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商会馆的产生与发展会馆是同乡人在异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有人说:中国最早的会馆可上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最初的会馆,主要为客籍异地乡人的聚会场所。山西人在异地建立会馆,最早的始于明朝隆万时代。据《藤荫杂记》卷六《东城》载:“尚书贾公,治第崇文门外东偏,作客舍以馆曲沃之人,回乔山书院,又割宅南为三晋会馆,且先于都第有燕劳之馆,慈仁寺有饯别之亭。此贾公为贾仁元,字西池,山西万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曾任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戍政,克经筵官。贾氏任京官时宅第在崇文门外,曾辟宅南为三晋会馆。当时的会馆规模较小其功能主要是在京的晋籍士人聚会场所。明代实施开中法以来,晋商以“极临边境”地理优势,捷足先登,渐成为明代最有势力的商人群体。京师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晋商为活动方便而设会馆于京师。《晋冀会馆碑记》记述了原初设会馆之起因:“历来服官者、贸易者、往来奔走者不知凡几,而会馆之设,顾独缺焉。……虽向来积有公会,而祀神究无专祠,且朔望吉旦群聚类处,不可无以联其情而冷其意也。议于布巷之东蒋家胡同,购得房院一所,悉毁而更新之,以为邑人会馆”(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晋商会馆创始最早年代,约明中后期。山西平遥颜料商建立的颜料会馆,清乾隆六年《建修戏台罩棚碑记》称“我行先辈,立业都门,崇祀梅、葛二仙翁,香火攸长,自明代以至国朝百有余年矣”。按清乾隆六年(1741)上溯百有余年,当为明代万历后期天启初年。又《临襄馆山右馆财神庵三公地重修建筑落成记碑》载:“吾乡自前明,即有山右会馆。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临汾东馆记》载:“临汾为山右平阳首邑,其立馆于京师也,自前明始”(以上均见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碑刻选编》)。可见,晋商至迟在明代中后期已在北京设立会馆了。
入清以后,晋商设立的会馆有了蓬勃发展,大体上前后在京师设会馆有40处以上,与此同时,在国内名商埠集镇也先后设立了晋商会馆。这些会馆的设立,首先与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很大关系。以河南南阳赊旗镇山陕会馆为例来说,这里在明代尚是裕州(今方城县)兴隆店,也就是一个过路小店。在明代的河南地图上还无“赊旗店”。在清代的河南图幅上,才标出赊旗店。也就是从清代,赊旗镇才有所发展。原来赊旗店地处汉水交流的唐河上游,潘、赵二水环绕如带,由镇东北与西南流过,后二水合流,向南入唐河,唐河继续南流入湖北襄阳(今襄樊),最终汇入汉水,直通汉口;而北经万城、平顶山,可直达洛阳、开封,于是清代的赊旗店逐渐成为一个四通八达的水陆要冲,为两湖、江西、福建、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九省通衢,也是北京通往云贵驿道的中间站,于是山陕等省商人纷纷到此建房设店,流寓定居,使赊旗舟楫车马,热闹非凡。粮食、棉花、食盐、布匹、煤炭、竹木、茶叶、桐油、生漆、药材、曲酒等各种物资汇集此镇贸易、储存、转运,形成一个物资贸易中心。当时仅从事南北货物过往成交的过载行就有48家,故有“拉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位于赊旗镇东北的一个水运码头)”之说,赊旗店迅速发展为“北走汴路,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繁华巨镇。而在赊旗店最活跃、最有势力的商人就是山西商人。他们最早来到赊旗店从事茶叶、绸缎、刺绣、木材、食盐、布匹等商品的南北转运,其中茶叶为晋商经营的最大宗商品。请人衷干《茶市杂咏》载:“清初茶叶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此处“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就是指由江西河口(今铅山县)运至河南赊旗店,再由此北运关外。山西茶商采买福建武夷山或湖南、湖北等地茶叶后,由水陆两路运抵汉口,由汉水至襄阳,转唐河北上达赊旗店,再改陆路,由马匹驮运北上过平顶山、洛阳,渡黄河,入山西,经晋城、长治、祁县,到太原、大同,再经张家口或归化(呼和浩特),用骆驼,穿越戈壁沙漠,运至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与俄蒙商进行贸易。赊旗店正是这条“茶叶商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于是,山西商人为了适应贸易的需要,首先在赊旗店创建了晋商会馆。由上可见,晋商会馆在各城镇商埠的建立,是经商活动的需要。
随着经商活动的扩展,会馆的建立又有所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晋商除在京师设立了许多会馆外,又先后在天津、山东聊城、馆陶恩县、东阿、济南、上海、江苏扬州、江苏南京、江苏苏州、江苏盛泽大馆圩、江苏盛泽西杨圩、江苏镇江、湖北汉口、湖北锺祥、湖北当阳、湖北郧西、湖北随州、湖北江陵、湖北公安、湖北沙市、浙江杭州、河南浙川、河南舜阳、河南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赊旗、广东佛山、广东广州、湖南长沙、湖南湘潭、广西南宁、青海西宁、新疆巴里坤、安徽芜湖、安徽涡阳、吉林、沈阳、重庆、四川成都、四川灌县、福建福州、内蒙多伦诺尔等地设有会馆,清代晋商会馆几乎遍布全国各行省、商埠。
晋商会馆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大量建立新会馆上,而且更表现在会馆宏伟的建筑规模上。如开封的山陕会馆,由清乾隆年间山西旅汴客商集资兴建。道光时,陕商加入,易名山陕会馆。1933年甘肃商加入,又易名山陕甘会馆。该会馆建筑巍峨壮丽,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尤以砖雕、石雕、木雕精美绝伦,堪称“三绝”。会馆前有雕砖砌成的照壁,上嵌“二龙戏珠”、“八仙过海”及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大大小小透空砖雕图画,尤其一对小巧玲班的算盘和帐簿,显露出会馆浓郁的商业气氛。照壁两边有掖门,在右为钟鼓楼。顺甬道北向有牌楼,飞檐相错,斗拱互交。牌楼后有正殿、配殿,均用琉璃瓦覆盖,翠碧辉煌。殿楼内外浮雕、透雕。造型生动优美,堪称清代雕刻艺术精品。馆内关帝庙有关羽的雕刻比比皆是,如钟楼上有“关公斩蔡阳”的木雕,牌楼有“关羽封金”、“脱离曹营”、“过五关斩六将”等雕刻。牌楼下部抱鼓石有“狄仁杰登山望母”、“薛仁贵汾河湾夫妻相会”等雕刻。山西商人把乡土题材融于建筑艺术之中,使人触景生情,亲切异常。洛阳的山陕会馆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前后,道光时曾修缮。殿宇房间计有“中正殿五间、关圣帝君拜殿五间、殿前牌坊一座,对面舞楼五间、照壁一座、东西门楼四间、配殿东西各三楹,官厅各三间,香火僧住屋四院、山门三间,修廊二十间”。整个建筑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其建筑形式是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殿堂采取台阶式上升的整体建筑结构,为我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集建筑、雕刻、绘画、陶瓷工艺为一体。正殿为九脊单檐,采取半拱挑脊、檐牙高啄,钩心斗角、雕梁画栋、鸟荦翼飞,镇脊兽有飞龙、麒麟、虎、狮、怪兽、马、牛、羊、鸡、狗,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殿顶四角,塑有韩信、庞涓、子都、罗成四将,传说以其四将虎威,驱赶妖魔鬼怪。这些人兽花卉造型,全为浮雕石刻,铺以绿釉筒瓦,涂以彩色绿釉,屋顶罩泥达尺余。最令人惊叹的是檐下木雕,亭台楼阁,禽兽花卉,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上百件木雕,各有特色,精细之极。琉璃照壁为会馆中一绝,洛阳人称其为九龙壁,实为一座多彩釉陶和雕砖相结合垒砌而成的群体造型。照壁主体高七米,宽13.2米,基座高五米,其中心为二龙戏珠,八仙卫护,整个照壁自上至下各种形态的龙23条。基座上精美砖雕13幅,有人物、花卉、禽兽。在会馆正中院内,屹亡着一对雄伟的石狮,狮身高2.2米,基座1.2米,雄狮掌下玩一绣球,雌狮掌了抚一幼狮,二狮对视,引人入胜,基座四周,亦刻有各种动物,更供托出狮是国兽之王,一呼百应,一行百从之威武神态。洛阳的潞泽会馆,为清乾隆九年(1744)山西潞安府(今长治)和泽州府(今晋城)商人捐资而建。其馆舍重楼飞檐,气势宏伟。院内两对石狮,姿态威武,栩栩如生。南阳地区赊旗镇的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会馆占地5467平方米。会馆在兴建过程中,“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烧制琉璃瓦的瓷土,用骡马从山西驮来。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个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照壁、悬鉴楼、石碑坊、大拜殿;两侧有铁旗杆、石狮、辕门、马厩、钟楼鼓楼、厢房、药王殿、马王殿、配殿、道坊院等。最先看到的是最南端的琉璃照壁,门仿照北京九龙壁建造,高20米、宽13米,照壁全部用彩釉陶瓷砌成,远看色彩炫目,金翠垂辉,近看金花吐佩,玉凤衔接,二龙戏珠,鱼跳龙门。上有金阙银鸾,下有琼花玉萼。正中横书“义冠古今”,光彩夺目。两侧对联“经壁辉煌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浩气已吞吴并魏,庥光常荫晋与秦”。与琉璃照壁浑然一体的会馆前院,竖有铁木旗杆各一,木旗杆毁于战火,石座尚存;铁杆旗凌空而起,高达25米,五万余斤,上置铁铸仙鹤欲展翅高翔,下有巨龙盘绕,栩栩如生,两侧东西辕门,底层为出入会馆通道,上层有城垛建筑,可攻可守,带有城堡特色。从琉璃照壁北行,就是气势磅磅的悬鉴楼,也称戏楼,高30米,东西宽18米,分上中下三层,檐飞对拱,层层叠叠,环楼上下都有石雕木刻,雕工精细,生动逼真。在雄伟中见玲珑剔透,给人以巧夺天工的感受。楼后面北是戏台,由三根大方石柱把巨大的三层戏楼凌空擎起。与悬鉴楼左右陪衬的建筑物是钟鼓二楼。钟楼在东侧悬大钟一鼎,钟高五尺,重二千余斤,鸣时十里有声,人称“聚将钟”,亦称金钟报晓。鼓楼在西侧,悬大鼓一面,相传大鼓一击,山摇地动,人称“助威鼓”,惜原鼓已失。钟鼓两楼皆是两层起架,八角腾空,各用16根木柱支撑,顶盖琉璃,闪闪发光。登高远眺,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沿悬鉴楼北行,跨过在殿前三米高月台上的三座石牌坊,便是大拜殿,此为全馆主体建筑,由大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殿高34米,东西宽23米,南北长40米,庄严华丽,富丽堂皇。殿内雕梁画栋,彩霞灿烂,30多块匾额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名人书法刻于壁间,争相媲美。堂殿檐下大型彩色木雕,展示了《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历史故事和传说的图案,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殿门左右置有《十八学士朝瀛洲》,《渔樵耕读》两座巨型石雕,刻画得花果繁茂,亭台流水,学仕赶渡,渔樵忙碌,形态生动,神情逼真。大拜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侧名药王殿,奉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西侧为马王殿,反映了商人对交通运输的重视。大拜殿后为春秋楼,楼高36米,南北长39米,东西宽28米,巍然挺立,威武壮观,惜楼被战火焚毁。苏州的全晋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进入前厅两侧各有一座专为迎客奏乐而建的亭阁式吹鼓楼,楼内各塑六尊吹鼓手,各持乐器,似有阵阵鼓乐从楼中飘出回荡。明式戏台是会馆建筑精华所在,戏台高出地面二米许,三面临空,飞檐高翘,戏台顶部采用半球形内旋式穹窿顶,在米红色的底壁上有324只黑色蝙蝠和306颗金黄式云头,由下向上斜行成列,相依相绕18圈最终汇集到顶部的紫铜镜上,其建筑不仅十分精美,并运用声学原理起到了聚音作用。多伦诺尔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端,今属锡林浩特市管辖,是内蒙和内蒙和河北、山西的交通要冲,也是旅蒙晋商活动较早的地方。这儿不仅是牧畜及野兽皮毛集散地,而且盛产木材、鱼、碱等。乾隆十年(1745),旅蒙晋商在此修建了“山西会馆”(原名关帝庙)。会馆总面积5200余平方米,院分三进,大殿四座,附跨殿六座,还有排楼、山门、配门、戏台、钟鼓楼、神彖殿等建筑物共计95间房屋。正门俗称“过马殿”,两头石雕雄狮矗立,东西各配有碑房一间。穿过正门为大戏台,戏台前两根圆柱雕刻彩画奇丽。戏台对面为两座“过殿”,过殿两侧配有对称长廊。穿过过殿为正殿,内塑关羽手捋胡须像,左周仓横刀,右关平持剑。会馆两侧分别有跨院三进,房舍供和尚居住。院内假山池沼,小榭凉亭映在花木丛中,两座钟鼓楼,小巧玲珑,环境甚是幽静。(《晋商史料与研究》)
晋商会馆的发展,还表现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上。在晋商会馆中大多有值年首人秉公办事,他们轮流换班,均须协力举善,勿得徇情。又设有司事、住持、夫役及香工等管理会馆事务。据《汉口山陕会馆志》载,会馆管理条规定有13条,其内容主要是:
(1)所有收支帐簿、房屋、家具、菜园、地基、应用人役,总归值年经营差委。
(2)会馆宜保持清洁卫生,平素日期不准闲人入内游览。
(3)不准外帮借馆演戏,如有徇情私借情事,从重议罚。
(4)馆内灯彩家具一概不准出借,如违者议罚。
(5)晚间十点锁门,如遇宴会灯戏十二点为止,除水龙数患外不得任意启闭出入,如违者立驱出馆。
(6)会馆重地灯火最宜小心,嗣后我各帮字号如遇在馆做会演戏,客散戏终主人务将庙院戏台一应灯烛亲查熄灭始准回号以昭慎重,如违议罚。
(7)馆内不论粗细货物,概不准在内晾晒,以昭肃敬。
(8)本馆司事、住持人等内不难留客过宿,在外不准支取银钱货物,自议之后倘私留客宿私赊货物一经知觉,逐出会馆,决不宽贷。
(9)水龙有备无患,倘有不测,一时出馆夫投人等酒资一切照章施行。
(10)供奉香火、长年神灯,乃住持应办之事,俟后逐日长香,务要敬谨供奉,每逢会期奉香献酒,自必住持侍奉,年节三天,僧人间有贪闲假手他人,殊属不恭,自议之后,住持二人轮流执香在殿侍候以昭诚敬。
(11)凡选用馆丁务要小心谨慎,能干办事者充之,不得轻举滥进。馆之内外门巷每日打扫洁净,馆之社产市屋务听值年者调拨,催取租息不致稍懈。馆内不许容留闲人饮酒戏耍,致生事端。馆外街巷不许收荒摆摊赌储。馆役不得徇情容隐不报。如敢不守馆规,徇私偷懒,即行斥革。
(12)大会值年,从前十帮轮流,位年二号会办。今增汇业,每年四号。以祀产渐增,馆务紊繁。每年以四月初八日揭清所存银两,一切祭器祭物文契公文下首务期明悉周详毋延。
(13)招僧住持原为供奉香火,每日长香神灯,务要敬谨供奉,殿宇香案每日打扫.会期朔望倍加诚敬洒扫洁净在殿伺候,以便士商恭谒,平日不得随便出外游玩——
二、晋商会馆的功能一、联络乡谊。晋商会馆的一些碑刻,记载有设立会馆之目的。如在北京的山西临襄会馆,康熙五十七年(1718)《修建临襄会馆碑记》称:“会馆之立,所以联乡情,笃友谊也。朋友居五伦之一,四海之内,以义相投,皆为兄弟。然籍同里井考,其情较洽。籍同里井,而于他乡遇之则尤洽”。又在北京的山西浮山会馆《重修浮山会馆碑》载:“建祠立馆,固由前人之缔造,而兴废补缺,尤赖后人之经营,天下事大抵然也。京师为人文荟萃之地,商贾辐辏之区,不设公所,则观光贸易者,行旅甫至,不免有宿栈假馆之繁,即仕宦坐商,欲会同而联乡谊,亦未免参商卯酉矣,此会馆之设所由来也”。又在北京的山西临汾会馆《重修临汾会馆碑记》载:“北京为首善之区,商旅辐辏之地。会馆之设由来久矣。揆前人创造之初心,非仅为祀神宴会之所,实以敦睦谊,联感情,本互相而谋福利,法意良美,至是多也”(《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可见,会馆是“联乡情于异地”,“叙桑梓之乐”的同乡人活动场所。
二、会聚公议之地。会馆是明清晋商“叙语之地,正可坐论一堂以谋商业之公益”。在北京的临襄会馆碑记称:“燕都自古即为天下重镇,迄元明清三代继续为京师,四方人士皆归焉。而各省经商者亦皆基本于此,历年既久,遂各筹同乡会聚公议之地。”北京的《河东会馆碑记》称:“每公会,在京同人远近咸集,拜祷之余,继以燕会”(《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会馆是异地同乡商人会聚公议之地,所议内容包括商务、行规、会馆事务、祭祖演戏等。
三、维护同乡或同行商人的利益。如山西在北京建有河东烟行会馆,乾隆时由于“易州烟庄牙侩为好,行中不通交易者几乎经年”(《明清以来北京工商碑刻选编》),后来依靠会馆力量与牙行交涉“卒获胜利”。山西在北京营销桐油的商人,则通过会馆借官府之力限制了牙行的勒索,于是在山西颜料会馆立碑为记。洛阳的潞泽会馆《老数目志碑》,则记载了嘉庆十几年(1814)潞泽会馆以商团名义,向当地税收部门交涉减少梭布税收的事情,此案历时一年,潞泽商人胜诉。又有晋省商人在京开设纸张颜料、干果、烟行各号等,夙敦乡谊,共守成规。光绪八年(1882)十二月,有牙行六吉、六合、广豫三店,突兴讹赖之举,凡各行由津办买运京之货,每件欲打用银二钱。众行未依,伊即在宛平县将晋商纸行星记、洪吉、源吉、敬记四号先行控告。光绪九年(1883)四月,有晋商干果行之永顺义、颜料行之全升李、烟行之德泰厚等,在大兴县将牙行呈控。五月内,经大、宛两公会讯断结,谕令纸张众行等各守旧章,并不准牙行妄生枝节,须颁发告示,各持为凭。凡我同人,无不实深感激。”自今以往,倘牙行再生事端,或崇文门税务另行讹诈,除私事不理外,凡涉同行公事,一行出首,众行俱宜帮助资力,不可藉端推诿,致失和气。使相友相助,不起半点之风波。同泽同胞,永固万年之生业”(《明清以来北京工商碑刻选编》)。可见,会馆在维护同乡或同行商人利益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四、会馆内设市。据《山志临襄会馆为油市成立始末缘由专事记载碑记》载:油市之设,创自前明。后于清康熙年间,移至临襄会馆迄今已数百年。该馆极宽敞,可容数百人,最宜建为商市。然实因管理得人,苦心筹划,力为布置,用多数之金钱,成宽阔之地基,使同行无不称便,实为吾油市之幸”(《明清以来北京工商碑刻选编》)。日本学者仁林田升在1942年曾向北京油酒醋酱业同业公会常务董事张攀曾(山西临汾人)作过采访。其有关油市记录摘抄如下:
问:会馆与油币关系?
答:会馆同时是油市场地。
间:油市开业时间?
答;新历双日上午8到10时。
问:卖何种油?
答:香油、花生油、豆油、麻油、芝麻酱。
问:货从何处来?
答:从山西来。芝麻则从安徽、山东、北京、湖北、奉天来。
问;油市肇始于何时?
答:康熙时。
由上可知,这种会馆内没油市的形式,一直从康熙时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
五、公议行现之地。会馆是公议行规监督执行场所。如河南舞阳北舞渡晋商杂货行于乾隆五十年(1785)公议杂货行规并在会馆立碑为记。兹将行现摘录部分如下:
买货不得论堆,必要逐宗过秤,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合外分伙计,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沿路会客,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落下货本月内不得跌价,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在门外拦路会客,任客投至,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假冒名姓留客,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结帐不得私让分文,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在人家店内勾引客买货,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不得在栈房门口树立招牌,只写某店栈房,如违者罚银五十两。
每年正月十五日演戏各家俱有齐备,如有违者不许开行。
有新开行者,必先打出官银五十两到店吃饭,俱要饭钱。
大清乾隆五十年岁次乙己九月十七日阖镇杂货行同立又道光八年(1828)在北京的颜料会馆制定行规称;“前因行中往来交易。秤砝之说,多有扰古。因此公立行评四杆,俱以交准,彼时来置银砝。后来人心屡有不顾,因而公议,新置银砝四块,每块重五十两分,派四城公用。日后行中交易,银价俱以新置银公砝直兑,决无异说。今因行中前有旧规,相油一事议定。外来之油,诚献行庙香资钱三钱,以备神前供用。立规之后,大家悦均。近来。人心狡猾,广有买卖之油,不以实数报行。倘有无耻之辈,不遵行规,缺价少卖,隐藏篓数,异日诸号查出,甘心受罚,神前献戏一台,酒席全备,不得异说。如若不允,改以狡猾,自有合行公论。倘然稽查不出,愧心乱规,神灵监察不佑。警之,戒之”。
六、祭祀神灵之地。在异地经商的同乡在精神上需要有神灵的保护,这也是他们建立会馆目的之一,因此在会馆内供奉他们所崇拜信仰的神灵,定期祭祀是会馆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有许多会馆是在先建神灵庙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在北京的山西颜料会馆最先为关圣、玄坛、财神、真武大帝、葛、梅二仙庙宇,后来扩展为会馆。洛阳的潞泽会馆,最初为关帝庙。南京的山西会馆,先是乾隆年间把颜料坊的关帝庙作为办公地址,后将附近民房购买予以扩大,最后成为山两会馆。晋商会馆祭祀之神灵最普遍的是关羽,因关羽是山西人,以义行天下,最受乡人崇敬,成为晋商之精神偶像。河南舞阳北舞渡山西会馆有一块《创建戏楼碑记》说出了山西商人敬奉关羽的原因,原碑记称(《文史研究》总第26期):
山左有孔子道德高于万山,世人重其文也,然有文以为之经,必有武以为之纬。惟我关羽生于山右,仕于汉朝,功略盖天地,神武冠三军,尤可称秉烛达旦,大节垂于史册,淘足媲美孔子,躬当武夫子称,护国佑民,由中达外,至今普天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三晋商贾贸易□□上者夙托神庇无往不利,思仰答于万一弗□祀像以表诚前(以下字不清)
雍正八年十月中浣除关羽外。就是财神及行业诸神。下面是北京的临襄会馆祭祀条规:
正月初二日,祭财神。
三月十五日,恭祭玄坛圣诞。
五月十三日,恭祭关帝圣诞。
六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恭祭马王圣诞、火帝圣诞。
七月初一日,恭祭酱祖、醋姑。
七月二十二日,恭祭财神圣诞。
八月十八日,恭祭酒仙圣诞。
九月十八日,恭祭财神。
十月一日,条神。
每岁阴历年终除夕日,恭祭列位圣神对于各位神祗殿宇,均修建得十分宏伟。并悬挂着有众商号送的牌匾和对联。下面是汉口山陕会馆中部分神殿对联:
关圣帝:麟经炳千秋浩气弥纶江汉仕商钦宝训鹤楼高万尺名区辉映晋秦桑梓肃明烟魁星楼:东郊紫气冲霄汉北阙文光射斗牛财神殿:开财之源节财之流悉赖神功为主宰爵以驭贵禄以驭富多由明德荐馨香天后宫:圣德齐天颁来五简金函功操海宇母仪称后睹此波恬浪静福惠苍生七圣殿:沐阴庥异域皆歇仁且寿隆祭典乡关水笃晋与秦文昌殿:一十七世现身说法统智愚贤否悉皈化育万千百年司禄兴文普山陬海噬咸沐灵光吕祖阁:点石得先生黄金铺地飞身来上界宝剑横秋泰山庙:体大物博祖阳气之发东方云行雨施不崇朝而通天下地藏庵:锡仗用当年地狱内超升不少金仙成此日藏府中最应无边七、聚岁演戏及各种庆典活动的场所。晋商会馆作为同乡人的组织凡逢年过节时同乡人常常在会馆欢聚一堂,聚酬演戏。有时在商业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时,也举办酬神和演戏的活动。凡山西会馆多建有戏台,汉口山陕会馆内就建有正殿、财神殿、七圣殿、文昌殿等四座戏台,河南洛阳的山陕会馆戏台建于清乾隆年间,戏台高25米,下面两侧为出入通道,屋顶为双层歇山斗拱,台宽15米,深六米,戏剧广场宽20米,长35米,可容数千人台下看戏。每逢节日喜庆,会馆礼聘山西梆子戏班来此演戏,锣鼓齐鸣,招来众多观众免费看戏。河南南阳赊旗山陕会馆,悬鉴楼戏自极为壮观。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手书《悬鉴楼》匾额挂在戏台正中,戏台分三层(是除北京皇宫畅音阁、颐和园、德和阁之外的国内唯一三层戏台)台高5尺,宽12米,中间有石柱支撑,台顶有双层四座大出檐。后翘屋角的单橹歇山式屋顶,最高处有25米,相当于今日的八层楼高。中间广场可容千人视剧,两侧厢楼以木柱隔成50间厢房,没有500个席位。整个戏台雄伟宏大,前后营建自嘉庆元年(1796)到道光元年(1821),用了25年的时间。日本学者仁井田升在40年代曾对北京工商会馆进行调查,其所著《北京工商行会》中记述了山西临襄会馆三月十五日油盐合行春季聚岁演戏节目单。
八、帮助同乡的慈善机构。山西人在外经商者多,昔时交通落后,邮递不畅,在外闯荡,并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想的彼岸,因各种灾难而在异地客死者不少,会馆则“专寄同乡、同业旅榇,不取寄资,俟购得冢地。再行代为掩埋,以成其善”,“以慰行旅,以安仕客”。一巳旅外之人,“横遭飞灾,同行相助,知单传到,即刻亲来,各怀公愤相救,虽冒危险不辞,始全行友解患扶危之谊。”每当乡人在外发生“疾病疴痒”,会馆便“相倾体恤”,提供钱财、药物。对年老失去工作能力者予以救济,对穷儒寒士也提供方便。同时,晋商会馆均购有义园(又称义地),以为同乡安置施榇。据北京《临襄会馆财神庵三公地重修建筑落成记》载:“会馆义园置产地之建设,因之以起。意至美,法至善也。”此处即为乡人“停柩厝棺之所”——
三、晋商会馆的性质与价值首先,晋商会馆是在异地晋籍商人的社会组织。晋商会馆均是由在异地的晋籍商人共议后自筹经费所建立。如在北京的山西盂县会馆,是该县经营氆氇商人共议建立的组织。氆氇是藏族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羊毛织品,可作衣服、坐垫、挂毡、地毡之类。又经同仁共议,定出共建会馆集资办法,即每售一匹氆氇交一锭银子,经过九年的积累,到嘉庆二年(1797)终于购置一处民房,经修葺,成为最初的盂县会馆。汉口的山陕会馆,最初为关帝庙,始于顺治年间。康熙二十二年(1685),又在关帝庙的基础上正式创立了山陕会馆。咸丰时因遭兵燹毁坏,同治九年(1870)重修。我们从这次重修费用的筹集,可知会馆的建立完全是商人自行组合。据该会馆志载,修建费用经大众议定,两省字号在汉口作贸易者及过往之货物,均按货平允抽资,具体规定是:
水烟每箱抽厘4分,过载2分。
红花每包抽厘3钱,过载减半。
棉花每包抽厘5分,过载减半。
川丝每包抽厘4钱,过载减半。
白蜡每支抽厘3钱,过载减半。
杂货每价1两抽厘3厘,过载减半。
药材每价1两抽厘3厘,过载减半。
木菜茶桐油每价1两抽厘3厘,过载减半。
各货未经载明者每价1两抽厘3厘,过载减半。
陆陈每价1两抽厘3厘,过载减半。
汇兑银票不论收交何庄出得汇费每千两抽厘2钱。
放银账者每千两挨期抽厘1两活期抽银2两。
红茶每箱抽捐5分。
三九砖茶每篇抽捐1分8厘。
三六砖茶每箱抽捐1分2厘。
二七砖茶每箱抽捐1分2厘。
半斤砖茶每箱抽捐1分2厘。
贡尖茶每包抽捐2分5厘。
千两茶卷抽捐1分2厘。
百两茶每包抽捐1分2厘。
半斤贡尖茶每包抽捐1分2厘。
合茶每串抽捐2厘2毫。
皮包茶每包抽捐2分2厘。
洋淀茶每大箱抽用5分,小箱抽捐3分。
以上集资,经25年共达27万余两,使修缮工程终于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竣工。
其次,会馆的建立必须向首府申请立案,表现了会馆对封建政府的依附性。
再次,如前所述,由于会馆参与地方社会事务的管理,表现了商人与官府的相互依存关系。
复次,政府对会馆纠纷予以调解,如承认会馆财产等,以维护会馆利益。
由上可见,晋商会馆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变迁中既保存旧的传统又容纳社会变迁,含有行业性质的封建商人社会组织。
晋商会馆的社会价值,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
第一,体现与传播了地域文化。晋商会馆的建立使三晋地域文化得以与别的地域文化进行交流,产生一种新的地域文化。例如,琉璃瓦是山西的传统产品,在山西的一些庙宇建筑物中经常使用这种琉璃瓦,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在河南的山陕会馆建筑物正殿、配殿中均使用这种琉璃瓦来覆盖屋顶,使这一会馆的建筑同时具有晋豫风格。又如在晋商会馆中多建有戏台,逢时过节均要在此演出晋商的家乡戏剧,这种活动不仅对当地戏剧文化产生一定影响,而且使山西戏剧得以吸取异地戏剧文化,这种交流促进了两地戏剧文化的发展。再如晋商会馆均崇奉和祭祀关羽,在晋商会馆的影响了,其他省的会馆也逐渐崇奉关羽,从而推动了有关文化的发展。复如,山西盛产汾酒,其制作技术好,历史悠久,汾酒是晋商会馆中聚餐宴席美酒,汾酒的制作技术也随之传到异地,在山东、甘肃、东北等地,多有晋人仿汾酒用高粱、豆、米为原料制酒,称之谓烧锅。西宁府以青稞酿造之烧酒,即山西商人传以山西杏花村汾酒酿造技术所制,致该地烧酒远近闻名。新疆代酒,也是山西客商传制作技术后所酿,清人祁韵士有诗赞代酒云:“梨花淡白入杯香,十宇帘前下马尝;轰饮不妨争姆战,岂知清绝绍兴良”。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据说也是“清朝山西人经商于茅台镇,依汾酒制法而兴”(《祖国的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可见由于晋商及晋商会馆在异地对山西制酒技术的传播产生了一种新的酒文化。
第二,会馆推动了商人在彼此交流中走向融合。如山西商人与陕西南人,他们共同在各商埠建立了许多山陕会馆,形成了山陕南联盟,被人们统称“两商”。有时还有别的地方商人加入山陕联盟,如开封的山陕会馆在光绪年间又有甘肃商人加入,最后形成山陕甘会馆。在四川灌县,先后有山陕、湖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福建等七座会馆,这些会馆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协调在一些活动中配合行动,人们便把上述会馆统称“七省会馆”。重庆的八省会馆有山西、陕西、广东、浙江、福建、湖广、江西、江南等,后来八省会馆共举年首,协调八省会馆之间的关系并订立了协议,其内容主要是:一、共同确定与修改帮规;二、各帮新提议,须经八省年首同意;三、帮会内发生争执,应由各省会馆内年首协调解决。可见,会馆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各帮商人在彼此交流中走向融合。
摘自《晋商与经营文化》,张正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