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还是情有独钟,主动给他打过几次电话,想跟他见面,他都推辞了。排行榜
女生找的是成功男士,而他是一个失败者,还想浪费感情时间和钱财吗?
上海滩上的人越来越多了,真是人山人海啊。几乎每个角落都嵌满了人,走路人碰人,乘车人挤人,商场上则是人吃人。
商场如战场,这话一点都不错,李锦轩体会得太深刻了。可有两点变化,让他感到欣慰。一是在公交车上,“乡下人”“乡巴佬”的叫骂声越来越少了,二是人们对辞职人员的看法越来越无所谓了,所以他一度十分强烈的恐惧感越来越淡薄。
他只是发觉自己还不是一个商场上的好战士,更不是一个好将军,想退出这个残酷的战场。但一个辞职人员不经商,能做什么呢?
常华侨逃走后,他只得揩揩眼泪再来,人活着就要奋斗。
他知道自己再也折腾不起了,就再三嘱咐自己,做生意一定要慎之又慎。他用写日记的方式,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刻反省,然后给自己约法三章,制订了很详细的防骗措施。
过了一个多月,机会又来了。这次他格外谨慎,再也不敢稍有疏忽。那是一个住在芦潮港的南汇人介绍的生意。
这个人姓崔,有点秃顶,个子矮小,五十多岁。人不错,也热情,平时在家里做小生意。他们是在跑工程时认识的,虽然没跑成,但两人建立了比较深厚的友谊。
这天,老崔打电话给他,说芦潮港一个疗养院建筑工地需要铸铁管,你们公司能不能做?他做成功过一次,所以一听,就有了兴趣和信心。
但他不放心,就叫了茅锦元一起去考察。
到了那里,见工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里面有好几个施工队。老崔介绍的是一个安徽包工头,姓黄,承包了其中的六幢房子。
老崔说黄副总原来是他的房客,关系绝对到位,这生意很可靠。黄副总将需要铸铁管的规格数量清单交给他,然后商谈价格,谈妥后就签订正式供销合同,付款方式是货到一个月之内付清全款。
茅锦元考察后说:“这生意可以做。”
他也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工地在这儿,总逃不掉吧?他们就决定做了。
回到上海后,他们通过讨价还价,谈定一批货,一算,其中的差价为36800元。这么高的利润,当然不舍得放弃。但货主坚持要付款提货,茅锦元狠狠心拿出三万元钱垫进去,然后请了一辆卡车装到芦潮港。
到了一个月,他按约赶到芦潮港去收款。
但到那里一看,我的天哪,这是怎么回事啊?工地四脚朝天地躺在海堤下,空荡荡的连个鬼影子也没有一个。
他扑进去,见自己送的铸铁管只有几根被埋在基础里,锈迹斑斑,其余的一根也找不到了。他在工地上转了一圈,连忙奔去找老崔。
老崔见了他,不好意思地直摇头:“唉,没想到这个工地资金不到位,包工头垫资到正负零,没资金,就逃了。开发商也逃了,他们不逃行吗?不逃,就会被材料商和民工们打死。”
“你不是说,跟黄副总关系绝对到位的吗?”他又气又急,跺着脚喊。
他真想搧自己的耳光,可搧死也没用啊,商场就如此残酷,你现在就是急死,也没人来帮你啊。
他追问黄副总的老家住址,老崔说不知道,他当时留给他们的身份证复印件弄丢了。
他赶到黄副总挂靠的大团镇一个建筑公司去交涉,他的合同上盖有他们的公章。
可那个建筑公司却已经注销了。他没办法,但不死心,到处追寻那个害人的开发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两个月后的一天,他在市区一个高档写楼里找到了这家公司。
但他进去跟他们进行交涉,他们一看他的合同,就凶巴巴地说:“这跟我们搭什么架?浑身不搭架。你去找给你盖章的单位去,找问你拿货的包工头去。”
“这个项目我们早已不搞了,都是一批捣浆糊人盗用我们公司的名义在外面瞎搞,叫人带资,搞不到资金,就逃跑,我们也在找这批人呢。”
就这样,他们的三万多元钱又打了水漂。
不久,上海的政策进一步放开,只要交几千元钱,不管是谁,什么户口,都能注册公司。这样,他下面的三个分公司就纷纷与他脱离关系,自立门户。
于是,他的东发公司就哗然崩塌,成了上海滩上无数自然淘汰自行倒闭的公司中的一个。他苦心经营的东发公司在运作了一年零十一个月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这两年间,他吃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公司所有手续、每个月的纳税及一些琐碎的事务,都是他一个人奔波Cāo办,就象一个苦苦培养了近两年的孩子突然夭折,他心里的痛苦和留恋是可想而知的。
公司消失,但人没有消失。不消失,就要生活下去。可他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又开始捉襟见肘,便颇有自知之明地回绝了与小女生的关系。
这个小女生素质不错,在毕业分配去外地前的一天,特地赶到火车站肯德基与他见了一个面,还了他五百元钱。
其余的钱,她说等工作了以后再还。虽然后来再也没有与他联系过,虽然在与他相处的近一年时间里,她连手指也没有让他碰过,却还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李锦轩没有了公司,也没有了工作,再次跌入人生谷底。但他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努力,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他不想去寻找工作给人打工,而想自己做些小生意,慢慢发展起来。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他通过亲朋好友联系来联系去,做的第一笔生意,就被莫名其妙地引入了一个陷阱,遭遇了一货黑道骗子的绑架。
真的,这种只有在电影里中看到的旧上海绑架故事,会发生在他的身上,而且是今天的新上海滩。
这天上午,他正坐在自己的小租屋里看书,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是他一个多年不见的远亲打来的。
他叫鲁兴旺,三十岁左右,在老家是个经商的好手。他倒过香烟,赚过大钱,名气不小。后来被公安机关查扣了几次,就负债累累,一蹶不振了。
现在在上海滩混得怎么样,他不得而知。他们在电话里寒暄了一阵后,鲁兴旺话题一转,就直奔主题:“五伯,你这边要不要水泥?我手上有一批便宜的水泥要出货。”
这些天,李锦轩一直苦苦于没有资金而进不到货,做不成生意,老实人的空麻袋里怎么能背得到米呢?
现在有人主动送货上门,岂不太好?他以为这是老天在帮助他,看来我的机遇来了。他喜不自禁地想,人家都说,上海滩上的机遇其实是很多的,就看你有没有运气碰到了,来起来你挡都挡不住的。
但他马上又谨慎地问:“你的货来路是不是正当?质量有没有保障啊?”
鲁兴旺说:“五伯,你放心,货源绝对可靠,是我们直接从厂里批来的,质量有正宗的质保书,价格是跳楼价。”
李锦轩问:“什么叫跳楼价?”
鲁兴旺说:“就是便宜得要跳楼自杀,真的,现在水泥的市场价是280元一吨,我们只要200元一吨,但必须货到付清全款。”
这么好的机遇不抓住,那还做什么生意呢?于是,李锦轩就开始特色可靠的下家。他想来想去,觉得谁都不可靠,就打电话给自己的亲阿弟:“你那里能销售水泥吗?要绝对可靠的单位或工地才行。”
他阿弟一听,高兴地说:“有,太多了。下午,我就到我一个朋友的工地上去联系,然后给回放话。”
他阿弟是个半文盲的社会无业游民,城市流浪者。自小读不进书,辍学后又不肯学手艺,不肯干苦力活,总想一口吃个饼,一揪掘口井,梦想发横财。但命运不好,生意总是做一次亏一次。
他没下海时,一直支持他,不仅借钱给他,还不断地给他生活费。比他只小一岁的阿弟头脑灵活,能说会道。他早就闯到了上海滩,象钻屎虫一样到处乱钻,从来没有做成过什么事,但江湖朋友还认识了一些,比他的关系还要多。
他靠东借西挪,甚至招摇撞骗,一年一年混了过来。他来上海进修后,经常跑去教育他,每次给他钱,总要苦口婆心地劝他找个正宗的活干,养家糊口,但他就是不听。化掉的小钱不说,这些年他前后被阿弟借去了一万多元钱。其中一万元是他与一个安徽女人同居,生小孩时以做生意的名义骗他的。现在他又天真地想,如果这次生意成功,大家都能赚点钱呢。
很快,阿弟就打电话给他:“我已经联系好了,闸北一个工地正好要水泥。那个老板是我朋友,绝对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