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日:“圣人之言”,难懂!
上回书说到孔子和老子见面时,孔子问道的事。老子给孔子讲了许多有关道的道理。这些道理,孔子听起来,晕晕乎乎的。老子看出了孔子的意念,又把他的所谓道向孔子解释,结果老子越解释,孔子越糊涂,最后孔子竟不知老子在向他说些什么了。
孔子怎么能听不懂老子的道?
这,也许因为老子讲的道,太深奥了,孔子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以及知识、见解、悟性,还没有超过老子的缘故;也许孔子和老子研究的是不是同一的道。孔子研究的是安邦治国之道,是做人之道;而老子研究的是超人之道,是脱离凡尘之道。常言所说:道不同,不与同谋。
这,孔子怎能全面理解老子的道呢?
老子所说的道,是无形的,飘渺的。老子的另一个学生庄子是这样解释老子的道的。庄子说,天下没有比秋天鸟兽新出生的毫毛的尖端再大的东西了,而泰山则是最小的。毫毛比泰山大。
这庄子把话说反话了,小的说成大的,大说成小的。这难道就是对道的解释?庄子深悟老子的道?而孔子则不能!
庄子认为,天下万物看起来虽然千差万别,但,其实同出一源,那就是“道”。庄子认为“道”即是“无”。如果拿“道”同“无”相比,就如拿毫毛与泰山比,这样一比,毫毛就变成事物的最末端,或开始的东西。世上任何事物,总有开始和最末的东西存在,这样,那毫毛当然是最大的了。细想庄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那天地万物浑然一体,泰山只是不过是天地万物中一个非常小的部分。所以,庄子认为,那泰山如果和和天地相比,不是很小吗?因为,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而天地万物又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所以毫毛和泰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差别,但,这种差别却又是暂时,微不足道的。
这种解释,使人难以置信。或有人这是瞎说。圣人岂能瞎说乎?庄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不是说过君子有“三畏”吗,那“三畏”,其中就“君子畏圣人言”。圣人不论怎样说,都有他的道理――――
庄子说:“没有比小孩子的夭折更长寿的了,而那活到八百岁的彭祖则是短命的。”这又似乎是庄子在瞎说。他是把事物反过来说。这是圣人的思维。圣人的思维,就是和常人不一样。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启发:要想做“圣人”,就必须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研究问题,说别人没有说的话――――――
“你们有你们老态龙钟的语言,我有我年轻力壮的语言。”庄子比孔子年轻,后生可畏,所以,庄子的语言,就比孔子的大胆、泼辣;新鲜、活泼。
“你们在你们的破衣烂衫中挑东拣西;我却用自己的手撕碎一切陈旧之物,把一切阻碍我向顶峰攀登的东西抛在路边。”那孔子的语言就老子好懂,容易让人接受,其原因,就是孔子把老子“抛在路边”,如果,孔子亦步亦趋地沿着老子的路走,那就不叫孔子了,中国就“孔圣人”这个词了。正因为孔子走自己的路,才有《论语》,那些如星星般闪亮的语言,照亮着我们的心灵的航程,那庄子亦然。
“你们保存着你们的残肢断臂,在你们头脑的古物陈列馆中守护着它们;我却火焚烧一切死去的和瘫痪的成分。”这是要人们推陈出新了,摆脱古人的窠臼。这就是智慧了,是胆识了。孔子比老子有胆识,孔子超越了老子,那庄子又比孔子有胆识,庄子超越并创造了自己。
“我说,你们的语言将变成无。
我说,耗干油的灯不会亮得太久。
我说,生命是不倒行的。
我说,棺材板是不会开花结果的。”所以,庄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