔。
    ※※※
    其华病了好几天,却固执地不肯喝药,整日恹恹地躺在床上,人也一日日消瘦下去。
    紫英看着忧心,这日正端着药碗苦口婆心地劝,顾宣走了进来。他近来似乎十分忙碌,很少回到赏梅阁,这刻走进来,闻到浓浓的药味,便往床边走去,一边问道:“怎么还没好?”
    其华厌憎地看了他一眼,转了个身,将背对着他。面颊碰上枕上绣花的一刹那,眼中泛起一层轻雾。
    他不会再以我为念了吧。想及此,她的心如同被剜去一块似地疼痛。
    紫英端着药碗,满面无奈地看着顾宣。顾宣在床边的绣花墩上坐下,接过翠莺奉上的茶喝了一口,问道:“都好几天了,还不见好,请的是哪位太医?”
    紫英答道:“是太医署的刘珩刘太医。”
    顾宣将茶盏一顿,声音略有不悦,“这刘珩是刚考进太医署的人,年轻识浅,他又知道开什么药了?难怪这么多天都不见好。回头得和陈医正说一声,不要什么人都往太医署招。”
    其华知道京城学医之人梦寐以求的便是考入太医署,若考进去又被赶了出来,便会被同行传为笑柄,连普通的药馆都不会收留他们,只能沦落为游方郎中。她气得猛地坐起,睁着红肿的双目怒视顾宣。
    她病了好几天,脸颊两侧泛着潮红,乌黑的眼珠瞪着顾宣,正要说话,屋外响起一阵人声,却是顾夫人和顾大姑到了。
    顾夫人数日未见儿子来请安,问起下人,只说顾云臻吩咐过,这段时间他公事繁忙,不便夜夜回城,住在军粮署。顾夫人虽然想念儿子,但想着他自上次“受贿”被罚天驷监服贱役后,人沉稳了许多,现在也知道为公事忙碌,颇为欣慰。这日她忽听说其华病了,忙约了顾大姑往赏梅阁来。
    见二人进来,其华只得收回瞪着顾宣的目光,便要下床。顾大姑步子大,冲到床前将她按住,道:“你快躺着。”又细细看了看她的脸色,道:“脸色怎么这么差?”
    其华勉强笑了笑,道:“我没事,劳大嫂和大姐挂念。等身子好了,再上瑞雪堂陪大嫂大姐说话。”顾夫人道:“你只管养好病,别惦着我们。”又问一边的紫英,“怎么会病了?”紫英略一犹豫,其华已道:“前几天我贪玩,淋了点雨,当时也没在意。这两天只觉不想吃东西,也不想动,倒没什么大病。”
    顾夫人和顾大姑互望了一眼,均喜道:“莫不是——”两人满怀欣慰地相视而笑,顾大姑瞥见一边的顾宣眉头紧锁,欲言又止,便问道:“定昭,怎么了?这几天也不见你的人影,出什么事了?”
    顾宣面露踌躇之色,过了好一会儿,方轻声道:“漕运上前几天翻了运军粮的船。”顾夫人“哦”了一声,道:“遇上这种天气,每年总会有翻船的事发生。”顾宣犹豫了一会,又道:“顾三哥他……当时正在船上。”
    顾夫人和顾大姑同时捂住嘴惊呼一声:“天啦!那可寻到人?!”顾宣摇了摇头,“是在老虎滩沉的船,生还的希望渺茫。”
    顾夫人当即落下泪来,道:“云臻和他三叔向来感情深厚,不定怎么伤心呢。”忙又连声唤人,“快去通知管家,派人去码头接公子回来。”
    顾宣向一边的素梅道:“你扶着夫人。”顾夫人心觉不妙,只见他站起来,垂手而立,低声道:“大嫂,这件事瞒得了您一时,瞒不了您一世,您得撑住。云臻他……自三哥沉船之后,便失踪了。”
    顾夫人□一声,便倒在素梅的臂弯中。顾宣和顾大姑忙一左一右架起她,顾宣劝道:“大嫂且放宽心,我已经将所有的人都派了出去,从京城到老虎滩一带沿岸搜索,一定会找到他的。”
    顾夫人被搀扶着离开后,顾宣在窗前对着雨幕默立了许久,转过身来,却见其华雪亮的目光正盯着自己。她的眸子亮得惊人,他从未见过这样亮的双眸,仿佛黑夜中的宝石,在火光下猛然闪出最璀璨的光彩。
    对着这样的一双眼睛,他居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当他再次抬起头,其华却已经挣扎着下了床。顾宣忍不住道:“你身子不好,要去哪里?”
    其华端起已经凉了的药碗,仰头将药喝个干干净净,喘着气对紫英道:“梳头,换衣服,我去服侍大嫂。”
    走过顾宣身边的时候,其华停住了脚步,盯着他看了一眼,缓缓问,“你这样,到底累不累?”
    顾宣与她对望片刻,移开目光,淡淡道:“朝中公务繁忙,云臻又失踪,自然会累。”
    其华回了他一个冷笑,甩开珠帘,脚步虚浮地出门而去。
    ※※※
    九月,雨还在下。
    京城西郊的旧城隍庙由于是前朝所建,在京城扩建时已被摒弃在新城门之外,几十年来日益破旧。庙门已被叫化子们在冬天拆了取火,殿堂内的菩萨也早已被灰尘掩得看不出本来面目。殿中满地杂草,躺了数十个叫化子。
    连绵的秋雨令叫化子们十分烦恼,因为雨,庙内潮湿难当,他们的身上更是瘙痒难熬。朝堂上的老爷大人们喜欢雨,他们可以搂着歌伎对着雨大发诗兴,而叫化子们却只有满腹牢骚。
    这样的下雨天,街上行人稀少,许多店铺早早歇业,他们根本讨不到赖以生存下去的铜板或者馒头。更重要的是,雨水从城隍庙破旧的屋顶不停地漏下来,打湿了他们的草窝,让他们无处可睡。
    到最后,他们饿得困得连骂娘的力气都没有了,都蜷缩成一团,紧紧地依在殿内不漏雨的角落,沉默着打盹。
    殿内的一个角落,忽然传来一声抑制不住的哽咽,像是绝望的困兽发出的低嚎。这声音吵醒了叫化子们,他们正满肚子怨气没处出,便骂骂咧咧地站起来,对着那人一阵拳打脚踢。那人任他们踢打,一动也不动,仿佛加在身上的拳脚不过是秋风轻轻的抚摸。
    叫化子们将他抬起来丢到庙外,骂道:“他娘的,别让老子再见到你!整天只知道干嚎,呸!丧门星!来了之后老子就没吃饱过!”
    庙外的石阶下积了一大滩水,那人被丢到水中,一动不动,若不是许久之后他的右腿抽搐了一下,几乎让人以为他已经死去。
    绵绵秋雨之中,几个妇人打着伞路过,一人不经意看了看水中的叫化子,叹道:“好好的年轻人,长得挺俊的,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子?”她丢了个几个铜板,与同伴远去。
    铜板落入水中,被庙门口一个老叫化捡了去,他用枯瘦如柴的手数了数,嘻嘻笑道:“今晚有包子吃了。”
    积水中的年轻乞丐依然一动不动。老叫化走回庙门口,似乎有点不忍心,又走回来踢了他一脚,“喂!不要怪我啊,等我买了包子回来,让你咬一口就是。”
    年轻乞丐依旧没有起来,只将半趴在水中的脸朝另一个方向扭了过去,嘴里含含糊糊地叫道:“三叔……”正要走开的老叫化身躯一震,转过头看着他,奇道:“你怎么知道我排行第三?”又叹道:“看在你这声三叔的份上,罢罢罢,这包子咱们一人一半。”
    ※※※
    老叫化倒是言出必践,买了一个包子来,掰了一半送到那年轻人的嘴边。可他依旧一动不动,老叫化只得将包子小心收好,将年轻人拖到殿内,殿内的叫化子们只抬头看了看,并没有抗议干预。
    老叫化看着满身泥泞、昏迷不醒的年轻人,叹道:“死小子,为了你这一声三叔,害得我要费多少力气。”
    年轻人醒过来时,正看见殿堂顶上透下来的一缕淡淡的阳光,原来下了半个多月的雨终于止了。他痛苦地□一声,又阖上了双眼,为什么要醒过来呢?永远这样睡去,不再记得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该有多好。
    老叫化踢了他一脚,“喂,小子,你可别不领情,吃了老子的,用了老子的,又穿了老子的,怎么?眼一闭就不认帐了?”
    “为什么要管我?!”年轻人恼怒地看着他。
    “为什么?!”老叫化怒道:“那你为什么要叫我一声三叔?!”
    “三叔”两个字如同震雷,震得年轻人头脑发麻,他抱着头,哽咽着低泣了一声。
    老叫化在他身边蹲下来,叹道:“我也知道你不是唤我,可我这人呢,一声‘三叔’便是我的软肋。我曾经有个侄子,是我一手带大,自挟三叔’‘三叔’地跟在我身后叫,可是,唉——有一年我和别人械斗,连累了他无辜丧命,正是你这么大的年纪。他若长到今天,我又怎么会沦为沿街乞讨的命,唉……”
    年轻人呆呆地移开双手,看着老叫化痛悔的脸。老叫化拍了拍他的肩,将一个早已冷了的包子递到他面前:“吃吧,死者已矣,你再怎么伤心,他也是不会回来的。若是见到你这么糟踏自己,他便是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心。”
    年轻人咽下包子,低着头,许久才轻声说,“是我害死了三叔。”
    老叫化叹道:“我害死了我的侄子。”
    年轻人又轻声说,“我没脸再活着。”
    老叫化呵呵笑道:“我也以为自己没脸再活着,可这一活,就是三十年。”他坐近些,道:“也算是咱们有缘,你叫我一声三叔,我便叫你一声大侄子,以后咱们叔侄相称。”
    年轻人默默地摇了摇头,老叫化怒得踢了他几脚,“那你先还我的包子!还我的干净衣服!再还我药钱来!”年轻人这才见大殿中央有一个火架子,火架子旁边有一个揭开盖子的破药炉,他苦笑道:“我没钱还你,你本不必救我的。”
    老叫化气得一脚将他踢倒在地,骑上他的肩头,恶狠狠道:“那你从此以后就是老子的仆人,乖乖听老子的话!别装死,马上给老子去讨钱!敢和老子玩花样,你是不是活腻了?!”
    ☆.当头喝
    进入九月,兵器司一案后渐渐平静得如同一湖秋水的朝堂,忽然因为一件事情,泛起了微澜。
    二皇子裕王病了。
    皇帝子嗣不旺,两个皇子都是三十五岁以后才得的,均未到出阁讲学的年龄,加上大皇子生母出身低微,朝中就立长立幼争执颇大,便也一直未立太子。皇帝更宠爱聪颖的二皇子裕王一些,裕王此番病倒,皇帝十分忧心,决定迁至玉熙宫斋戒半个月,为裕王祈福,朝中一应政事便由内阁票拟后再报至玉熙宫批红。
    九月,内阁由首辅苏理廷当值,但他也身染微恙,时不时地在家休息两日,压着大批奏章疏折不曾票拟,偏偏九月是一年一度的盐引、矿引交定的日子,相府门前便热闹了起来。
    其华带着紫英回苏府时,见到的便是大门前车水马龙的景象。紫英在门房外招手,苏忠看到她,连忙抽身过来,将其华悄悄由侧门引了进去。
    其华边走边问:“爹可好?”
    苏忠见两父女之间近来颇有缓和的迹象,十分高兴,笑道:“老爷前几天受了点凉,不过没什么大碍,昨日便已经停了药了,这个时候正在秋棠园。”
    甫入秋棠园,其华看到一身粗布衣服、像个农夫一般蹲在地上侍弄那几畦秋海棠的苏理廷,一时竟没反应过来,直到苏理廷侧头看过来,她想起此行目的,才唤道:“爹。”
    苏理廷“嗯”了声,想站起来,却因蹲得太久,双腿发麻,其华忙上前扶住他。他捶着腰,叹道:“终究是老了,以前骑马骑上大半日也不觉得累,现在蹲上小半个时辰便腰酸腿麻的。”
    其华扶着他在廊下的摇椅中坐下,他仍眯眼看着那几畦秋海棠,听着其华将铜壶提到炭炉上,忽然开口问道:“你知道秋海棠又叫什么吗?”其华摇头,“不知道。”
    “它们又名断肠花,相思草。”苏理廷望着那正盛开的秋海棠,道:“一般的海棠花盛开在仲春,只有它们开在秋天。因为这样,很多人家的庭院中并不种此花,认为它们是萧瑟之花,不吉利。可你娘却钟爱此花,你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听他提起沈红棠,其华沉默了好一会,才低声道:“听娘提起过一次,因为秋海棠很像她家乡的一种花。”
    “嗯。那种花,叫做朱颜花……”苏理廷欷歔道:“不过朱颜花比秋海棠开得更大更灿烂,成片成片地盛开在草甸子上。你娘喜欢穿像朱颜花一般颜色的衣裳,骑着一匹黑色的马,从草甸子那一头像风一般地卷过来,那样的骑术,一般的男子汉都要甘拜下风……”他停住话语,陷入回忆之中。
    其华隐约觉得“朱颜花”似在哪里听说过,可她心中有事,这刻便没有细想,顺着苏理廷的话柔声道:“娘说过,您当年的骑术,丝毫不逊于她。”
    苏理廷难得她如此相待,心中欢喜,便和声问道:“今天怎么回来了?”
    “听说您病了,有点不放心……”
    她语气虽平和,但关切之意终是掩饰不住。苏理廷心窝一热,再看到壁上挂着的那管胡笳,看向其华的眼神便泛出了几分慈蔼,“不是什么大病,你不用担心。倒是你……”他目光扫过她十分纤细的腰身,斟酌了一下用词,问道:“顾宣待你可好?”
    ※※※
    其华将铜壶提下来,烫过头茶后,一旗一枪、青翠透嫩的碧螺春的香气冉冉而起。她奉上茶,轻声道:“挺好的。”
    “那就好。”苏理廷喝了口茶,放松身子仰躺下来,任椅子轻轻地“吱呀”摇着,眯眼看着瓦当上的一方蓝天,叹道:“这个夫婿是你自己选的,虽说他人狠辣了些,但只要对你好,我这个做爹的便没什么话说,以后到了九泉之下见到你娘,也不至于被她责怪。但我还是要劝你一句,不管他对你是真心还是假意,你得尽早想办法生下个儿子才好。”
    其华听到最后一句,面颊一红,心中却是悲愤多过羞涩。苏理廷只当她面子薄,见左右无人,索性把话说开了道:“你那位夫婿,手段着实厉害。顾云臻失踪你知道了吧?他只怕是再也不会回来了,以后你生的儿子便是顾家唯一的继承人!”
    其华心中“咚咚”直跳,面上不露出异样,轻描淡写道:“怎么就再也不会回来了?顾家的人都派出去了,正沿河寻找,都说他可能正在到处寻找顾三,说不定明天就会回来了。”
    苏理廷冷笑一声,道:“顾宣倒是瞒得紧。不过也是,这些大事,他是不会和你说的。”
    其华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面上羞恼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不和我说,我还不稀罕知道!有本事,以后有天大的事,都别再和我说。”
    苏理廷道:“你这丫头,性子还是这么倔。和你说了吧,你心里也好有个底,别再和他置气。顾宣现在布了个局,在南方收拾漕帮,计划若是成功了,漕帮必定会土崩瓦解。这顾云臻恰好此时因为漕帮的事情而失踪,他若是再也不回来了,谁会怀疑是你夫婿下的手?这‘害死小纪阳侯’的罪名只会由漕帮来扛!顾宣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承袭爵位!”
    一阵心潮难平的沉默后,其华缓缓道:“原来如此……”
    苏理廷叹了一声,“是啊,这就叫做‘假手他人,兵不血刃’,连我也不得不佩服他!”
    其华心中快速转着念头,拿起躺椅旁的美人捶,轻轻替苏理廷敲着膝盖,道:“爹,您怎么知道他在南方布局对付漕帮?”
    苏理廷虽然有一大堆儿女,可还从未享过这种“承欢膝下”的福,不禁老怀弥慰,笑道:“爹当然知道。这个局,没有爹的帮忙,他还真拿不下漕帮。”
    “是吗?”其华低着头,慢悠悠地道:“可是,爹,恕女儿说句心里话。虽然女儿已经是顾家的人,现在顾宣对女儿也挺好的,可若是女儿不姓苏,又或者您不再是内阁首辅了,您觉得他会对女儿这么好吗?”
    苏理廷眉头一皱,慢慢坐起来,沉吟道:“你的意思是……”
    其华眼眶一红,委屈地说道:“女儿入门不到半年,他大嫂便派了四个丫环到我们房中,这是什么意思?即使女儿真的生下个儿子,可她们也能生,万一……”
    “他敢?!”苏理廷将茶盏一顿。
    其华满面担忧之色地望着苏理廷,道:“爹,以往他是事事要仰仗您的帮忙。可若是他完全掌控了西路军,势力大得再也没有人能够钳制他了,连爹您也不怕了,您觉得,女儿在顾家还有好日子过吗?”
    苏理廷心中一惊,猛地站起,在廊下走了数个来回,沉吟道:“你说得有理,我倒还真是大意了。顾云臻若是就此再也回不来了,顾宣名正言顺地承袭了爵位,西有西路军,南边他又控制了米行,除掉了漕帮。若真有那一日,我苏家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地!”他脸色越来越阴沉,断然道:“不行!顾云臻眼下还有用,得留着他牵制顾宣!反正他是个无能之辈,将来再除掉他也不迟!”
    “可他已经失踪了,说不定……”其华见此行目的就要成功,激动得声音都有点颤抖。
    苏理廷只当她担忧苏家,道:“你别担心,顾宣这个人,性狡如狐,不到最后一步,绝不会害死顾云臻。眼下只有一个办法,让他乖乖地打消原来的念头,放顾云臻自个儿回来。”
    “什么法子?”其华连忙追问。
    苏理廷笑了笑,道:“顾宣要承袭爵位,最大的阻碍便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才要借漕帮的名义除掉顾云臻。咱们偏偏不如他的愿,人言可畏,这四个字的滋味,就让他好好地尝一尝!”
    ※※※
    静若见顾府这段时间因为小表叔的失踪而人仰马翻,大舅奶奶整日只知垂泪,奶奶忙着安慰她,瑞雪堂没人顾得上自己,便往赏梅阁来玩。
    赏梅阁十分安静,丫头们正在院中喂八哥、给花儿浇水,其华倚在窗前看书。见静若来,都十分喜欢,逗弄了一回,静若依到其华身边,道:“五舅奶奶,这书上讲的什么啊?”
    其华自往苏府一行之后,心情笃定了很多,将静若抱到膝上,笑道:“静若识不识字?”
    静若将扉页上的五个字念得一字不差,倒叫整屋子的人都刮目相看,紫英笑道:“这若是个男孩子,那还得了?岂不是文曲星的命?”
    静若却一撇嘴,道:“我才不要考什么状元,我要和五舅爷爷一样,当大将军,上战场杀西夏兵!”
    顾宣恰于此时走了进来,正好听见,笑着将静若抱起来,往空中抛了抛,道:“倒不枉你流着我们顾家的血。”
    静若咯咯地笑,去抓顾宣腰上的玉佩,把弄着玩,顾宣索性取下来给她。随她来的丫环忙劝,“小姐,可千万别摔坏了,这是顾家的宝贝。”顾宣将这丫环看了一眼,丫环红着脸道:“奴婢是听大夫人说的,大夫人说这种玉佩顾家的男子一人一块。”
    静若仰着头问顾宣,“我也流着顾家的血,为什么我没有?”顾宣道:“静若喜欢,下次五舅爷爷叫人雕一块给你。”
    其华闲闲道:“你倒大方,小心回头兑现不了。”顾宣道:“一块玉佩罢了。有了这种玉佩,并不一定就担得起这个‘顾’字;没有,也并不一定就不是我顾家人。”
    其华将静若抱到膝上,道:“静若,你认得这上面的字,知不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
    静若摇头,其华道:“我说给你听。这上面讲的是古代桓国的故事,桓王有三子,长子是个白痴,次子呢却是治国之才。桓王有心将王位传给次子,可是大臣们都反对,说按长幼,得传给长子。这立储的事情就僵在那里。后来长子忽然失踪,众人都说是次子相害,他没有资格继承王位,人言可畏,次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得亲自出去寻找兄长,并立下誓言,不找回兄长他就永远没有资格继承王位。他找了十八年,等他将流落民间的兄长找回来,桓王已经将王位传给了幼子。次子只好做了一名贤臣,赡养兄长,辅佐幼弟。”
    静若听得懵里懵懂,又嚷饿,其华去拈碟中的桂花糕给她吃,恰与顾宣的手碰到一起。二人抬头互视一眼,顾宣笑了笑,道:“夫人的故事讲得挺好的,我都听得入神了。”
    他看着她的目光颇有激赏之意,其华一时怀疑是自己看错了,心中一动,顾宣却已眯上眼,嚼着桂花糕,点头道:“唔,做得不错。”
    其华笑了笑,道:“相公回来得正好,正有事情要和你商量。大侄子失踪,大嫂病倒,大姐昨日说起,只道莫是这府中撞了什么邪,我倒是不信这些怪力乱神,不过大姐有个提议很好。”
    “哦?”
    “大姐说,想以顾府的名义到大相国寺开粥棚布施,一来积善行德,二来为云臻和大嫂祈福。”
    顾宣点头道:“也好,一切就有劳夫人了。”
    顾府在大相国寺开粥棚布施,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不到一个时辰,粥棚前排满了叫化子和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到后来连城外的叫化子也听到消息赶来,大相国寺前挤得水泄不通。
    西路军“十八郎”中的顾三郎因押运漕粮船而殉难,顾小侯爷失踪,顾夫人病倒,种种消息都传了出来,不到半天功夫,全京城皆知。有人议论,顾小侯爷丢下祖宗家业、抛下病重的高堂不管,未免太没有担当。却又有人说,顾小侯爷失踪只怕不是那么简单,他若是一去不回,这纪阳侯不就是顾宣一直当下去了吗?听了这话的人都露出一种心领神会的表情,猜测似地火慢慢燃烧,种种延展开来的流言蜚语遍布京城。这流言如罂粟一般,让传的人欲罢不能,听的人快意无边。
    领了粥的叫化子回到城隍庙说起,顾云臻不禁听得坐立不安,心中既愧疚又难过。
    顾三沉船后,他先是疯了一般地赶往老虎滩,遍寻无果,悲痛交加下回到军粮署,却再也找不到罗震,那一刻,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怕是中了漕帮的奸计。他撇下顾十八,一人一骑,两日间行了数百里路赶到渭州码头,那一船在渭州码头悄悄卸下的军粮也早已不翼而飞。
    他在空空如也的米仓前淋了半夜的雨,失魂落魄地往回走。大雨倾盆,夜色如墨,他眼前总晃动着顾三的音容笑貌,却一滴泪也流不下来,这般走了两三日,终于病倒在荒郊野外。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昏倒在城隍庙外的,京城的巍峨城门就在不远处,可他却没有勇气踏进那座城池,出现在认识自己的人面前。
    正是万分纠结之时,那老叫化用竹杖大力戳上他的背脊,叫道:“喂!别装死!快去讨钱来还我!”
    顾云臻烦得将衣衫一把扒下来,赤着上身,道:“还给你!”老叫化盯着他冷笑,“还有裤子!还有你吃下的包子,喝过的药!”
    顾云臻万般无奈,道:“我现在没有钱,以后再还给你。”老叫化叫道:“弟兄们,这小子想赖帐。”
    叫化子们呼啦围上来,一顿拳打脚踢,顾云臻念老叫化终究救了自己一命,便没有还手,被揍得鼻青面肿,心中又痛又恨,只觉天下之大,连一个想默默躲起来自我放逐的地方都没有。
    他心思方起,老叫化冷笑道:“你别想溜走,欠了我们丐帮的帐,便是走到天涯海角,都有人扒了你的皮!”
    顾云臻这才注意到城隍庙中的叫化子们皆负着布袋,或多或少,只这老叫化一人未负。他急道:“我以后定会还你,我这人说话算数,平生从不欠人恩情。”
    老叫化打了个哈哈,“你平生从不欠人恩情?”
    顾云臻将从小到大的事情想了想,觉得自己只欠过其华赠药之恩,可她骗他负他在先,他已不再欠她的,便点头道:“我可以对天发誓。”
    老叫化斜睨着他,满面不屑,“若我说得出你欠了谁人的恩情,你便去讨钱来还我?”顾云臻点头,“好,一言为定。”
    老叫化大笑一声,声震屋瓦。他抓起竹杖,用杖尖戳了戳顾云臻的胸膛,讥笑道:“你说你不欠别人的,那我来问你,你生得一表人材、相貌堂堂,这身臭皮囊从何而来?”
    顾云臻张了张嘴,想起正在大相国寺前布粥的顾夫人,脸色渐渐发白。
    老叫化将他逼退两步,又戳了戳他的手,“你虎臂蜂腰,指上有茧,定是习练过武艺。我再问你,你这一身武艺从何而来?”
    不待顾云臻回答,他又用竹杖戳上他的额头,“你言辞不俗,定是念过几年书。我问你,你这满脑子的圣人之言、处事之道,又是从何而来?”
    三个“从何而来”问得顾云臻张口结舌。老叫化拄着竹杖,一双眸子凛然生威地看着他,大声道:“年轻人,你还敢不敢说,你这一生,从不欠人恩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