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宣曰:“你以下伐上,乃架此一段污秽之言,惑乱民心,借此造反,拒逆天兵,情殊可恨!” 舞刀来取芈璃。
芈璃一双赤裸的玉足踩在红莲上,站在原地,也不抵挡,任孔宣来砍。在“我见犹怜”的特性影响下,孔宣无法对她生出杀机,手中的刀越落越慢,最终只是轻轻的碰了碰芈璃的身体。
芈璃笑道:“我有金刚不坏之身,孔道友尽快用力,若能伤了我,我说不定就此臣服呢。”
孔宣闻言,果然用力了些。他手中的大杆刀如同打铁般,砍在芈璃身上,火星四溅。芈璃雪白的皮肤娇嫩欲滴,连一道白印都没留下。
孔宣心想:“你防得住锐器刺砍,还能防得住重兵锤击不成?”
孔宣换金鞭在手,往芈璃后背上狠狠打下。芈璃毫不闪躲,反而娇笑道:“再用力些,再用力些……”
她故意承受刀砍鞭打,就是为了触发“悬梁刺股”特性,偷学孔宣的看家本领——五色神光。奈何她有了金刚不坏之身,孔宣的物理攻击,根本无法对她造成任何伤害。
孔宣见刀砍鞭打无效,心想:“此女看上去娇滴滴的,这身子却着实结实,不弱于当年十二祖巫,还得用本门神通收拾她。”收起金鞭,把背后五道光华往下一晃。
芈璃身畔现出朵朵红莲,护住身体,将五色神光拦在空中。两道神通交击,空中顿时传来天崩地塌之声。两个时辰后,芈璃仗着有魔兵“长生镯”,法力生生不息,孔宣却有些支撑不住了。
他收起五色神光,便要化虹逃走。芈璃祭起本命至宝金珠链,将孔宣捆住,落在地上。孔宣顿时现出原形,乃是一只目细冠红的孔雀。尾羽中,有五支本命羽毛,成五色,有祥云紫雾盘旋。
芈璃操纵金珠链,吞噬融合了孔宣的五支本命羽毛。金珠链的品阶在上次吞噬太极图后,便已经成为无上至宝,无法继续进阶。这一次吞噬融合之后,所得的精华全都反哺给了芈璃。她的境界再次提升,突破到了准圣修为。
芈璃收了金珠链,腾空离去。孔宣没想到芈璃居然没有杀他,但他失了五支本命羽毛后,神通威力大减,自忖阻拦不住芈璃灭殷,索性飞到海外归隐了。
芈璃在外这一日,燃灯借来定风珠,先让方弼、薛恶虎、萧臻、乔坤送死,随后让慈航道人、普贤真人、广成子和云中子,破了风吼、寒冰、金光、化血四阵,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尽皆殒命。
芈璃回来之后,请龙吉公主取出法宝昆仑镜,追寻陆压道人下落,正好看到陆压道人进入周营,与燃灯相谈甚欢。只见陆压道人揭开花篮,取出一幅书,书写明白,上有符印口诀,教燃灯道:“吾有一秘术,名曰‘钉头七箭术’。圣人之下,若中此术,七日必死。”
又细细教道:“在营内筑一台,扎一草人,人身上书 ‘芈璃’二字,头上一盏灯, 足下一盏灯。自步罡斗,书符结印焚化,一日叁次拜礼,至二十一日之时,贫道自来午时助你,芈璃自然绝也。”
龙吉公主大怒而起:“好妖道,敢用邪术害人!”便要去周营。
芈璃拉住她,劝道:“阐教众仙背后有玉虚圣人看护,下不得狠手,争斗起来极是吃亏。若去周营,彼等一拥而上,万一有个闪失,反而不美。我有一计,可令陆压自投罗网。”
芈璃找来烈焰阵主白天君:“明日道友以‘烈焰阵’去会阐教门人时,请与道友同往。”
次日,白天君乘鹿大呼于篷下。燃灯同众道人下篷排班,方才出来,
未曾站定,只见白天君大叫:“玉虚教下,谁来会吾此阵?”燃灯顾左右,无一人答应。
陆压在旁问曰:“此阵何名?”燃灯曰:“此是‘烈焰阵’。”陆压笑曰:“吾去会他一番。” 陆压笑谈作歌,且歌且行,走到白天君面前。
白天君曰:“尔是何人?”陆压曰:“你既设此阵,阵内必有玄妙处。贫道乃是陆压,特来会你。”两人一前一后,进到阵里。
白天君下鹿上台,将叁首红幡招展。顿时有空中火、地下火、叁昧火,叁火将陆压围裹居中。
陆压自恃本体是叁足金乌,乃火内之珍、离地之精、叁昧之灵。叁火攒绕,共在一家,焉能伤得己身?他故意让叁火焚烧自己,仿佛沐浴一般,反而精神百倍,手中取出一个葫芦,葫芦内有一线毫光,高叁丈有余,上边现出一物,长有七寸,有眉有目, 眼中两道白光反罩将下来,钉住了白天君泥丸宫。
白天君不觉昏迷,莫知左右。
就在此时,芈璃拉出金珠链,祭于空中,那斩仙葫芦顿时落入金珠链内,直接被吞噬了。陆压看见金珠链厉害,正待逃走,怎奈此宝利害,只听得一声响,将陆压捆住,摔在了地上。
芈璃取出如意棒,一棒打下,陆压顿时现出原形,乃是一只燃烧着大日金焰的叁足金乌。芈璃乱棒打下,将叁足金乌打成了一团火浆,随后运转自在圣典的技能“玄牝之窍”,直接将其吸入窍穴,吞噬炼化。
陆压既死,白礼又出去挑战,阐教众人顿时无人敢应。燃灯遂让黄龙真人往玉虚宫,求元始天尊赐下杏黄旗,以破此阵。
芈璃施展凤翼天翔,直飞叁仙岛。叁霄出来问曰:“道友何来?”芈璃道:“那个害死令兄的道人,名叫陆压,本体乃是一只叁足金乌。已经被我杀了,特来告知叁位仙子。”
琼霄道:“多谢你为我们报了杀兄之仇,夺我们宝物之事,就此揭过。以后有什么用得到我的地方,尽管说来。”
芈璃道:“我正有一事相求。现在十天君正与阐教众金仙斗法,燃灯无耻,让凡人小辈先送死,以窥阵法虚实,然后再派十二金仙破阵。十天君已经折了六位,委实令人扼腕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