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章
    拒绝言语
    作为普通人,虽然求人的机会多,被人求的机会少,仍要掌握拒绝的方法,排除因干违心的事所带来的烦恼、失望和内疚,增强人格的独立性。具体的方法是:
    一、回想一下自己生活中是否常被以下一种或几种令人讨厌的情况烦扰
    1.别人随意占用你的时间,使你觉得无法支配自己。
    2.你内心不愿与某人交谈,但你还是敷衍着。
    3.由于无法摆脱,你只得陪着同伴参加自己不喜欢的活动。
    4.明知对方提出的要求违反道德或违反公司纪律,你还是不情愿地帮了忙。
    5.由于无法推辞,买一些你并不称心的东西。
    6.接受那些你实际上不愿去的邀请(例如你在做功课时,有人邀你去打牌)。
    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发生,并且事后总使你感到不安和内疚,那么你就应勇敢地正视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刨根究底地想一想,你为什么害怕拒绝他人的要求
    你把原因找出来以后,可以根据这样一条原则———拒绝他人某些要求是合情合理的,来判断自己应该怎样做。你应该对各种要求进行分辨,弄清楚什么是你的确有义务去做的。下次再遇到你不愿接受的要求,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三、用合适的拒绝语可使拒绝的效果更好
    一个人并没有一定要向别人解释的义务,找借口拒绝有时会弄巧成拙。
    你应在纸上写下一些适合自己的拒绝语,如:
    “不,我觉得那样做不行,很抱歉。”
    “我不想参加那个聚会,很感谢你的邀请。”
    “很抱歉,我不想把我的客户名单借出去。”
    “对不起。我不想说出那个特殊的原因。”
    “我愿意和你们一起玩扑克,可现在不行,我想独自做些事。如果你们星期六晚上想玩,我一定来。”
    将你写下的拒绝语出声地读两遍,如此这样多次,就可以轻松说出拒绝的话了。
    恰当把握,拒绝时间
    再也没有像“不”这么难说出口的字眼儿了。因为说“不”,可能会将别人的好意一下子推翻掉,而说法错误时,人际关系也可能弄僵。很多人都会觉得拒绝别人很难,拒绝时却又含糊其词,虽然最终勉强答应了别人,却因优柔寡断而让对方焦躁不安。
    有时想要说“谢谢你的好意”来拒绝,结果却碍于情面什么都说不出口。
    因此要拒绝别人,一定要抓住时机。请看下面的例子:
    王经理在会议中提出白小姐的企划案,受到总经理的褒奖,心里非常高兴,决定要请大家去聚餐,但是……
    王:“白小姐,你提出来的新人研习企划案非常好,总经理也很欣赏。”
    白:“谢谢!努力还是有价值的。”
    王:“我很高兴,怎样?今天大家想要去庆祝一下,刚好我也有空儿,你一定要去,今天我请客。”
    白:“真是太好了……可是,经理,真抱歉!今天我已经和朋友约好要去听音乐会,票都买好了,这次的票还蛮贵的,实在是很遗憾!”
    王:“那,那就没有办法了!”
    白:“下次我一定挪出时间,谢谢你了!”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了白小姐良好的表达技巧,其中有三个要点,一是拒绝之前先肯定,当听到经理的提议后说:“真是太好了……”;二是明确充分地说明今天不能赴约的原因:“已经约好了去听音乐会……票还蛮贵的”;三是表示诚意与感激:“下次我一定挪出时间,谢谢你了!”。
    如果白小姐换一种方式,犹犹豫豫,含含糊糊:“这个……我……今天可能……”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今天不行,今天我有约会了。”或者是勉强答应下来,这种方法要么给对方造成伤害,要么破坏自己的心境和计划,处在白小姐的位置,都是很不利的。
    拒绝理由,说得充分
    一、用制度回绝不合理要求
    某公司的一位普通职员鼓着勇气走进上司的办公室说:“对不起,我想该给我加薪了。我认为应该给我加了。”
    上司这样回答:“你确实应该了,但是……”“但是”的双关语就是“停止这种想法吧!”他把文件推到桌子一边,指着玻璃板下的一张印刷卡片,不慌不忙道,“根据本公司职务工资制度,你的工资是你这一档中最高的了。”
    职员泄气了:“哎,我忘记我的工资级别了!”他退了出来。几个铅印字打印出的制度使他放弃了他本应得到的东西。他实际上在想,“我怎么能够推翻那张压在玻璃板下的印刷表格呢。”这也许正是上司希望他讲的话。
    二、用有力的质问使其心虚
    反诘犹如拳击场上拳手的发力,连珠炮般的反诘往往能置对手于哑口无言的境地。
    一天,马骅和他的好友陈琳一起咏读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当他们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禁不住拍案叫绝。陈琳叹息说:“王勃这样的一代才子,可惜二十来岁就遇难了,智力早熟的人都是早亡的啊!”
    “怎么智力早熟的人都是早亡的呢?”陈琳再次质疑道。
    “不对。很多智力早熟的人并不是早亡的。例如,比王勃晚一百多年的白居易,五六岁能作诗,九岁就能通声律,却活到74岁。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十岁入大学,14岁就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活到70岁。他们不都是智力早熟的人吗?但他们并不都是早亡的呀!”马骅用质问式的论证说服了陈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