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长宜对着江帆的几幅作品,隐隐的就有了一种向往和冲动。他今生可能都与书法艺术无缘,但是以后买个相机和江帆去野外拍照片还是有可能的。他奇怪这些照片他什么时候的拍的,于是目光就搜索着下面的说明:1989年冬摄于万马河南岸。很显然,这些照片都是在亢州境内拍的。
“江市长拍的,看江市长的照片!”这时,机关里有几个小青年凑了过来,他们对着几幅照片在指指划划的。
其中有一人说道:“咱们书记市长都是艺术家,赶明儿咱也练练毛笔字。”
“你呀,把钢笔字写好就行了。”
“我看还是摄影这个爱好轻松、有趣,比书法容易学。我家有个海鸥相机,哪天也去万马河去练练手。”
“我们也去,看看江市长在哪儿选的景,这么漂亮!”
“行,咱们带着啤酒,边喝边等夕阳。”
几年轻人在围着市长的照片评头品足着。
他又看到了中铁工程局和中国勘探公司参展的照片。他们摄影的内容别人是无法企及的,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西部高原绵延起伏的公路,高高吊起的铁轨,尤其是勘探公司那些找油的工作人员拍回的具有异域风情的照片,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彭长宜转了一圈刚要离开,就看见卢辉和副市长高铁燕还有文联的同志,在书法展区正在交谈。彭长宜走上前和他们打着招呼。就听高铁燕说:
“长宜,没想到你们科室还藏着个才女,写的这么好的小字。”
“是啊,的确不错。”彭长宜说道。看了一圈书法家们的大气磅礴、龙飞凤舞,再回来看丁一的小字,仍然感觉清新自然,没有恣意的夸张和挥毫,有的只是规矩,整齐划一,干净秀丽,就像午后的清风一样,让人神清气爽。
书法家追求的是个性,他们最忌讳的是把每个字写的都一样,就拿《兰亭序》来说吧,里面有20个“之”字,再加上他名字里的之字,一共21个。这21个“之”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书写风格迥异,且个个具有美感。王羲之追求的是“之”字的变化。彭长宜认为,把21个“之”写的不一样容易,如果把21个“之”字写的大小相同而且完全一样那就难了。
“字如其人啊!”
这时,一个声音在他们背后响起。
说这话的是市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温庆轩。
高铁燕说道:“温部长,你说说怎么就是字如其人了?该不会因为人家她长的漂亮就这样说吧。”
温庆轩以前是亢州师范学院政治系的教师,毕业于京州大学哲学系,樊文良爱惜他的才学,把他调到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是个纯粹的理论型的人才,多次给樊书记捉刀,在党的刊物《求实》杂志上发表多篇理论文章。擅长研究欧美形势,经常参加北京等地学术会议。在亢州甚至锦安地区都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