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上海·包建国
    《夜读乐趣》
    说实话,在现代大都市里生活节奏加快,红尘滚滚,忙忙碌碌,常累得筋骨散架,精神疲惫,难免沾上一丝浮躁之气,哪有夜读的那份雅兴?然而,随着跨入知天命之年,烦心事多了,经常睡不安稳,索性打开台灯,倚在床头,捧出一本书,不知不觉心如止水,进入了忘我的境地,那些烦恼困惑和疲乏都烟消云散。天长日久,便慢慢习惯了夜读,并尽情享受夜读的心与神会、闲情悠悠的美妙意境。
    古人夜读的故事很多,其中“雪映窗纱”、“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至今脍炙人口,流芳百世。虽然我比不上古人这种刻苦攻读的精神,然而夜读乐不思蜀的感受却让我收益匪浅,难以忘怀。
    夜读是一种情感。万籁俱寂,夜阑人静,抖落一身疲惫,或坐在桌前,或靠在沙发上,或倚在床头,橘黄色的灯下,轻轻地翻动书页,聆读先贤,自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意蕴袭人,倾泻自己情感的潮水。读余光中神牵梦萦的乡愁;看屈原仰天长啸愤然投江的悲壮;听文天祥直指南方坦然赴死的笑声;感比尔-盖茨毅然休学创立微软的壮举……独自与读书交谈,在这样纯静如水的心境里,才能领悟生命,领悟人生的真谛。
    夜读是一种境界。“心清自得读书味,室静时间翰墨香”,夜读的乐趣,是坐在电视机前的人们无法体验的。优美的文章使我拍案叫绝,悲戚的文章让我潸然泪下,幽默的文章令我开怀大笑。遇到一段妙文,忍不住挥笔划上几道横杠摘录下来。如有雅兴,还写上几句眉批,聊发议论以示高雅。徜徉在的海洋里,冷不丁爆发出一种创作的灵感,于是让想象展开翅膀在字里行间中翱翔。累了,不妨泡上一杯绿茶,顿时神清气爽,其味醇也。夜读,不带功利,兴之所至,随意翻翻,不满意可再换一本,讲究的是超然物外的休闲,自然有一种宠辱不惊,清风拂心之感。
    夜读是一种情调。幽是环境,静是心情。在杏花飘香,春雨绵绵的晚上,手捧书本,聆听满目的翠绿在如烟如酥的春雨里,盈动生命的韵律,感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境。仲夏之夜,品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领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一股清爽凉快之气,渗透到五脏六腑,让人妙不可言。深秋之夜,读郁达夫《故都之秋》,听窗外秋风萧瑟,落叶飞舞,使人浮想联翩,像不绝如缕的天籁之音拨动心弦。寒冬之夜,最好读读穆木天的《雪的回忆》,在飘飘洒洒的飞雪中,体验“我的灵魂好象要和它融合在一起”的冰清玉洁世界的魅力。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文可以医愚”。书能使人茅塞顿开,视野扩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夜读的生活虽是寂寞,但有一种情感,一种境界,一种情调,更有一种特有的轻松,充满情趣,温馨。如一杯清茗伴着书香淡淡飘逸,令人淡泊以明志,不亦乐乎!
    《夜游西塘》
    都说千年古镇西塘白天很美,美得像一首诗,漫步在古巷小街,你能读到它幽远空灵的神韵;美得如一幅画,烟雨朦胧,黛瓦粉墙,你能触摸到水乡勾人魂魄的精灵;美得似一杯酒,清醇香甜,牵肠挂肚,你能看到文人墨客醉倒的身影。然而,西塘的夜景更美,竟让我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夜幕降临,下了一天淅淅沥沥的雨知趣地退去。沿河人家都点亮了临水的灯笼,红彤彤的一片,那灯笼温暖且善解人意,不仅倒映出水乡美丽的景致,而且将自己也融合在水中,成了一道水乡之夜恬静悠然的风景线。
    漫步在烛光深沉,流光四溢的廊棚下,头上是缀满的红灯笼,脚下是青石板铺就的长长街廊,伴随着偶尔发出“嗵咣当”的响声,依稀中看到南社诗人在饮酒赋诗,那击节而歌的就是柳亚子先生。走在卧龙桥上,让人顿生一种飘飘欲仙之感。水面时而摇过一叶小舟,一声声“卖花哟”甜甜的、酥酥的、柔柔的、嗲嗲的吴浓软语,竟使我魂不守舍,慌了手脚。
    抵不住浆声灯影的诱惑,便乘舟于灯火阑珊的河面上划行。两岸朦胧的灯影在水中荡漾,左右摇摆的船橹发出“咿呀”“咿呀”声响,静谧的西塘在灯火的抚摸下,如一只古老的摇蓝,轻轻地吟唱着小夜曲。游船后面跟着演奏船,一路上悠扬动听的民歌曲子,划破了水的涟漪,宛如满河顽皮的精灵跳跃,这不由使我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的秦淮河,竟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船拐过桥,进入了一条窄窄的水道。几株梨树从深深庭院中探出枝芽,疏影横斜,落在青石板路面上。幽深的古弄和拖着长长花辫的丁香姑娘此刻已进入了梦乡。斑驳的马头墙,青黛的屋脊,静静的小河,朦胧的灯火,黑黝黝的桥头,牵浩一幅精美的墨刻画徐徐地展现在眼前,充满着灵气。船不知不觉来到了环秀桥边,一阵悠扬的丝竹声打断了思绪,古筝音色优美流畅,轻柔婉转,莫不是风月名姬苏小小在弹奏曲子?让我情不自禁地探头相望。
    离船上岸,走在寂静的古镇街上,踏着青石板的路,就好象穿越悠长的时光隧道。太多的春花秋月、悲欢离合的故事,沿着情感的岁月在青石街廊,老巷古弄之间倾情演绎着;太多文人墨客名流的传奇,回响在深长的弄堂,仿佛一曲古老的歌谣荡漾在小镇的心头。那些无处不在的古朴宁静气息,让我感受到了水乡独特的浓厚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于是似梦似幻中,古村落之祭的韵律久久地回荡在心里,就有了缘定今生的感觉。
    《又到中秋》
    圆月升起来了,暮色像紫丁香散落开来。月色起初披着粉色的淡妆,宛如一位小家碧玉,羞羞答答,却是绝代风华袅袅婀娜;之后慢慢地发散开来,辉彻天宇,好似一片澄碧的琉璃悬于头顶,让人仿佛伸手就可触摸到它那光滑圆圆的“脸蛋”,置身于蓬瀛仙境。在这如此美妙花好月圆的夜晚,那份蕴积在心头的思念与牵挂,就会无遮无拦地弥漫;难以抑制的对母亲的思念,不知不觉地在笔尖上流了出来。我的思绪随着那轮明月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小时候,我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就是中秋。当隔壁院子里的那棵丹桂开花的时候,整个街坊就会充盈着醉人的香气。这时候,母亲总是忙里忙外杀鸡宰鸭烧芋艿,忙碌完后又笑嘻嘻地拿出几只月饼切成几块,让全家品尝,而自己却拣最小的吃。啃着鸡鸭的腿,吃着“玉体如脂粉且柔”的芋艿,品着清香的月饼,望着窗外的明月,这种感觉至今令我回味无穷,难以忘怀。我们成家后,一到中秋前夕,父母的电话一个个通知到位。中秋节的那天,是父母家最热闹的一天,儿女们拎着各色各样的月饼和水果上门,一家人吃着丰盛的菜肴,品尝香甜的月饼,把酒临风,对月纵饮,其乐陶陶,酒不醉人人自醉。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渐渐的连中秋节都忘记了。尽管如此,当我们送上月饼,她咀嚼着脸上便会绽开菊花般的笑容,此刻她也忘不了在父亲的遗像前供奉,与他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时光如梭,一晃又是几年过去,每年的中秋就是这样过来的。虽有欢乐,但更多的是酸楚……
    去年的10月1日,我来到了奉贤海湾医院看望母亲。她的目光有些呆滯,可一见到我,脸上就露出一丝微笑。她摸着我的手觉得是凉丝丝的,就关切地说:“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望着她斑驳的白发,纵横的皱纹,蹒跚的脚步,我鼻子里酸酸的,胸腔里一股炽热的情感在冲撞。我拿着月饼的手在颤抖,泪水盈满了眼眶,一点一滴滴在了她干枯的手上,我看见她眼睛里也闪动着泪花。病魔竟然将如此勤快聪明的母亲击得这般脆弱,真让我肝肠寸断。病房的四周是那么的寂静,惟有窗外的雨声在倾诉着我的心痛。
    又到中秋,明月高挂,月华如水。在这美好的时刻,无论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戍守边疆的军人,还是客落他乡的民工,乃至中华的炎黄子孙,都会升腾一股思乡之情,一颗思亲之心,一种思念之欲。更何况对母亲的殷殷之情呢?!
    古人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文人墨客千年之前的感叹,在千年之后依然感动着我。岁月的记忆可以淡忘,人生的坎坷可以磨去,但这种比血更浓,生死相依,割舍不断的亲情,却永远不能忘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倍思亲,秋风裹挟着月饼的清香,一拨一拨地荡过;秋月吻湿了思念的泪滴,一抖一颤地洒入心底。中秋之夜银灿灿的圆月,请带去我对母亲的思念,祝她老人家平平安安,一切如圆!此刻,这高挂在天空的明月,就是我的一颗活剥剥跳动的心飞到了您的身边……
    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霍山路530弄4号304室
    邮编:200082
    电子邮箱:baojianguo324@yahoo.com.cn
    作者是中外散文诗学会上海分会主席团成员、新东宫文艺创作中心会员、海上风诗报编委、上海医药报、医械股份报编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