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节
    不仅是朱梅这样,其他知青也是,一下子姜可可在知青宿舍都没活干了,她们都主动帮忙干了。
    姜可可一开始是意外,随后忍不住想,真好啊,其实都不算是坏姑娘啊。
    而对于知青宿舍里对她很不错的老好人赵志红,姜可可也没有吝惜自己对她的帮助,教材是凑不到全套了,但是她给了她一套全新的数理化丛书。虽然高考消息通知后大家都去抢购,这本书都卖断货了,不过因为‘先知’她又提前多准备了一本,想着到时候赵志红要用到。
    赵志红算是‘高龄’女知青了,下乡很多年,以前也不是没想过在本地嫁人算了,但是又觉得不甘心,也觉得没找到合适的。她虽然是‘老好人’,但是对婚姻很谨慎,不敢轻易结婚,跟一个人组建家庭。
    拖着拖着,年纪就变大了,这个年纪在相亲市场也找不到年轻小伙子了,能找的也是二婚,丧偶之类的,而且男方还对她诸多挑剔,觉得她不好看又没钱,也没娘家帮衬,各种提要求,这些把她吓跑了,宁愿单着,熬着,也不想把自己推入火坑,她不是没见过有的知青嫁人了天天操持家务侍奉公婆不说,还时不时要被人打,日子过得还没做知青时候自在。
    至于是不是一辈子不结婚,其实她也没这么‘前卫’思想,她只是觉得最起码得找个合心合意的,日子过得要有奔头的,不然生活要怎么为继呢?
    一年又一年过去,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前段时间也曾想过要不算了吧,坚持什么呢,现在再不结婚,以后连二婚的都找不到,老了也没个后代,死后都没人惦记烧纸,多凄凉啊。
    她还跟姜可可说过这些话,那时候看姜可可父母疼爱,江寄余又宠着她,忍不住心生了羡慕,便发泄了一下心里的苦闷,当时姜可可让她再等等吧,最起码也要找到对她好的人才能结婚啊,若不然婚姻就是‘坟墓’了。
    这样的说法新奇又很准确,那些嫁错人的,岂不跟进了‘坟墓’一样吗?生活像一潭死水,死气沉沉,半点看不见往昔的活力。
    被人劝着,赵志红便想好吧,那再等等,没准就跟姜可可说的,再等等,没准属于她的缘分就来了呢。
    谁曾想,她还没等到她的缘分,却先等到了高考!
    这事比等到她的缘分还要让赵志红激动,高考啊,这可是回城的希望,也是未来的希望,只要她能考上,从此她的生活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啦,她再不需要在踌躇以后怎么办,只要她高考考上了,成了大学生,怎么样都会有一分铁饭碗,到时候能选择的对象也多了啊!
    因此赵志红对高考那真的是野心勃勃,从前上工时候她还是比较认真的,现在也会一边上工一边偷摸背书了,每天天刚蒙亮就起来学习,夜里村民都睡了,她还在学习,煤油灯贵要省钱,她就在院子里学,借着月光的光线,也要读下去。
    这种精神跟古代那头悬梁锥刺股都有得一拼了。
    而赵志红这种情况也不算是特列,不少以高考为希望为唯一出路的知青基本都是这样勤奋,用尽一切时间去学习,连平时爱因为鸡毛蒜皮小事争吵的习惯都没了,知青大院气氛好了不少,大家都放下了往日的小摩擦,一心向学,弄得村民见了也不忍心打搅人家,就是生产队长见到上工不认真偷摸背书的知青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不管怎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不管老师曾被打成‘臭老九’,华国老百姓心中,其实还是很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人的。
    而塘边村的男知青那边也没人买到教材,于是便厚着脸皮跟女知青们借,女知青们问了姜可可这个主人的意见,没问题之后大家便开始‘互通有无’了,也开始凑在一起学习,互相教导,毕竟有些题真的不擅长,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凑在一块商量想法子总能解决的。
    至于实在解决不了的,那也没办法了,塘边村又没有老师,没法问啊。
    唉不对,这牛棚里不就住着好几个大学教授吗?江寄余他外婆外婆就是名牌大学的教授啊,要不,偷偷过去问问他们?
    渐渐地有人把主意打到老莫教授他们身上,但是还是有些不敢,他们是‘坏分子’,接触太多会有麻烦的吧?可是不接触的话学习搞不懂,到时候考试没考中怎么办?而且万一只有这一届高考呢,没考中是不是就此没希望了?
    在姜可可故意藏拙不教人,其他知青也是半桶水吊啊吊,不会不懂的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终于有对高考的渴望大于害怕的知青上前去问了,那知青也不是别人,而是赵志红,她也没说借姜可可的面子,而是小心翼翼地先试试帮忙干活,捡柴,给水缸打水,摘野菜送给他们什么的,发现他们没有推拒,村里人和知青也没说闲话的,这才大着胆子拿着问题上去请教。
    老莫夫妇哪怕下放多年,但是肚子里的墨水都不是虚的,困扰他们的问题到了他们手上就跟孙猴子遇到如来佛一样,轻轻松松迎刃而解了,而且思路很清晰,能让学生豁然大悟那种。
    名牌大学教授,真不是虚的。
    见状,赵志红真的是连连感激,打扫干活挑水砍柴更加勤快,还想要帮他们洗衣服,做的跟亲孙女似的。
    但是还真没一个人说赵志红,就是廖志明看不惯江寄余连带不喜老莫夫妇,也不敢在这当口触人眉头,因为第一天赵志红干这种事他刚说两句闲话,赵志红差点没拿石头扔他让他闭嘴,而其他知青也不站在他那一边,生产队长跟村支书更是睁只眼闭只眼,他哪里敢触犯众怒,尤其是教材还是跟姜可可借的。
    不过因为这一出,姜可可也放话说以后不把教材借给廖志明了,让他看不起老莫夫妇。
    姜可可的娇气劲和小气性这是越来越大了,大概是恢复了记忆又被江寄余宠爱着吧。
    廖志明最后脸色一僵,但是还是咬着牙说不稀罕,自己复习去了,听说后来是勾搭了隔壁生产队抢到教材和辅导书的女知青,两人一起复习备考呢。
    当然姜可可不关心他这个,反正她只要知道因为赵志红成功问到答案并且学习进展变大时,其他知青也坐不住,纷纷过去牛棚帮忙求解决问题,甚至隐隐有了让他们开课的呼声。
    要知道不止是老莫夫妇,其他三个牛棚的‘坏分子’也是知识渊博,各有擅长的啊。
    于是在这呼声开始响起的时候,江寄余也‘恰好’上班回来,去跟村支书见面交流一番后,村支书便向公社提交了报告书,先说了这些年牛棚坏分子在国家,在公社的领导教育下思想改造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一心向着祖国和人民什么这类的思想官方话,然后转折又一说我们对坏分子的教育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他们,现在正直广大知青学子备考期间,若是能利用他们来教导功课,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那将是一项新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改造方式。
    这些备考学子都将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是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承认认可的,多跟他们接触,也能教育影响牛棚坏分子,让他们思想彻彻底底接受改造,并且升华。
    这类高大上的语言修饰也说了一堆,而最重要的,还是最后批准这件事能得到的好处,比如经过这些大学教授、哦不,牛棚坏分子的辅导,我们生产队,我们公社就能出一大堆大学生的话,到时候这些都是政绩啊!说出去都鼎鼎有面,而且没准还会有报社来采访呢。更重要真是成了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以后也会感激公社,他们这些泥腿子半泥腿子也能有更好的人脉资源啊。
    国家这么大力推广支持教育,渴求人才,他们这行为是跟随国家思想,国家脚步,为国家出力啊。
    总之,把话那是说的能激起人内心的火热,堪称洗脑效果那种。
    当然,这报告村支书写不出来,是姜可可绞尽脑汁修修改改又让江寄余这个土著给了参考意见后才写出来的。
    事实证明这是一份很成功的思想报告,公社批准了,于是塘边村牛棚坏分子们的日常工作不再是劳作,而是给知青们和个别也想参加高考的村民讲课,讲课地点就设立在村里大食堂,每天下工吃完饭后就过来。而在这段时间坏分子也不用去干活,只要备课,把课讲好就成。
    至于教材,除了知青们手抄的,开车四处跑的江寄余也给搜刮了一两套回来让教授们当教材准备授课。
    这对连个小学都没有的塘边村来说是件新鲜事,又觉得很好奇,以往一直不敢或者不想接触牛棚坏分子,哪怕同个村子待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性格,是不是真有能耐啥的,牛棚坏分子给知青们讲课,那是个啥情况?
    于是有着好奇心的村民们也搬着小马扎或者直接过来大食堂听听看,看这些牛棚‘坏分子’能讲出什么花来。
    最后的现实告诉大家,不要有好奇心,好奇心不止能害死猫,还能让没文化的泥腿子大老粗每天不落地赶着自家娃娃连带自己过来听课。
    这些牛棚坏分子也太厉害了吧?怎么什么都知道?
    什么?!一天之中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候不是中午?早上中午和傍晚都是一样的?
    什么?!那么简单两条公式竟然能‘预知’田地的亩产量?
    什么?!地球是圆的还能自动转动?那我们人怎么感觉不到晃动呢?
    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没学过知识的村民们觉得自己被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而对于有了点基础的知青们和村里几个小学生初中生来说,牛棚坏分子们真的是太厉害了,不懂的被他们一讲就清清楚楚了,而且还会梳理串联知识点,简直比自己埋头苦读要好多了,感觉是事半功倍啊!
    村支书这个举措真的是太好了,公社也是好关心好照顾他们啊,如果他们能考上绝对要感谢,尽自己能力报答他们。
    还有牛棚的坏分子,再也不瞧不起他们了,他们可都是他们的老师啊,在这种关键时候能不计较从前站出来用心教导他们,真的是好感动,说是恩师也不为过啊。
    于是,塘边村再没有人喊老莫夫妇他们坏分子,对他们指指点点了,而是很尊敬地称呼老师,平时知青们帮忙抢着干活不说,连村民都时不时送一两把蔬菜过来,村大食堂那象征着屈辱的‘牛栏’也给拆了,还砍了书给做成几张床,把晒得最干最新鲜柔和的稻草都送上来。
    他们是没有什么文化,但是知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像是他们跟人学瓦匠手艺都是要喊师父,以后要给养老的,现在他们听他们上课,还把娃娃也推来听课,也算是半个师生关系,反正在自己村里,村干部也支持,那就尽量能做好学生的本分就做好吧。
    而这一切是姜可可和江寄余都没想到的。
    他们一开始让知青们找老莫夫妇他们补课,其实是因为想让老莫夫妇他们有‘政绩’。姜可可知道这一届要考上大学没那么容易。一个村子能出现一两个,哪怕是知青也是很厉害的,如果塘边村生产队全部,或者说百分之□□十都能考上大学,那人数上是很显然的,肯定会被注意到的,到时候这边宣传一下,b市那边运作一下,是有很大机会为老莫夫妇平反,并且返聘回去教书的。
    即使最后还是失败没法立即平反,那也不要紧,起码能让塘边村的人知道老莫夫妇他们是有真材实料的,教出了大学生,都会对他们尊重一下,待遇也能稍微好些。
    要知道这年代大学生格外金贵,谁不希望家里能出几个大学生,即使家里不能出,要是村子里能出那也是好的,一个村子的人基本都是同根同族,飞出一只金凤凰,那他们村子里其他人就有希望。
    这年头还很讲究宗族亲缘,一人发展了那是绝对会想办法帮扶其他亲人,这样慢慢地,他们都有机会改换门庭,不再做个泥腿子,或者有份稳定的工作,遇到事有个厉害的人帮忙也是很好的啊。
    结果没想到老莫夫妇他们太给力,竟然用课堂魅力征服了村里人,待遇一下子提高起来,都没人再把他们当作坏分子看了。
    不过这个意外还是很好的,别说老莫夫妇,就是牛棚其他三个坏分子,冰冷死寂多年的内心也感觉重新温暖了起来,他们终于不再是被厌恶,被忽视的群体,而是被人需要被人尊重被人承认的,这种感觉真的是太久违太温暖了,仿佛都重新活过来了一样。
    当下,原本只是当作任务完成的,也变得更加的积极用心,态度一上来,课堂就变得更加生动精彩了。
    而这个时候农村里也没那么多农活要忙,于是这下连上工时间都缩短了些,整个塘边村都弥漫着学习的氛围,好像全村备考一样,连平时鸡毛蒜皮的吵架斗嘴磨擦都少了,和谐得不得了。
    姜可可也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每天都准时地搬着小马扎过去听课,认真努力听课记笔记,跟当年高三备考似的。
    江寄余最后半个月也请假回来备考,虽然遗憾姜可可有老莫夫妇他们教导后不需要他再当小老师,不能偶尔趁机偷个香,但是还是很高兴自己的外公外婆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也很高兴他们因为教导这些人得到尊重而焕发出新的光彩,眼睛里的亮度都多了。
    这样才是有奔头的生活啊。
    一九七七年的冬天,江寄余乃至于整个塘边村,内心都是一片火热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这个天气寒冷的冬日悄然发芽,未来将会长成参天大树,给他们带去新的生机。
    而就在这么认真勤快,全村备考一般的情况下,一九七七年十二月的高考终于到来。
    这一次的高考因为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来不及组织全国命题,最终是把命题权下放到各省手里,由他们自主命题。而这也是唯一一次由各省自主命题的国家级考试。注释3
    而也可以说是考生年龄参差不齐,考生身份各不相同的一次考试,来参加高考的年龄最大考生都能够做那些应届考生的父亲母亲了。但是谁也没说笑话谁,国情如此,谁都理解,甚至遇到背上用红布条缠住孩子背着孩子来高考的,考官脸上也没意外,只是要问一下是真的不能把孩子交给家里人带着,怕影响到其他考生。
    那女人梳着刘胡兰的头发,很是冷静地叙述了她的事,“家里人嫌弃我的妞妞是女娃,整天想把她偷送给别人,还打骂我,就这档口高考消息来了,我便想要参加高考,带我妞妞回城去。他们不同意,但我坚持,我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不然我不知道哪天我就护不住我孩子,所以我要高考,于是他们就把我娃子和我一同轰出家里来了。我实在是没办法,这两个月我都是带着我孩子住在知青宿舍里,今天来也差点被拦住,这是我跟孩子唯一的机会和希望,我保证我妞妞会很乖,不会吵到其他人,要是她哭了吵到别人我立马就出考场行么?”
    就这样考官同意了,其他考生也是同情。而最后她孩子真的很乖半点没哭闹,没有影响到其他人,让那女人顺利地完成了高考。
    事后有人说那女娃子也是知道疼她妈妈的吧。
    当然,也有人说那女人不该来高考,家里人都不同意,闹成这样不好,但是更多的人还是理解,这女人是知青,他们都知道异地他乡的知青,有多渴望回去,有多渴望知识改变命运,尤其这还是个为了孩子奋斗的母亲,没有多少人能指责一个为了孩子奋发向上的母爱。
    当然,这只是高考期间的一个小插曲,到了考场上,拿到试卷,所有的考生都是聚精会神心里再无杂念,一心只想解决试卷上的问题,没有心不在焉,也没有交头接耳,没有人会在这样几乎能决定命运的庄重时刻做出任何不合时宜的举动。
    笔尖下书写的不是简单地答案,而是未来的前程。
    很快,为期三天的高考,终于在这寒冬腊月里结束了,剩下的,便是等待,等待放榜那一刻,等待领取通知书那一天,或者,等待一个落空的希望。
    不管怎样,这都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冬日。
    第86章 好消息不断的一九七八
    一九七八年的春节, 姜可可是在塘边村生产队度过的。
    这一年的春节比以往都要热闹,或许是因为高考带来的新希望,或许是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
    知情队伍更是跟村民合作,打算办一个晚会,临时搭了个台子,一群人或演或唱或跳, 热闹的不得了。
    姜可可也被邀请上去表演,不过她推掉了,她不好意思站上舞台去表演,倒是能帮忙策划,毕竟她有后世的记忆, 又在国外生活过,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策划一次热闹符合时代又新奇的晚会并不难,还有牛棚的老莫夫妇他们帮着出谋划策,因此这项任务也进行得很顺利。
    不仅是年轻人, 也不仅是知青,姜可可最大限度地让大部分人都能参与到这个晚会之中,既做个观赏者,又做个参与者,让大家都能在这舞会中尽兴, 并且能成为一次美好的回忆。
    而通过策划这档节目, 姜可可才发现大家真的都是多才多艺, 比如赵志红竟然会跳舞,朱梅有把好嗓子,村支书的媳妇秧歌扭的好,二流子方加蛋是个戏精……
    姜可可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于是在通过将近一个来月的策划和排练,在年三十这个下午,塘边村生产队的社员知青们都早早忙完,换上崭新或者比较少补丁的衣裳,打扮得精神利落地搬着小马扎来看表演(没办法,塘边村只有村委的小广播那儿通了电,连个灯泡都没,只能下午表演)。
    节目主持人是村支书儿子大壮的媳妇和一个女知青,都是识字的,代表村民和知青,两人穿着簇新的衣裳,大壮媳妇还特意把结婚那天穿的大红花色喜服给穿过来,姜可可帮她们两个编了新潮的发型和化了妆。那化妆品是上次邱娟仪带过来给她的,这次都贡献出来了,因为大家发现有化妆品后都要求着要画两笔,包括婶子大叔们,都觉得化过妆后更精神更好看。
    姜可可有些窘,这个年代的化妆品真的不咋样,防水效果很差,但是大家都不介意,只好都给画两笔,要跳要运动的画的浅一点,免得待会出汗妆花了,那就搞笑了。
    不过那么多人她一个人肯定是画不来的,江寄余也不肯让她帮男性化妆,于是也一起帮着画,还有些不讲究的或者觉得自己比较有审美的自己动手来抹两笔,结果眉毛画得又粗又歪,脸蛋涂的跟猴屁股似的,偏偏还觉得美滋滋,而村民们也觉得很好看?
    姜可可表示你们开心就好,反正这审美她是欣赏不来的。
    就这样紧锣密鼓又井井有条地准备好了表演,节目开场前先让几位村干部上台说几句话,村干部们都与有荣焉,这感觉跟给大家传达上头文件学习政治思想是不一样的,大家伙都有种别样的新奇感,村里存在感一直算是比较低的妇女主任脸上的笑容就没停止过,胖嘟嘟的脸蛋尽是笑容。而一向木讷少言的生产队队长也是抬头挺胸一脸自豪,连村支书这个人精都感到这种场合上来说话格外有面儿。
    但好在他们还没受后世那种逢领导讲话便长篇大论的风气影响,很简介地说了几句质朴又热情的话就下台表示节目可以开始了。
    而第一个节目就是村里大娘婶子们准备的扭秧歌,衣服虽然没法统一,但是腰间都缠着红色布带,那是特意找来野生染料染上的,耳朵边还统一地别了一朵新鲜摘的大红花,而喇叭唢呐锣鼓这类配乐更是东拼西凑跟别的生产队借来的。
    喇叭一吹锣鼓一敲,大娘大婶们便齐齐跟着开嗓,身段扭起来红布带扬起来,富有地方特色又喜庆的秧歌便在塘边村的简陋台子上开始了,底下的人半点不觉得舞台效果不好,纷纷给面子地鼓掌,还有点大声喝彩的,于是台上的大家伙儿表演得更起劲卖力了。
    而等一支热情洋溢喜庆十足的秧歌扭完,节目主持人还没来得及宣传下一个节目呢,忽然就听到有别的喇叭锣鼓声由远及近传过来,并不是表演团队弄的,而是别的人。
    大家纷纷暂时停下,往声源处看去,竟然是公社领导们和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后面还跟着一群人?
    姜可可定睛看过去,只见那群人中拉起的一条横幅中写着“热烈庆祝塘边村生产队15人高考喜获佳绩!”
    另一条横幅则写着“热烈庆祝江寄余考上省理科状元,姜可可考上省文科状元!”
    一时之间,看懂横幅上文字的大家都沸腾起来了,塘边村所有考生们都是猛地爆发出惊呼声“成绩出来了?成绩出来了!啊,我们考上了吗?我们考上吧!啊!”
为您推荐