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节
    最终,还是决定饲养绵羊的牧民们占据了上风。
    这样一来,草原部落的马匹和牛就会进行相应的减少。
    那么多牛马,他们吃又吃不完,杀了这个时候也没法进行保鲜。
    是以,老者又带着人来到北边边关军营处来谈合作。
    牧民们都知道中原是很缺少牛和马的,这次决定出售,他们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当然,肯定是只售卖给中原一部分,他们不可能把牛马全都卖了。
    翁老和隐者两人当即拍板购买,并给了牧民们一个十分公正的价格,让前来的牧民们满载而归。
    一大批牛马被运往着送入了北方边关,跨过了长城那道分界线。
    翁老在城楼上看的唏嘘不已,道,“如果我们两方能够早点进行合作该多好,只可惜,比起赚不多的交易来,生性彪悍的匈奴人更喜欢不劳而获。”
    中原和草原部落现在之所以能够维持这样和谐的局面,那是因为一方为强,一方为弱才能够办到的。
    牛马的到来大大的丰富了中原百姓们饲养畜牧的数量。
    身为战略级的储备资源,牛马可不会被随意的端上人们的餐桌。
    黄牛们被烙印上府衙的公章,分配给缺少劳动力的百姓们进行翻地。
    奶牛们则被福利院的大人和孩子们豢养起来,每天给它们去割点草料,然后挤新鲜的牛奶喝。
    马匹们也是,英俊的公马们驰骋在公路上尽情的挥洒着自己矫健的身姿,母马们被人专门照料,争取让怀了孕的它们能够平安生产。
    由咸阳城开始发展的全民喂养路线已经从周边的郡县朝着大秦的四面八方扩散出去。
    羊、驴的生崽数量少,其中最风靡的是猪仔、鸡仔、鸭仔们,它们以生育率和生长速度名列前茅,如今百姓们家中最常见的就是它们几类。
    别的不说,如今每天能吃上一个鸡蛋或者鸭蛋的家庭们已经越来越多,情况已经比他们以前几年或者一辈子都没怎么尝过肉的滋味有了极大的改善。
    手里有钱了,花钱自然也就大方起来,民报的销售量在咸阳城周边的郡县一下子就上去了,尽管他们大都不认字,买民报回来只是想给朝廷提供一点支持。
    而大秦这会呢,最不缺的就是钱财。
    不说大秦内正时刻运转的银行,就是一年三趟的外贸团队也能给大秦带来诸多利润。
    今年初春,大秦的外贸队伍已经开始准备起来,赵燕歌还特地增加了一个位置,问文武百官们有没有想要参股的。
    朝臣们问赵燕歌,什么叫做参股?
    赵燕歌道,“群臣们集资一块,然后去购买大秦的特产加塞到商队的中间,回来以后按照参股的比例给你们盈利。”
    相当于大秦商队给他们做保镖,属于稳赚不赔的买卖。
    毕竟大秦外贸队伍都让贵族们的车队跟在后面了,没道理自己朝堂上的官员还拿着死工资吃饭。
    赵燕歌很清楚,如果真的想在朝堂上彻底斩断贪污这个迹象,那就只能用更大的利益去诱惑那些贪图利益的人。
    铁血镇压只能用一时,却不能用世世,谁知道以后的帝王还具不具备他的魄力。
    朝廷已经明令禁止不能往大秦自己的口袋里伸爪,却鼓励他们对外盈利,这样也能调动他们开疆拓土的积极性。
    赵燕歌的这项措施让不少心里有贪念的官员们被赵燕歌狠厉斩断的贪心复又死灰复燃。
    如果能光明正大的获取足够让人挥霍的钱财,谁还愿意偷偷摸摸的收受那些见不得人的贿赂。
    真是没有想到,陛下关上他们的窗子,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大门。
    不少官员在下朝后又偷偷摸摸的来见赵燕歌,给赵燕歌诉说他们的内心。
    说他们不是那种喜欢挥霍的人,就是喜欢家里面有钱的那种感受。
    就像百姓们喜欢攒钱和屯粮一样,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兴趣爱好而已。
    当然,这会能到赵燕歌跟前的官员们都是经历过大清洗,却依旧还存活的官员们。
    贪心谁都有,区别只在于有的人选择伸手,付诸于行动,而有的人则贪在心里面,想要更多的钱却又没有那个胆子。
    而大秦这会的贪官都是没胆子伸手的那批人,有胆子付诸于行动的人这会尸骨都凉了。
    也就是赵燕歌今天放话说他们能依附大秦的商队能让他们光明正大的赚取更大的钱财,要不然他们还得缩着胆子,什么话都不敢往外说。
    现在感性上来,他们就对赵燕歌说起了自己心中也曾起过贪念这件事。
    “人生在世,为的最多的就是“名、利”二字,身为朝中官员,朕其实并不要求你们每个人都是圣贤。”
    “但是却想让你们明白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
    “陛下,臣明白了,咱们大秦自己的钱财不能拿,我们可以从外国来为自己赚取钱财。”官员明悟道。
    其实说白了,就像欺负自己家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你欺负自己家里面的人,身为家中的长辈肯定要为另一个孩子做主。
    而要是和外人产生冲突呢,家中长辈毋庸置疑是站在他们身后的。
    “不是欺负,是交易,有些事情是建立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的。”赵燕歌更正道。
    “好了,你们要“名”给“名”,要“利”给“利”,接下来可要好好干活了。”
    “喏,陛下。”官员心悦诚服道。
    出门一看,是自己的另一位同僚。
    “你也来找陛下谈心?”
    “可不是,今天陛下这话可把我给激动的,我还以为这辈子都和“财”无缘了呢。”
    “我也是,有时候做梦都怕落得和那些贪官污吏们一个下场,现在好了,心结解开,以后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朝中还有贪官一事,赵燕歌一直以来都心知肚明,只要他们不伸爪子,好好做事,他没必要一直抓着这事不放。
    当然,他也知道他的铁血让那些心有贪念的官员恐惧和害怕,让他们不敢伸爪子。
    只是跑过来和他谈心是赵燕歌想不到的,甚至还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好在收服百家时已经习惯了给人喝心灵鸡汤,安抚了他们一番,让他们以后把眼睛都往外面看,别总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这才把人送走。
    “名、利”二字可以安抚朝堂大部分官员的内心,至于那些来朝堂想要一展胸中抱负,有了“名、利”二字更能锦上添花。
    虽然他们不求这个,但是能够衣食无忧,也能让他们把心思都放到自己的理想上面去。
    一时间,整个朝堂气氛和谐,君臣相宜,不少官员都在内心深处把赵燕歌引为知己。
    就像当初的百家人一样,赵燕歌为他们找到自己最擅长,并且能一展抱负的准确位置,要不然依靠着所谓的名声利益,是打动不了那些具有崇高精神的百家人的。
    大秦的外贸队伍从咸阳城开始出发,后面是贵族们的商队。
    虽然贵族们的第一批货物还没有回来,但是每次大秦外贸队伍他们都没落下,错过就是损失,尤其是知道了去年第一支外贸队伍回来带回来的那些东西,不少贵族们都在私下里感叹,“这简直比抢钱还快。”
    瞧瞧大秦的外贸利润,再看看他们以前做的私盐生意,两者根本没法比。
    农历二月十九,是阴阳家推算出来的植树节。
    农历三月十二,清明节。
    五月初五,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和后世一点差别都没有。
    阴阳家人对赵燕歌道,“陛下,只要我们大秦富裕,臣等能推算出三百六十五个节日来。”
    咳咳,一年才三百六十五天啊。
    “对了,你们负责制作的大秦日历推演的如何了?”赵燕歌问道。
    “陛下,日历已经被我们推演到百年以后,现在还在继续,预计可以推算到数千年以后。”阴阳家的人躬身道。
    日历是根据天上太阳太阴位置变化所推演出来的,换句话说,日历就是古代天文知识的产物。
    虽然古人不会登月,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在地面上对天空之外各种星体的观察,所谓的“上知天文”字面上的意思。
    “很好,你们看什么时候把日历放出去合适吧。”赵燕歌道。
    距离大秦如今最近的节日就是植树节。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正是植树的好时节。
    百姓们看到民报上宣传的植树节,头脑不由一懵,不明白这个节日是用来干什么的。
    要知道,中原但凡以来的节日,那是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同欢乐的。
    “陛下怎么突然想着要种树了?”百姓们疑惑道。
    “报纸上面不是已经写了么,要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树木,要不然纸张迟早有一天无法生产,同时也能改善我们的环境。”会识字看报的文人们道。
    别说听的百姓们不懂,就是他们也读不懂。
    不过这没有关系,他们只需要跟随陛下在那一天种树就行啦。
    陛下是不会让他们吃亏的。
    第131章
    长久以来赵燕歌在百姓们心中的树立的威信让百姓们发自内心,想也不想的就照做起来。
    全民种树,那规模何其庞大,首先树苗就是一个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树木的位置规划。
    不是你把树往路边随处一种就可以的,这点将由地方府衙来布置。
    今年的南方被分发到了不少的小树苗,府衙的官员带着百姓们看着区域规划,没有小树苗也可以从密林中刨大树出来种植到别的地方去。
    尤其是南方密林,树木很是密集,大部分的树木都被更为高大的树木所遮挡,汲取不到足够生长的阳光和雨露,现在可以给它们搬个家继续生长,
    也能给人们腾出一条利于百姓们行走的通道来。
    植树节这天,大秦的百姓们轰轰烈烈的种起了树。
    刚栽种下去的小树苗自然不能为百姓们现在带来便利,只是用长远的目光看,他们现在享受不到树荫的清凉,子孙后代们却总有享受到的一天。
    典型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不少老人们都乐呵呵的种着树,然后告诉家里面的孩子们,说这些树木会跟随着你们一起长大,要好好爱护。
    树木的种类并不限制,松树、榕树、果树,甚至还有很多奇珍,比如黄花梨、红酸枝、金丝楠等,树木种植在临水边缘,然后给它们之间留下足够的间距。
    赵燕歌自然也带着文武百官们亲手种下树木,桃树、杏树、梨树、石榴树……种完以后就像是一个百果园一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