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节
    命运虽然神秘,王晓野想,但它得靠我自己活出来,是我创造的!而且我一直在创造,从未停止!我的命就是永远逃亡#豪亡就像地平线,奔向死,就是跨入生#蝴一生都对启程上路乐此不疲!
    儿时看电影时,他的心就常常飞到天边外!后来他果然一直不停地走在通往向天边外的路上,现在他终于发现地球和生命都是圆的,天边外原来就在脚下,如同那生与死#蝴面对诺大的书架席地而坐,想想明天就要逃回当初逃出的中国,便陷入了一种对时间的咀嚼:童年、青春、故乡、外婆这些散发着霉味儿的词此刻变成了一幅幅泛黄的旧照片,在一种轻烟种袅袅升起……怪不得人们称往事如烟!
    王晓野其实是个爱国者,可他偏偏从小就梦想出国。人们问他为何爱国还想着出国?王晓野说:美国人就特爱国!可美国正是由一群抛弃了祖国的人组成的国家!出国好理解,可漫游呢?对于如今忙碌的人们,漫游显得虚幻、悠远、神秘,像古代的事儿。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否就是一幅心神漫游的画面?漫游其实是孤独、凄迷的!可王晓野天生就是个漫游者!
    他现在很难想像儿时最强烈的欲望就是漫游,但那时应该叫逃亡!为什么要逃?因为生命的本能?那与生俱来的骚动?还是因为压抑?全方位的压抑?还是因为希望,或者相反:因为绝望?他从小最痛恨的东西之一是户籍制,就因为它禁止人漫游,不仅不让人身体漫游,更不让人的心漫游!
    火力发电厂的那座高耸入云的烟囱,是他儿时所见的最高建筑,也是他每天上学和放学时仰望的目标。文革期间,电厂的老厂长从烟囱上跳下来自杀了;打倒“四人帮”以后,一个造反派的头头也从烟囱上跳下来自杀了。与烟囱紧邻的是一个叫何田坪的村子,这儿离最近的小镇刘家场也有八里地,到镇子里去购物叫上街,北方人称赶集。对王晓野而言,上街就跟过年一样,因为可以逃出去看山那边的世界。他一直朦胧地感觉希望都在山外,更神秘的希望当然就在国外了!多读了几本书以后,他甚至偏执地认为自己不逃走就会被憋死!
    大山对国企人的封闭有不同的效果:一种人就此打住,从此过上满足的日子。他们有个最令人信服的比较:日子甭管多苦,都比周围的农民要优越得多:吃商品粮,有工资和退休金,全是农民一辈子望穿双眼也得不到的东西!中国农民就是这最底层的不折不扣的贱民。于是人们庆幸自己不是贱民,几代都在一个厂里上班、娶媳妇、分房子;另一种人则相反,好奇心和绝望感不断被激发,既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又对农民的赤贫充满怜悯和同情,更对自己的命运充满绝望!
    王晓野属于后一类,他总在想像山那边的样子!可一旦翻越眼前这座,就必会对下一座山产生更大的好奇。不知中国的革命家多出自山沟是不是基于同样的原因?王晓野听他爸用很重的山东味儿唱过一首革命歌曲,叫“山那边有好地方”,估计他的山是沂蒙山。厂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五花八门的乡音,湖北、湖南、四川、江浙的口音都有。奇妙的是,中国南方的官员以北方口音居多。这也是因为中国的一大特色:南下干部#蝴们都是参加革命较早的北方同志,故担任领导天经地义,王晓野他爸就属于此类。于是从地方到企业的领导人不是山东人就是山西人,不是东北人便是苏北人。一群阶级觉悟高但文化低的农民军人,在漫长的岁月里领导着人民建设新中国。
    “文革”期间他爸爸被打倒,政治问题和作风问题一起清算,结果被下放到很远的洈水水电站监督劳改。那是个每年“7.16”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时人们才光顾的地方,因为水电站的水库是集体游泳的好常葫。为了找机会去看他爸,王晓野刻苦练习游泳,终于在八岁那年的选拔赛中被选中,跟大人们一起推着浮动标语和红旗,被高音喇叭里的革命歌曲鼓舞着,在烟波浩淼的水库里游了几公里。
    王晓野这次不仅看到了半年不见的爸爸,一个无权无势但和蔼了许多的老头儿,而且看到了蓝色的“大海”。不知为什么这水库的水那么蓝?王晓野被这蔚蓝弄得很激动,就想像大海一定就是这种颜色。那时的电影《铁道卫士》中有一句特务说的神秘台词:“海外来人了!”海外对王晓野从此更显神秘。“大海”的蓝色触动了他出国的念头,因为他想外国都在海外!
    多年后,他爸在美国和他聊起了这段往事时才吃惊地发现,王晓野最初的出国冲动居然源自那次游泳时对大海的遐想!那时正值文革的高峰阶段,而王晓野才八岁啊!王晓野告诉他爸,若论个性,其实连他也更适合生活在美国,他甚至和他爸开玩笑说,“您如果参加的不是中国内战,而是美国内战就好了!无论您在南军还是北军我都没意见。”他爸盯着他一言不发,沉思良久。
    对他爸那一代革命者而言,斗争几乎就是生命的全部!跟国民党斗,再跟美帝斗、苏修斗,没有斗争目标了反而不知所措!但毛主席要他们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和谁斗呢?反动阶级不是已经被消灭了吗?他爸在美国住了三年后回国,就不再拿老一套来与王晓野论理了。但他有条底线是死守不放的!毕竟,你让他否认了这一条,也就等于否认了自己的整个一生!这太残酷!
    死亡,各种各样的死亡充斥着王晓野儿时的记忆。可最令其铭心刻骨的死亡都和农民有关。一个是他的农村同学的哥哥上吊而亡。因为久病而无钱医治,又不愿成为家里的负担,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死者生前对王晓野特别好,不仅在他的蚕最缺桑叶的时候把自家的叶子给他,而且常给他吃自家做的荞麦粑粑。在好奇、悲哀和恐惧的驱使下,王晓野来到他熟悉的破屋内向死者告别。死者面色灰白,表情略显痛苦,躺在一块门板上,身着补丁打补丁的粗布蓝衣,没有袜子。王晓野特意看了他的脚后跟,果然跟往年一样被寒冷冻开了一道道裂口,只是不能像往常那样可以看见裂缝里鲜嫩的肉和血,因为此刻死者的脚后跟已经变成干枯死灰的沟壑。王晓野曾送过他一双袜子,显然他留给了弟弟。因为没有像样的鞋袜穿,当地很多人的脚后跟都被冻得裂缝带血,形成一道凄凉的风景。
    活着这么苦,那死了呢?痛苦就没了吗?死亡能摆脱活在中国的痛苦吗?能逃离病痛和饥饿的折磨吗?人死了是否会变成鬼?虽然有人不信鬼,可为什么大人小孩都怕从坟地上走过呢?王晓野呆望着死者胡思乱想,思绪却被死者妈妈的低声呜咽打断,从那呜咽中可以听出泪已流干。王晓野心里一阵发紧,一种悲哀像一股寒流从他心里流向全身。他走到自己的同学身边,从裤兜里掏出两颗彩色玻璃球递给他,那是一种内含三色的玻璃球,是当时孩子们心中的极品,这是王晓野可以找到的安慰朋友的最好方式。同学的眼里放出了光,连鼻涕流出来都忘了用袖子去擦。
    王晓野经历的另一次死亡是一个掏粪的老头之死。他是王晓野见到的最仪表堂堂的农民:四四方方的脸,宽大的额头,善良的目光炯炯有神,他见到王晓野永远面带微笑。他的口头问候语总是:“小相公放学了?”或“小相公上学去啊?”他一靠近就带来一股粪便的臭味儿,但王晓野还是喜欢看到他,听他那儒雅的问候。
    农村的同学告诉王晓野,这老头是地主,经常挨斗。
    一天,王晓野看着这个地主和一个老太婆在学校的操场上被一群城里来的红卫兵逼着下跪、吃牛屎,这时当时批斗会的一种。为首的那个女学生长得漂亮、丰满。高呼完“保卫毛主席”等各种口号之后,他们就使劲往下跪者身上抡棍子打,骨头被击打得很响,哀号凄厉,令王晓野双腿发软……后来哀号在击打声中渐若游丝……
    王晓野不忍看两个垂死的老人,就死死盯着那个漂亮女生微微敞开的衬衣,那下面是两只像受惊的鸽子一样抖动的乳房。一股炽热的激流在他心中冲破了恐惧的死水。他就想像那女生是《杜鹃山》里的党代表柯湘,因为柯湘也是漂亮的革命女人,也有两只高耸的乳房。她的鼻子和面颊在抡棍子保卫毛主席的时候沁出了亮晶晶的汗珠。
    太阳落山时,两具老人的尸体安静地躺在如血的残阳下,青肿的面庞粘着泥土和污血。他们身边,红旗呼啦拉迎风招展。
    后来王晓野总算以考大学的方式逃到北京,结果他发现北京只是一个逃亡的新起点,而逃亡是没有终点的!这就是地平线的意义。大学毕业后的命运是继续逃!命运安排他跟着讲师团返回了山里!但逃亡的路上不乏幸福时光。因为爱,因为女人!
    女朋友两次从北京大学偷偷溜出来看他。一个在校的女生,冒着受处分的危险,坐两夜的火车、三小时的汽车、再走一小时的山路来看他,令他充满幸福和浪漫,也让张北凌和其他哥们羡慕。后来为了将浪漫进行到底,他自己也干了件绝活儿:为了溜回北京幽会女友,也为了帮哥们考托福,他把体温计插到预先烤熟的红薯里而形成高烧状,从医院弄到假病假条后,就跳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一种险情和激情起伏跌宕的逃亡,从头至尾玩的都是心跳,有点像音乐中激流般的快板乐章,急速变幻、多姿多彩,令人炫目!假病假条、假工作证、夜行的列车、当枪手的托福考试、与女人的幽会……一系列元素搁在一起,像一部逃亡的电影#蝴清楚地记得一堂英文听力课内容就叫《逃亡者》,里头有呼啸而过的夜行火车……
    前天还在给满堂的农家子弟们大侃学英文和流浪之道,现在却已经躺在宣武区棕树斜街的一个大杂院里跟女人幽会!哥们自做的工作证还挺像样儿,照片上的钢印是用一个瓶盖压的。考完托福,王晓野直奔城南的大杂院,女友早已在此等候。尽管这是大旱之后遇甘霖,王晓野还是颇有耐心地站在一边,看着女友将衣服一件一件地脱,待女人罗衫褪尽,他方显示饿狼扑食的本能。一番巫山云雨之后,他们躺在低矮的平房里,听着附近小学里传来的童声合唱。
    王晓野从小就爱听童声合唱,因为它单纯,而单纯是一种极美的境界。远处飘来的歌声在空中有所衰减,如同一部古老的留声机在慢慢转动,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空间的距离将声音发酵成时间的距离,歌声仿佛要拐个弯才能飘进耳朵、灵魂,那种袅袅余音如同远看一个跋涉中的浪人,渺小、孤寂、柔弱。远处的声音甚至产生一种梦幻般的意境,引出一种孤独的诗意和怀旧的甜美!这一带是解放前北京的八大胡同所在地,即当年嫖客徜徉的烟花柳巷。一切都令王晓野的遐想更迷离、悠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