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7节:他钻进了一个怪圈
    见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两面教育了几句,就准备走人了。tu.duoyou
    这时,尤兴宝到外面不知给谁打了电话,不一会,刚才处理事情的那个□□手机响了。他接听后,在当地转了一圈,一抬头,脸色就象变色龙似地变了:“喂,你们是哪里的?身份证呢?拿出来看看。”
    李锦轩和李兵都有没有身份证。李锦轩的,被一个债主抢走了。李兵的,因居无定所早就弄丢了。只有老张有。
    这下,他们正好找到了理由。那介接电话的□□说:“三个人,两个没有身份证,走,跟我们到派出所去。”
    老张说:“我们又没有犯什么罪,为什么要去?”
    □□眼一瞪,一边推他们往外走,一边说:“你们扰乱人家办公,又没有身份证,走!”
    他们就被呼叫着的警车捉进了派出所。
    李锦轩心里很难过,但他并不怎么害怕。他知道自己没有犯罪。问人讨钱,又没有过激行为,不管到哪里都不怕。
    他只是不明白,那个□□只接了一个电话,态度就突然变了。尤兴宝这家伙,真是神通广大啊!
    □□开始一个个做询问笔录。先问李锦轩:“你叫什么?”
    李锦轩不等他问下去,干脆自己说起来:“我大学毕业后,当过老师和记者……”
    他知道□□会看人头,戴帽子,所以故意这样说。他见□□疑惑地看着自己,继续说,“后来我下海,因种种原因失败了。没办法,就帮尤兴宝跑业务……”
    最后,他有些激动地说:“□□同志,当一个弱者被强人欺负时,你们究竟是支持弱者还是强人?“
    李锦轩的反诘是有力的。
    那个□□想了一下说:“不管是强人,还是弱者,我们支持一切遵纪守法的人,依法惩治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你们到人家办公室里去闹事,就是违法。你们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治安条例,要罚款。”
    老张急了:“罚款?我们没钱打官司,只好一次次地来问他要,他分文不给,还欺负人。你们不支持公道,倒要罚我们的款?哼,李锦轩,你问问你以前的那些记者朋友,叫报纸给我们评评理。”
    说着,给李锦轩使眼色。李锦轩心领神会地说:“我出去就联系,让媒体讨论讨论,弱者的报酬,到底该不该问强人要?”
    李兵说话更急:“我们穷得快饭都吃不着了,哪里还有钱罚款啊?要命一条,要钱没有。”
    □□严肃地说:“这里是派出所,你们说话要注意点。”
    说完,把他们关在一间空房子里,就走了。到傍晚时分,一个不认识的□□来放他们:“你们走吧,这次看你们情节较轻,就不追究你们的责任了。下次再来闹事,就要严肃处理。”
    老张说:“就这么放我们走了?我们还不想走呢,叫那个□□来给我们一个说法。”
    那个陌生的□□说:“走吧,走吧,别不识好歹了。他们欠你们工资报酬,你们要通过正当途径去要,懂吗?”
    通过正当途径要,就要跟尤兴宝打官司。可李锦轩目前既没有起诉费,也没时间和精力打。只得一边卧薪尝胆地做小工,一边冥思苦想着东山再起的办法。
    他跟那个非常时期下放劳动的右派分子一样,成天低眉顺眼地跟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但他比右派分子前途渺茫,那时的右派分子后来都□□昭雪,重见了天日。而他现在被黑心人害得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如果没有能力自救,谁来帮他呢?
    他毕竟是个脸白手嫩的读书人,只干了几天活,脸就变得又黑又瘦,手上磨出了一层层的血泡和老茧。
    民工们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情景,使他想起小时候看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来。前后只隔了二十多年,就如发生了海啸一般,海水倒灌了。那时,城市里的人往乡下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现在,乡下的人都往城里流,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连他这个曾经的教师和记者,也倒流进了城市,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工。可那时知青在农村劳动,虽然一天只挣几个工分,但与贫下中农是同工同酬的;而现在的民工们在城里劳动,一天到晚做十多个小时,只得几十元钱,有些人却只张张嘴,批批条,订订协议,就能弄到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钱,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啊!
    那个胡总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吗?他只是一个小公司的经理,就凭借手中的权力,问人要钱眼也不眨,吃人血汗,眉也不皱。他有国家给的工资分的房子配的车子发的福利,还不住地问人要钱,不知要到多少钱了,光他和老齐就白给了他四万(包括物品)。
    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种人受了别人的钱却不给人办事,怎么就心安理得呢?古人尚且懂得无功不受禄的道理啊。
    去年,他巧遇自己的学生后,就钻进了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圈子。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什么样的圈子,就决定什么样的命运。真的,而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圈子中,有时常常是不清醒的,也很难轻易走出来。
    这真是一个既充满诱惑,又害人不浅的圈子,人一旦被引入其中,就象吸了毒一样欲罢不能了。
    他记不清开始是谁把他往这个圈子里领的,当然引的人并无坏心。七转八拐,不知转了多少弯,才巧遇了自己的学生。
    他早就听到过这方面的消息,他的一些老乡靠承接工程,成为了一个个新上海人,却一直没看到过,有些不大相信。这次巧遇孙洪兴,他亲眼看到了一个小青年,摇身一变成了新上海人的过程,才不得不相信了。
    孙洪兴富有传奇色彩的成功过程,让他深感意外和震惊,也感到汗颜和不安,更使他坚定了走这条路的决心。
    但他适合走这条路吗?能在这个圈子里钻出名堂吗?
    他心中一点也没底,也摸不着方向,只得象只没头的苍蝇,在这个他完全陌生的圈子里乱钻乱撞起来。钻来撞去,他终于撞上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谁呢?是一个在彭浦新村设滩,卖小吃的老头,姓齐。老齐也是苏北人,六十岁左右,平时一直穿得象叫花子,走在路上,总是憋不住要找yīn暗的角落撒尿。
    他不识字,也听不大懂普通话,但身强力壮,喉咙响亮,一开口就象跟人吵架一样。他表面憨厚傻呆,骨子里却有着农民式的狡黠和机智,也有着卧薪尝胆式的雄心壮志。
    他不注意穿着,所以他在上海一个设计院当高工的哥一见到他,就要皱眉头,从不让他到他单位里去,也不让他走进自己的家门,只让他有事打电话。
    一天,有人介绍他与老齐认识后,老齐就告诉他,他哥是个专门帮大单位设计建筑图纸的高级工程师,关系多,路道广,能给人介绍建筑工程。
    李锦轩喜出望外。
    他天天东奔西走地忙,却一直在中介人中间兜圈子,空耗精力,为遇不到真菩萨而苦恼发愁。现在机会来了,他岂能错过?
    于是,他不管老齐说什么,都一口答应。然后有事没事就到他的小摊边去转悠,不住地催他领他去见他的哥。
    这天,老齐终于带他去外滩见他哥。到了他哥的单位门前,老齐上前对门卫高嗓大调地说:“我找齐松林,我是他阿弟。”
    门卫就打电话上去,他哥让他等在楼下,他下来。
    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知识分子从楼下走下来。老齐呲牙咧嘴地迎上去,给他介绍说:“他叫李锦轩,一直想见你,你看能不能帮他介绍一个工程?”
    他哥打量了他一下:“你是哪家建筑公司的?”
    李锦轩就把自己挂靠的建筑公司名称说了。他哥说:“好,等我联系好,再通知你们。”说完,就转身上楼去了。
    过了几天,老齐对他说:“我想,最好买点东西给我哥,否则,他不会放在心上的。”
    李锦轩想了想说:“那你得带我去。”
    老齐说:“我哥从来不让别人到他家里去的。”
    李锦轩不放心:“我只到他家楼下,不上去。”
    这样,老齐才答应了。
    李锦轩问:“那要多少钱呢?”
    老齐说:“少一点算了,就两千元钱吧。五百元买礼物,还有的作红包。”
    说定后,这天,老齐就带他来到淮海路一个老式里弄,拿了他给的两千元钱,先到一个商店里买了五百元左右的烟酒。
    一千五百元钱揣在口袋里,让他等在弄堂口,一个人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齐出来了。
    李锦轩上前问:“你哥在家吗?”
    老齐大声说:“在家。都说好了,下个月,他就给我们介绍。”
    过了两个多月,才来了消息。老齐说他哥跟一个国营集团公司下面的民建分公司经理胡总打过招呼了,让他们去他办公室找他,报名参加一批住宅工程的招投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